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胠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胠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胠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胠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胠箧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而生,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
其中内篇7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本文选自《庄子·外篇·胠箧》,此篇旨在发挥老子“绝圣弃知”之旨。
表现作者对丑恶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极端憎恶之情。
一、注音
胠箧________ 缄縢________
扃
________罔罟________
耒耨________阖________
苌弘肔________掊击________
斗斛________符玺________
轩冕________斧钺________
擿玉________擢乱________
瞽旷________
________
工倕________攘弃________
爚乱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乎
然
适
独
竭
重
三、通假字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____________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____________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____________
罔罟之所布____________
阖四竟之内____________
苌弘胣,子胥靡____________
擿玉毁珠____________
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五、分析句式类型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________
何以知其然邪________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________
何适而无有道邪________
天下未之有也________
彼窃钩者诛________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________
六、积累名句
________,鲁酒薄而邯郸围,________。
夫谷虚而川竭,________。
彼窃钩者诛,________。
鱼不可脱于渊,________。
故绝圣弃知,________;擿玉毁珠,________。
答案:
一、qūqiè jiānténɡ jiōnɡjué wǎnɡɡǔ lěinòu hé chǐ pǒu hú xǐ miǎn yuè zhì zhuó ɡǔ lì chuí rǎnɡ yuè
二、乎:
助词,表句中停顿 句末语气词 相当于介词“于” 助词,句中停顿 形容词词尾
然:
代词,这样 然则,固定词组,既然这样……那么 然而,固定词组,可是,但是 象声词词尾,……的样子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连词,表转折
适:
到,往 到,往 女子出嫁 符合,适合 享受
独:
副词,仅仅 副词,单一 副词,难道 名词,老而无子 副词,独自
竭:
动词,缺失 动词,干涸 动词,尽 副词,完尽 动词,尽
重:
动词,尊重 动词,增益 动词,看重 形容词,高昂的 名词,重要地位
三、“匮”通“相”,柜子 “知”通“智”,智慧 “乡”通“向”,从前 “罔”通“网”,境界 “竟”通“境”,糜烂 “靡”通“糜” “擿”通“掷”,扔掉
四、打开 结、缠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加固 举起
全,总共 固定词组,为什么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稳的地位 指责;征讨 规矩 凭空推断 缺失;形容词做动词,感到寒冷 鼓励 全,尽 文辞 忧患 行为邪僻
五、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判断句
六、唇竭则齿寒 圣人生而大盗起 丘夷而渊实 窃国者为诸侯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大盗乃止 小盗不起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
C.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D.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趋:
快走
②阖四竟之内 阖:
全
B.①曷尝不法圣人哉 法:
效法
②大国不敢诛 诛:
责罚
C.①何适而无有道邪 适:
适合
②掊击圣人,纵舍盗贼 舍:
安置
D.①鱼不可脱于渊 脱:
脱离
②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 攘:
排斥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世俗之所谓至知者
B.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C.为之权衡以称之
D.灭文章,散五采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文本研探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故曰: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
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示:
显露
B.擿玉毁珠,小盗不起擿:
扔掉
C.殚残天下之圣法殚:
害怕
D.则天下不铄矣铄:
炫耀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庄子“绝圣弃知”主张的一项是( )
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②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③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 ⑤毁绝钩绳而弃规矩 ⑥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
8.下列有关文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断绝圣人,摒弃智慧,社会就会安定,大盗就能中止;丢弃那些贵重的器物,不崇尚珠宝金玉,人们就不会偷盗。
B.庄子认为是斗斛、秤杆等量器的出现,造成了百姓的争斗,要解决这种争斗,最好的办法是“掊斗折衡”。
C.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和对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的仇恨,明确提出要折断工倕的手指,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
D.庄子认为,天下出现邪恶的原因,在于曾参、史鱼、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之流炫耀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迷乱了天下人。
9.把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化扩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
“子独不见狸狌①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②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今夫犛③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④,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⑤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⑥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注:
