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小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302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小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写作小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写作小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写作小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写作小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小技巧.docx

《写作小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小技巧.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小技巧.docx

写作小技巧

很多同学的作文字数啊,写不长,三言两语就没词了,离要求的字数还差好远,怎么办呢?

有没有快速的解决方法?

我的建议是:

做加法!

写物

例子1:

树叶

写人

例子2:

王丽骂李东撒谎

每天这样练习一下,你的写作也会变得非常优美!

 

你为自己写的人物掉过眼泪吗?

法国有位著名著名作家巴尔扎克。

一天,好朋友来找他,正想敲门的时候,忽然听到巴尔扎克在屋里大声嚷嚷:

“混蛋,我要让你好看!

朋友一听,坏了,巴尔扎克这是要吵架的节奏啊,赶紧推门进去想去劝架,结果发现房间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

朋友后来才搞清楚,原来巴尔扎克正在写小说。

小说里有个人物太坏了,巴尔扎克就控制不住自己,对这个人物骂起来了。

还有一位作家叫马尔克斯。

写百年孤独的时候,“呜呜呜”哭了好几天。

他的妻子吓坏了,忙问他:

“亲爱的,出什么事了?

”马尔克斯说:

“哎,你不知道,奥雷里亚诺上校死了。

”这个上校是谁呢?

原来是这本书里的一个人物。

作家们把自己笔下的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如同看电影一下,拥有画面感,他们是怎么做到呢?

真想只有一个:

观察

观察每一个人的外貌、性格、语言。

把每一个人物最突出的地方描写出来,就是这个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性,我们只看见其中的一角,就猜出这个人物是谁,比如:

海绵宝宝(一块海绵体,像奶酪,坑坑洼洼)。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比如熊大熊二(熊大的声音比较成熟,熊二的声音带有四川口音,憨憨的),听到声音,我们就可以知道熊二有点笨笨的。

写人作文的细节描写,巧妙运用“外、语、动、心、神”

形象描写

写人就必须要用到人物的形象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里描写

对比一下下面两段话,哪一段更吸引你?

【原文】门一开,班主任领进来一位女生,衣着朴素,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成了我的同桌。

【修改后】

 

神态描写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

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

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有时又让人忍俊不禁。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写说话不要让人物直接说,如:

小红说、小狗说、小熊说、妈妈说······太简单粗暴了。

我们可以在说的前面加个动作、表情,如:

1、小熊说

小熊笑着说

小熊的脸红了,笑着说

2、小狗说

小狗哭着说

小狗皱着眉,哭着说

3、小红说

小红跳起来说

小红惊讶地跳起来说

4、妈妈说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

妈妈露出微笑的表情,摸着我的头说

 

心理活动

 

“下一节课我要抽背课文片段,同学们准备一下。

”伴随着下课铃声,胡老师下达了一道圣旨。

一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有的手忙脚乱,赶紧翻开书复习;而有的同学故作镇定,去外面转了一大圈,若无其事地回到座位,估计是倒背如流了吧。

我就是属于第二种:

漫不经心地打开语文书,但很快又合上了,都背的滚瓜烂熟啦,还看什么呀?

随着“叮铃铃”的上课铃,老师走进了教室。

“我要开始抽背啦!

”胡“皇帝”庄严地宣布道。

班级里除了一些紧张气氛,还有几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包括我在内。

老师先让曹羽斐同学来背,结果她背的非常流利,老师还用掌声表扬了她,我这心里恨的呀;这些掌声、表扬表扬应该全是我的,我背得比她更流利、更熟。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闻到了一股火药味。

胡老师继续扫视,看到朱培鸿正低着头,老师便叫到了他,他很不情愿地站起来:

开始背了,刚开始还行,可越王后背越结巴,可能是太紧张了······

 

作文干巴巴怎么办?

可以让里面的两个人物一问一答。

作文要“活”起来,就得有语言描写。

精彩的语言描写能让读者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

生活中的小事,要做到“真”!

真中见“情”!

例子:

《给妈妈洗脚》

今天是母亲节,小刚回到家给妈妈端来水,洗了脚。

妈妈很高兴。

修改后

今天是母亲节。

小刚回到家,看到妈妈躺在床上很劳累的样子,就问妈妈:

“妈妈,您今天很累吧?

妈妈回过身说:

“是啊,今天站着上了一天的班,有点累。

小刚给妈妈端来一杯水,递给妈妈说:

“妈妈,我给您端盆水洗洗脚,解解疲劳吧。

妈妈欣慰地说:

“真是我的好宝贝,长大了一定是个暖男。

谢谢孩子。

······(写洗脚的过程:

多用动词)

······结尾

 

 

谈出画面感,切记挑重点说。

怎么才能写出画面感?

