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 新版 美术 教案 参考.docx
《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 新版 美术 教案 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 新版 美术 教案 参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新版美术教案参考
《聚聚散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点的大小、聚散的特点,能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点的聚散现象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过程与方法:
欣赏生活中的点的聚散排列,了解点的聚散产生的疏密关系。
在师生的演示探究过程中学会点的聚散排列规律,并适当尝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调动起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发现生活中的美,感知艺术创造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大自然,善于发现美的美,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中的点,及点的聚散产生的疏密变化
教学难点:
运用喜欢的方式表现点的聚散,感知点的聚散产生的美感
三、教学策略
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特点,结合本专题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策略应体现最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要体现“教”的策略,也要重视“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等基本环节,要体现师生教学活动以及活动的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学习资源的开发和教学媒体的运用。
可以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
教学设计可参照下表格式。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1.收集生活中的扣子、图钉、小点的水果各种豆子等与“点’有关的物品,可以事先剪好的圆形
2.带喜欢的工具如毛笔,水粉笔等,教师带墨汁与水粉色即可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收集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组织教学
播放课件
1.一个人与一群人、一朵花与花的海洋、一个热气球与满天的热气球,学生思考发现什么?
在广袤的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点。
2.欣赏探究:
一个水果一片叶子一个石子一条鱼都可以是一个点。
看画面“点”的特点:
点有大小的变化。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点吗?
4.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个东西,都什么呀?
扣子、图钉、小点的水果各种豆子等,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点。
5.演示教学:
教师与学生一起用毛笔、水粉笔、可以画出点,还可以滴出点,喷洒出点。
用剪刀可以剪出大小不同的点。
老师给予指导总结方法,用很多滴洒喷绘,贴方法做出的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到万事万物相对于大的空间多可以看成是一个点。
欣赏探究,加深对点的理解。
有效提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随意描述自己见过的点。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演示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兴趣。
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探究出点的几种表现方法,为学生的创作做准备。
探究方法
作品赏析
教学检测
教学拓展
做游戏,请同学生抓起自己带的东西,豆子、扣子、图钉,撒在桌面的一张图画纸上,你发现什么?
同桌互相可以看一看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发现了这些点的聚聚散散(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你能说说什么是聚聚散散吗?
再按照聚聚散散摆一摆。
这种点的聚散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
教师小结点的聚散产生疏密关系,使画面有节奏富有变化,更生动。
很多艺术家就利用点的大小聚散创作出一副副奇妙的作品.
观看教材图例,电脑出示大图:
欣赏美术作品中的聚散的现象,有很多大画家画出了点的聚散
1.热气球,摄影
康定斯基1图油画作品自由点大小,自由排列,分析点的聚散及颜色的运用2图点的大小疏密排列梦幻的宇宙
米罗点的疏密与线的组合,大小不同的点有远近,画面有深远的感觉
《瓢虫》学生作品,很有创意,引导学生大胆创想还可以用什么昆虫如蜜蜂,小蚂蚁,来表现聚散《星空》,可以用粘贴的方法,《招贴设计中的聚散》点的散聚,有规律排列.
展示学生作品,作品粘贴在黑板上,学生从点的关系聚散疏密等方面进行评价作为检测.
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点的聚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衣服,灯光,豹点,鱼纹,长颈鹿,石子路点的排列,疏密,艺术应用于生活中。
在游戏中找到点的聚聚散散以及聚散产生的疏密变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同时获得主动探究的乐趣。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通过欣赏分析,学生获得了艺术再现的生活的方法及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
联系学生的生活是美术课标所要求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董迎秋 黑龙江哈尔滨继红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点,运用点,通过自主发现探究点的排列规律,及带给人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中找到点,感受点的魅力,通过师生动手实践中发现点的排列规律,在欣赏提升过程中学会运用点的排列规律,创作一幅奇妙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以致用,感知生活美艺术美。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多种多样的点排列的规律及带给人的感受
教学难点:
运用点的排列规律创作出奇妙的画面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上一节课基础上“点”的继续学习,仍然是从生活中找到点,给人不同感受的点。
本课则是通过点的有规律排列,到组合排列成“形状与形象”,主要的学习策略是针对四年级学生愿意动手操作的特点,通过小竞赛运用多种方法画、剪、做、各种点,再经过自己尝试摆一摆找到点的排列规律。
为了突破难点学生用点摆出形状和具体形象,再尝试发现中加入了教师一个小魔术,主要是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我们的教学策略就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加巧妙地,有趣的加以实施,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组织教学
准备有“点”的图片,自己喜欢的绘画或纸工工具。
使学生养成收集整理材料的习惯。
讲授新课
欣赏发现
播放课件
欣赏图片:
在生活中找点,说一说你看到什么样的“点”?