①狸(lí):
野猫。
狌(shēng):
黄鼠狼。
②敖:
通“遨”,遨游。
③斄(lí)牛:
牦牛。
④指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
⑤垩(è):
白灰。
漫:
涂。
⑥斲(zhuó):
同“斫”,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循其本
本:
本源,此处指“最初的话题”
B.惠子相梁
相:
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C.立之涂,匠者不顾
凃:
通“途”,道路
D.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质:
对手,此处指“契合无间的知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夫鹓雏发于南海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C.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D.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拙于用大的一组是( )
①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 ②立之涂,匠者不顾
③子独不见狸狌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④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⑤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④D.②③⑤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B.鹓雏比喻志向高洁的庄子,鸱比喻追求功名利禄的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
C.庄子认为,大有大的用处,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处,并且以用小的方式来用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
D.“运斤成风”这则寓言譬喻庄子与惠子的友谊,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让我们想到“高山流水”中关于“钟子期”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
A项,“乡”通“向”,“知”通“智”。
B项,“靡”通“糜”。
C项,“知”通“智”,“擿”通“掷”。
答案:
D
2.解析:
C项,①适:
到,去。
②舍:
放开。
答案:
C
3.解析:
A项,“世俗”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是指“世俗之人,一般人”。
B项,“不行”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能成为强盗”。
C项,“权衡”在文中的意思是“秤砣和秤杆”。
D项,“文章”在文中的意思是“文辞,文饰”。
答案:
A
4.解析:
A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
B项,“而”,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顺承关系。
C项,“为”,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
D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
D
5.解析:
C项,“殚”的意思是“尽,全”。
“殚精竭虑”的“殚”即用此义。
答案:
C
6.解析:
A项,“于”,①介词,表处所,从;②介词,表对象,向。
B项,“乃”,①副词,才;②判断动词,是。
C项,“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并列。
D项,“其”,都是代词,指天下人。
答案:
D
7.解析:
①是老子的观点,庄子在这里只是引用这种观点,是为了说明“仁义圣智”不能向别人显示。
⑥是庄子展示的“绝圣弃知”后的理想社会,不属于其主张。
答案:
B
8.解析:
C项,表述错误,“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才对统治者和儒家仇恨在文中没有依据。
庄子的思想是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的深刻认识,与自己所处的阶层无关。
答案:
C
9.解析:
翻译的重点在于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把握,注意“殚”“残”“含”“知”“德”“僻”等词的含义。
答案:
(1)尽皆摧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2)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偏离正道之事。
10.解析:
相:
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答案:
B
11.解析:
A项,介词,在/介词,从;B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C项,均为连词,表修饰;D项,动词,叫作/介词,为,给。
答案:
C
12.解析:
③“狸狌”是对“大”的“犛牛”所举的反例,本身不是“大”。
⑤是庄子面对所谓的“大而无用”之“树”的态度。
答案:
C
13.解析:
应该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答案:
D
14.解析:
第
(1)重点字“夭”和“所”字结构;
(2)句重点字“听”“尽”;(3)句“无以”句式,“质”“言”字。
答案:
(1)(这样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
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2)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可是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3)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
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
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
“庄子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
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
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惠子对庄子说:
“我有一棵大树,人们把它叫作‘樗’。
庞大树身那么臃肿,不能合乎绳墨;它的小枝那么卷曲,不能合乎规矩。
生长在大路旁边;经过的匠人都不肯理睬它。
现在你的言论,大而无用,是大家都不相信的。
”庄子说:
“你不曾看见那野猫和黄鼠狼吗?
卑伏着身子,等待出游的小动物;东西跳跃掠夺,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捕兽的机关,死于网罟之中。
再看那嫠牛,庞大的身子像遮盖天空的云气,有大的本领,但不能捕鼠。
现在你有这么一棵大树,愁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的乡土里,广大无边的旷野里;无所为地在它旁边徘徊,逍遥自在地在它下边躺着,不遭受斧头砍伐,也没有东西会来侵害它。
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又有什么祸患呢!
”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
‘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
‘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
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