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732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docx

青龙山镇搬迁实施方案

1、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表

2、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汇总表

3、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表

4、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住宅总平面图

5、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现状图

6、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区平面布置图

7、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住宅平面图

8、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户花名册

9、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水资源分析报告

10、土壤化验检测评估

11、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备案卡

12、项目配套资金整合函

13、青龙山镇人民政府易地搬迁工程的请示

14、青龙山镇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土地调整意见

第一章项目概要及实施依据

1.1项目名称

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1.2项目主管单位

通辽市奈曼旗发展和改革局

1.3编制依据

(1)《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05]第41号令)

(2)《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字[2000]18号)

(3)《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

(4)《内蒙古自治区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内发改赈字[2006]2237号);

(5)《关于实施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移民试点工程的意见》(内政发[2001]57号)

(6)自治区、通辽市有关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文件

(7)《奈曼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奈曼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2011—2015)》

(8)有关行业的规程、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

1.4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迁出地点位于青龙山镇步步登高村大台子屯、小东北沟屯,古庙子村东洼屯、小北沟屯,英歌山村英歌山屯,迁入地位于青龙山镇境内大阜线南侧,新建集贸市场东。

1.5建设规模及内容

拟搬迁3个村5个村民小组,共202户909口人。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住宅楼6栋12120平方米,新增基本口粮田建设800亩,打井10眼,配套潜水泵10套,架设供电线路1.5千米,安装变压器2台,坡耕地改造1500亩,梯田埂整修12万米。

1.6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073.6万元,其中:

申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45.4万元,群众自筹528.2万元。

申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主要用于新建住宅建筑成本,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及迁入区主导产业建设由群众自筹和地方政府协调其他涉农资金解决。

1.7建设年限

2014—2015年

1.8工程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改善202户909口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项目区新增基本口粮田建设面积2300亩(井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800亩,坡改梯1500亩),年增产粮食80万公斤,年增加收入128万元,人均增收1400元。

第二章迁出区概况及搬迁必要性

2.1奈曼旗概况

奈曼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县之一,位于通辽市西南部,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北票市接壤,西与赤峰市敖汉旗、翁牛特旗毗邻,东与库伦旗交界,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

全旗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万亩。

地貌主要特征为“南山、中沙、北平原”,山区占总面积的20%,沙区占总面积的60%,其余为平原地区。

全旗辖13个苏木镇场,355个嘎查村,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的70%。

奈曼旗属国家级贫困旗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

通过全旗各族人民多年艰苦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果。

2013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5亿元,同比增长20.3%。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2.4亿元、66.4亿元和44.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6.8:

49.7:

33.5。

财政收入完成4.9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430元,农牧民纯收入达到5650元,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到广大群众。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特色、高效种养业长足发展。

2013年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25亿斤,西瓜、红干椒、葵花、水稻、千斤谷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培育形成了“曼沙”西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围绕国道111线、大阜线、大库线三条轴线,集中精力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带,总面积达到7.8万亩;以养殖小区为重点,突出发展模式化养殖,养殖小区(场)建成104处。

工业支撑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形成了园区集聚项目、项目拉动产业、产业促动经济的发展格局。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水利、道路及电力等基础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就业增加,收入增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全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由于受气候变迁、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使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沙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山区、沙区的贫困群众已失去了基本生存条件。

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无电、无水、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文教卫生医疗条件落后、偏远闭塞的沙区、盐碱区、河道两岸易涝滞洪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丘陵浅山区。

依靠传统的帮扶措施使这部分人就地脱贫不但成本高,也很难奏效。

要从根本上使其尽快脱贫致富,唯一途径就是从改善其生存条件和生产条件入手,有计划地把他们搬迁至生产生活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开发新的致富项目,从而实现迁出区绿起来,迁入区富起来的目标。

青龙山镇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也是通辽市的南大门,与辽宁等周边省市发生横向经济联系,地缘属奈曼旗南部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金融中心。

跨省公路大阜线从境内南北纵向穿过,南距阜新80公里,北距奈曼旗所在地大沁他拉镇70公里,距沈阳、锦州港、赤峰、通辽等大中小城市最远距离不超过2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总人口3.8万人,总户数8153户,农村人口3.4万人,辖34个行政村,151个自然屯,绝对贫困人口6500人,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高山且十分分散,修路、引水、架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且效益差,普遍存在着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看电视难、上学难、就医难等“七难”问题,严重制约着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2.2迁出区基本情况

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拟安排在青龙山镇步步登高村大台子屯、小东北沟屯,古庙子村东洼屯、小北沟屯,英歌山村英歌山屯共3个村的5个村民小组。

由于项目区地处南部边远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均为劣地,迁出区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不全。

由于地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发展迟缓,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多。

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人与土地、粮食之间矛盾加剧,加之自然地形原因,土地类型复杂,耕作条件差。

