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004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docx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

到2015年,全省所有设置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面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300个中等职业教育、10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创建150个中等职业教育、5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两类专业建设标准均设合格、特色、品牌三个标准。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强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规范化,是所有专业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特色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通用性强,与区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相适应,能够发挥示范作用专业。

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

“十二五”期间,各地、各职业学校要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编制本地、本校专业建设规划,紧紧抓住专业设置与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施与管理、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质量效益等关键环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对本地区所有现在举办、并有一届毕业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进行检查视导。

对达到合格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认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对达到合格标准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推荐省教育厅认定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

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专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按照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暂停该专业招生或不予安排招生计划。

今后,各地每年新增加的有一届毕业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均应进行相应的“合格专业”认定工作,并于每年的12月1日前,将本地合格专业认定情况报告报至我厅职教处。

  “十二五”期间,我厅将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标准,组织开展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申报、评审和认定工作,以保证新一轮专业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附件1: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1.为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推进全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

计划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所有已设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创建300个中等职业教育、100个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150个中等职业教育、50个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

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吻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与水平。

2.《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力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推动职业学校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发展方式。

力求体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要求,引导职业学校紧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

力求体现科学性、导向性、可测性的原则,针对专业建设各个环节,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指导职业学校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指标说明

1.《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设合格、特色、品牌三个标准。

合格专业标准采用二级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

特色、品牌专业标准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

认定合格专业,须7个核心二级指标均达标,8个非核心二级指标6个达标。

认定特色专业须14个核心三级指标均达标,18个非核心三级指标14个达标。

认定品牌专业须15个核心三级指标均达标,17个非核心三级指标13个达标。

核心指标在建设标准中均用“★”标出。

2.指标体系需要提供材料的年限,除特别要求外,一般指近三年。

(三)申报和评定

合格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有已设并有一届毕业生的专业点,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定,五年制高职合格专业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初评,向省教育厅推荐认定合格。

品牌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设置的通用性较强的专业,特色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设置的特色性较强的专业(具体申报范围见附件8)。

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不得兼报。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按照教育部新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按照《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暂行)》要求,规范专业名称,体现专业内涵。

申报品牌、特色专业必须通过合格专业认定。

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办学年限不得低于4年,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办学年限不得低于5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办学年限不得低于6年。

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由省教育厅组织评定。

(四)部分指标内涵说明

1.“符合行业产业发展”是指与本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相符合,特别是与省重点实施的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相适应,与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

2.“‘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和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具有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

3.“专任专业教师”是指具有本校编制(含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三年以上)主要从事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员;“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按照专业课教学或师资培训、项目指导等工作任务,正式聘任并在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4.“在籍学生”是指在学籍管理信息库中的本校本专业学历教育人数。

5.“专业图书”包括纸质图书、专业期刊、视听资料、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纸质图书复本以不超过5本计入图书总量;电子图书每种计1册;电子期刊每种每年计1册。

6.“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是指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信息资源网络中心,提供网络与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试题库等。

7.“竞赛”包括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两课”评比和特别注明的行业领域比赛。

8.“实验实训开出率”为实际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数与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规定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数之比。

9.“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为学期内各实训室实际使用课时总和与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总和之比。

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为每学期教学周数×20课时×实训室个数。

(五)标准解释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由江苏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设置

1-1专业调研论证

1.建立以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规范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有效体现;

2.建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开展相应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分析成果在课程设置、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建设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2.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全面反映本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2.课程建设

2-1实施性教学计划★

1.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教学计划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主动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滚动修订,审批程序规范;

2.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学时比例。

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等。

2-2课程教材管理★

1.有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3.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并严格执行。

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60%以上。

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管理制度,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及执行的过程性资料,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和发放清单及使用率统计表,审批资料等。

3.师资队伍

3—1专业负责人

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双师型”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

教师业务档案。

3-2数量结构★

1.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

36;

2.专任专业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90%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5%以上,高级职称15%以上。

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60%以上,或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30%以上,或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60%以上;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3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

2.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有教师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较多。