(形状特征、颜色、大小等不同的点)
“点”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点,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并说一说这些“点”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生活中找点,通过对不同特点“点”的认识,初步让学生感知“点”的魅力。
尝试发现
探究形成
欣赏提升
教学检测
教学拓展
咱们来个小竞赛,分组进行。
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工具,大家看看,有水彩笔、油画棒,水粉色,手工纸、橡皮泥、墨和宣纸,请各小组自己选择一样喜欢的工具和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画、剪、捏等方法创作“点”,看哪组的“点”又多又丰富。
汇报:
展示各组创作的“点”,学生来描述自己小组的作品1、因为不同的工具产生风格效果不同如水墨的浓淡、水粉画的点浓重凸凹、油画棒。
形状大小不同教师总结不同的材料、工具产生效果不同的“点”,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点有大小、形状、聚散,点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出示课题。
出示课件“点”带个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1.一个“点”学生随意说感受:
孤独、两个“点”吸引感、分离感。
2.三个“点”排成一列学生描述:
点的排列有线的感觉。
3.“点”的从小到大的排列学生描述:
有前后远近的感觉。
4.“点”的一上一下排列学生:
下落上升流动起伏的感觉。
总结这几种“点”的排列,有的给人稳定感。
有的给人一种流动的动感。
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出示一个“点”,很多“点”放在一起变成什么样,混乱的样子。
你想一想利用这些点我们还能组合排列出什么呢?
你可以动手试着摆一摆,此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尝试
摆出一个圆形、进一步可以摆出一个苹果、还可以摆出什么?
由各种“点”摆出的图形与形象欣赏,并找出规律
小小的“点”魅力大,它在画面里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欣赏名家作品:
1.国画,吴冠中,书中作品
2.修拉的《大宛岛的中午》
3.撕贴画,马蒂斯
点的魅力就在于它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就像音符一样在画面上跳跃;它会让画面变得丰富起来,像一个个灵动的精灵。
我们今天也来用这些点精灵来表达我们的内心想法,创作出一幅奇妙的画。
学生能够掌握点的排列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敢于创新。
利用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点”可以画、可以剪、捏来创作各式各样的点,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同时也是为进一步运用“点”来排列和组合做铺垫。
动手尝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欣赏,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开阔学生的眼界。
点的排列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际操作来完成,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增添了学习的趣味。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教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思维活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在欣赏中提升,将点的排列规律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欣赏,感受大师们点的运用,并得以借鉴,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验证学习是否有效,本环节的检测是学生在掌握点的排列基础上能否创新。
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与生活。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
董迎秋 黑龙江哈尔滨继红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种子的颜色、形状、质感、大小,以及种子贴画中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看一看、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在感知与欣赏中找到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并巧妙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
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学以致用。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种子,感知种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是一节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利用生活中的植物种子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小按照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等创作方法进行创造。
通过玩中学,学中玩,在直观的感知过程中体会种子贴画的美感,并发现总结出种子贴画的方法与规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
收集种子如大小、颜色、形状、质感不同的种子。
使学生养成收集整理材料的习惯。
讲授新课
导入:
考眼力:
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幅画,画的是谁?
用什么东西做的?
喜剧明星(憨豆先生用种子粘贴的)用种子也可以创作一幅作品,再欣赏一幅瓜籽皮粘贴的
出示课题《五谷作画》。
兴趣导入是一节课吸引住孩子的法宝,他感兴趣才会关注,利用西瓜子贴的憨豆先生的画像引出课题。
尝试发现
探究形成
欣赏提升
教学检测
教学拓展
1.认一认,老师带来了一些种子,你来认一认,再说一说种子的样子(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
尝试发现:
2.摸一摸、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摆一摆,再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了?
探究形成:
学生汇报展示:
1.种子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的点,排列成线和面。
2.种子的大小决定线的粗细3.可以利用颜色巧妙地排出图案4.种子滚动要用胶水粘贴。
欣赏提升:
看看这些画是怎样做出来的?
播放课件学生描述1.小熊的脸,卡通人物用的是豆子红豆、黄豆、黑豆(因色造型同一种豆子不同颜色的组合)
2.小鱼、瓢虫用的是小的玉米麦子粒等与各种豆子(用不同的米粒表现不同的质感)种子的大小对比(因质造型)
3.蝴蝶根据种子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