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建设方案.docx
《物流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专业建设方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0月14日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面向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实现物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2009年1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前九项都是工业制造业,物流业是唯一列入十大振兴产业的一个服务行业,可见国家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其中特别强调了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国家对物流业的发展支持,密集出台了各自对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效率之大,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由上可知,我国现代物流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2.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山东省“蓝黄战略”实施的需要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几乎涵盖了一、二、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山东省作为经济强省,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10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
山东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对于物流产业的支持,也积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
2009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2009至2011年我省物流产业发展的7大主要任务;2011年4月,山东省发改委发布了《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要把我省建成全国九大物流区域之一,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物流名牌企业,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2011年,国务院批准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蓝黄战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无疑为山东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插上了双翼。
而“蓝黄战略”的实施,需要强大的现代物流体系的支持,需要物流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因此,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中、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为100多万人。
其中,对高职高专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占到了总需求量的60%。
而且,随着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作为其中重点扶植产业的现代物流业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对中、高层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势必加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见图1)。
图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数据来源:
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在人才需求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物流企业急需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实现技术更新升级,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对物流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也产生了迫切的需求。
与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与技术的迫切需求相比,物流人才与技术服务的供应状况却不容乐观。
由于现代物流概念进入中国较晚,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年限普遍不长、专业师资大部分是“从校园到校园”的“学院派”,普遍存在培养方式传统单一、实习实训条件较弱、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滞后行业发展等诸多问题,学生毕业后职业适应性差,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导致社会需求巨大但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的尴尬局面。
由于专业师资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开发能力不足,难以解决企业的现实技术问题,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企业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物流专业本身,急需通过系统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既是实现产业体系战略调整、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也是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迫切要求。
我院隶属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鲁商集团)。
鲁商集团产业分布广泛,涉足零售、房产、酒店、制药、物流配送等领域,拥有“鲁商”、“银座”、“福瑞达”等知名品牌。
2010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两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八年增幅在30%以上。
鲁商集团拥有30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年配送货总值超过50亿元,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源。
物流管理专业与海尔集团、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有等知名物流企业广泛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其中“海尔小物流经理班”连续6年累计输送500余名学生到海尔集团工作,学生的表现得到了海尔集团领导的高度认可,目前已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走上物流经理岗位。
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学会、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山东商业经济研究所等3个行业机构均设在我校,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同时具备了与行业学会、研究机构密切联系、交流合作的良好条件。
2.以“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在我院,开创了国内企业类国家中心建设在企业所属大专院校、产学研用结合的独特模式。
物流专业带头人王国利教授,同时担任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经常带领专业老师参与中心的科研项目,将中心的项目运作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既可以为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机会,又能将最前沿的物流理论和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给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改革思路。
3.建成省级品牌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已建成《管理学》、《物流设备操作实务》等2门国家级精品课,《商品学》、《物流信息技术实务》等5门省级精品课;出版专著《物流园区规划理论与实践》1部、专业教材30余本。
其中《商品学》被评为高职高专“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山东省优秀教材;主持(参与)教研、科研课题近10项,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包括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上述成果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可,物流管理专业于2010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校内实训方面,已建成商品学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叉车实训中心等4个校内实训基地,能较好地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形成了“单项验证性实验—综合仿真业务模拟—校内生产性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四大环节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外实训方面,已与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中外运、海信集团省内外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
这些企业全程参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稳定接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确保学生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
学生在实习期间,派驻专职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校企沟通和学生实习管理,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时感受到来自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业务、知识指导,形成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校外学习模式。
5.拥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优秀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物流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成员共计50人。
其中专任教师21人,包括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5人。
长期聘请的企业技术专家29人。
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学历学源结构合理,大多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教师。
