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7352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

“读一读,写一写”

攒 cuán 拗 ǎo 确凿 què záo 菜畦 càiqí 轻捷 qīngjié 蟋蟀 xī shuài

脑髓 nǎo suǐ相宜 xiāng yí 书塾 shū shú方正 fāng zhèng博学 bó xué蝉蜕

chán tuì人迹罕至 rén jì hǎn zhì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整体把握

 .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

1)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

2)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

3)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

2)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

3)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鲜明的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对比: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对比 2)书屋和书屋后小园对比;3)先生

读书和儿童偷偷做游戏。

对比作用:

1)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2)同时表达了对

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第 1 自然段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确凿”各是

什么意思?

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

为什么?

答:

1)似乎:

不确定,好像;确凿:

确实,实在,表示肯定。

2)不矛盾,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百草园留

给“我”太多的快乐,因而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

园。

 .第 1 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

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乐园”。

内容上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体现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

结构上领起下文。

 

第 2 自然段

 .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

 .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有无限的趣味

 .这段描写说明了百草园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

乐园

 .第二段文字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听虫鸣、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第二段中依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

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第 2 段写景的文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

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拟人(低唱、弹琴)、

比喻(木莲像莲房,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赏析文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1)低唱、弹琴使用拟人手法,

2)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油蛉、蟋蟀的叫声在孩子心中的动听、有趣,

3)表现出“我”对此的喜爱之情。

 .赏析第 2 段中的“碧绿”、“光滑”、“紫红”、“肥胖”、“伏”、“轻捷”、“窜”、“臃

肿”、“牵连不断”等词语。

碧绿: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菜畦颜色很鲜,很有生趣;

光滑:

细致而形象生动地写出石井栏的古老;

紫红: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熟透了,很诱人;

肥胖:

生动而又风趣地写出了黄蜂体形大,很可爱;

伏: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肥胖的黄蜂紧贴在菜花上,懒洋洋的,很可爱;

轻捷:

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动作的轻盈与快速;

窜:

生动地写出了云雀飞得又快又突然;

臃肿:

形象而又风趣地写出了何首乌根的粗大;

牵连不断:

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何首乌根很长,又缠绕在一起。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过渡作用。

总括百草园的特点。

本段中心句。

 

第 7 自然段

 .辨析:

 “罩”字能否改为“盖”字?

不可以,因为“罩”更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鸟儿在竹筛下上下左右都无处可逃,又

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盖“字没有这样的效果。

 .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细致)连贯、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

写出了雪

后捕鸟的乐趣。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 “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

什么作用?

①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②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

本段的层次是 ?

一两天。

①/②③④⑤

 

 .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

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三味书屋部分

 .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

在古树下。

 .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

他的品格怎样?

外貌: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品格: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哪些有趣的事?

到书屋后的小园玩;大家热热闹闹地读书;在老师读书时套纸盔甲做戏,画画。

 .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有怎样的形象(先生有哪些特点?

“我”对他的态度如

何?

方正、质朴、博学(第 11 段“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

人;

22-23 段,先生读书不仅读得懂而且极为入神);

教学严谨(16 段,老师对“我”的要求不断提高);

有些守旧、古板(“我”问“怪哉”时不愿回答而且有些生气);

比较宽容、慈爱(默许孩子们去后园玩耍,不常用戒尺和罚跪的规矩)。

“我”对先生是十分敬畏的。

 

第 9 自然段

 .课文第 9 段是从怎样的心理角度去写的?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在全文中起什

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从儿童的心理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的 ; 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起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 ,表达了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第 9 段为什么要写三个“也许”?

用反复疑问和猜测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

无可奈何的感情。

 .第 9 段为什么要在“蟋蟀”、“覆盆子”与“木莲”前后加上“我的”和“们”?

“我的”表明“我”已经把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 “们”表明“我”与

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

们。

 

第 4 自然段

 .找出长妈妈讲的故事的六要素。

时间:

先前

地点:

古庙里

人物:

 读书人 美女蛇 老和尚;

故事的发生:

读书人看见一个美女蛇朝他笑,并唤其名而后隐去;

故事的经过:

被和尚识破机关,送给他小盒子防身;

故事的结果:

飞蜈蚣治死了美女蛇。

 .选出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乐)知识点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海伦·凯勒(1880—1968), 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年时患病而失聪失明,

后在家庭教师安妮 ·莎莉文的悉心帮助下,先后就读于剑桥女子学校和拉德克利

夫学院。

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主要叙述自己如何战胜残疾、

战胜自我的过程,此书给世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她先后在美国各地、欧洲、亚

洲发表演讲,为残疾事业和慈善机构筹集资金。

1964 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1965 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著作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本文选自海伦 ·凯勒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而且

有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

教导是分不开的。

莎莉文老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海伦,是她丰富了海伦的情

感世界,再塑了她的生命,所以,海伦 ·凯勒对莎莉文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伦·凯勒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写下了此文。

 

知识积累

1)截(jié)然不同:

形容两件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的样子。

2)感慨(kǎi):

有所感触而慨叹。

3)搓捻(cuōniǎn):

用手指搓、转动。

4)疲倦不堪(kān):

疲倦得难以支持。

5)小心翼翼:

形容非常小心。

6)怦怦(pēng):

形容心跳的声音。

7)陌(mò)生:

不熟悉。

80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读书、学习只

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9)争执:

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10)混(hùn)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11)恍(huǎnɡ)然大悟:

忽然醒悟的样子。

12)油然而生: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3)悔恨莫及:

悔恨也来不及了。

14)譬(pì)如:

比如。

15)花团锦簇(cù):

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16)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17)企盼:

盼望。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叙述了“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真诚

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选材精当,中心突出。

本文着重叙述了莎莉文老师利用特殊的教学手段,让“我”认识了许多事物,对生

活充满了信心的故事,反映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表

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作者着重选取了老师利用手指游戏,通过触

觉来教“我”感知事物的典型事例来表现这一中心,让我们看到一位可敬可爱的老

师形象。

2)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本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中间包含有议论、生动细致的描写和感情强烈

的抒情。

如第一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对 我”人生

的重大影响;第三段写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的季节,对景物的细致描绘烘托出 我”

期待新生的心情,暗示 “我”人生的转折即将到来;抒情的句子如结尾 “啊!

