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538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

林家村镇小学活页备课专用纸

课题

名称

5.古诗词三首《牧童》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牧童》这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学习《牧童》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牧童》诗句意思。

3、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设想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背诵。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了解作者的生平,搜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词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导入课题

 生边听边思考。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学习指导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双基训练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教师指导

过关检阅

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拓展延伸

搜集相关诗词 

教师展示 

相关资料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溪居即事》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舟过安仁》这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设想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了解作者的生平,搜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词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导入课题

自由朗读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学习指导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双基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老师巡回指导

过关检阅

小组内检查背诵 

 教师指导

拓展延伸

 搜集相关诗句

教师布置作业

相关资料

《稚子弄冰》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设想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背诵。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了解作者的生平,搜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词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导入课题

 生边听边思考。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学习指导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双基训练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

教师指导

过关检阅

做配套练习册 

教师巡视指导 

拓展延伸

搜集相关诗词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下去请读给大家听听。

  

相关资料

关于儿童生活的诗词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回忆了骆驼队,着重从“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四个方面展开,把自己小时的呆傻天真表露无疑。

作者借骆驼队表达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依依流连。

这是本文品赏的情感目标。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

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重点难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设想

六环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搜集、了解作者的生平

揭题,走近林海音。

 

导入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学习指导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再忆往事,体会真情。

双基训练

1、写会生字

2、做练习册

教师指导

过关检阅

达标检测 

 教师指导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教师指导 

相关资料

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7.祖父的园子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在萧红富有诗意的语言中,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课文语言富有孩子气,富有诗情画意,读来非常亲切,适合学生阅读积累。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点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设想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按自学要求读通课文,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有感情地朗读,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导入课题

 生边听边思考。

激趣导入

学习指导

1.默读课文.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教师指导

双基训练

1.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教师指导巡视

过关检阅

配套练习题 

指导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布置作业 

相关资料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高尔基《童年》 

教后记

本文以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了祖父那富有生命力的园子以及作者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由于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我放手放学生自学,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本文孩童般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生通过自读大部分都能理解课文内容,加上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朗读非常有激情。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8.童年的发现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课文讲述了作者9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堂上作者想起自己9岁时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因而当众受罚。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先是梦中飞行;由此引发思考及老师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想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查字典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词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导入课题

生听。

思考:

童年有什么发现?

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学习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自悟、交流合作,抓住问题体会情感,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双基训练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

作者童年时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本文。

过关检阅

读一读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句子。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指导 

拓展延伸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教师巡视指导 

相关资料

 《十万个为什么》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9.儿童诗两首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语言材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体味感情的主要素材,应该让学生反复品赏咀嚼诵读,并展开想象,把自己的心与林海音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达到和谐共鸣,付之动情吟读。

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设想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背诵。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了解作者的生平,搜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诗。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词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导入课题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学习指导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诗句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1、学生闭目想象。

2.把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双基训练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

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点拨

过关检阅

检查有感情的朗诵 

教师巡视指导 

拓展延伸

《童年的水墨画》 

教师指导 

相关资料

搜集有关的儿童诗积累下来。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口语交际习作二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

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3、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重点难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

教学设想

小组交流、边读边想。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导入课题

 说说什么是有趣的事情?

启发谈话,生活导入

学习指导

学生评议有趣在哪里。

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

双基训练

学生默想自己的童年趣事。

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小组评选谁说的最棒。

师组织

过关检阅

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教师指导 

拓展延伸

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出示习作要求

相关资料

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回顾•拓展二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

“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通过自主交流,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在内容、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诵读等多种读表达课文情感。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查字典突破难字理解、同学交流等,懂得名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并初步学会运用于合适的情境中。

3.通过名家名篇中经典语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并积累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1.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赏析名篇中的精彩语段,进行读书方法的积累、引导。

教学设想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课前查资料,了解名言、诗句的作者、出处。

实物投影仪。

 

导入课题

 生边听边思考。

激情导入

学习指导

学生发言

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双基训练

1.借助手头预习时掌握的学习资料,自由读,通过查工具书,试着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2.指名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交流句子含义。

教师指导

过关检阅

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读后问:

知道是谁写的吗?

 

教师指导巡视 

拓展延伸

语文主题阅读篇目

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个精彩片段  

相关资料

 关于童年的诗词、文章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14再见了,亲人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查找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 

导入课题

 生边听边思考。

直接导入,整体感知

学习指导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结合课文题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走近文本,自主感悟

创设情境,深入研读

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激发情感,层递朗读结尾

双基训练

想想怎样才能用你的朗读劝住这些亲人呢?

教师指导

过关检阅

 达标检测

教师检查 

拓展延伸

分别的时刻,朝鲜人民又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

想起哪些感人的往事呢?

选择素材,模仿课文前三自然段写一段话,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图片素材提供 

相关资料

语文主题阅读篇目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15*金色的鱼钩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小组合作探究方式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长征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预习 

导入课题

 生边听边思考。

介绍长征,谈话导入

学习指导

请同学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整体感知,分清脉络

以鱼钩为主线,品析全文

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双基训练

1、请大家自由记生字,3分钟后提写词语。

2、指两名后进生上台写。

3、生对改、订正。

师提写

过关检阅

复读课文,比谁读得生动。

 

师检查 

拓展延伸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中国近代抗战史上崭新的一页!

而这一枚金色的鱼钩,却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相关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16.桥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一篇感动人心的好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之美:

一位普通的老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留给自己至爱的儿子,用自己血肉之躯构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更构筑起一座沟通百姓的心灵之桥!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会写本课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品读,感受人性之美,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难点:

对课题《桥》的深刻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父爱”的深刻理解。

教学设想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洪水的知识,了解当代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 投影

导入课题

 生边听边思考。

揭题,创设情景

学习指导

1、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主人公是谁?

(2)思考:

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

(3)情影体验:

当你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会有着怎样的心情变化?

2、教师巡视,随时调控学生。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错误,并回答:

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感知洪水疯狂,人们的惊恐

质疑结课

双基训练

解释:

“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势不可挡”的含义。

师指导

过关检阅

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师指导

拓展延伸

学习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让我们动手记下这些话语吧。

 

教师布置 

相关资料

搜集相关资料 

教后记

 

附注

编创

郭娟

审核

 

使用

 

课题

名称

17*梦想的力量

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个性修订

 

导学目标

1.理解“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感悟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体会题目的含义。

并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