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2890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docx

浙科版种群单元测试

种群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

A.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知,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少,会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且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从而使该地区的物种数量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解:

A、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少,会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A错误;

B、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因此鸟类的种类将减少,B错误;

C、在一段时间内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C错误;

D、物种数量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D正确.

故选: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

2.(2012秋•永顺县期末)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B.标志重捕法

C.逐个计数法D.样方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

故选:

B.

考点: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3.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中度

高度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对灭鼠灵有抗性,所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因此基因r的频率最终不可能下降至0,A错误;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主要是Rr的个体,B错误、D正确;RR和rr个体数量都在减少,C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越大的褐鼠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越强,若对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根据进化理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RR的个体数量应增加,rr个体数量应减少,但因环境中维生素K含量不足,致使RR的个体数量增长受到限制,只有中间类型Rr存活的机会较大。

4.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钓鱼岛上的全部生物B.一块稻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

C.沙湖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D.六盘山森林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其他微生物等;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根据上述的定义,A.钓鱼岛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A错误;B.一块稻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属于种群,B正确;C.沙湖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C错误;D.六盘山森林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比较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种群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衰退、波动等,种群的增长曲线由S型曲线和J型曲线。

2.群落研究的问题有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和演替。

3.生态系统研究的问题有结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稳定性。

5.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t1~t2与图2中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型和J型增长过程

【答案】B

【解析】图1中t1~t2时期,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少,但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图2中a~b时期,λ<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错误;图2中a、c时期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B正确;图1中K值出现的时间是t2,图2中K值无法判断,C错误;图1表示种群的S型曲线,图2种群数量先不变,接着减少在增加,D错误

6.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

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到K值时数量不变

【答案】D

【解析】A、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而且环境容纳量大约是500只,到c点后种群数量不变,则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则种内竟争最为激烈,A正确;B、种群数量在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B正确;C、尽量降低K值,则可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C正确;D、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点在b点,即

时,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环境阻力一直存在,D错误。

故选:

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名师点睛】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2、据图分析,b点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点时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7.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8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12月份无未成熟个体,因为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所以该种群8月份的出率可能为零,A项错误;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图示各个月份中,动物的年龄结构都不相同,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项错误;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年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8.某校“生物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组织一次采集昆虫成虫标本的活动,他们白天捕获的数目为120只,夜晚捕获的数目为220只,他们捕获的蛾类成虫约有

A.120只B.340只C.220只D.280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蛾类成虫是趋光动物,在夜间活动,所以选220.故选C。

考点:

种群数量调查。

9.下图表示在一个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①正确。

在K/2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②错。

在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③正确。

种群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很快恢复到K值,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④错。

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0.以一对夫妇一生只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

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特征的有关内容。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取决于种群年龄组成。

而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A是出生率、B是迁入率、C是死亡率、D是性别比例,出生率、迁入率、死亡率、性别比例、种群密度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出生率、迁入率会直接增大种群密度,死亡率、迁出率会直接降低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2.下列有关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a~d四种不同的植物中b的基因种类最多,其所具有的生物性状最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所以A正确;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群落越成熟,物种丰富度越大,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所以B正确;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该物质具有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所含有的该物质的量越多,故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C正确;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不能确定,所以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

13.

A.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年龄组成

C.“b点时,七星瓢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答案】B

【解析】引入七星瓢虫后,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会使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A正确;蚜虫活动能力较弱,采用样方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b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正确。

14.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

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率等,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故A正确;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甲图应该属于数学模型,故B错误;若蝗虫每天增加3%,则λ=1.03,根据J型增长曲线的计算公式,t天后蝗虫种群数量为N0·1.03t只,故C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答案】B

【解析】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cm2太小。

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16.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年龄结构类型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图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因此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而乙图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7.(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

3、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解:

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存在多种鱼,不符合种群概念中“同一种生物”,A错误;

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属于同一地点、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B正确;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C错误;

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能包含多个物种,不符合种群概念中“同一种生物”,D错误.

故选:

B.

考点:

种群的特征.

18.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

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答案】B

【解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则出生率=20/100=20%,A错误;雌雄比例接近1:

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B正确;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C错误;一般情况下,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出生率高低无法比较,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

1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不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选A。

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图中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B错误;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酵母菌数量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匀等,但不是酵母菌个体死亡,C错误;不同生存条件,生物环境容纳量不同,D错误。

20.下列有关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

B.乙图中,氧浓度控制在a点对应的浓度时,最有利于蔬菜的贮藏

C.丙图中,当土壤中某元素的浓度为b时,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D.丁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接近1/2,A项错误;乙图中,氧浓度控制在b点对应的浓度时,表明蔬菜的呼吸作用最弱,分解有机物最少,最有利于蔬菜的贮藏,B项错误;丙图中,当土壤中某元素的浓度为b时,植物生长速率最快,此时若再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不会促使生长速率继续提高,C项错误;丁图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细胞呼吸、无机盐的作用、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下图是某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请回答:

(1)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捉到285只,标记后,一定时间后重捕,重捕到1401只,其中被标记的有95只。

则该种群大小的估计值为只。

由于被捕过的田鼠较难再次被抓,估计值会(填“大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2)第1~6年,该地区采用了垃圾处理、投放鼠药等整治手段,田鼠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这种干预属于种群数量的性调节因素。

该田鼠种群在第2~6年地环境容纳量约为(填“1500”或“4800”)只。

(3)该种群增长方式属于增长。

第8年种群数量从2200只增加到5000只(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则自然增长率为。

【答案】

(1)放回4203大于

(2)外源1500

(3)逻辑斯谛127%

【解析】

试题分析:

(1)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捉到的个体,做好标记后要放回原来环境;根据题目中数据和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以推知,该种群的数量为285×1401÷95=4203(只);由于被捕过的田鼠较难再次被抓,则题目中重捕捉时,已经标记的95只数据偏小,计算结果偏大,因此估计值大于实际种群数量。

(2)通过垃圾处理、投放鼠药等手段,使田鼠种群数量下降,这种方法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从而使环境容纳量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第2~6年田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1500、1400、1550、1400、1700,因此环境容纳量约为1500只。

(3)该种群增长方式属于逻辑斯谛增长;第8年的增长率为(5000-2200)/2200×100%=127%。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并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

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

在对该地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常用_____________方法。

(2)小组成员发现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结构,其意义是__________。

(3)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4)在人类多的地区,大鼠种群出生率下降,长期来看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__________。

(5)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

(6)该种群蚜虫刚进入某森林(食物和空间充裕,没有天敌)后的一段时间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与___________的数学模型相似。

(7)在“S”种群增长的相关曲线,请分析K/2以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

(1)初生演替取样器取样法

(2)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自然资源的能力

(3)抽样检测法(4)衰退型(5)80偏大(6)“J”型增长

(7)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增长缓慢

【解析】

(1)该岛屿形成后没有生物定居,故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2)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垂直结构的意义是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自然资源的能力。

(3)为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

(4)在人类多的地区,大鼠种群出生率下降,因此长期来看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衰退型。

(5)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40x30/15/1=80只/hm2。

若标记的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