专业带头人王国利教授,兼任国家物流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冷链物流及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科研成果丰硕。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项(团队成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职称结构见图2)。
图2团队成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职称结构图
物流教学团队在王国利教授的带领下,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物流中心的资源优势,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教学团队所承担的部分技术、科研、在职培训项目见表1)。
表1教学团队所承担的部分技术、科研、在职培训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
内容
服务对象
20011.4-2012.1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工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工程
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专项资金项目
2010.12-2012.12
易腐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示范
易腐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示范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2010.12-201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验证与应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验证与应用
国家863高技术计划
2008.1-2010.12
果蔬产地预冷、冷链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果蔬产地预冷、冷链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2009.1-2011.12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
农产品供应链技术研究
科技部专项
2009.3-2010.12
农产品物流商贸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
农产品物流商贸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山东省
2010.5-2010.9
“放心肉”工程省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放心肉”工程研究技术
商务部放心肉工程
2008-2009
山东省齐河县物流园区的规划
齐河县园区规划
齐河县
2009
山东省城市居民食品消费与物流发展研究
山东省城市居民食品消费与物流发展研究
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
2010
银座“学历教育+岗位培训
企业培训
银座
2010
鲁商汽贸新员工入职培训
企业培训
鲁商汽贸
2010
烟草系统人员转岗培训
企业培训
烟草系统
2011
鲁商集团新员工培训
企业培训
鲁商集团
6.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社会认可度高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至2011年已累计招生2300余人,连续9年新生报到率达到100%,2011年的招生录取最高分数517,平均分数436,就业率连续6年超过98%,初次就业率达到85%。
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多次获奖。
往届毕业生中,已有超过30%的学生成长为岗位能手、技术标兵,走上中级管理岗位;部分学生创业成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许多学生代表企业回母校交流合作、招聘学生。
形成了山东商职物流专业的品牌效应,社会认可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1.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由于学校和企业的性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双方合作的紧密度不够。
如何做到共建共赢,各得其所,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需继续优化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缺乏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缺乏系统规划,主线不够清晰。
3.实训实习条件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建设,加快实训设备更新速度
由于我校物流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对实训实习设施设备的数量要求较高,现有条件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充实购买;部分实训设备需要更新、更换,以适应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4.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建设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物流专业在王国利教授的带领下,承担(参与)了很多研究课题和项目,专业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经验,但参与项目的层次、参与程度仍需提高;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历,需要到企业学习锻炼,尽快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
(一)专业建设目标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深化校企合作,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成一体化、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服务;采用“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建成一支“双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专兼结构优”的省级教学团队;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利用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及“鲁商集团”两大平台,建成山东省物流人才培养培训、技术集成的四大基地:
即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代物流技术集成基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物流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在山东乃至全国兄弟院校物流专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资源统筹规划。
完成4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4门特色教材的编写、4门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制定。
3.建成一体化、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校内外物流师、叉车等职业资格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
完善校内3个物流实训中心,新建5个实训室。
扩大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新建4个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站,新建具有一定规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稳定型校外实习基地12家。
建设规范校内实训室制度、校内工学交替过程控制制度、校外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制度,完善实践教学内涵。
4.与山东银座物流配送中心合作成立实践基地,实践“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企业设备配备兼顾教学和生产的双重任务,集教学实训、短期培训和生产经营于一体;学校打破原有教学进程,学生分阶段进入企业实训实习;面对真实的职场环境和工作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5.建成一支“双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专兼结构优”的省级教学团队。
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专业教师5名,增聘8名企业兼职教师、5名客座教授。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双导师”制。
6.专业建设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为标准,借鉴第三方独立测评机构对项目质量过程监控的成功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建设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完善物流职业经理资质认证项目(CPLM)和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实施过程控制,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反馈控制。
(二)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物流产业,针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国际货运代理三大就业领域的仓储配送、运输、采购、外贸单证等相关岗位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适应物流行业人才要求的优秀高端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
(三)教学质量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大学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知识;掌握仓储、运输等专业基础知识;熟悉人文、艺术、现代科技等拓展性知识。
能力目标:
物流企业所需的仓储、运输及配送管理能力;生产企业所需的采购、生产物流管理能力;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
素质目标:
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快速适应新岗位能力;较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就业能力。
(四)监测指标
为保障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制定各项监测指标,以确保工作达到建设要求。
专业建设各环节设置的监测指标如表2所示。
表2监测指标
序号
监测指标
建设标准
1
毕业生双证书率
100%
2
大赛获奖数量与质量
2次/国家级、省级
3
初次就业率
≧98%
4
年底就业率
100%
5
初次就业对口率
≧70%
6
用人单位满意度
≧90%
7
毕业生5年跟踪数据
≧30%
8
毕业生创业数量
≧10%
9
新生报到率
≧90%
10
社会培训
1600人次
11
技术服务
2个
12
社会服务
5项
13
横向科研课题
2个
14
专业标准
规范完善
15
课程标准
规范完善
