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748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

文言文两则(第1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学弈》

备注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目标:

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师: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第二板块: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目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1.“弈”是什么意思?

“学弈”呢?

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第三板块:

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目标:

朗读课文,讨论、并正确领悟个别句子的意思,体会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1、讨论句子的意思。

    

(1)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2)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指前一个人),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讨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你能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吗?

  指名读: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你能从中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5)“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其)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2、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3、独立完成作业本P1第3题,并集体订正。

第四板块:

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题:

文言文两则(第2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两小儿辩日》

备注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难点:

个别句子意思的理解。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孔子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2、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3、出示课件:

介绍文学常识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每一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听录音读,注意字音及句子的停顿。

(2)自由读课文,将难读的字词画出来。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尽量读通句子,不读破句。

(2)指句说说:

凭自己的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板块:

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2、体会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1、对照课本注释,试译课文,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整理笔记

2、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

 

(1)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读句子: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2)两小儿与对方争辩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读句子: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热而远者凉乎?

(3)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他们探索自然时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用科学知识来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解答。

) 

(4)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两小儿所辩问题的复杂性?

(孔子不能决也)

(5)引导理解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第四板块: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3、.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4.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课题:

匆匆(第1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备注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课前准备:

了解作者生平,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从课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揭示课题。

教师:

(音乐声起。

)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

(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

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

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

)——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

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了解作者。

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

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汇报后,再打开课件一起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3、学生自由读全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哪些地方不容易读正确,做下记号,准备汇报。

4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部分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同学汇报朗读各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板块:

整体感悟,自主交流

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可以进行质疑。

2、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末尾段,想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

   

(1)课件展示第一段

a读划线的句子,想想作者在反复的追问中,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b仿照第一句的写法,发挥想象,写一句话。

c作者拿燕子、杨柳、桃花跟日子比,想说明什么?

(2)课件展示末尾段,说说末尾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板块:

课堂反馈,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本P4片段

(一)

 

课题:

匆匆(第2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备注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流程:

第二板块:

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借助资料,体会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一)学习第二段:

1、理解句子: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把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恰当吗?

这样比想说明什么?

2、理解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从“头涔涔”和“泪潸潸”两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

)  

3、了解写作背景,练习朗读。

(二)学习第三段,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仿写句子,如: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3、日子匆匆流逝,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

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叹息”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叹息?

  4、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

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1、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练习朗读,读出作者内心的遗憾、无奈与悔恨。

第二板块: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

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读读整篇文章。

2、过渡: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3、小练笔:

作业本P5第7题。

 

 

课题:

桃花心木(第1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备注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种树人是怎样给树浇水的。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揭示课题,把握主要内容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谈话交流。

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

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

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

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

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

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按要求读课文:

第一遍,轻声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

第二遍,默读思考:

整篇文章讲了哪些内容?

(先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再讲种树人是怎么培育这种树的,接着讲种树人跟我讲道理,最后讲我从中悟出了肓人的道理。

4、反馈自读情况:

(1)词语大本营;

(2)概括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

学习第二部分,明白给树浇水的不确定性。

目标:

了解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种树人是怎样给树浇水的。

明白种树人给树浇水的不确定性。

1、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了出相关的句段。

2、指名回答后,多媒体展示相关句段。

3、读相关句段,

4、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你是否觉得他是一个不懂关爱、不知规律的人?

(板书:

浇水时间不确定,浇水的量不确定)

5、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6、、小结:

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那么,他问了些什么呢?

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

作者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呢?

下一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问题。

第三板块:

独立作业,集体校对

1、独立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2、同桌互批,及时订正。

课题:

桃花心木(第2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备注

学习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3、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学习12、13自然段,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1、自由朗读。

面对“我”的一番质问,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多媒体展示课文第12、13自然段)

 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

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

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

种树人当得像不像?

谁再来当当?

 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3、读中抓住要点。

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4、在文章中标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指老天下雨的量和下雨的时间。

  句2:

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

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先后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

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5、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

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第二板块:

学习14、15、16段,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目标: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品读14自然段、理解重点句,领会作者的感悟。

句1:

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我句话告诉我什么什么道理?

3、读15、16自然段:

(1)完成填空(多媒体展示),从所填词语可以看出什么?

(2)为什么种树人“不再来了”?

第三板块:

课外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2、以“独立自主”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附: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

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

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课题:

顶碗少年(共1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备注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第一板块: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

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第三板块:

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目标:

围绕“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否精彩,是否成功”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懂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

他表演成功了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

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

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3.分组学习:

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

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1)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

‘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

’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

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第二次: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3)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

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

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

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四板块:

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第五板块:

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少年在与谁搏斗?

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

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

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

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

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题:

手指(第1课时)

集体备课设计

备注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第一板块: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第三板块:

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

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