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653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上海第五十四中学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它是目前世界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尊

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3.《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

这反映了当时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井田制

4.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

“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5.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下列有关这次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起义爆发地点是大泽乡②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④最后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国人暴动

7.《论语》云:

“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齐桓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晋文公称霸D.勾践称霸

8.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B.

C.

D.

9.《史记》记载: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该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10.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这主要反映出

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

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

11.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12.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13.“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

与此材料相关的人物是

A.黄帝B.周武王C.秦始皇D.汉高祖

14.春秋后期,生产力显著发展。

这时,促进农业上深耕细作的除铁制农具外,还有

A.骨耜

B.青铜器

C.牛耕

D.都江堰

15.“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

”该诗歌颂的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帝尧

16.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17.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先秦诸子思想”课题研究活动,下列四则材料学派归属说法有误的是()

A.材料一:

儒家B.材料二:

道家C.材料三:

墨家D.材料四:

兵家

18.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A.商朝东周B.商朝战国C.战国东周D.战国西晋

19.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兽面纹方鼎

D.青铜爵

20.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1.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2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3.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

”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

A.山洞B.半地穴式房子

C.砖木瓦房D.干栏式房屋

24.200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届遗产大会,一致表决通过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因为该地发掘出了

A.甲骨文、兵马俑

B.茶叶、青铜器

C.甲骨文、青铜器

D.丝绸、甲骨文

25.司马迁将汉武帝一生的文治武功概括为:

“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这里的“夷狄”主要是指

A.蒙古B.匈奴C.羌族D.犬戎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阶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贾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代表及农作物名称。

(2)据材料二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相关的农业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贾谊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农业生产工具一例。

27.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鞍在秦国的变法。

(1)依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改革的?

他的变法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努力从事农业),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意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2)概括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材料三:

卫鞅在秦国的变法使得秦国宗室、贵戚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因此在卫鞅支持者去世之后,新的秦王便杀死了卫鞅。

——《史记・商君列传》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卫鞅的改革中哪一内容损害了宗室、贵戚利益的?

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4)材料四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商鞅变法对秦的发展有何影响?

哪种社会制度开始在秦国建立起来?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改革的看法。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秦策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个措施最受当时秦国农民欢迎?

哪个措施是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

(3)材料二中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并且影响深远的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说一说当时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

29.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基本含义是:

以天下之统一为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

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大一统”理念包括思想方面的“大一统”和政体方面的“大一统”两部分。

……政体方面的“大一统”,分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和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两种形式。

——薛海玲等《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理念的形成及统一战争的实践》

材料三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说明材料一“乱象”时代特征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抱负。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加强“王权政治下的‘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以秦朝、西汉为例,说说“皇权政治下的‘大一统’”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⑶从武帝时期开始“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30.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该文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2)据材料二指出“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3)材料中“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指的是秦朝推行的哪一项措施?

以哪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体现了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达,故选A。

【点睛】

关于司母戊鼎,学生还要知道,它出土于殷墟,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重凝重的风格。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

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C不符合题意。

马坝人遗址是广东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将宗室、功臣分到各地镇守疆土,这就是分封制,故A符合题意。

郡县制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制度,禅让制是传说时期推举首领的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小篆出现在秦朝,隶书、行书出现时间晚于小篆,排除B、C、D,故选择A。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最后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的是刘邦起义军,故④不符合题意,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地点是大泽乡、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A。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包括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件大事,即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被大夫田氏取代,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管仲相齐桓,霸诸侯……”,这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故A符合题意。

楚庄王称霸、晋文公称霸、勾践称霸均在齐桓公之后,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所以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是司母戊鼎。

图片B是司母戊鼎,符合题意;人面鱼纹盆不是青铜器,A不符合题意;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C不符合题意;兵马俑不是青铜器,D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CD,故选择B。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后来舜向上天推荐与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世袭制是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国家的管理制度,不是选拔首领的制度,A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奴隶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B。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所以答案选D。

12.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失败后,但反秦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涌现出两个杰出领袖:

刘邦和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秦军主力。

刘邦抓住时机攻取了咸阳,灭亡了秦朝。

故选C。

1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的史实,C符合题意。

ABD项与题干“尽并兼天下诸侯”不符,故选择C。

1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

”该诗歌颂的人物是黄帝,黄帝号轩辕氏,是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炎帝也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但是号神农氏,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其中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最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儒家学派的观点,材料二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材料三是墨家的主张,材料四是庄子的观点,由此可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诸子百家的相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四个材料的内容属于哪一学派,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时期开始,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

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掉夏朝末代暴君桀,建立商朝,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小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米即粟,我国古代原始居民中种植粟的居民是半坡居民,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房屋,为土木结合,故选B。

2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河南安阳殷墟是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是甲骨文和青铜器司母戊鼎的出土地。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攘夷狄”主要指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二、综合题

26.

(1)半坡原始居民,粟。

(2)商鞅;奖励耕战。

(3)以农为本,耧车。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的信息,依据所

解析:

(1)半坡原始居民,粟。

(2)商鞅;奖励耕战。

(3)以农为本,耧车。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2)据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阶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是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相关的农业措施是奖励耕战。

(3)依据材料三“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谊的主张是以农为本,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农业生产工具是耧车。

27.

(1)富国强兵;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2)奖励军功,奖励生产

(3)奖励军功

(4)肯定态度;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

解析:

(1)富国强兵;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2)奖励军功,奖励生产

(3)奖励军功

(4)肯定态度;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封建社会

(5)改革能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改革能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商鞅变法。

(2)根据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奖励生产。

(3)根据材料三“卫鞅在秦国的变法使得秦国宗室、贵戚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因此在卫鞅支持者去世之后,新的秦王便杀死了卫鞅。

”并结合所学可知,奖励军功的措施使“宗室贵戚多怨”。

(4)根据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态度.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能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改革能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28.

(1)富国强兵,秦孝公.

(2)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

解析:

(1)富国强兵,秦孝公.

(2)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2)根据材料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最受当时秦国农民欢迎。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是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

(3)根据材料二“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并且影响深远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根据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是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

29.

(1)现象:

春秋诸侯争霸。

抱负:

追求“天下共主”,重新迈向大一统。

(2)措施:

实行分封制。

表现:

秦朝: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西汉:

将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