多用动词和拟声词

写小狗

有画面感的词是“咚”一下,“咚”一下这个拟声词。

小作者写了两遍,因为小狗是乱撞的,肯定撞了不止一次,写两次很贴切。

例子:

1、春天来了,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歌唱着,溪水在林间叮咚叮咚欢快地流淌着,蜜蜂在嗡嗡地拍打着翅膀忙着采蜜……好一个美好的春天啊!

2、轰隆隆的雷声从远处传来,窗外正下着雨,无数的雨滴敲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

3、“丁零零”上课了,同学们赶快坐到了椅子上,有的同学甚至把数学书当成了语文书!

同学们等了好长时间,见老师没来,就“嘀嘀咕咕”地说起话来.班长站起来,提醒同学们要安静,“嘘!

”突然,“哐啷”一声,老师推开门走了进来,窗外的小鸟正“叽叽喳喳”地叫着,听到这一声,吓得连忙飞走了。

写弟弟

弟弟很萌,拽拽自己的耳朵,打打自己的小脸,拍拍自己的屁股,“嘿嘿”笑了。

注意这几个词“拽拽”“打打”“拍拍”,这是三个叠动词,很可爱。

如果是“拽”“打”“拍”就不够可爱了。

例子:

1、秋天到了,果园里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黄橙橙的橘子;有红扑扑的苹果;有金灿灿的香蕉;还有紫里透红的葡萄。

2、天上的云彩很多,形态万千,有些像一匹匹奔腾向前的骏马,有些像一座座高山,有些像一棵棵大树,真是美丽极了。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5、我家后院里有一棵苹果树,这棵树上有红红的苹果,有绿绿的叶子。

夏天,天热的时候,大人在下面乘凉,我们在下面画画。

6、小狗一会儿这里蹦蹦,那里跳跳;一会儿这里抓抓,那里刨刨;一会儿这里滚滚;那里躺躺,好不快活。

写句三步法

第一步:

写一个句宝宝(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

第二步:

句宝宝长高高(加形象描写:

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第三步:

句宝宝变漂亮(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

 

写“动”至少要三个“动”以上

老师改作文的时候经常说:

“这篇作文生动,这篇作文不生动。

”生动和不生动,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动词用的多和少。

所以我们写作的时候要学会把静止的画面想象成动画片。

过去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后面发生的,在脑海当中连贯的把它放映出来,同时我们要多用动词来写。

一个动词不够,我们就用两个、三个、四个······

例子:

例子2

让动词当“主角”

少用副词,多用动词。

副词是形容动词的词,如:

飞快地、大声地、突然地······爱用副词是种病得治。

(一二年级可以用,但是上了三年级以后,写过程尽量少用副词)

例子1

修改前:

小红飞快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地喊叫。

修改后:

例子2

修改前:

一只狗突然地出现在小明面前,小明吓得飞快地跑。

修改后:

读一读,对比一下感觉。

写景——两个妙招

1、时间角度

例如:

《家乡的小河》

第一自然段写:

春天的小河······

第二自然段写:

夏天的小河······

第三自然段写:

秋天的小河······

第四自然段写:

冬天的小河······

或者

早晨的小河、中午的小河、傍晚的小河

晴天的小河、雨天的小河

2、空间角度

例如:

《家乡的小河》

通过两个角度去写,文章会变得很有条理。

描写景物——五感法:

描写夏天时,你还在用火辣辣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吗?

这样描写得不了高分。

教你用五感法描写夏天,充分运用到你的: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视觉:

太阳炙烤着大地,柳树的叶子打着卷,像是在无精打采的瞌睡着,柏油马路冒着热气,好像被蒸熟了。

小狗伸着舌头,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听觉:

树上的蝉不停地鸣叫着,仿佛在说:

“热死了,热死了。

嗅觉:

路边的花草散发着绿色的味道,一株株、一朵朵耷拉着脑袋,好像在期盼一场甘露的降临。

味觉:

孩子们吃着巧克力雪糕,大人们吃着冰镇西瓜,冰凉爽口,沁人心脾。

触觉:

空气中热浪滚滚,偶尔一阵微风吹过,抚摸着我的脸颊,惬意满足。

合并一下

太阳炙烤着大地,柳树的叶子打着卷,像是在无精打采的瞌睡着,柏油马路冒着热气,好像被蒸熟了。

小狗伸着舌头,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树上的蝉不停地鸣叫着,仿佛在说:

“热死了,热死了。

路边的花草散发着绿色的味道,一株株、一朵朵耷拉着脑袋,好像在期盼一场甘露的降临。

孩子们吃着巧克力雪糕,大人们吃着冰镇西瓜,冰凉爽口,沁人心脾。

空气中热浪滚滚,偶尔一阵微风吹过,抚摸着我的脸颊,惬意满足。

 