1.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海尔集团、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储运有限公司、鲁商集团、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山东金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润发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及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山东商业经济研究所等签订协议,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
审议通过理事会章程,确定组织机构和理事成员名单,在理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校企合作事项,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____理事会组织机构建有一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二个调研室、一个管理中心(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见图3)。
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与合作企业对接,承担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模式等任务。
调研室包括人才需求调研室、毕业生管理调研室,主要是对人才供求动态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对毕业生就业后的社会评价展开全程跟踪管理,调研室的成立为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巩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出保证。
建成由教务处、工商管理学院及合作企业三方组成的管理中心,明确理事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处理理事会日常事务及校内的教学秩序、教学督导等。
理事会承担的职责包括在订单培养、引企入校、科研领域、文化共建等方面促进校企开展合作,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课程开发、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图3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2.遵循CDIO理念,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CDIO理念为指导,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大环节上,实施双育人主体(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育人环境(校园和职场)交替完成教学任务、双评价主体(教师和企业导师)协同完成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的“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1)构思、设计(C-D)阶段: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思、设计
通过召开物流管理专业理事会议,与来自海尔集团、中国外运有限公司、大润发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的理事成员,共同研究确定不同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面向三大就业领域的相关岗位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
2)实现(I)阶段: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课程的教学需要,协调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在校园与职场共同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
与银座配送中心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分阶段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实践“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3)运作(O)阶段:
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
教师与企业共同完成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针对课程的特点及要求,教师采取笔试、口试、过程考核、书面报告、项目调查、论文答辩等考核方法完成校内学习的考核、评价;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训实习,由企业的兼职教师完全按准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反馈学校。
学生毕业后,会有一段时间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岗位,学校对毕业生进行5年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发展动向,调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企业接受毕业生后,要为每一位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成长过程,设计自己的成长计划。
图4校企“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探索系统培养,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有别于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全科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中职教育所培养的实践操作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物流方案的设计、规划与执行,面向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统筹规划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教学及学习资源,完善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做好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为社会及行业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
1.构建GBCE能力进阶的CDIO专业课程体系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基于CDIO的设计理念,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现(Implement)为主导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初级通用能力(Generalcapability)、专业基础能力(Basiccapability)、专业核心能力(Corecapability)和专业拓展能力(Expandcapability),同时兼顾物流管理流程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和运作(Operate),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
(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设计思路见图5)。
图5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现(Implement)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中,课程体系包括德育系列项目课程、初级通用项目课程、专业基础项目课程、专业核心项目课程、专业拓展项目课程和顶岗实习项目六个方面。
1)德育系列课程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出发,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2)初级通用项目课程培养学生作为商科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商务素质、管理能力、财务处理能力以及办公自动化能力。
3)专业基础项目课程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物流软件及硬件的基本操作能力。
4)专业核心项目课程根据学生的就业领域而确定,重点面向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国际货运代理组织,重点培养这三大就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如仓储配送作业能力、运输组织能力、采供供应管理能力、生产物流组织能力、物流营销能力、国际贸易业务组织能力以及编制单证能力等。
专业拓展项目课程主要根据学生在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设计,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几项重点能力,如电子商务运作能力、物流园区规划能力、物流项目管理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5)顶岗实习项目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参与顶岗实习,安排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前两年的所学内容进行应用。
课程体系以各种能力培养为目标,各个项目的实现(Implement)为主导,通过相关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有课程有机、系统的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实施这个核心,并与这个核心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见图6)。
图6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设计图
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以物流企业运作、企业物流运作、国际物流运作等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进行,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课程体系构建做为总项目由6个一级项目(能力培养项目)构成,以其中的一级项目4——“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项目”为例,由3个二级项目(课程群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关联一系列专业课程项目(三级项目——单门课程项目),这些课程构成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每个三级项目又包含若干四级项目(单元教学项目)。
(以实现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见图7)。
图7以实现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示意图
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职业岗位群分析,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为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组织,由GBCE能力进阶的CDIO课程体系确立了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项目为物流企业运作项目、企业物流运作项目和国际贸易运作项目,进而确定《仓储配送管理》等6门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在建设期内,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形式,重点完成其中4门课程的开发建设,《采购管理实务》、《仓储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贸易实务》,体现以实现(Imple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