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1686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文写作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文写作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文写作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文写作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讲义.docx

《公文写作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讲义.docx

公文写作讲义

公文写作讲义

引言

先讲一个小故事。

某地一个足球队,总是踢不好球,领导很着急,决定高薪聘请教练。

经过四处打听,终于在省体校找到了一个国家级教练,还是一名国际裁判,谈好聘用条件后,该教练走马上任,立即投入训练。

在第一次训练中,队员们迫切想知道教练的水平有多高,于是再三请教练示范。

该教练煞有其事的、及其严肃地对大家说,射门最要紧,我来示范一下。

结果,第一脚没踢着,小伙伴们傻了;第二脚射偏了,小伙伴们笑了;教练一着急,第三脚把鞋子也踢出去了,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该教练是这样解释的,本人的知识基本来自书本和课堂,本人的证书都是认真考来的,其实本人也没上过几次赛场,如何实战、如何有效射门,还需要我们一起探讨。

我今天坐在这里,也和那位教练差不多,甚至还不如那位教练,因为底气很不足,我的那么点理论知识,刚刚从南京贩卖过来,至于能不能指导大家有所提高,还真不知道。

因为我自己也写不好,所以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一起交流研究,一起学。

(幻灯片)根据我的理解,公文写作要解决3个问题:

一、公文有哪些;二、公文怎么写;三、公文格式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问题:

(幻灯片)

一、公文有哪些

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公文有哪些文种。

(一)什么是文种?

文种是公文处理的根,决定着公文的文方向、行文方式、使用格式、公文用语、写作口气等一系列问题,一旦文种用错,一错百错,内容写得再精美也无济于事。

因此,在去年新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单独设立一章,明确了公文文种的名称、类别、适用范围及具体要求。

新《条例》规定的公文主要种类有15个:

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由于这15个文种是通过法规形式予以确定的,学术界一般称其为“法定文种”(亦称正式、主要文种)。

此外在我们机关日常工作中还使用着大量的其他文种,如计划、总结、专用书信、调查报告、讲话稿、纪实报告等,对这些一般称作“机关常用应用文”)。

与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相比,新《条例》在主要文种的确定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原《条例》确定党的机关主要文种为14个,原《办法》确定行政机关主要文种为13个,党政机关合起来的主要文种为27个。

在这27个文种中,名称相同的有9个,即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名称各自不同的也有9个,如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是原《办法》中规定而原《条例》中规定而《办法》中未作规定的);两者加起来,党政机关使用的主要文种有18个。

前后相比,党政机关使用的主要文种(或称“法定文种”)由原来的18个减少为15个,即减去了“指示”、“条例”与“规定”。

新《条例》较前减去3个主要文种,我们理解是由客观形成发生变化和避免文件分类交叉所致。

(二)怎样确定和使用文种?

确定和使用文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文种的确定和使用,必须按照公文管理法规的统一规定使用,不能乱起名称;(汇报改为报告)

(2)文种的确定和使用,要依据制文机关的权限加以选用,不可超越职权;(我们局,不可用公告、命令)

公告,只有党和国家的高级管理机关才有资格使用,其发文机关的级别较高。

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有些单位在行使招生、招干、征文、迁址、开业等职能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滥用公告的做法。

就实质而言,这是一种侵犯党和国家权利的越权行为。

(3)文种的确定和使用,要依据行文的关系加以选用,考虑到与收文机关的组织关系;

收文机关是上级机关的,只能采用请示、报告、意见等;向下级机关发文时,一般应选用通知、意见、决定、决议、通报以及纪要等;向平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行文时,主要应使用函。

(4)文种的确定和使用,要考虑发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

例如,向上级机关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要钱、要物、要人员、要编制、要政策、要办法等,就应用请示或意见;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则可用报告。

(三)怎样辨析近似文种?

公文中有些文种的性质或作用、特点是非常近似的,这就给我们在文种的选择、掌握与具体运用上带来一些难度。

为此,要准确地使用公文就不能不注意对近似文种的辨析。

(1)公报与公告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公”字上,即均是党和国家用来向国内外公开宣布、告知某一重大事项的,是非常严肃、庄重的公文。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公告多用于宣布重大消息,内容一般十分简要;而公报的内容一般是比较详细、具体地报道某一些重要会议或重要事项的内容。

(2)公告与通告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告”字上,即均属告知性的文种,它们均可以通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或在社会上张贴以及网络等方式而公开发布。

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①从使用者看,公告的制发者主要是党和国家的高级机关;通告则不然,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均可使用。