人民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再加上大部分群众都居住在老道山西北侧海拨800米左右的沟壑内,其日常生产生活相对困难,所以采取这部分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办法,既是缓解人地矛盾,使他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维护好老道山国家重点流域治理保护区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一)步步登高村大台子屯、小东北沟屯位于青龙山镇政府所在地北9公里处的深山沟壑区,距离迁入点9公里,共47户216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部为坡耕地,粮食单产极低。

到现在为止,该屯砖房仅有16户,其余全部为土坯房。

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1100公斤,人均牲畜5头(只),人均纯收入为2200元,人口极其贫困,是奈曼旗重点扶持的贫困村之一。

由于所在地为典型的沟壑纵横区,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春夏多雨季节,村屯道路全部被雨水、山水冲刷掩埋,出行极为不便;距离学校和医院都很远,尤其是此次确定搬迁的该村屯47户农民,全部居住在老道山西侧沟壑中,缺电、缺水、缺医少药,生产方式落后,甚至还有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存在,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由于地处海拔较高,人畜饮水极其困难,旱季时被迫依靠从山外拉水供给。

所以只有从不宜居住区搬迁出来,才能逐步摆脱贫困。

(二)古庙子村距政府所在地西5公里处,辖4个自然屯,316户1269口人。

全村总土地面积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532亩,林地面积5000亩,牧场面积2600亩,是奈曼旗重点扶持的贫困村之一。

迁出区为东洼屯85户,小北沟屯51户共644口人,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仅2600元,属绝对贫困人口,距离迁入点6公里。

因迁出区处于青龙山镇街边缘,人口流动性较大,较早致富人口均流入镇区落户。

现迁出区留守人口多为50、60人口,住房多为八十年代自建的石头房或土房(俗称一面青),年久失修,大部分列入危土房改造范围内。

由于地处山区,居住分散,加之几年的持续干旱,人畜饮水特别困难。

由于距离镇区相对较近,部分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几乎空白,而镇区内的城镇基础设施不能覆盖,留守人口面临上学难看病远的困境。

(三)英歌山村英歌山屯,位于青龙山镇政府所在地南6公里处,辖4个自然屯190户750口人,是奈曼旗重点扶持的贫困村之一。

全村总土地面积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089亩,林地面积3000亩,牧场面积3600亩,2013年全村牲畜存栏2500头只,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

迁出区为英歌山屯19户91口人,均属贫困人口,距离迁入点5公里。

迁出区耕地全部为旱地,旱作农田春种秋收,属典型靠天吃饭型。

迁出地位于英歌山腰丘陵区沟壑附近,地形十分险峻,地质灾害多发,逢雨季到来,水土流失严重,房屋随时会出现倒塌现象。

再加上不通公路,农业生产资料运不进去,粮食作物及农副产品又运不出来,导致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普遍不高,部分群众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传统的扶持、救济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其脱贫致富与环境制约的矛盾。

并且居住区受多年来干旱影响,水位下降严重,人畜饮水出现困难,饮用水质差,地方病多发。

为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该组急需搬迁。

2.3搬迁必要性

青龙山镇易地扶贫搬迁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迁出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自然条件极差,无法满足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基本要求,不实施易地移民安置将会造成那里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民群众更加贫困。

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被安置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转变被迁出人口的谋生和发展的方式,使其稳定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三、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可以提高扶贫效益,一方面被迁出人口在迁入安置地能获得谋生和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稳定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确定迁出人口数量,使留下来的贫困人口实行农业资源的再分配,他们将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农业自然资源,加上政府的帮扶和引导,使其尽快脱贫致富而持久地走向致富道路。

奈曼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旗县。

为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推进扶贫攻坚进程,自2001年国家开始在奈曼旗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部分地区由于所处位置特殊性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目前,全旗仍有10万人口尚未稳定脱贫。

此次拟搬迁的5个村组是奈曼旗重点扶持的贫困嘎查村组,针对五个嘎查村组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缺乏生产生活所必要条件的实际,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高效种养业,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利用迁入区农贸市场、乡镇企业优势,宜商则商,发展第三产业,以保证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

通过建设移民新村,移民扩镇的方式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村屯小组实施整体搬迁,达到共同脱贫致富的目的,对于全旗扶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将发挥有效的促进和典型引路作用,同时为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章迁入区安置条件及主导产业

3.1迁入区安置条件

青龙山镇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设置1个安置区。

安置地点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形地貌简单,地势平坦及人为活动较好,比较适宜工程建筑建设的地点作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安置地点选择在青龙山镇境内大阜线南侧,新建集贸市场东,总占地面积60亩。

安置点土地属青龙山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涉及土地调整,由镇政府统一规划后,请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对土地进行平整,修建移民新街和相应的排水排污沟、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然后把移民新街两侧的土地供给搬迁农户,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按照统一设计的房屋图纸请施工队伍修建。

