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年度报告.docx
《财政工作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工作年度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工作年度报告
2007年财政工作年度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区委、区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区财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2008年财税工作任务。
区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王书记、张区长都亲自参加会议,并将就全年财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下面,我先就财政工作做个发言:
一、2007年财政工作回顾
2007年,全区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积极培植财源,大力组织收入,严格收支管理,深化财政改革,注重队伍建设,提升理财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一些贡献。
(一)理财方式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一是税源培植力度不断加大。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的支持促进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投入11600多万元兑现优惠政策,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调度资金7000多万元,帮助园区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加快了园区的建设速度,提升了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
贯彻“工业立区”战略,参与制定《高港区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若干意见》,安排6000多万元支持重点企业的挖潜改造和技术更新,促进了重点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是收入征管力度不断强化。
加强税源调查,注重收入分析,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在年末市下一般预算收入任务追加4000万的基础上,密切配合、齐心协力,进一步加大企业所得税、契税、营业税等税种的征收管理,圆满完成了市下任务。
同时,开发了契税征收管理系统,实现了契税征收、减免、核算等流程的电子化操作,全年征收契税3760万元,同比增长9.03%。
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21.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27%。
三是征收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努力化解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区财力带来的不利影响,与税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出口企业“工贸分离”的具体实施办法,全年新增税收7600多万元,实现了财源建设与税收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和谐进程不断加快
一是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2007年农村新“5+1”实事安排4232万元,比上年增长44.8%,新建县乡公路85.06公里,农桥11座,送电影、送戏下乡582场,培训农民1.2万人,确保了“5+1”实事的稳步推进。
参与制定《高港区花卉苗木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文件,安排现代农业奖励资金600万元,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
认真兑现各项财政惠农政策,支付农业保险金94万元,发放能繁母猪补助、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等涉农补贴2300万元,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安排救助资金900多万元,实现了12类社会困难群体救助的全覆盖。
投入资金280万元,用于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添置医疗设备,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方便百姓就医。
拨付资金310万元,推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扩大。
安排各项社会保险补贴146万元,全面启动了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下岗失业人员保险以及在籍学生、少年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等,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
三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拨付资金9300多万元,保证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和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的顺利实施,建成了高港实验小学,进一步改善了全区办学条件。
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安排资金540多万元,建成图书馆、档案馆、文化中心,为我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良场所。
安排创建经费454万元,积极推进“五城同创”,“平安高港”创建实现五连冠,被评为全省首批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验收,全区重点项目和中心工作顺利实施,公共财政的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三)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资金效益显著提高
一是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
严格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执行,对部门预算追加、审批等程序进行了重新规定。
按照财力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对467户新增企业的收入级次进行了界定划分,调动了各镇(街)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保证了区、镇(街)的既得利益。
二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深化。
把强化公务费支出管理作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区中小学和部分机关部门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试点,增加了公务消费的透明度,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三是政府采购改革持续深化。
不断扩大政府采购供应商范围,改变我区政府采购供应商90%以上局限在市区的局面,面向全省征集政府采购供应商,增强了政府采购的竞争力度,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
全年共组织政府采购活动143批次,采购预算金额达到6784.25万元,采购合同金额达到5908.08万元,节约资金876.17万元,节约率达14.83%。
(四)监督稽查不断强化,依法理财力度加大
一是加强专项资金和国有资产监督稽查。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稽查监督,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社保资金、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对全区81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国有资产达7.49亿元,其中盘盈资产93万元,报废、毁损资产920万元,进一步摸清了家底,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是组织义务教育债务清查和化解。
对全区13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进行了债务核查,查实债务1141.6万元,其中基建债务887.8万元,教学设备债务72.6万元,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债务化解方案,截止2007年底,财政和学校已多方筹集资金310万元,专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债务化解。
三是继续加强基建财务管理。
扎实做好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制定出台《高港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建欠款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累计压缩不合理工程款183.4万元,基建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
(五)队伍建设再创佳绩,团队素质明显提升
以构建“五型”机关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引导财政干部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为财政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经过努力,局机关先后成功创建成“江苏省文明行业”、全区首家“江苏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当前的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税源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稳固的支柱财源,收入增长后劲不足。
2007年全区实现税收收入95567万元,其中55%(52554万元)上缴中央财政;营业税、契税等地方税种收入仅占税收收入总额的24%;税收超千万的企业少(仅有4户),对扬子江和房地产税收依赖较重;镇(街)整体财政收入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且不平衡性较大。
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增支压力巨大。
调资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2007年区级人员经费已占可用财力的38%。
三是公共财政体系有待继续完善。
财政资金还有“越位”和“缺位”的现象,资金管理的绩效体系还有待健全。
四是政府债务较大,偿债压力较重。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研究解决。
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民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财政部门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指引了方向。
财政部门将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财政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将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
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
不断加大园区扶持力度,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实力。
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坚持以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增强地区可用财力。
围绕2012年“财政总收入28亿元”的五年发展目标,始终把做大做优财政“蛋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目标必成意识,不断完善征管制度,规范征管秩序,提高征管质量,着力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始终坚持增收与节支并重,大力压缩一般支出,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重点推进民生工程。
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关注民生工程,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促进政策,努力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