②从发布的内容看,公告内容的重要性大于布告,更大于通告,是郑重宣布重大事件或重要事项、法定事项的;通告则主要是用于发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的。

③从所公布的范围看,公告是面向国内外的,范围最广;通告则是针对社会的某一方面,用于局部范围。

(3)决定与决议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决”字上,即均属决策性文件,都是上级机关对某些重大问题的处理或重要工作事项所作的决策规定性的意见或措施、要求;决策又出自于机关的首脑或核心部位,并要求下级予以贯彻执行,故都是下行文。

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决议的内容必须是经过会议集体讨论并表决通过的;而决定则不一定,有的决定是经过会议集体讨论通过的,也有的是由某一机关直接做出的。

(4)通知与通报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一个“通”字上。

“通”字在这里是传达的意思,“知”和“报”均含知道的意思,具体方法是直陈情况与要求,所以,通知、通报均属告知性文件;按照理解的习惯,传达一般是自上而上的传递,所以又都是下行文。

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通知的“通”字是用“知”字作补充,“知”的本意是知道,这里双引申为知道、办理。

严格地讲,通知是知照性文种,它的内容侧重于直提要求、明确界限;通报的“通”字是用“报”字作补充,“报”在这里的含义是陈述情况,严格地讲它是陈述性公交,它的内容侧重于说明、介绍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情况。

通报既可以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如指导性通报),也可以不提任何要求(如情况性通报),而通知是必须有下一步工作的意见与要求的,否则,就失去了作为通知这一文种存在的本色。

(5)批示与批复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一个“批”字上,即上级对下级的公文表明意见,均属于下行文。

关于它们的不同点,批复的“复”是答复的意思,显然事先有请示,否则,就谈不到答复。

所以,批复是对下级的请示批注意见后答复下级的公文文种。

再看批示,“示”是指点的意思,故批与示合在一起的意思是批注意见、加以指点,既然是批注就是在下级报来的公文上书写批语,有的是针对来文的下级批注意见(这样应告知来文单位),也有的是批转给其他部门去办的(如属此种情况就没有必要告知来文单位),所以不同于批复。

根据上述介绍,对批复与批示的不同点我们可以理解为:

①被批注意见的来文文种不同。

批复是针对下级机关上报的请示做出的;批示所针对的来文则是下级没有肯定性要求答复的文种,如报告、总结、计划、调查报告、述职报告、检讨报告等②行文方式不同。

批复的主送机关必然是上报请示的单位,如对其他单位也有参考价值,可列为抄送;批示如具有普遍意义,可把原行文上报的单位与其他单位一并列为主送。

(6)函与便函

“函”这两个字的本意是书信,是人们用以传递信息、互通情况、商洽问题、联系事务使用的。

所以,函与便函的在内容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函是党和国家机关的法定公文文种之一,而便函不是,这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也正因如此,函在行文时必须具备法定公文的标印格式,而便函则没有。

顾名思义,便函就是简便的书信,有抬头、正文、落款、日期即可。

(7)通知与通告

这两个文种近似在“通”字上,说明都是用来传达上级机关的意图和要求的。

但通告的“告”字在这里是普遍告知的,是把某一机关、组织的意图、要求普遍告诉人们知道并加以遵守;通知的“知”字与“告”字虽然都是告知的意思,但“知”与“告”相比,具有特定告知的含义,有可能是告知所属全部下级单位、人员,也可能是告知部分下级单位,要求它们知照办理,这就是两个文种的主要区别点。

在具体使用上,凡是向社会上公开告知人们遵守某一事项时,应使用通告;内部行文告知下级全部或部分单位办理某一事项,应使用通知。

(四)常用的几个文种:

1、什么是函?

(我局有专门“澄公用函”的文号;地方滥用“请示”,如向财政部门,不可用“请示”,应该用函)

新《条例》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使用函要符合公文的格式要求。

没有版头、标题和发文字号的函,属于便函,不列为正式公文。

函按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答复函、申请函、询问函、商洽函与告知函;按行文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来函与复函。

2、什么是报告?

(不可用报告提意见,不可夹带请示,领导可以不批示;汇报一般用于口语,正式的要用报告)例子:

某小学维修校舍,在报告形式,反映了危房需维修,维修预算,顺便要钱。

很久领导没反映,就去问,领导说,你的报告我看了,不用批示。

所以要用请示。

新《条例》第八条第(十)项规定,报告适用于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从实际情况看,报告是按其行文的目的和作用不同,一般分为七种:

一是工作报告;二是一般情况反映报告;三是要求上级批转的报告;四是错误检查报告;五是例行报告;六是答复上级机关询问事宜的报告;七是报送文件和物品的报告,一般称为文件头。

报告按其表达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专题性报告与综合性报告。

3、什么是通知?