运用了五种感官,作文的字数是不是就多起来啦,字数不仅多了,内容也丰富起来。

 

写雨——三步法

第一步:

写声音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听,这是急雨。

第二步:

写比喻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听,这是急雨。

豆大的雨点从空中砸下来,像一百万个人同时把沙包丢在我的身上。

第三步:

写自己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听,这是急雨。

豆大的雨点从空中砸下来,像一百万个人同时把沙包丢在我的身上。

我抱着书包,弓着腰,往家飞奔。

例子:

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收到信号,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了一曲惊动人心的乐章。

这时,又有一道闪电劈过,那闪电耀眼得我连眼睛也睁不开了,“轰”,又是一次震耳欲聋的雷声,吓得我赶紧捂住耳朵,躲到了屋里。

 

下雨——三觉法

第一觉:

视觉

雨滴从天上落下来,落在小河里,落在草地上。

第二步:

听觉

雨滴从天上落下来,落在小河里,落在草地上。

只听到风声,听不到细雨的声响。

第三步:

触觉

雨滴从天上落下来,落在小河里,落在草地上。

只听到风声,听不到细雨的声响。

雨滴打在身上、胳膊上微微一点凉意。

例子:

上了一会课,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

张老师组织我们门口去观察下雨的情景。

我看到风一吹,雨像鲜花一样在天上跳舞。

一会儿雨下的大了,往远处一看,白茫茫的一片,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树枝被雨水击打地弯下了腰,这时风也跑来凑热闹,让树木东摇一下西晃一下。

雨水打在房顶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把豆子打翻在地一样。

雨水随风拍打在我的脸上,冰冰凉。

渐渐的,地上形成了一条条的小溪,哗哗地流着,好像要冲走阻拦的一切。

 

写树——放大镜法

例子:

这是一棵树

放大树干:

这是一棵树,树干粗壮,布满斑驳的树皮摸上去疙疙瘩瘩。

放大树枝:

这是一棵树,树干粗壮,布满斑驳的树皮摸上去疙疙瘩瘩。

树枝伸向天空,风一吹发出“唰——唰——”的声响。

放大树叶:

这是一棵树,树干粗壮,布满斑驳的树皮摸上去疙疙瘩瘩。

树枝伸向天空,风一吹发出“唰——唰——”的声响。

树叶那么茂密,一片叠着另一片上,阳光都无法投射进来。

例子:

 凤凰树生长在操场的西南角。

它长得挺拔茂盛,它的叶子很细小,两头尖尖的,扁圆形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整棵树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

每到夏天,凤凰树开花了,一朵朵灿烂夺目的大红花挂在枝头上,给校园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火辣辣的。

“绿绒大伞”帮我们遮挡阳光,我们在凤凰树下看书做游戏玩耍和上体育课,就不会被太阳晒到,感到那么凉快。

我们心中感激凤凰树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写植物——三步法

第一步:

有什么

路边有一种小花很常见,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

第二步:

怎么样

路边有一种小花很常见,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

风吹来小花在风中摇摆。

第三步:

像什么

路边有一种小花很常见,白色的花瓣像仙女穿得洁白的连衣裙,黄色的花蕊像向日葵绽放着笑脸。

风吹来小花在风中摇摆,就像小孩子招手欢迎远方的小伙伴。

例子

 

深秋了,树叶渐渐地黄了,一阵秋风吹来,片片黄叶从树上慢悠悠地飘落下来,像许多黄蝴蝶一样从树上飞下来。

我捡起几片落叶,小心地夹在书本里。

我知道这是秋姑姑留下的影子。

 

说完段落,我们来说说植物作文的角度怎么写?

写植物的角度

1、例子开头:

 

如果让你写的话,你会不会这样来写?

绿油油的叶子,黄黄的小花,有的盛开,有的还是个花骨朵儿,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真是美丽极了。

这种写法,不仅字数少,还不生动,而且没有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

我们应该按照顺序来写:

远处——近处——细节。

远处:

 

近处:

 

细节:

 

2、例子开头:

如果让你写的话,你会不会这样来写?

这是一棵高大的樱花树,树上长满了粉红色的樱花,一簇又一簇。

啊!

我喜欢樱花。

这样子写,平淡无奇,得不了高分。

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整体——部分——升华。

整体:

 

部分:

 

升华:

 

合并

 

学会描写方法,你的作文不仅不愁字数、生动优美,而且结构层次清晰。

如果能加上自己的五种感官就更好了。

 

写状物的方法

例如:

《苹果》

青铜:

这苹果的形状是圆的,颜色是红的,摸起来很光滑,吃起来甜甜的。

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圆润。

怎么办呢?

