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615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docx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自然界的水

考点一水的组成

通电分解2H2O通电2H2↑+O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通电后产生两种气体: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比例2:

1

【例】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下图:

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实验是通过电解水生成氧气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

组成的;

C.实验原理与

(填实验代号)实验相同。

考点二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方法有、、、(均为物理方法),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2、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鉴别方法:

用,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水污染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例1】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各种方法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下列对水净化程

度最高的()

A.过滤B.蒸馏C.吸附D.沉淀

【例2】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为:

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作除去臭味的试剂是()

A.漂白粉B.活性炭C.氯气D.明矾

【例3】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D.雨水是纯净物

【例4】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河水B.蒸馏水C.硬水D.自来水

【例5】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1)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

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考点三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H2+O2====2H2O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燃烧会发生爆炸

点燃前,一定要

方法: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轻微的声音,说明氢气己纯。

(2)还原性氢气++水

3、用途:

①高能燃料②充灌气球;③制盐酸;④冶炼金属

4、收集方法:

【例】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产物_________是最清洁的燃料。

考点四分子与原子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4)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改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1)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2)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1】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

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分

【例2】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空隙变小的是()

A.海绵能吸水B.打气筒将气体压缩C.炒菜时闻到香味D.干冰升华

【例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都可做助燃剂——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l00ml水和l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分子间有间隔

D.水烧开后把壶盖掀起——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例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考点1分子

1、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①“最小粒子”是指构成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粒子最小。

因为分子还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因为一些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其物理性质。

2、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

气态>液态>

固态

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

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①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考点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1、纯净物和混合物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2、注意:

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

例如: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考点4原子的构成

1、原子构成:

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因为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即原子的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考点5元素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

2、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

氧硅铝铁钙钠钾、还有镁氢和其他;

3、生物体中含量在前四位的元素:

氧碳氢氮

4、元素符号书写:

遵循“一大二小”

5、记忆元素符号:

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金Au、铅Pb、汞Hg、碘I(共30种)

6、元素符号:

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的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7、元素符号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元素符号前有系数只表示原子个数

例如:

H:

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2H:

表示2个氢原子。

H2O:

①表示1个水分子;②表示水这种物质;

③表示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③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6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编写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中,现有元素112种。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一个横行叫做—个周期:

共有七个横行,即有七个周期。

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一个族,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3、

元素符号序数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4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工具②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

农药、催化剂、半导体等)

考点7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

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数。

离原子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原子核远的电子能量较高。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以此类推。

离核最远的叫做最外层。

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做高速运动。

2、相对稳定结构:

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层的具有2个电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

考点8离子

1、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符号: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省略;①阳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

钠离子Na+、镁离子Mg2+、铝离子Al3+、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铵根离子NH4+等;

②阴离子:

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

氯离子Cl-、硫离子S2-、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等;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4、离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Al3+

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Cl-

5、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6、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有:

(1)分子:

Ne、HF、H2O、NH3、CH4;

(2)阴离子:

N3-、O2-、F-、OH-;

(3)阳离子:

Mg2+、Na+、Al3+、NH4+;

7、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以NaCl为例

8、化学式前有系数只表示分子个数,如2H2O:

只表示两个水分子。

9、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①少数非金属单质和少数非金属化合物:

金刚石C、硅单质Si、石墨C、碳化硅SiC、二氧化硅SiO2、氮化硅Si3N4、氧化铝Ai2O3②金属单质:

铁Fe、铜Cu、镁Mg、钠Na、汞Hg

③有气体单质:

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2)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①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氧气O2、氮气N2、氢气H2、硫S、磷P

②共价化合物(一般是由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H2O、过氧化氢H2O2、氨气NH3、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一般是由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

碱、盐例如:

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硫酸钾K2SO4、氯化铵NH4Cl、硝酸钙Ca(NO32

②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物理性质B.不同的性质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2.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A.分子重新组合B.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C.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D.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A.分子B.元素C.单质D.原子3.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B.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C.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5.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6.对于Na和Na+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二、填空题。

1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

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

其核内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变

成________离子,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B元素的离子结构

示意图为,该离子带______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_____个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