有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

3-4培训与教科研

1.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

2.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3.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五课”教研制度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相关佐证材料,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教学设施

4-1实训基地★

1.有基本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5000元,第一、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4000元;

2.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开出率80%以上,自开率70%以上;

3.有不少于3个、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执行。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2信息资源

1.生均专业图书2册以上,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

2.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具有一定成效。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专业期刊目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实施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教学管理

5-1课堂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教学进程安排有序,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资源配置合理;

2.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实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教学管理过程性资料等。

5-2顶岗实习管理

1.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实习教学计划、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相关资料,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表等。

6.质量效益

6-1办学规模★

1.连续招生4年以上,年招生30人以上,在籍学生规模90人以上;

2.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50%以上(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12课时计1人次)。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资料等。

6-2培养质量★

1.90%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60%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2.就业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60%以上,当年劳动合同签订率60%以上。

毕业生名册,毕业生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劳动合同、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等。

6-3社会评价

1.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70%以上;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70%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相关统计表。

注:

标注★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三、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开发

1-1专业定位

1-1-1专业调研论证★

1.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紧跟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2.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跟踪对应产业发展变化,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教学计划等。

1-1-2岗位能力分析★

1.建立了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形成适应产业需求变化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2.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并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专业建设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实施性教学计划,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

1-2专业发展

1-2-1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规划及调整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

2.专业建设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支持有力;

3.本专业建设规划能有效实施,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1-2-2专业拓展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技能)方向,专业(技能)方向不少于2个。

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实施资料。

1-3专业文化

1-3-1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

呈现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1-3-2非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并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诠释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2.课程建设

2-1课程体系

2-1-1实施性教学计划★

1.根据国家、省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调研成果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滚动修订,审批严格规范;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并有效实施;

3.本专业自主开发1门以上或参与开发2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校本专业技能课程及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2-1-2教学大纲★

1.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2.规范执行国家、省和行业已有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3.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开发的其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2-2课程管理

2-2-1课程实施

1.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3.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2-2-2教材选用与开发★

1.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并严格执行;

2.公共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60%以上;

3.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与开发制度,教材选用及发放清单、审批资料,使用率统计表,开发的活页讲义和学习手册等资源资料等。

2-2-3示范课与研究课

有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或获得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

省级“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证书等。

3.教学团队

3-1专业负责人

3-1-1基本条件★

1.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

2.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有关活动。

教师业务档案。

3-1-2知名度

1.主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2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主持或参与本专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区域行业产业领域评比中获奖,或在省级以上相关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项,或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教师业务档案。

3-2专业教师

3-2-1数量结构★

1.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1:

27;

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0%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15%以上,高级职称3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8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30%以上,或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70%以上;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7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2-2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改革与创新意识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除专业负责人以外,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及区域行业协会组织的竞赛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或60%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相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3-2-3培训与教科研

1.制定“五课”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2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8%;

2.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3.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及其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资料及统计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培训经费统计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教学设施

4-1实训基地

4-1-1校内实训基地★

1.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有能开展项目课程教学的实习工场;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6000元、第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5000元,第一产业及文艺体育类专业不少于4000元;

3.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开出率100%,自开率在95%以上,实训基地内各实训室平均利用率在70%以上。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

4-1-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有不少于5个、合作协议满3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辖市区域内的不少于3个;

2.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实训实习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2信息资源

4-2-1专业图书

生均专业图书6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6种以上,图书流通率较高。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

4-2-2数字化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2.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利用率高、成效显著。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使用情况及其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教学实施

5-1常规管理

5-1-1课堂教学管理

1.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有序;

2.教师教学水平较高,课堂教学规范、高效;

3.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运行良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等。

5-1-2顶岗实习管理★

1.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工作学习内容科学合理;

3.全面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职责和名单,实习教学计划、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资料,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5-2教学改革

5-2-1教学模式改革★

1.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2.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灵活,专业技能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工作现场情境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良好;

3.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等。

5-2-2教学管理创新

1.建立了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普遍使用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手段;

2.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需求,整合、开放教学资源;

3.围绕课程建设、项目开发及技术服务,组成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