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014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docx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界牌集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界牌集镇位于定远县东南36公里处,乡政府所在地距市府芒市64公里,距320国道18公里。

下辖8个村委会,197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07平方公里。

2010年末全镇共有居民7650户,28730人。

一、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界牌,界牌集镇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研究界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稳步推进改革与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实现了农民收入增长,民主与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为界牌集镇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一)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多年来,界牌集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谋划发展方略,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总结分析镇情,按照“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以八角、西南桦、竹子以及经济林果为主的绿色产业,着力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培育民族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2007年末,全乡实有耕地42862亩(其中水田9993亩,旱地32869亩),人均耕地3.9亩,比1978年的22257亩增20605亩,增92.6%。

农村经济总收入3950.32万元,比1978年的76.57万元增3873.75万元,增5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比1978年的81元增1729元,增22.3倍;大小春粮食总产量3386吨,比1978年的293.79万元增448.1吨,增1.2倍;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09公斤,比1978年的278公斤增31公斤,增11.2%;甘蔗产业从1978年的50亩,发展到现在28330亩,总产量106000吨;乡镇企业从1987年起步,由最初的年总产值3.9万元到现在年总产值421.8万元,20年时间比1987年翻了100多倍。

实现本级财税收入16.24万元。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组织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以甘蔗、茶叶、八角、西南桦、竹子、核桃和小耳朵猪养殖为主的产业选择,着手建设西南桦、竹子、茶叶、八角、核桃“五个一万亩”的产业园,大力发展小耳朵猪养殖业,打造“西山小耳朵猪”品牌。

截止2007年末,全乡共发展西南桦14700亩、竹子8870亩、茶叶4450亩、八角3960亩,核桃136亩,为西山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006年已成功注册“西山小耳朵猪”品牌商标,进一步提高“西山小耳朵猪”的知名度,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改革开放30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一个时期。

通过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从而确保粮食安全。

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以来,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涉及农民负担的相关税费,到2007年底累计兑现各种农业方面的补助718863.4元,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活,主要体现在“吃、穿、住、行”上。

一是农民饮食从吃饱转变到吃好。

农民日常饮食消费在吃饱的基础上逐步向吃好转变,肉、蛋等营养食品的消费大幅度增长;二是衣着从遮体保暖向时尚美观转变。

农民衣着已不仅限于保暖,更加注重衣服的用料和款式;三是居住由简陋不便向宽敞舒适转变,1978年前全乡几乎都是茅草房,一家七、八个人挤在三四十平方米的茅草房里,极不方便,现在群众基本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四是交通通讯由闭塞向畅通转变。

在山区改革开放前“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经济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座机、移动电话进入农村千家万户,摩托车、汽车已成为大部分群众的交通工具。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向农村全面小康水平迈进。

(二)基础设施建设显明增强,群众生活环境较大改善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力实施群众所期所盼的民心工程。

一是道路建设。

改革开放前全乡仅有1条通乡道路,3条通村道路,全乡公路总里程35公里且都是土泥路,晴通雨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山乡先后修通了1条通乡道路(弹石路),6条通村道路(其中2条弹石路),50条通组道路(其中6条弹石路),全乡公路总里程为452公里,改变了交通基本靠走的情况;二是人畜饮水。

78年前全乡人畜饮水都是靠人背马驮。

改革开放后全乡建设完成了6个村委会37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还有11个小组由于水源问题还未解决),基本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

三是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实现了户户通电。

四是公共设施建设。

实施了西山农贸市场建设、目脑纵歌场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和政府办公楼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乡村干部的办公条件;完成了乡卫生院和6个村卫生室建设,为全乡群众就医提供了保障;启动乡文化站建设,修建完成了29个村民小组的文化活动室,正在建中的4个,进一步改善群众公共活动场所条件。

(三)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和谐西山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乡党委、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并安排专人负责。

认真宣传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组织编制上报了《西山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西山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我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有力的组织保障。

争取到了营盘村帕软小组新农村试点村、营盘村芒良小组景颇族民族示范村建设项目,弄丙村坝东小组新农村建设项目、邦角村木艾小组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所有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30年来,我们始终把理论武装放在首位,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各类教育活动,党的思想建设全面加强,建立健全了“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等,全乡党员的先锋旗帜意识不断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发挥,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全乡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截止2007年底共有9个支部,其中6个农村支部,3个机关支部,现有党员465人,其中预备党员38名,女党员89名,少数民族党员403名;深入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不断增强。