世界

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用反问强调了 “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

多种表达

方式的综合运用,准确地展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帮助及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

感激之情。

 

把握重点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的莎莉文老师?

1887 年 3 月 3 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

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

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她站在台阶上等待。

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文中的“我”和莎莉文老师分别是怎样的人?

“我”是一位好学、聪明、坚忍不拔而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

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可以说,莎莉文是

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3)本文的标题“再塑生命的人”有怎样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莉

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就是重新给了我生命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4)作者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

联系全

文内容和作者生平经历,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

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

从此,她坠入

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

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

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

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

那时,我仿佛感到被

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

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关于这一点,本文也有

描述:

“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井房的经历,

不仅让海伦懂得 “水” 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 ──作者写出了她当时的恍然大悟

──“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这是海伦首次获得

了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

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

 “井房的经历

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啊!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

新的思想。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

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

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

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1.窃读记(林海音)知识点

基础知识:

易读错字 踮起脚尖 一匹 贪婪 暂时 唾沫

多音字

咽 的

词 中 读 轻休息 招牌 眼睛 唾沫

声的字

易 写 错 的惧充檐酸

易混字窃 俱 踮 柜

窍 惧 掂 拒

词 语 中 带窃读:

①偷盗:

偷~。

~取。

②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

点 字 意 思位。

~夺。

的解释③私自,暗中:

~笑。

~听。

④谦辞,指自己:

~谓。

~以为

可行。

倾盆大雨:

①斜,歪:

~斜。

~侧。

~塌。

~圮。

~跌。

②趋

向:

~向。

~心。

~慕。

~注。

左~。

右~。

③倒塌:

~颓。

覆。

~轧(yà)(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④使器物反转或

 

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

~箱倒

箧(亦称“倾筐倒庋”)。

~盆大雨。

~城。

~洒。

~销。

贪婪:

是指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适宜:

适合,相宜。

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形容雨大势

急。

饥肠辘辘:

饿得肚子直叫。

依依不舍:

留恋,不忍分离。

近义词仿佛—好像 急切—迫切 惧怕—害怕 隐藏—隐蔽

反义词贪婪—知足 快乐—忧伤 暂时—长久 轻松—繁重

 

文学常识:

林海音(1918 年 3 月 18 日-2001 年 12 月 1 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

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作家。

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提携了大量台湾的

文学青年。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

南旧事》(1960 年)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

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重点句: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 “我”比作一匹饥

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

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

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

现。

“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

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

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和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

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

我快乐的是因为:

我能读书,从书

中获得智慧和乐趣;我惧怕的是因为:

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

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 “我”为雨天

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

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

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

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咯是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

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国文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

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课文理解:

 课文以“窍读”为线索,从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写到晚上依依不

舍地离开书店,重点写了“我”是如何“窃读”和“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

现了我对读书的酷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1)主要内容: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

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

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

2)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12.《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

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 20 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

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

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 罔(wăng ) 殆(dài) 哉(zāi) 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 肱(gōng) 笃(dǔ)志 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

子曰:

“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

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1)字词解释:

 时:

按时说:

通“悦”,愉快朋:

志同道合的人愠:

生气,发

怒君 子 :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3)课文探究:

第 1 句:

讲学习方法 第 2 句:

讲学习的乐趣 第 3 句:

讲个人修

第二章

原文: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

习乎?

1)字词解释:

日:

每天 三省:

多次反省 。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

泛指多忠:

尽心竭力 信:

真诚,诚实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

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

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

子曰:

“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

 有:

通:

“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

独立做事情惑:

迷惑、

疑惑逾:

越过、超过矩:

规范、规范

2)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 ,自立于

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

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

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

 故:

旧的知识 知新:

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

可以凭借。

 以:

凭借 为:

做,成为

2)译文: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

为老师。

3)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原文: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

 而:

表转折,却。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

疑惑

2)译文: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

就会有疑惑。

3)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第六章

原文:

子曰:

“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

改其 乐。

贤哉,回也!

1)字词解释:

贤:

贤德、高尚 箪:

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

能忍受 乐:

乐趣

2)译文: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

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

么高尚啊!

3)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

(学习态度)

第七章

原文:

子曰: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字词解释:

之: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

喜欢、爱好乐:

以……为乐趣

2)译文:

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 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

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

原文: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字词解释:

饭:

吃饭 名词作动词水:

冷水肱:

胳膊于:

对于

2)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第九章

原文: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字词解释:

 焉 :

于此,在其中择:

选择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从:

从、学习

2)译文:

孔子说: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

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

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文: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字词解释:

川:

河、河流逝:

流逝 斯:

这舍:

舍弃

2)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3)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十一章

原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字词解释:

三军:

军队的通称匹夫:

普通人,男子汉。

 夺;改变

2)译文:

孔子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