新《条例》规定,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其具体各类包括:

公布性、批转性、转发性、指示性

4、什么是请示?

(幻灯片)(一事一请,不可几样事情一起请示;结尾语“妥否,请批复。

”,“当否,请批准”的区别)

新《条例》第八条第(十一)项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批准事项、请示属于上行文,只能于用下级向上级请示工作。

这里所指的上级包括领导关系与业务指导关系的上级,例如XX市交通管理局,受市政府直接领导,同时接受省交通厅的业务指导。

请示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呈批性请示与呈转性请示。

下面将第二个问题:

(幻灯片)

二、公文怎么写?

(一)什么是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指在写作活动一般规律的指导下,按照公务活动的客观表现与需求,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技能与方法,完成对公务文书的撰写。

公文写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综合性。

实用性是公文写作与文艺写作的分水岭与界碑,没有一篇公文不是为了解决公务活动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文艺作品当然在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为了人们使用的,但人是否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这一点看,它的实用性带有很大的蜿蜒与曲折。

所以,人们把公文写作视为实用写作的范畴。

综合性是讲公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往往要调动撰写者、指挥者的多方面能力与知识,诸如思想水平、政策观念、工作经验、业务知识、写作修养以及公文语法、修辞、逻辑、网络等知识,否则,很难驾驭得了一篇小小的文书。

“不怕飞机大炮,就怕总结报告”,这句俗话深刻道出了我们某些同志撰写公文时所遇到的难处。

(二)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重要的公文由领导人亲自撰写或主持撰写,一般日常公文则由秘书部或业务部门拟稿,通常是“谁主管的事,谁拟稿”。

拟稿总的要求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的:

“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三种性质:

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

在内容上,要同制文机关的职权范围相一致,不可超载本机关的职权;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制要求;符合公务活动的客观规律;材料、情况要真实,观点要统一,重点内容要突出,要合乎保密要求。

徐州机关事务局文件,关于机关工作人员简化车辆年审、减免费用的通知,无效;安徽要求公务员按照级别购买开发区楼盘的通知,都是违法的,无效。

在词章上,结构要合理,层次要清楚;遣词用句要准确,语言要庄重、平实;论理要合乎逻辑,用语要符合语法。

在形式上,要符合党和国家规定的公文体式(如公文名称、格式、行文关系等),不可自造一套;坚持一文一事制度;正确地使用汉字和标点符号,使用数目字、简称用语等要规范化,不能随心所欲地另行一套;篇幅要简短,内容应言简意赅。

要实现上述要求,公文起草者首先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至少要懂得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懂得政治经济学,要掌握一定的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就是要不违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在起草公文时不出现政治上、原则上的失误或不周,才能自觉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融会贯通到公文中去。

其次,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就是要不偏题。

起草前,切切实领会与把握机关领导的制文意图,认真研究实际材料,明确包括制文原委、目的及中心思想在内的公文主旨“三要素”,即提炼出主旨来。

之后,谋篇定局,列出提纲,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每个层次的中心及每个段落的段旨,还要明确在什么观点下使用哪些实际材料。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再落笔起草,正式撰写文稿。

初稿写成后,个人至少要通阅一两遍,反复斟酌修改,要做到一丝不苟。

再次,要学习掌握本单位的业务知识。

就是要不外行。

公文的起草者,如果不了解本单位的业务知识,是业务的外行,可以说很难担负起文稿的起草工作。

俗话说:

“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

”要拟好文稿,起草者对本单位的业务活动、常用词语、专用知识等必须基本熟悉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实际、针对性强、能有效地推进与指导工作的公文来。

最后,要努力掌握一定的逻辑、语法、标点知识。

就是要不出错。

要想使自己起草的文稿准确顺畅、简明生动,不出现差误、不周、噜苏、冗长、呆板等问题,就要下功夫学点逻辑学及语法修辞常识。

掌握逻辑知识极其重要,它有助于加强思维能力,使起草的公文思路清楚、文笔敏捷,准确地表达概念、判断与进行推理。

(三)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通常包括:

(1)公文写作前的准备。

①明确行文目的和要求。

②确立公文主题。

③选定公文文种。

④占有材料。

⑤确定具体表达方式。

(2)撰拟文稿。

①安排好结构,一是确定总体的构成;二是确定正文的具体构成,解决好各组成部分的编排次序,安排各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处理好开头和结尾。

②拟出写作提纲。

最好交领导过目。

③正式撰拟文稿。

(3)审核修改。

文稿的审核修正要认真严肃反复进行,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四)公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公文的发文意图

