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docx
《语文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2020-2021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
主要由全世界地区举行,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
第一届冬奥会于I924年在法国夏慕尼举办,当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名运动员参加4个项目的角逐。
1986年,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将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从1994年起分开,每两年间隔举行,因此1992年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届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的冬奥会。
到2009年1月为止,现代冬奥会的项目包括14种项目:
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滑板滑雪、北欧两项、现代冬季两项(滑雪+射击)、雪橇、雪车、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
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2019年9月17日晚7时25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
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也象征着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
②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
③现代冬奥会的项目包括14种,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两大类。
(2)从材料二中得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________年在________举行。
这届冬奥会是在2个城市共同举办,另一个城市是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三,我知道了冬奥会吉祥物叫做“冰墩墩”,是以________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象征着运动员________的身体、顽强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冬奥会会徽的名称是“________”。
(4)按要求写一写。
①作为一名非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小学生,你会做点什么呢?
(至少1点)
②作为一名冬奥会举办城市的普通市民,为缓解交通压力,你会建议大家怎样做。
(至少1点)
【答案】
(1)正确;错误;正确
(2)2022;北京;张家口
(3)熊猫;健康(强壮);冬梦
(4)略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材料二、三整体感知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看法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正确;错误;正确
(2)2022、北京、张家口
(3)熊猫、健康(强壮)、冬梦
(4)略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 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__ 瞬间——____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5)作者把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的宴席。
把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搏;奈;豪;影
(2)细致;永恒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 的。
(5)阅读;细嚼慢咽;电视前的观赏;便捷的快餐。
(6)阅读书籍。
(7)略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4)、(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7)谈自己的观点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搏;奈;豪;影
(2)细致、永恒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5)阅读、细嚼慢咽、电视前的观赏阅读书籍。
(6)便捷的快餐。
(7)略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课外阅读。
太阳路
贾平凹
①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
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
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也离不得它。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
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啊,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②"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
③“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
④“去太阳上有路吗?
”
⑤“当然有的。
”
⑥"啊,那怎么走呀?
”
⑦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⑧“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都会知道了。
”
⑨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
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梅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
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
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
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
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
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
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⑩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
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
“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
⑪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⑫“傻孩子!
”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
⑬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
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⑭奶奶问我们:
“这路怎么样呢?
”
⑮妹妹说:
“这路太陡了。
”
⑯弟弟说:
“这路太长了。
”
⑰我说:
“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
⑱奶奶说:
“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
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
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
⑲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
⑳那我们呢?
”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
奶奶说:
“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
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
(1)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结合文章内容,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
(2)文章中第②-⑥自然段中的对华为什么没有提示语?
(3)“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岀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对奶奶形象刻画时,最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5)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6)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会情不自禁想到三年级时学过的课文《太阳》,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写出两点。
【答案】
(1)陡峭的路;漫长的路
(2)读者知道是“我们”在和奶奶说话;对话时,“我们”的问话语速比较快,更好地表现出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充满好奇的特点。
(3)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4)语言描写。
奶奶教育有方、热爱生活、有爱心、有耐心。
(5)本文用孩子和奶奶的对话讲述了一群孩子寻找太阳路的故事,“太阳路”就是追求人生梦想之路,告诉了我们人要不畏艰辛,尽毕生努力追求光明未来的道理。
(6)①《太阳路》是一篇散文,语言通俗、浅显,充满童真童趣。
《太阳》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平实、朴素、准确。
②《太阳路》主要运用了对话的形式。
《太阳》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前的情况。
既然读者知道是“我们”在和奶奶说话;对话时,“我们”的问话语速比较快,更好地表现出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充满好奇的特点。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6)写作特点是指文章在某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和效果。
写作特点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
解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故答案为:
(1)陡峭的路、漫长的路
(2)读者知道是“我们”在和奶奶说话;对话时,“我们”的问话语速比较快,更好地表现出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充满好奇的特点。
(3)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4)语言描写。
奶奶教育有方、热爱生活、有爱心、有耐心。
(5)本文用孩子和奶奶的对话讲述了一群孩子寻找太阳路的故事,“太阳路”就是追求人生梦想之路,告诉了我们人要不畏艰辛,尽毕生努力追求光明未来的道理。
(6)①《太阳路》是一篇散文,语言通俗、浅显,充满童真童趣。
《太阳》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平实、朴素、准确。
②《太阳路》主要运用了对话的形式。