新建住宅建成后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迁入地的安置条件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一、安置点水、电、通讯、文化、卫生等公益设施健全,能够便利搬迁群众的各种生活需要。

镇内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可容纳学生4500人;医疗条件相对较好,镇卫生院综合大楼已建成,个体医疗卫生所8个,医疗保健及初级卫生设施全部具备;人畜饮水有保障,现在蓄水量为2200m3的供水站1个,日供水量220吨,可解决6000人,1536头牲畜的饮水需求。

二、安置点与镇区相连,人口居住密集,经商、务工均十分便利,并且有部分企业及加工业,对迁入群众的劳动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且能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有长远开发价值;

三、安置点可为移民户提供一定的基本农田和坡耕地,保证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

通过土地整理、节水增粮等项目建设新增基本农田建设2300亩,可供搬迁户发展小米加工、粉条加工、红干椒种植等产业,能充分保证迁入户“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3.2安置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群众自愿、试点示范”的指导方针,青龙山镇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鉴于土地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实际,本着土地就近、交通便捷、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有效改善迁入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思路,以村屯小组为基本搬迁单位,努力使迁入区农牧业结构及经济收入更合理。

为此,在具体安置方式上,实行政府引导、迁民自愿,分散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房,以建设移民新村,移民扩镇的方式实施搬迁。

在安置模式的选择上,一是新增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种植业,提高高产农田比例,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就地安置,宜商则商,充分利用迁入区农贸市场、乡镇企业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保证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

在具体实施上采取扶贫搬迁与城镇开发相结合、移民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3.3主导产业

鉴于奈曼旗仍属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在全旗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的实际情况,2014年青龙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迁入区主导产业确定以下:

一、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开发利用基本农田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高产高效农田比例,增加移民收入。

迁出区原址搬迁户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在不调整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解决其基本生存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搬迁户原有庭院产权不变,由政府统一指导组织承包,优先发展经济林和特色种植业。

移民后,镇党委政府按实际情况,因人而宜,聘请有关专家对搬迁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如种养技术等,聘请本镇的致富带头人传授经商、土特产生产、加工、购销等经验,使移民群众尽快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

结合当地实际和搬迁安置群众的特长,积极引导和扶持搬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扶贫小额货款、科技扶贫资金等有关项目资金,在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并通过重点扶持,使这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收入的稳步增长,

二、本着因势利导,就地安置,宜商则商,充分利用迁入区农贸市场、乡镇企业优势,分流留守富余劳动力,从事务工经商活动,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保证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逐步让搬迁人口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达到“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的目的。

三、镇政府拟定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和人力和社会劳动服务中心与发达地区的企业联系,以劳务输出为主,动员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增加入迁户的现金收入。

同时把部分贫困搬迁农户纳入低保对象,解决基本生活保障。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4.1建设规模

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拟安排在青龙山镇步步登高村大台子屯、小东北沟屯,古庙子村东洼屯、小北沟屯,英歌山村英歌山屯共3个村的5个村民小组。

拟搬迁202户909口人。

其中:

步步登高村大台子屯、小东北沟屯47户216口人,古庙子村迁东洼屯85户,小北沟屯51户共644口人。

英歌山村英歌山屯19户91口人。

4.2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住宅楼6栋12120平方米,新增基本口粮田建设800亩,打井10眼,配套潜水泵10套,架设供电线路1.5千米,安装变压器2台,坡耕地改造1500亩,梯田埂整修12万米。

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思路,对迁入区路、水、电、宅院、住房各项基础设施及基本农田建设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

本着超前规划,逐步建设的原则,对移民区进行如下规划:

1、新建砖混结构住房总面积12120㎡,户均60平方米。

2、新增基本口粮田建设面积2300亩,其中在古庙子村东洼屯新增口粮田井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面积800亩,在步步登高村大台子屯、小东北沟屯实施坡耕地改造1500亩,整修梯田埂12万米。

3、迁入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镇区规划范围内。

其中人畜饮水直接接入镇区供水管网;污水排放直接纳入镇区污水管网,移民搬迁区取暖采取集中供热方式,纳入集中供热管网;拟建移民新街3公里,列入2014年全区村屯“十项全覆盖”范围内完成。

 

第五章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

5.1工程设计

1、住房建设:

迁入区住房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住宅楼6栋12120平方米,同时完善配电室、泵房、道路、农机具停放及粮食晒场等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

国家专项补助全部用于新建住宅建筑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800元,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及与之配套的绿化、硬化、农机具停放及粮食晒场等纳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但由物业公司先期垫资建设和群众自筹资金建设,配套建设成本后期由物业公司以物业合同管理方式逐年收回。