任何一份公文的制发都有它特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一件事,某一方面的工作问题,或为了指导某些工作或公务活动开展,都有它特定的针对性。

为此,明确公文的发文意图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写作内容:

①明确制发公文的目的。

公文制发的目的性非常明确。

如通过公文发布行政规章,用以整顿管理秩序,或陈述申请事项,说明理由请求批准,或要求受文机关采取行动、措施、贯彻执行,或要求受文机关了解某些工作情况,认识某些问题等。

制发公文的目的是确定公文主旨,收集公文写作材料和选择文种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公文写作前,必须首先明确目的。

制发公文的目的一般是由机关领导核心确定,然后向撰稿者授意。

撰稿者应当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并据此进行写作。

②明确公文的主旨。

公文是用来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不是宣传材料,也不是理论文章,拟定一份公文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用处,发文的目的明确不明确。

若是没有实际需要的公文,就不必写,不能发。

应该说制发公文所强调的是行文的目的或者行文的用意,公文主旨就是指公文的全部内容所表达或体现出来的行文目的和用意。

如果行文的目的和用意不确定,那么公文则是无法拟定的。

公文的主旨可以根据机关的核心领导授意和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的探索结果来表述。

(2)明确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

公文写作前,对哪些方面和范围的事实应该纳入公文写作的视野内,哪些意见、要求措施等意图该写进公文,这些在公文写作前必须有大体的“成竹”在胸,并且确定了表达这些内容材料的要点与思路,使所要撰写的公文有一个明晰的轮廓。

(3)明确公文的阅读对象(主送机关)

明确了公文的主送机关,在公文写作内容的选择方面才能有所依凭和侧重,才能确定哪些内容应写进公文,哪些不适于写进公文。

例如同一份工作总结,若是报送隶属上级机关,那么公文的内容应该是多反映过去那段时间机关的工作情况,工作实效及从工作中获得的规律和经验。

如果是下发给所属下级机关,那么公文的内容要在回顾过去那段时间的工作情况与工作实效的同时,还应多写从过去那段工作中所获得的规律与经验或教训,及其对过去那段时间工作的指导和重要作用。

另外,公文的主送机关不同,行文的语气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以显示双方的工作关系。

(4)明确公文文种和发文机关的名义

公文文种在公务活动中的工具功能不同,公文的文种不同,所写的公文用途也就不同。

例如公文的内容是请求隶属上级机关批准某一事项,就该用“请示”,而公文内容是请求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某一事项,就该用函。

如果对某项工作作出安排,就要考虑工作是属于重大工作安排,不是一般性的布置任务。

如是前者,那么该用决定;若是后者,那么该用通知。

发文机关的名义是指以部门的名义发文,还是以机关的名义发文;单独一个机关发文,还是几个机关联合发文。

发文机关的名义不同,公文的内容和表述的语气也应有所不同。

(5)收集公文写作材料

材料是公文写作的基础。

在明确公文的行文意图,制发公文的目的,选定文种和确定了发文机关的名义之后,就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和占有材料。

写作公文是要反映公务活动,公务活动是公文撰稿者必须接触和参与的工作。

它是收集积累公文写作材料一条重要途径。

公务活动是十分丰富广泛的,由此决定了公文写作过程中材料收集方法的多样性。

其主要的途径有:

听取领导指示;现场观察询问;处理信访和接待来访;参加各种会议;承办查办工作等等。

但通过直接参与公务活动所获得公文写作的直接材料还是远远不够的,公文撰写者还应当吸取别人的经验而获得间接的公文写作材料。

其主要途径有:

一是阅读公文。

重要的文件和专业文件要认真地研读,对其他方面的公文也要有所涉猎。

对于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提法,只要是文件中常用的就要熟记下来,以替换陈旧的公文写作语言。

二是阅读报刊。

要阅读报刊上有关时事政治、政策方面内容的文章,对于文章的重要内容应进行摘录。

三是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查阅政治、经济、时事等方面的信息。

充分利用声像和数字传播媒介拓宽公文写作者的视野,获取和占有更多的公文写作材料。

公文撰稿者在公文写作的准备阶段应当做到三点:

一是积极参加公务活动,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使公文内容有真实的社会性和公务性;二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及面临的形势要有清醒地认识,对其所作的分析要有科学性;三是写进公文内容中的要求、意见、对策要务实。

一名公文撰稿者在公文写作准备阶段要能真正为下一阶段的公文写作打好基础,同时还应当训练这样三种能力:

一是感触能力,即善于开动五官,捕捉感受的目标。

这就是正确又敏锐的感觉、感受,它是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公务活动的第一步;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即正确分析社会经济和公务活动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各种情况。

这是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三是综合能力,就是能将各部分内容、本质的联系归结为一个整体。

以上这三种能力都是认识能力的具体表现,在整个公文写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稿?

