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分析报告.docx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分析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长安小学数学组
一、分析目的
1.了解我校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现状,对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小结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为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现状与分析
我们长安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全校共12个教学班,有学生约560人,在职教师32人,我们的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各科教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
自2009年秋季起,我校开始使用课改新教材,组织教师们进行新理念的培训,至今已走过了近四个年头。
回眸走过的路程,再看看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及各项能力均有所提升,老师们对这次课改也有较深切的感悟和不同程度的收获。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课改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现状,我们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查,现对我校数学教学现状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师
1.教师们热爱教学,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从平时的常规教学及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中我们都发现,99.9%的老师是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他们塌实工作,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耐心引导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并学得轻松愉快。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老师们对待教学的这种敬业精神。
2.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新课改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100%的教师认为: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座谈中教师们谈到:
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不应该只发挥“耳朵”的作用,而应该是多种“器官”参与数学活动。
因此,在他们的教学中,不再仅仅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融入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
这说明教师的观念已经步入新课程理念的境界。
而长期以来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科全书”形象也因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故步自封”的局面。
座谈中很多教师谈到,现在上每一节课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教师们感到新课程的教学压力比以前大了,这种压力并不是知识本身的,是涉及到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
所以教学中没有真正的“博学者”,这种清醒促使教师们不断学习,及时充电,开拓进取,走向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3.教师负担大,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事实说明,教师们的观念的确发生了变化,在行动上也力求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然而落实到实践中却呈现出一系列偏离新理念的倾向,主要是因为教师负担大,导致其思想与行动的步履不一致。
主要因素:
由于流动人口较多、校舍紧张等原因,我校也存在班额过大的现象,尤其是中、高年级班额达到了50多人。
老师精力有限,学生也有个体差异,对于各种层次的学生老师不能很好兼顾,老师想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另外,考试压力大。
由于书面测试简便易行,至今仍是目前很多上级单位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手段,可是有些内容和能力是书面测试考查不出来的。
长此以往,很容易把教师引到用应试的思想来执教新教材,使得课改的要求落不到实处。
有了这些原因的存在,教师们繁琐的事情增多了,工作负担加重了,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教材和进行理论学习,对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关于学生
10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建设祖国”,99%的学生把解决数学问题当作是一种乐趣,对数学学习感到“压力大”的学生还不到5%,大多数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公正、自信的评价,有些学生还能给自己指出努力的方向。
比如对“你喜欢数学吗?
”这一问题有98%的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他们的理由是:
“数学很有趣味!
”“数学能让我们巧算,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喜欢做数学题。
”“上数学课很开心!
”“老师经常鼓励我们。
”“数学能让我们的大脑多转动,开发我们的智力。
”“数学能让我感受到快乐!
”“我喜欢数学是因为我喜欢发现!
”“我感觉数学就是一种乐趣,虽然有的题目很难解,但是在与同学一起讨论,再加上一番思考后,总能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这样会使脑筋越用越活。
”“数学老师上课时会引导我们举手发言,仔细想问题,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遨游。
”“数学就像一片诱人的葡萄园,到处是只要跳一跳就垂手可得的甜美葡萄,而不是只要随意就能采摘到的草莓和那些高不可攀的椰子”……孩子们喜欢数学的理由是多么充分啊!
我不禁为孩子们单纯而独特的想法喝彩。
90%的学生喜欢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或与同伴互助学习,并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引导他们讨论,认为在合作讨论中最容易学会知识。
有80%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鼓励他们发言、讨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有机会参与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
学生喜欢讨论交流,乐于操作,敢于猜想,这一点勿容置疑。
然而在课堂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比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
一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别人实验操作,听别人发表意见,自己不参与其中,就像一个旁观者,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开始汇报,“我认为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怎样……”这说明学生根本就缺乏分工、协作的意识。
这样学习的结果只会让学生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鲜明,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潜力得以开发,能力得到展现,而弱势群体却只有“看”的份,久而久之,便造就了一批“观望者”。
当然,造成这一现状有多方面的原因:
大班额使小组难以划分,小组讨论难以指导,小组交流难以控制等,从而使学生感受不到合作的乐趣,无法形成合作意识,使得课堂效率降低。
学校的资金短缺,教学条件受限制,设备不齐全,且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不能跟上教材,尤其是多媒体很少使用,部分教师上课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大黑板上过家家”的局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感知、体验等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实现。
所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也是当前课改的当务之急。
(三)关于教学
1.转变思想,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100%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85%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比较满意,他们认为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方法,形成了好的习惯,并爱上了数学”才能体现数学课的价值。
因此,在教学中他们主动阅读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背景资料,根据学生实际备课,使用教学挂图或其他教具等教学手段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实现着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
大多数教师课堂上能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能引导学生激活进行探究所需的已有经验,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关注学生,教师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
90%的教师认为评价学生要“看他的发展是否全面”,在教学活动中,当发现学生的兴趣转移时,总是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在平时的调研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谁还有疑问?