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坚持从严治党,立足教育,注重防范,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肃纪律,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乡党员干部廉政意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明显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完成了四期普法教育,普法受教育面达95%以上,已顺利启动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全乡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乡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依法行政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高。

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全力化解社会矛盾,更加关注民生,积极稳妥地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西山乡是我国景颇族聚居人口最多和比例最高的乡镇,是景颇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为充分挖掘保护弘扬民族文化,西山乡建立健全民族文化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成立民族文化工作办公室,专人开展民族文化工作。

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全面开展景颇族传统文化收集工作,出版了景颇族传统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景颇族传统婚姻习俗》,目前正在整理《丧葬致悼》、《起房盖屋》;加大了文化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目瑙纵歌场地逐年得到改善,组织举办了十一届目瑙纵歌盛会和每年一次的全乡性群众文艺体育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提出了“文邦圣亚”景颇文化品牌,并已成功注册,在联合国组织的“森林传统知识国际研讨会”上,对“文邦圣亚”文化品牌进行了宣传,进一步提高了西山乡景颇文化的知名度,组织编制了《西山乡“文邦圣亚”景颇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为开发西山乡民族文化旅游业,促进西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进一步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开展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加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二是基本完成了6个村卫生室建设,乡、村卫生医疗硬件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日益深入人心,2007年全乡参合人数10286人,参合率94.2%。

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全面启动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禁毒防艾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新增吸毒人员逐年减少、现有吸毒人员逐年大幅度减少、社会面上无失控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不断提高的目标,艾滋病快速传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五是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六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七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始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二、改革开放30年经验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西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团结实干的结果。

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与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

经济建设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西山乡作为经济欠发达山区乡,只有发展才是摆脱贫困落后的唯一选择。

改革开放30年来,西山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特别是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放战略以来,我乡更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所具有的首创精神为西山乡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继续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鼓励试、允许看,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实践表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减免农业税、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和村民自治等关系人民利益的相关改革,也激发了农民从事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因此,经济上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四)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始终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加强村党支部整顿转化,大力实施规范村级干部管理、规范财务村务公开等为核心的制度化管理,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三、在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山乡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坝区乡镇相比差距仍然还很大。

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投入不足,仅靠自身的能力难以走出经济发展中的困境,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调整尚未产生经济效益,农民增收难度大;三是禁毒防艾、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四是科技、卫生技术人才紧缺,群众文化思想素质较低,科普工作难度大,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五是山区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福利待遇低,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留住人心。

(二)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全乡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培育特色经济,不断打牢经济发展基础;三是因地制宜地搞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项技术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群众守法、用法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禁毒防艾工作。

四、西山乡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一)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

高黎贡山的支脉江东梁子南延,到西山乡崩强村一带折头北行,成为西山的弄丙梁子,在遮放坝与红丘坝之间,平均海拔1200m,大部分属潞西的坝缘丘陵。

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森林复盖率65%。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冬季有逆温层,冬季气温比坝区高2—3℃。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好环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

西山乡两面临水,一面临交通要道。

西南部有正在建设中的德宏州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龙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沿水线有46公里;东北部有芒里电站;大瑞铁路、昆瑞高速公路、320国道等交通要道沿东部边缘南行。

二是文化优势。

景颇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瑰丽多采的民族文化。

内容包括体裁多样的民间文学、鲜明豪放的民族歌舞、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等等。

把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商品推向市场,将会成为景颇族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此外,如果把这些民族文化和当地的秀美山川融为一体,开发成别具一格、唯我独有的民族旅游业,前景十分看好。

通过发展民族旅游业,吸引更多的人到景颇族地区来。

这样人多市场大,就会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了,一是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最大限度地让人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二是可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繁荣,促进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三是可以加大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引进新思路、新信息,进一步展示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和完善自我。

(二)发展方向

一是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

结合我乡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打造“文邦圣亚”“小耳朵猪”品牌特色,扩张知名度,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形成布局合理、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三是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围绕龙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以我乡绿色产业生产和文化品牌等进行项目包装对外招商;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服务机制;把我乡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在招商上求突破,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加快西山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使全乡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西山乡党委、政府结合西山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发展优势,确定了西山乡今后的发展方向。

即发展战略:

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基础,以民族文化旅游为龙头,以发展绿色产业为支撑,建设文邦圣亚人居天堂。

发展目标:

创建潞西市民族文化特色乡;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优质用材林生产基地;民族风情乡间休闲旅游区。

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强化思想文化建设、树立崭新民族形象,把西山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民族文化特色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