修改公文文稿是起草者对文稿所做的加工和润饰。

修改的范围主要包括:

深化主旨、审查内容、调整结构、语序、句群,修正语句和标点符号,增删格式项目。

公文修改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1)看标题。

(幻灯片)看标题的事由概括得否准确,文种使用是否正确。

在文种方面常见的错误是相近文种混用,应予特别注意。

这里我多讲一些:

1、一般的格式“某某局关于动宾词组的***”(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设立廊坊市的批复,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城市绿地的通告,等),这里要说一下,关于对(将)****进行****的通知,是不对的。

例如“公用事业管理局关于将热网工程沿线4处障碍物列入政府拆迁计划的报告”,怎么改?

一、这个应该是请示;二、将**列入**的说法不符合要求,改为“公用事业管理局关于增列热网工程拆迁计划的请示”。

2、动词一般为“加强、稳定、做好、进行、推动、开展、批转、转发、印发、同意、表彰等,动词前可以加“进一步、切实、认真”等形容词。

3、一般不要超过3行,不要标点,一般的通知也不要书引号,只有法规、规定才可以用书引号。

(2)看主旨。

公文主旨的要求是正确,深刻、有针对性。

在公文主旨方面常见的问题是:

看问题不切合实际,或者失之肤浅。

(就是所谓的深度不够)主旨的修改是一件大事,除了本着一文一事的基本原则外,必要时还应与机关领导人、相关同志共同讨论,如果原来主旨根本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立新旨。

(3)看材料。

材料必须根据主旨的需求来选取。

修改时主要看材料是否精当、典型、真实、充分。

公文材料需要修改的情况有:

要更换材料,即改用那些能说明本质问题的典型材料;删繁就简,即把叙述过多的不必写的过程及该概述而用详述的材料全部删去;增添材料,即对事情过程叙述不完整,该说的没说,事实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的部分,有事实但无理论或政策依据的部分,或有理论但事实不足的部分,这些情况都要添增。

而对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认真核实材料而用的假材料,或写错的数字、时间等内容要进行全面修改,做到修改能去伪求真。

(4)看结构。

结构是为公文主旨服务的。

结构有问题,必须影响主旨的表述。

修改时主要看层次安排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文种的结构特点,过渡照应是否周全、严密。

例如:

我们有文件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关于规范城乡供水特许经营工作的意见》,领导要在会议上进行起草说明,从结构上,第一层我们什么时间进行特许经营的?

第二层,特许经营签约后,完成了多少家供水企业的资产整合?

第三层,公用事业局成立以来,完成了哪些?

第四层,目前还有什么困难,所以要出台这个意见。

(5)看语言。

(幻灯片)主要是修改不准确的词句,同时删去多余的词句。

公文的语言提倡准确、简洁、庄重、朴实、得体;公文的语言反对假话、空话、套话、废话。

(幻灯片)所谓“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

”看一篇古代的经典公文,一个寡妇的请示“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试问:

当嫁不当嫁?

”,县令批复一个字“嫁”。

(6)看标点。

正确使用标点能把意思、语气表达清楚。

这虽然是小方面的问题,但从这些方面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

(7)看公文的数据项目。

公文的数据项目是组成一篇规范性公文的文面格式要求,它体现了公文的严肃性、庄重性。

每篇公文所需的数据项目缺少或多余,都会损害公文的执行效用。

修改时主要看公文的基本数据项目是具备,还是看根据该篇公文的特殊需要,应选取的其他数据选择了没有,是否选对。

文章不厌百回改。

写文章根本不能落笔便成,通过修改则“瑕可以瑜,瓦砾可以为珠玉”。

公文是党和国家机关发布和传达方针、政策,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为了保证公文的质量、发挥公文的工具性功能,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公文的修改。

公文修改后还要印制,然后提交主管领导人和办公室核稿,最后经领导人签发同意就转化为定稿。

至此,一篇公文写作就此结束。

(幻灯片)这里还要提一下办公室审核“三关”:

1、核稿。

部门完成初稿后,应交办公室核稿,主要看文种是否正确、标题、主旨、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复核。

部门修改定稿后,在发文稿纸上,依次签署拟稿人、核稿人、会签人、签发人姓名和日期,办公室复核签名和日期后,配文号。

3、核发。

文件印刷后,办公室最后一次审核,主要审错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