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34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docx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复习

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 

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出现过多次陆地板块的分离和碰撞,相应发生过多次的陆海变迁。

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发育、衰退和消亡的过程。

喜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崛起,导致我国出现西高东低的地势,从而形成我国大部分河流由西向东的流向。

又经过相当长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不断改变着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

当外部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

剧烈的地质活动、气候上的突变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态或径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新的河流发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个,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础上的河流与区域的识别;二是不同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与比较;三对具体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

1、径流量

(1)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五方面:

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积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长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发量的大小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若大的话,汛期在什么季节(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率、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结冰期与凌汛:

主要与气温有关。

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4、流速--------湍急、大、急

5、水能--------大小取决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长度和流向

2、流域面积大小

3、支流的多少及其长短和分布(对称的、向心的、辐射的)-------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例如,下图为四川盆地的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发现,盆地周围海拔高,等高线闭合,河流由周围向盆地中部汇聚,形成向心状水系。

4、地上河(河道平直、弯曲、地上河)

5、入海口(有没有入海口)

6、河流是否弯曲

补充:

河流流向的判读

1、根据河流名称判断

这种判断方法的应用基于平时对世界河流的分布及流向的识记,可用于熟悉的河流流向的判断,例如:

长江、黄河和尼罗河、亚马孙河、恒河、刚果河、墨累----达令河、密西西比河。

2、根据河谷地貌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流不断加深延长,因此,在此形成的河谷主要是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到了河流中下游,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在河流的入海口,往往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喇叭”形河口三角洲。

抓住河谷及河口处地貌特征,根据从“v”形→“U”形→“喇叭”形来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堰塞湖形成位置判断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得了解堰塞湖的形成------河流被外来物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沙丘等造成);即有堰塞湖的一侧是河流上游。

例: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部分县城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读图回答图中河流流向最有可能是:

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N

 

A.自西向东流B.自东向西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D.自西北向东南流

答案:

D

4、时令河河水流向的判断

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是雨季时雨水汇流成河,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少,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只留河床,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

我国著名的时令河是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内。

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图中:

虚线为旱季消失的河流下游;实线为河流上游。

5、根据河谷的宽窄判断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比河流下游河谷要窄些。

绘图时用细线表示窄河谷、粗线表示宽河谷,因此,可根据河流线条的粗细来判断河流流向,即河流由细线方向向粗线方向流。

6、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及支流流向判断

这个方法的应用要会判断干支流:

一般情况下支流条数多于干流条数;绘图时河流支流较细干流较粗;支流短干流长。

7、根据湖泊及下游流量变化判断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径流量比较平稳。

例:

甲图中PQ为晨昏线,乙图是甲图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12~13题

1.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PQ为昏线B.位于南半球,PQ为晨线

C.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0Km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2.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潜水补给河水

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潜水补给河水

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答案:

AD

8、利用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如我国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即由中间流向四周。

9、根据河床沉积物颗粒物大小来判断

河流上游沉积颗粒物较大;河流下游沉积颗粒物较小。

10、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容易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

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地区;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食品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区。

十一、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三、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

最终的来源是降水。

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

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河流补给指河流的水源。

大多数河流的水源,主要是流域上的大气降水。

根据降水形式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不同,一般分为5类: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以雨水补给为主。

雨水补给河流迅速而集中,具有不连续性。

河流流量过程线随着降雨量的增减而涨落,呈现锯齿形尖峰。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东亚季风区内,雨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也大,因而河川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各年水量很不稳定,丰枯变化比较悬殊。

同时,由于降雨集中,冲刷地表,所以河流含沙量往往较大。

我国各地雨水在年径流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差悬殊,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为60%~80%,其中浙闽丘陵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河流可达80%~90%,云贵高原占60%~70%;黄淮海平原各河占80%~90%;东北和黄土高原各河占50%~60%;西北内陆地区只占5%~30%。

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冬季,河流的汛期为冬季;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较均匀,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径流流经地区,冬季往往严寒多雪;随着气温的回升,冬季以固态形式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的积雪,第二年春季开始融化,补给河流。

汛期多出现在春季或初夏。

其补给水量的多少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

由于气温具有缓慢连续变化的特点,因而河流流量过程线的变化也比较稳定平缓。

补给过程基本上是连续的。

如由于积雪的融化,我国东北的河流会形成春汛。

3.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陆地区的河流,水源来自高山地区的冰川。

冰川补给河流水量的多少与变化,与流域内冰川、永久积雪贮量的大小和气温的高低变化密切相关。

汛期发生在夏季,水量集中;枯水期出现在气温最低的冬季,水量很少,甚至断流。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小。

这是因为流域内热量的变化比雨水的变化小的缘故。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西北地区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这里工、农、牧业的大部分水源取自这类河流。

4.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河流水量可靠而经常的补给来源。

我国冬季降水稀少,河流在冬季几乎全靠地下水补给。

我国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稳定,流量过程线平稳。

我国青藏高原上寒冻风化严重,岩石破碎,有利于融水渗入,同时还有大量冰积物和冰水沉积物分布,因而地下水丰富,河流可获得大量地下水补给。

在西南广大喀斯特地区,暗河、明流交替出现,为特殊的地下水补给区。

我国地下水补给比重最小的地区是浙闽沿海丘陵区、黄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一般不到年径流量的10%。

这是因为浙闽丘陵地区有大片的中生代流纹岩和花岗岩分布,不易透水;黄淮海平原河道浅,所获得地下水补给很少;四川盆地的地下水埋藏较深,河床尚未下切到主要含水层。

5.湖泊、沼泽水补给有些河流发源于湖泊,有些湖泊汇集了上游的河水又转而补给下游的河流。

沼泽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外流补给河流。

湖沼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大小和变化,取决于湖沼补给流域的来水量和湖沼的调节作用。

一般地说,受湖沼补给的河流,水量变化比较均匀,流量过程线比较平缓,变幅小。

河流一般很少为单一补给,通常是具有某种补给类型占优势的混合补给。

四、河流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1.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②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

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

但易造成水土流失。

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量丰富,易造成洪涝灾害。

(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2.河流与气候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①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

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

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

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

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气候(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

(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