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954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x

原稿《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实验研究

开题报告

 

江滨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

影卓阳孔令建

 

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不仅仅要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更适应社会的能力。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是一门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学好的学科。

而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期,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极不稳定。

因此,初中生就更需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来更好地完成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校开展语文学习习惯研究,主要是源于语文学科成绩极差,影响了学校中考成绩,影响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调查中也发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较差,日常学习习惯表现为书写潦草糊涂,不会使用语文工具书,没有课前预习、做笔记、及时复习的习惯,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不愿意独立思考、不能勤学好问等等。

而中学生正值受基础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能及时有效地消除种种不良习惯,进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方法的指导,将大大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当学生形成了端正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后,不止学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还能为终身学习筑造坚固的基础,让人享用终身。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综合作用。

,正如叶圣先生所言:

“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己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抗议传统教育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理解,缺乏对学习者人性的尊重。

他们谴责行为主义把人描述成毫无能动性的“机器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知、情合一,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强调直觉能力和创造能力。

人本主义把个体发展看作教育的最高目标,认为自我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自我实现是教育的目标所指。

代表人物罗杰斯(C.RogerS)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他指出:

“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找知识的过程是可靠的人,是有教养的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涉及到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

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

3、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理论基础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事情,正如我国有一句成语所说:

“活到老,学到老”。

在心理学中,学习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

就人类而言,小孩用筷子,系鞋带等是学习,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是学习。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则更是有系统、有计划和有指导地进行的。

他们不仅学习知识,而且也是学习技能,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还要改变不良的行为与习惯。

但是什么是学习,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定义为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两种基本的学习观,一种是各种联想主义的学习观:

它包括

(1)桑代克的“联结论”,桑代克用猫学习解决疑难笼问题做了他著名的学习实验。

实验中猫通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在复杂的刺激情境中辨别出门门作为打开笼门的刺激,也就是说门门与开门反应形成了巩固的联系,这时学习便就产生了。

(2)是在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学习,指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并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3)是在操作条件反射中的学习,指的是斯金纳发明了一种所谓的期金纳箱的学习装耸。

第二种是各种认知论的学习观:

它包括

(1)是格式塔的学习观,以一苛勒的著名的黑猩猩接起短棒打下高处的香蕉的实验来说明。

(2)是托尔曼的认知论,(3)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主要指美国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伯尔。

4、语文学习理论基础

语文学习研究表明,要教会学习,只讲各学科共同性的一般学习原理、规则,离开具体的学科学习实践、不跟具体的学科学习实践结合,其效果并不好。

_要掌握学习的具体规律,让学生学会学习,需要对各学科的学习作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根据语文学习容可以把语文学习分为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技能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习惯学习四大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运作。

”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知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维持、调节以及补偿等重要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这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也对习惯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认为感受器官与反应器官之间的联结关系会随着强化的过程建立而增强,而感受器和反应器间的联结就是习惯。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也提出,个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与近因律。

根据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根据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此外,华生还在他的学习理论中提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

但行为主义一味强调外在的行为,而忽视习惯形成受在因素的影响。

国学者吴增强在《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一书中指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金盛华在《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一文中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他还分析了学习习惯概念与学习技能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家叶圣十分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出历练是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他反复强调语文学习的方法,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更关注习惯的养成。

国有较多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语文学习习惯的文献。

如果仅仅从时间这一单一的线来整理,就容易令人没有头绪。

本论文拟从研究语文学习习惯的概念、研究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和研究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这几个方面来对文献进行整理,力求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明了。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1、关于语文学习习惯的概念

习惯: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认为,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习惯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人的某些有关动作在大脑半球所形成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有的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基础上养成;有的往往是在无意中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有些习惯并未经过任何练习,只要体验一次就可以稳定下来。

习惯可分为有益的习惯和有害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个人和集体生活的安排,有助于多种活动的组织和提高技能的自动化程度。

学习习惯: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认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的,是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的。

语文学习习惯:

相关工具书上并没有明确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概念,笔者以为,可以根据学习习,语文学习习惯就是指学生为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语文学习上的自动倾向。

这种语文学习习惯既包括学好课的理论知识的习惯,也包括课外处理语文文字的思维习惯。

2.途径与目的:

钱加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之一,是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条件”。

琴在《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指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三个主要的益处,第一个便是,人体的生物钟会帮助你自动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条件反射也会适时地帮助你记起要做的事。

而可以让下意识发挥作用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二个益处。

第三个益处就是可以通过调动潜意识来更好地学习。

徐潇潇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指出: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楠在《论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出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以上的观点都是强调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学者特意来探讨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

3.课题主要容:

①本校初中生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②本校初中生不良语文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③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④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

1)课前:

计划管理:

制定自己每日、周、月、学期、阶段学习的时间、学习容、并严格遵照执行

预习管理:

标注段落序号、查注生字词、查阅课文背景知识、背诵重点段落、思考课后练习、根据辅导用书自学、思考后发现问题并记录。

自己检测预习结果。

2)课上:

听课管理:

专心听讲、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发言

向老师请教课前发现的问题和同学组成兴趣小组进行研究学习、将讨论的结果制成书面报告,并形成知识体系。

难题、错题及时做标记。

3)课后:

复习管理:

回想学习的容查缺补漏,基础知识快速浏览并记忆,理解、分析题整理方法规律。

错题管理:

把课上自己因马虎、不认真而错的练习题整理在一起。

作业管理:

复习完当天学习容在完成家庭作业,限时、字迹工整。

做完必须检查。

自己做小结。

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难题管理:

对课上和考试试卷中的难题自己认真归纳,一周或一个月将难题归纳在一起,速读速说,强化理解。

考试管理:

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马虎、不会、遗忘、混淆)

进行丢分统计,制定自己正确的学习计划和改进措施。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1.文献研究法:

查寻电子、纸质文献资料中关于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容,并对其进行整理、筛选、分类;

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调查,分析现今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3.省和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总结,制定出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案的初稿。

六、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1、筹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1)撰写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学习语文教学理论,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2)将本课题分别落实在每一位语文教师身上,每人分别拟定本组的实验方案。

(3)举行开题报告会,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1)2014年9月,各班对学生的语文课前、课中、课后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形成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各班按计划进行实验性研究,组加强交流、研讨,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的撰写,同时调整策略,进行课题深入研究。

3、深化、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对实施阶段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撰写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论文。

七、本课题的预期成果

1、《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案例、反思、论文集

3、《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组织机构

由已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当任本课题的专家顾问,语文组从事多年教学的骨干教师指导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组长:

组员:

卓阳孔令建

2、人员分工

(1)影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同时主持课题组的日常工作,完成阶段性报告的撰写,负责课题组研讨会及研修课的开展,负责课题组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

(2)卓阳、孔令建、影负责课前、课中、课后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3)各教师联合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论文、个案分析及多媒体课件

3、资料准备

(1)钱加清在《关于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若干问题的理论探讨》

(2)周小梅在《大众文化冲击下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3)唐秀玉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邵利江在《初中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之我见》

4、科研手段

我们有充足的研究实验时间和文献资料;课题负责人高度重视,组织能力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优越条件。

5、经费保障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教科研意识强,都希望通过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将积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多媒体设备和研究经费。

本课题作为一项行动性教育实验研究,需要各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与支持,把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向着研究型教师团队迈进。

我们将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努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为推进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并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探索出有效途径。

 

2015-0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