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587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docx

届海南省海口市一模历史试题

保密★启用前

2019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夏代最初几个君主不称王,而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之意)。

直到少康(夏朝第六世君主)才明确称“王”(意为天地人的主宰)。

这一变化源于

A.宗法观念影响消退B.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君主权威显著增强D.官僚体制逐渐完善

2.西汉的《氾胜之书》分为十八节。

书中的前四节概括了作物栽培中的总原则;第五至第十一七节具体介绍了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的栽培方法。

这说明西汉时期

A.庄园经济占据主导B.农产品面向市场

C.农业技术日益成熟D.商品经济较发达

3.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考试成绩来录取应考者,而且还考察他们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时人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被称为“公荐”和“通榜”。

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

A.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B.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C.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D.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

4.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民间小调,后经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

材料表明戏曲的发展

A.离不开地域间的融合B.适应了不同阶层要求

C.需知名人物发扬光大D.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

5.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

这说明当时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C.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D.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一年后,英国代表璞鼎查认为“在中国的某些高级官员中又逐步地恢复了那种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则强调必须强迫中国尊重英国人。

这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对外来侵略予以坚决回击B.英国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受到抵制

C.英国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D.清朝君臣的华夷观念仍根深蒂固

7.据不完全统计,1896—1898年.北京、上海、直隶、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先后设立学会、学堂、报馆达300余所。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政治变革的要求B.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D.传媒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8.1915年,陈独秀认为: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这说明陈独秀

A.摒弃儒家道德B.崇尚个性自主

C.反对尊孔复古D.提倡科学精神

9.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

这种悬殊的农产品价格差主要体现了

A.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B.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C.工业原料的强劲需求D.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10.1940年8月23日,《新华日报》(华北版)以专版刊登了“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第一号“捷报”。

此“捷报”反映了

A.平型关大捷振奋了人心B.敌后战场开始展开反攻

C.新四军重创了侵华日军D.百团大战初步取得胜利

11.下面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两幅宣传画。

它们主要反映出

A.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B.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繁荣

12.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舆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

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

A.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B.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C.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

13.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我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

该变化

A.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B.与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C.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D.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14.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答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

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B.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C.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D.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15.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

这表明

A.抨击教会引起共鸣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德国民族意识觉醒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16“(英国)光荣革命曾成功地将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手中扩散到一群人手中,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这只是现代政治转型的第一步,直到18世纪中叶,权力仍然掌握在百十个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权力之外。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世纪的英国

A.建立了责任内阁制B.进行了议会改革

C.完善了王位继承制D.开展了工业革命

17.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

因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

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

A.偏重于客观现实的摹写与再现B.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

C.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D.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

18.列宁说:

“7月3日—4日的运动是用游行的方式促使苏维埃掌握政权的最后一次尝试。

从那时起,也就是在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实际上把政权交给了反革命。

”这表明当时的俄国

A.改变斗争的策略势在必行B.革命对象主要是妥协主义者

C.武装起义的方针已经确定D.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开始具备

19.1930年10月,胡佛成立一个失业救济委员会,还宣布停止移民,请求国会增加公共工程拨款。

1930年,联邦、州、市政府的公共工程开支较1929年增加约3亿美元。

这些措施体现了胡佛

A.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B.固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思路D.为挽救危机所做的努力

20.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1题~23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就宋代儒学而言,它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内外两个层面:

就外而言,是要排斥佛道二教,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承接先秦儒家的传统,站在理论的高度论证儒家仁义礼乐存在的合理性,建立起一个新的儒家哲学形态,使儒家思想重新成为人们的精神归宿,进而能重新全面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内而言,是要抛弃汉唐传统儒学粗疏的“天人感应”的理论形态,从儒家原典中发掘新的思想材料,并以之为出发点,对佛道学说中有用的思想资料进行整合,把儒家经学从原来的训话之学引向义理之学,进而建立起以伦理道德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儒家哲学。

——摘编自徐洪兴《论二程思想之异同》

(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儒学的新变化。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儒学的影响。

(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孙中山指出,中国古代政权机构中虽一直有监察机构,但“中国从古以来,本有御史台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仆,没有中用的道理”。

而近代西方民主立宪国家,虽有监察机构,但“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

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在政府机构中设立专管监督的机关,“这机关定要独立”,它“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

——摘编自经盛鸿《孙中山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材料二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其中第5条从总体上规定了国家监察工作应当“权责对等,严格监督”,第八章进一步规定了被监察人员与监察机关及监察人员的相应责任,莫定了监察治理责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任颖《国家监察治理领域的责任制度设计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于行政监察的主张及其依据。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完善的意义。

(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从纺织业起步向机器制造发展,并使铁路、航运等得到了较快发展。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制盛行,城市数目与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美国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出现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

因而这一时期是美国城市化在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代。

此外,多数城市已成为近代工业基地,从而大大加强了城市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最大的城市纽约为首,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体系,它对周围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城市体系的形成,也加速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欧阳世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的特点。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推动因素。

(9分)

请考生从第24~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4.【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揉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

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

庚子惨败使顽固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

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二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

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

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

第二,制定一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

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勋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靓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合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

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

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

(9分)

25.【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1918年1月10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

“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

”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

成立之初的44个会员国不包括苏俄和德国,而当时极力鼓吹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

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报告,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

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

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

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满洲事件”的原因及影响。

(9分)

26.【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

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

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

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莫基者》

(1)根据材料,概括聂荣臻的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聂荣臻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贡献。

(7分)

2019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C

D

A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A

B

D

A

D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1题~23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1.(15分)

(1)新变化:

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宣扬儒家仁义礼乐存在的合理性,更新了哲学形态的世界观、方法论;摒弃了粗疏的“天人感应”的理论形态,把儒家经学引向义理之学。

(9分)

(2)影响:

儒学思想重新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使程朱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4分,答出两点即可)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后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分)

22.(15分)

(1)主张:

保持行政监察机关独立;扩大行政监察职权。

(4分)

依据:

中国封建监察机构受制于专制君主,效能有限;(3分)近代西方国家监察职责归属立法机构,弊端众多。

(2分)

(2)意义:

有利于深化依法治国理念;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有利于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3.(15分)

(1)特点:

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城市化速度较快;大城市发挥辐射作用;初步形成体系。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推动因素:

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工业的改进;农村人口与外来移民涌人城市;政府政策的推动。

(9分,答出三点即可)

24.(15分)

(1)主要变化:

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变革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

(每点2分,共6分)

(2)影响:

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

(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5.(15分)

(1)背景:

一战的教训;“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各国人民渴望和平;英法等国政治家的努力;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需要。

(6分,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

国际联盟由英法两国操纵,国际权威不高;国际联盟缺乏约束机制和维和能力;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国联对日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5分,一点2分,三点5分)

影响:

中国东北沦陷,中国战场的局部抗战开始;助长意大利、德国在非洲和欧洲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

(4分)

26.(15分)

(1)思想: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尊重人才;侧重发展国防科技。

(4分,答出两点即可)

背景:

西方国家对华外交封锁;中苏关系交恶;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贡献:

开创了一条立足国情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道路;推动了新中国尖端武器的研发;推动了国家军事现代化。

(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给5分,三点给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