项目住宅建设以城建部门设计图纸为准,统一规划设计,户均60平方米,允许群众自筹资金扩大建筑面积;施工采取招标制、监理制、合同制,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由有相关建筑资质的施工单位按照统一设计的房屋图纸施工承建。

2、迁入区主导产业新增基本口粮田建设:

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开发利用基本农田和加强井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以提高高产高效农田比例,增加移民收入。

新增基本口粮田建设面积2300亩,其中在古庙子村东洼屯新增口粮田井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面积800亩,在步步登高村大台子屯、小东北沟屯实施坡耕地改造1500亩,整修梯田埂12万米。

在不调整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解决其基本生存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迁入区主导产业建设由群众自筹和地方政府协调其他涉农资金解决,由农牧、水务部门负责规划设计,并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有资质单位负责施工。

5.2典型设计及技术标准

5.2.1住房典型设计和标准

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区占地面积60亩,建设内容为新建住宅楼6栋12120㎡,同时完善配电室、泵房、道路、农机具停放及粮食晒场等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

国家专项补助全部用于新建住宅建筑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800元,与之配套的绿化、硬化等相关附属设施建设由物业公司先期垫资建设和群众自筹资金建设。

配套建设成本后期由物业公司以物业合同管理方式逐年收回。

住房设计技术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住房典型设计

由于本项目以建设移民新村,移民扩镇的方式实施搬迁,考虑到搬迁人口经济条件差异,典型户型分配在50-70㎡之间,结合实际需求适当增加71-85㎡户型。

考虑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绝大部分为贫困人口,为减少群众自筹压力,搬迁安置点选择在土地属于青龙山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涉及土地调整,且地势平坦,不需平整,以此最大限度控制建筑成本。

迁入区安置点整体呈矩形结构,主要建设内容为住宅楼6栋及其相关附属工程。

其中住宅楼均为东西走向,南北进深,南北平行建筑。

其楼体建筑间距、区内道路、硬化及绿化均按其小区整体规划方案进行合理设计。

住宅全部采用框架结构,桩基础。

建筑立面设计

1.建筑层数与建筑高度

本项目建设6栋住宅楼,均是6层建筑,单层层高2.9m。

2.立面形象

建筑外立面呈线性,主题位置自由伸展,整体主谐大气。

3.墙体工程

采用外保温形式,框架结构为外墙300厚陶粒砼砌块,M5混合浆砌筑,喷BY-800复合硅浆料80厚,导热系数k=0.024W/m2.K,内墙200厚陶粒砼砌块,M5混合浆砌筑,楼梯间墙体抹40厚BY-800复合硅浆料保温。

4.门窗工程

采用单框双玻多腔塑钢窗,外门为不锈钢门。

外窗、玻璃幕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2002不低于Ⅳ级,水密性等级不低于Ⅲ级,抗风压性能不低于Ⅳ级,隔声性不低于Ⅲ级。

外门窗传热系数:

k=2.6。

5.屋面工程

上人屋面,160厚苯板保温,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防水为1.5+1.5厚SPT-PET两道自粘防水卷材,50厚细石砼,铺彩砖。

不上人屋面,160厚苯板保温,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防水为1.5+1.5厚SPT-PET两道自粘防水卷材。

6.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采用1.5mm+1.5mm厚两道SBS防水卷材。

卫生间、厨房地面防水:

采用聚氨醋涂膜防水层,四周卷起300mm高。

地下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材料.地下车库底板采用高分子聚乙烯丙纶双面负荷卷材防水。

地下室防水抗渗外墙采用高分子聚乙烯丙纶双面复合卷材防水,120mm厚非粘土实心砖息筑,内夹50mm厚EPS版保温层。

7.装修标准

室外:

住宅采用防水外墙涂料,突出当地特色。

室外台阶、坡道均采用花岗岩粘贴。

室内:

卫生间地面做防水,粘防滑地板砖,天棚铝塑板吊顶,墙面粘墙砖;楼梯粘花岗岩踏步,白钢扶手。

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和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设计荷载

(1)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2)基本风压力:

0.55KN/㎡,基本雪压0.3KN/㎡。

(3)主要楼台面设计活荷载标准:

上人屋面:

2.5kN/㎡

不上人屋面:

0.5kN/㎡

住宅:

2.0KN/㎡

楼梯:

2.5KN/㎡

上述未列之处均按建筑及设备工程提供的实际荷载设计。

3.设计基础参数

(1)使用年限:

正常维护情况下合理使用年限50年;

(2)地震:

根据通辽地区地震资料,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丙类,基本地震裂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0.15g;本项目为重点设防类,按提高1度设防。

(3)建筑类别为二类,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4)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5)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6)按建筑节能标准65%;

(7)场地土类别为二类。

4.结构基础形式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砖混结构。

基础形式:

桩基础、条形基础。

5.主要材料

(1)混凝土:

基础为C25,梁、板、柱C30-C35,楼梯C30。

地下室底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