给你一个小妙招盘它——

黄金:

第一种:

东想西想!

把物当做人来写,让它做动作,让它会说话。

快快开始你的灵感!

王者:

第二种:

拟人化

 

让物品会说话,文章就变得生动了。

 

写作带点幽默会更好

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我的妈妈》片段

 

幽默是这位小作者的特点,“妈妈把我打到浑身直漏,灌满水变成花洒。

”这种自嘲示幽默,读者看到了会开怀一笑。

《我的爸爸》片段

 

爸爸说得话是不是很幽默,一下子就让小作者破涕为笑了。

读者朗读时,都能被带入情绪,裂开嘴大笑。

描写要会一刀两断

学生例子:

剪纸彭剪纸剪得好,剪个荷花,荷花上的露珠你都能看得到;剪个小狗,小狗身上的毛发你都能看得清。

剪纸剪得好,我们给它一刀两断。

第一断:

剪个荷花露珠看得到。

 

第二断:

剪个小狗毛发看得清。

剪个小狗毛发看得清,小小的脑袋上竖着两只尖尖的耳朵,三角形的脸上嵌着一双圆溜溜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得十分机灵。

 

详细的描写出来,读者朗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栩栩如生的“荷花”、“小狗”,详细表达才能让读者肯定剪刀彭的手艺。

 

写作有头有尾

做事有头有尾,写作文也要有开头就有结尾。

写作前言不搭后言怎么办呢?

开头很简单,做到三开就好。

一:

开篇点题

让读者清楚明白,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例子:

从那一刻开始,我长大了。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咪。

——《猫》

二:

开篇定调

你是简洁、华丽还是幽默,都在开头定下了,就像电影的开头,你是喜剧片还是悬疑片。

开头就得让人知道。

例子:

天空是蓝色的,点缀着白云淡淡的闲散;大海也是蓝色的,激起浪花的浩瀚深邃。

心情也是有色彩的,火一般的愤怒,金光般的激情,半月似的忧郁……——《我眼中的色彩》

三:

开篇夺目

让读者读完开头充满好奇心,对接下来的阅读,很期待。

例子:

在我的脑海中,有一件小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难忘的往事》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

——《羚羊木雕》

结尾

你知道欧亨利吗?

他是美国人。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科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他的小说结尾特别出人意料。

大家都称这样的结尾为“欧亨利式结尾”。

你想掌握这个本领吗?

例子:

 

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

非常出人意料吧!

刚开始感人,后来幽默一下,不禁让读者一笑。

好的结尾,可以有两种。

一种是像唱歌唱到高处,突然收声,干脆利落,让人有一种震撼。

这样的结尾,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就像汽车行驶的时候,突然急刹车。

例子:

 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都在我心中长留。

——《一道风景线》

这就是我的妈妈。

——《妈妈》

另一种呢,是像船上唱着戏曲,船过去了,戏曲的声音呢,远远地还能传过来,一种余音袅袅。

例子:

暮然回首,我踏下的每一个脚印都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有信心能更好地走好我的第四步,第五步……

——《脚步》

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我把那张字条小心翼翼地夹进了日记本里,并一直仔细地保存着。

因为这是它是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特殊的礼物》

 

修辞之王——比喻!

好的比喻要符合三点,准确、形象、新鲜!

学生写得句子:

小红的脸红得像红苹果。

天上的月亮像大玉盘。

准确形象,但不新鲜。

我们写比喻,其实大部分就是输在不新鲜上,怎么才能新鲜呢,看例子:

 

这句话很新鲜,新鲜在于把小猫咪比作灰头土脸的小孩。

如果只是比作小孩就不新鲜了,但是加了灰头土脸这个词,就变得新鲜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个疑问?

为什么每一句,每一段都有比喻句、拟人句?

因为比喻、拟人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武器!

(比喻看上面篇章。

我们来看看区别:

 

读一读,做做对比,谈谈感受!

例子:

学生描写天空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修改后:

浅蓝的天幕,犹如一幅巨大的蓝色画卷,点缀着朵朵白云,像甜甜的棉花糖,又似卷起的波浪。

(比喻、排比)小鸟在天空中飞翔,不知疲倦地唱着婉转的歌。

(拟人)

 

欣赏名人作品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

针,像细丝。

——(《春》,朱自清)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总结

学习语文为了什么?

就是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能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能让别人理解所要表达的东西,才是根本。

除了这些写作的小技巧,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要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不然“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肚子里没有点墨水,即使有再多的技巧,也是做无用功!

加油吧,少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