《太阳》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6)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4.现代文阅读。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杨红缨
①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
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
上次老爸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里《鲁滨孙漂流记》。
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
②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
扉页上有几行字,头两行是毛笔写的: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赠维儿
③下面落名吴敬山。
吴敬山是老爸的爸爸,我的爷爷,那么这本书是当年我爷爷送给我老爸的。
送书的时间是1965年6月1日,现在推算起来,是我老爸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爷爷送给他的。
④接下来的两行字是用钢笔写的,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是老爸写的:
学生会存
赠缅儿
⑤下面落名是吴维。
⑥爷爷送给爸爸,爸爸送给我,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⑦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孙活了下来。
海浪把他卷上了岸。
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孙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⑧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送到岛上。
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⑨后来,鲁滨孙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
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
他捕捉并剔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做伴。
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⑩若干年后,鲁滨孙救下了一个俘虏。
那天是星期五,他就给这个俘虏起名叫“星期五”。
从那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⑪又过了好几年.鲁滨孙在孤岛附近发一艘英国船。
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⑫我很喜欢《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事实上的确如此: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⑬我也非常喜欢鲁滨孙这个人物。
我想象中的鲁滨孙是这个样子的:
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像鲁滨孙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⑭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本文选自杨红缨《男生日记》,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鲁滨孙漂流记》,小说主人公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经历了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B.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C.这本书扉页上写有爷爷给“我”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D.这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
(2)下面这句话插入文章________比较合适( )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
A.第①自然段和②自然段之间
B.第⑥自然段和⑦自然段之间
C.第⑦自然段和⑧自然段之间
D.第⑪自然段和⑫自然段之间
(3)吴缅非常喜欢鲁滨孙这个人物,是因为( )
A.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只有鲁滨孙活了下来。
B.鲁滨孙非常勇敢,救下“星期五”。
C.鲁滨孙身着羊皮短衣短裤,样子非常酷。
D.鲁滨孙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4)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读书笔记可以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写的。
(5)文章描写了“我”想象中的鲁滨孙样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6)先写出文中的一句名言,再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或读过的书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C
(2)B
(3)D
(4)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
(5)形象地体现出鲁滨孙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在字里行间衰达对鲁滨孙的崇敬之情
(6)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理解:
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与危险斗争的勇气。
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危险的心理,因为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
【解析】【分析】
(1)—(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6)谈自己的理解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C
(2)B(3)D
(4)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
(5)形象地体现出鲁滨孙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在字里行间衰达对鲁滨孙的崇敬之情
(6)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理解:
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与危险斗争的勇气。
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危险的心理,因为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
【点评】
(1)—(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理解。
身边的优雅
①秋日的江水像一幅陈年的油画,多了一分宁静与澄碧,也多了一分回味与深邃。
②受北京一家杂志社的约请,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máo dié)之年的剪纸艺人。
在前往的路上,我惊喜地邂逅了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他。
一把寻常的拖布,被他蘸了清水后,笔走龙蛇.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江堤上便留下一串气势磅礴的行草。
“哦,好功夫。
”我不禁赞叹道。
“过奖了,不过是( )而已。
”他谦逊着,手却没有停下来。
③接下来的交谈,却让我惊讶万分:
他姓耿,今年刚刚五十岁,去年已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
上个月,又查出了胰腺癌,医生说已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了。
我疑惑地看着老耿,仿佛在听他( )地说着别人的事情。
“你是不是很奇怪,我都是被死亡预约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练字?
”他看出了我的想法,“我只读过五年书,老了又让癌症给缠住了。
刚开始,我也曾抱怨命运不公。
后来,也就坦然了,我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
”“就这么简单?
”我似信非信地望着老耿那早已悟透人生的双眸。
④他点点头,又继续书写,看着他认真地一笔一画,对着那些很快便要被阳光擦掉的字迹,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仿佛那些匆匆逝去的水字,是在无声地告诉我关于生命和人生的某些真谛。
⑤在告别老耿去拜访剪纸艺人的路上,我又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水果摊的诗人。
⑥在我挑选水果时,他只顾握着一截铅笔头,在一不本子上飞快地涂抹着,他头摇晃着,嘴里还无不停地念叨着。
称重时,我好奇地问他:
“刚才在干吗呢?
”“写诗呢。
”“我可以拜读一下吗?
”我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
“只是喜欢,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写诗的本子递给了我。
读着他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美诗句,我敬佩地赞叹道:
“能够写出这么多美丽的诗句,真是一个叫人羡慕的诗人。
”“谢谢您的鼓励,我写诗只是不想让生活低到尘埃里。
”他随口的一句表白,竟也是那样的诗意盎然。
⑦在剪纸老艺人素雅的小屋里,我从老人口中得知,那个摆水果摊的中年人下岗多年了,妻子长期患病,靠卖水果供出了一个北大女儿,一阵惊愕后,我又提到了老耿。
老人轻轻地道了一句:
“这样优雅的人生,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呢。
”
⑧是啊,他们虽然都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苦恼与无奈,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优雅,选择了站在精神高地上,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更有品位。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短文括号中应填写的词语是( )
A.信手涂鸦 轻描淡写
B.信手拈来 轻描淡写
C.信手涂鸦 细致入微
D.信手拈来 细致入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受北京一家杂志社的约请,去采访三位了不起的老艺人。
B.摆水果摊的诗人不断地写诗,是想要写给自己患重病的妻子看的。
C.老耿用最节俭的方法练字是指:
以水代墨,以拖布代笔,以江堤路面代纸。
D.剪纸老艺人谈起老耿和摆水果摊的诗人,言语之中充满了惊愕与羡慕。
(3)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的环境描写为全文营造出了安静、耐人寻味的气氛。
B.短文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的形式详细摘录了采访时双方的对话。
C.短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D.文中三个人物的事例有详有略,使得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4)“我”与老耿的交往中,“我”的心情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示“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________→赞叹→________→疑惑→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