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634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教案.docx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科

思想政治

学段:

高二年级上学期

年级

高二年级

相关

领域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教材

书名:

《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年6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文化生活”的开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亮点,体现了新课程的德育性质和人文价值,凸显了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领域的时代意义,增强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

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文化生活”的教学要体现“构建以生活逻辑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理念,所以本节课力求体现生活与知识的统一,找到“文化生活”教学的发力点,即突出中华文化文字的魅力,深入挖掘其思想教育与文化熏陶的价值所在,体现出“文化味儿”。

本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入思考,透过文字和史书典籍认识到中华文化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设计启发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传递和感染的作用,利用教师的特长以及文化知识储备和丰富资料信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上的深入理解、运用和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课承接第一、二单元文化的一般概念和相关理论,本课开始具体研究中华文化的特点,本框题主要讲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一重要特征。

本框下设三个目题:

第一目“古代辉煌的历程”。

教材简要回顾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说明中华文化从未中断,一脉相承。

最后一句“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为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埋下伏笔。

第二目“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本目第一段承上启下。

教材回应了上一目的导入活动所提的问题。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表现在许多方面,教材用了最有说服力的汉字和史学典籍加以说明。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有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功能。

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又一重要见证。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留下的史书,其数量之多,其规模之大,世界绝无仅有。

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这一目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讲中华文化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衰微的。

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有二:

一是由于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二是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第二层次有两个意思。

一是在近代中国,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一直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要任务。

二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三层次,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重铸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从逻辑上看,这三个层次,沿着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华文化曾经辉煌,只是近代衰微。

但是到了现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重创辉煌。

教材脉络清晰明了,各层次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学生情况:

(1)从课程的总体安排看,继文化一般理论之后,从本课开始进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从逻辑上看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2)从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看,学生在学习了第一、二单元关于文化的一般理论后,对文化的含义、作用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文化历史的研究论证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学生平时对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3)需要引导的方面,本课主要通过对汉字发展的历程以及中国历史典籍的研究,来论证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针对大量的历史遗迹、文物资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透过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发生发展规律。

教学方式:

启发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教学手段:

教材、教案、学案、多媒体

技术准备:

(1)媒体种类:

电脑(PPT、视频与音频整合)

(2)应用:

展示教学资源与信息创设相应的情景,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

了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四)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辩证地看待中华文化的辉煌与衰微,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教学难点:

辩证地看待中华文化的辉煌与衰微。

问题框架

问题引导与学生参与的讨论活动:

问题引导一:

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途径来了解我们的古代文化?

举例:

我们要想研究一下汉高祖刘邦和项羽,应该看哪些史书?

问题引导二:

除了二十四史之外,还有哪些东西记载了历史?

1.展示殷墟出土的两幅甲骨图片。

设问:

这两幅图片是否记载了历史?

为什么?

2.拓展性问题:

早期文字为什么会出现在兽骨龟甲上?

3.汉字发展到了秦代发展了一件大事,是什么?

追问:

秦始皇用哪种文字统一了之前的各国文字?

活动:

展示用篆书字体书写的本班学生名字。

追问:

为什么你能从这些并不认识的中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问题引导三:

我们你那些地区或国家的文字与汉字的传播有直接关系?

问题引导四:

为什么17、18世纪之后的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衰微?

问题引导五:

在今天,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经济、社会继续进步,各国都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举例:

20**年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文化魅力的重大活动是什么?

追问:

说说从奥运会的哪些方面能深切体会到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温故知新

《文化生活》前两个单元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学习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理论。

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我们已经对文化的一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研究,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对中华文化进行具体的研究。

在研究之前我们先对世界的古代文明进行宏观的了解。

展示世界公认的五大文明古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迹或景观(PPT)

古巴比伦: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间

古埃及:

公元前3500年

古希腊:

公元前3000前~1100年之间

古印度:

公元前20**年

中国:

公元前2070年(夏朝开始)

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通过对图片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理论,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PPT

2分钟

新课讲解

问题引导一:

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途径来了解我们的古代文化?

1.提示:

联系我们上一单元研究过文化交流与传播是需要途径的,作为一名中学生,最适合你的途径是什么?

2.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无法直接去感触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还能找到遗迹。

但是流传至今的史书典籍能帮助我们较为系统的了解历史。

3.教师介绍《二十四史》

(PPT展示二十四史的记录朝代、成书年代、主要编者)

说明史书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举例:

我们要想研究一下汉高祖刘邦和项羽,应该看哪些史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

《二十四史》中对汉高祖刘邦和项羽进行系统记载的有:

《史记》中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

《汉书》中的高祖帝纪、陈胜项籍传

多问一句:

《史记》和《汉书》中,司马迁和班固的笔下都有项羽这个人物,你觉得的哪部书把项羽描写的更好一些?

问题引导二:

除了二十四史之外,还有哪些东西记载了历史?

1.展示殷墟出土的两幅甲骨图片。

设问:

这两幅图片是否记载了历史?

为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甲骨上的文字。

有了文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件物品的信息。

也就是说这两块甲骨已经不是纯自然的东西了,由于它上面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它具备了文化的意义。

3.继续展示甲骨文。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目前已识别约1500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

研究发现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4.面对这些几千年前的文字,你会对其中的一两个跟到很熟悉,甚至能猜出是什么。

为什么?

(先思考,在后来一起讨论)

拓展性问题:

早期文字为什么会出现在兽骨龟甲上?

提示:

中国古代占卜时多用龟甲和兽骨。

其中龟甲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

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

使用甲骨进行占卜,要先取材、锯削、刮磨,再用金属工具在甲骨上钻出圆窝,在圆窝旁凿出菱形的凹槽。

然后用火灼烧甲骨,根据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纹判断凶吉。

甲骨上一般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

这块甲骨上就有刻辞,记载了癸亥日占卜求雨的事情。

5.按照历史的规律,只要我们找到文字也就意味这发现了历史,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继续发掘那些带有文字的文物。

6.展示图片“散氏盘”

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盘上的铭文共357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

散氏盘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7.展示“散氏盘”上文字的拓片,引导学生,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金文”(钟鼎文)。

8.展示“史墙盘”。

这个时期的文字较之甲骨文,有哪些最显著的特点?

9.汉字的演变已经开始了,下一个时期我们将进入“简牍”时代。

(1)展示奥运会开幕式“儒生手持竹简诵经”场景。

问题:

看到这个场景,我们首先会联想到这是哪个时期?

(2)展示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

问题:

汉字到了秦代发展了一件大事,是什么?

追问:

秦始皇用哪种文字统一了之前的各国文字?

(3)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用“小篆”统一六国文字(“大篆”)

(注:

现在有些学者对秦始皇到底是用“小篆”还是“秦隶”统一的文字存在很大争议,本课采用普遍认同的观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争论的地方暂且搁置,不设置课堂讨论。

活动:

展示用篆书字体书写的本班学生名字。

提问:

为什么你能从这些并不认识的中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提示:

中国汉字的演化史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既可以从楷书推回至古文字。

说明了汉字的演化具有继承性。

10.展示“汉简”。

文字发展到汉代,出现了隶书——最接近楷书的一种字体。

11.展示从大篆到楷书的字体演变。

(PPT)

12.汉字演变与中国历史发展小结:

文字继续发展,从汉代出现了隶书,之后在隶书的基础之上略作改进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字体——楷书,同时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行书和草书。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中国文字实现了由“繁”到“简”的飞跃。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历史一脉相传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中国历史中奔腾着的血液。

13.汉字的交流和传播——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