加大社会救助投入力度,完善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五保老人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
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建立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水平。
建立稳固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推进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支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所有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不断深化财政改革。
深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建立健全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强化对项目支出预算的滚动管理;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强化部门责任意识。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完善财税库社行横向联网系统。
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和流程,加快实施“管采分离”。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等系列配套制度。
深化债务管理改革,加快构建控制新债、化解老债的工作机制,研究建立政府债务财政归口管理、债务预警、举债审计、预留偿债准备金等制度,逐步清理化解债务存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三、关于2008年财政工作安排
2008年,我区财政总收入任务为15.3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和20.8%。
紧扣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又好又快,推进财源建设
一是壮大主体财源。
认真贯彻落实支持重点企业培大育强的优惠政策,促进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大富康担保公司规模,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撑,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育强园区经济。
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扶持沿江开发和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强园区“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推动园区经济尽快成为财政收入的新增长极。
三是优化税源结构。
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扶持现代物流、楼宇经济、餐饮娱乐等对地方税收贡献高的行业,加快推进沿江综合物流园区、义务小商品市场、花鸟鱼虫市场等重点项目,力争把服务业打造成全区财政的后续财源。
(二)坚持开源节流,狠抓增收节支
一是强化税收收入征管。
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信贷货币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等国家宏观调控和税制改革,及早谋划、主动策应。
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源调查和预算执行分析,建立健全财税例会制度,强化对重点税源大户、重大引资项目、出口企业、开票销售率偏低企业的财税监控。
创新征管方法,推进“工贸分离”,实现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的良性互动。
二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将非税收入纳入公共财政整体管理范围,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经营等收入的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不断深化非税收入改革,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等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我区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财政收支体系。
三是大力压缩一般支出。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保证重点,压缩一般,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人、车、会等费用,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区委、区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和重点项目的支出需要。
(三)突出以人为本,打造民生财政
一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惠农的力度。
全面推进农村新“5+1”实事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花卉苗木、波杂山羊、特种水产、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
重点扶持三泰啤酒、中药饮片、腾龙绿化等具备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帮助包装项目,争取省、市财政部门的支持。
积极推进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深入推进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试点,创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
扎实做好镇(街)债务化解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镇(街)债务报告制度、债务台账制度和债务数据库。
二是着力健全保障体系。
坚持新增财力优先向困难群体倾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医疗、子女教育、就业等问题。
积极推进社保安民,逐步实行“三保合一”。
着力推进创业富民,完善“万名农民大培训”投入机制,提高培训和就业实效。
加快推进集中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益文化、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
安排教育经费1.1亿元,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债务,确保两年完成化债任务,支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安排1500万元,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建设,落实医疗保险经费,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年人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建立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免费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年人均不低于8元的标准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保证群众免费享受政策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着力推进文化网络、文化队伍和特色文化的建设。
继续坚持新增财力向科技、环保等方面倾斜,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四)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主动策应开发区“一区三园”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开发区、园区财政体制。
按照财力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收支级次,完善区、镇(街)分税制财政体制,积极开展“镇财区管镇用”工作试点,调动镇(街)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逐步实现基本支出由单位编报过渡到由财政部门代编,增强部门预算的刚性。
健全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行“管采分离”运作模式。
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操作流程,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
切实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优化投入模式。
不断强化公共财政意识,切实转变财政服务全区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主动退出经营性、竞争性领域,重点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改财政直接投入为以奖代补、以奖代投,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调控作用;着力转变财政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方式方法,严格执行建设用地项目编审制度,积极探索市政公用设施在建设、使用、维护过程中的体制创新,通过所有权、建设权和经营权出让等途径,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向市场,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创新监督机制。
强化财政监督和跟踪问效机制,建立健全一整套监督有力、评价科学、问责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
加快构建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大监督”格局。
着力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加快改革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方式,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使用新模式。
四、坚持为民理财,切实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全面完成2008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关键在于加强财政队伍的自身建设,全面提升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为民理财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财水平。
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突出抓好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及时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政策,深入开展业务知识、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形成终生学习、学习终生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财政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理财水平。
(二)强化服务,优化作风建设。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和勤廉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落实便民措施,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
加大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力度,健全目标考核机制,积极开展效能监察,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反腐倡廉源头治本工作力度,逐步形成“关口前移、防范在先、纠偏既遂、防患未然”的反腐倡廉新局面。
(三)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业绩。
深入开展创新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举措解决财政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新的一年任务艰巨,发展形势催人奋进。
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财政,推动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