”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情感”是被忽视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眼里便呈现出一片灰色,枯燥乏味,课堂效率也就停滞不前了。
在新理念的的引领下,教师们认识到了“情感”的作用,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
当学生答问出现错误时,老师说:
你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学生体面地坐下了;当学生答非所问时,老师耐心的再给他一次机会;当学生不知所云时,老师微笑着提醒他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老师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总之,他们在最大限度地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课堂实效,教学中的尴尬局面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们从陌生到好奇、认同、尝试,又从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实践。
可合作学习的现状还是令人深思,还存在一些急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座谈中老师们反映:
“小组合作学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多次尝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知道合作学习很重要,想多尝试,让学生从中受益,使师生双方都喜欢它,可往往事与愿违”,“当我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声,要么爱说的使劲说,不说的始终不说,要么各说各的,不听他人说,说着说着不着边际,听着听着气氛不对”……分析其中原因:
一是学生间的合作不够和谐,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
二是班级人数过多,给老师的指导增加了难度。
往往老师们忙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可时间不待人,该“收兵”了,孩子们却还在好不尽兴地“合作”着,只留下满眼的无奈。
三是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
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一分钟不到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根本没来得及发言,更谈不上在小组内“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这样下去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
四是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
表现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不能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
所以,老师们一方面感觉难以调控课堂,另一方面惟恐影响教学质量,想让学生合作学习,又不敢放手,更别提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了。
(四)关于教学内容
约88%的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新教材比较突出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
90%的教师能够灵活处理教材的整体顺序和内容,但普遍认为新教材的习题量过少,且有些情境不便于教学,所以经常根据教学实际补充一些学习内容,尤其是一些拓展的知识。
对于“空间观念”和“统计”两部分内容,有80%的教师认为偏难,由于班额与条件的限制,很少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对教材的几点建议:
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新教材的练习形式不丰富,希望能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习题。
还希望新教材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比如:
在还没有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出现类似“480秒=()分”这样的习题,大多数学生找不到思路。
还有关于“人民币的换算”这一内容,教师不明确教材的学习目标,每到这部分知识,总要花费比原定课时多出几倍的时间,才能理清约二分之一学生的思路。
此外,希望有关部门能提供教学的配套材料,如教学挂图、投影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等,并希望能从专家们的现场观摩和理论指导中获得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家长的素质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家庭教育同样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观念陈旧,他们只关心分数的高低,同时以为把孩子交给了老师自己就没有了责任,考试成绩不好,那是老师的罪过,而自己却不愿意牺牲时间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辅导。
这种错误的思想使得孩子们的学习情绪低落,学习的愉快感觉渐渐消失无踪。
所以,我们认为对家长进行新理念的培训也是势在必行的。
当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师资,一支业务精良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进行轮训,使教师在业务知识、教育理论、教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同时还要加强教材培训的深度与广度。
没有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
要改变只热心于就课论课的课堂教学观摩,改变只热衷于对教学方法的研讨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等现象,教研工作要回归到对教材的钻研和学习上,加强对教材的辅导工作。
教师们在教学之前必须了解全册教材的体系,把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知识前后的联系,知道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等。
2.要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评价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多数学校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致使教师的一切工作围绕着考试内容转,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认为在提高“一纸试卷”的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增加一些口头、操作等形式的测试,以更全面、公正地考查每一位学生。
总体说来,我校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呈现出的还是一派健康发展的势头,我们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将会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争取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