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1606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docx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

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感谢领导的信任,给我这次机会,能在这儿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

其实我知道,各位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复习方法都比我们的要好得多,请原谅我在这儿班门弄斧了。

今天我要交流的是,我们学校的化学老师一起总结的“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备考三步走”方案。

当然,要提高教学成绩,也不能单独的只依靠最后的复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强抓落实。

比如:

加强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抓落实,强化规范;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探究能力;重视过程教学,培养自学能力等。

所以老师们也感觉到每年的化学教学,时间都非常紧,像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到三月中旬才能结束课程。

那么,留给我们的复习时间都比较少。

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成绩呢?

我们的方法是:

第一步、重视基础,用好教材

从2016年中考试题难易程度及分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教材是打牢基础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

在总复习中必须抓纲固本,以教材为主体,不能“迷恋”复习资料而陷入“题海”。

一般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我们学校今年用的资料是《面对面》。

所以我们的第一轮复习是以单元为主,将各单元的笔记内容复习一遍,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结合《面对面》中的考点清单梳理对学生进行提问式的检查。

第二步、系统归纳,应用提升

通过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有了印象,第二阶段将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

所以这一阶段我们以课本实验为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分块复习,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结合《考试说明》和《面对面》进行训练,使基础知识得到应用和提升。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六单元)

(一)空气的成分:

1、氮气(78%)

(1)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用途:

①化工原料;②作保护气;③食品充氮作防腐剂;④充入灯泡保护钨丝、平衡气压。

2、氧气(21%)

(1)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活泼,能支持燃烧,能供给呼吸,具有氧化性(是一种最常见的氧化剂)。

(2)用途:

①供给呼吸:

潜水、登山、医疗急救;

②支持燃烧:

气焊、炼钢、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3、CO2(0.03%)

4、稀有气体(0.94%)

(1)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2)用途:

①作保护气;②用于电光源;③用于激光技术;④制造低温环境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测定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时不生成气体),使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水进入容器中,测定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4P+5O2

2P2O5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实验成功的关键

(1)红磷要足量

(2)装置不能漏气

(3)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若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后就打开止水夹,都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4)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少量水(吸收产物P2O5);

(5)要先夹紧胶皮管,然后再点红磷(胶皮管不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受热的气体顺着导管逸出,最终使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高);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要迅速,并塞紧瓶塞(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逸出,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高)。

(三)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等

碳的单质

物理性质

性质与用途

金刚石

①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②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③不导电,不导热

硬度大→钻探机钻头、刻刀

作装饰品(钻石)

石墨

①深灰色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②质软;③有滑腻感;④有优良的导电性

质软→制铅笔芯

有滑腻感→作机器润滑剂

有优良的导电性→作干电池的电极

C60

有优良超导性

超导体、材料科学等

注意:

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又因为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褪色。

2、可燃性。

分两种情况:

(1)当氧气充足时,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

CO2;

(2)当氧气不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2C+O2

2CO

3、还原性: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因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两者的性质不同)

1、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低温高压下可得固体——干冰。

(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2)、化学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但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合二氧化碳:

H2CO3=CO2↑+H2O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依据的性质

①灭火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干冰升华吸热

③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能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④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

2CO2(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还原性: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

Cu+CO2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

实验前要先通入气体,再加热,防止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结束时要先撤酒精灯,后撤气体,防止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3Fe2O3

2Fe+3CO2

【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有毒性:

因为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致使人体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

3、一氧化碳用途:

可用作作燃料(CO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CO有还原性)

主题二、水与常见的溶液(第四、九单元)

一、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实验原理】2H2O

2H2↑+O2↑(分解反应)

气体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

1

质量比1:

8

【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说明】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实验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增大)

2、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

用于除去水中的较大固体颗粒物,包括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两种方法

明矾的净水作用:

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

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一贴、二低、三靠)

(3)吸附 :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仅可以除去水中的臭味和色素,还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

(4)蒸馏:

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

3、硬水和软水

(1)定义:

硬水:

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井水。

软水:

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开水。

(2)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

产生泡沫较少、浮渣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实验室常用),煮沸(日常生活中常用)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4、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能够提出具体的措施)

二、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和溶质、溶剂的判断。

3、溶液的特征: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4、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二)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

2、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的含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4)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溶解度曲线题是中考的重点题型,所以在在这儿需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

3、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和压强。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

2、在饱和溶液中:

3、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某溶液

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储存

主题三、金属与金属氧化物(第八单元)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的分类: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2、金属的物理性质:

(并且熟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合金:

(属于混合物)

(1)合金的性能:

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相比:

熔点更低,强度和硬度更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因此,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2)常见的合金:

①铁的合金:

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

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

②钛和钛合金:

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2、金属+酸 → 盐+H2↑(反应条件:

金属的活动性>H )

3、金属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反应条件:

①参加反应的金属活动性>盐中所含金属元素的活动性;②反应物中的盐必须可溶于水) 

4、金属活动性顺序:

利用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可以比较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应用:

①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只有活泼的金属才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金属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要掌握探究的方法。

(铜生锈的条件:

铜与O2、水分、CO2接触,生成铜绿。

铜绿的化学式:

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

②在铁制品表面形成保护膜: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改变铁的单一结构,制成不锈钢。

2、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①防止金属锈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主题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第十、十一单元)

一、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的pH

1、酸碱指示剂

(1)定义:

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2)酸、碱性溶液使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变色的规律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酸性溶液(如食醋、盐酸、硫酸)

红色

无色

碱性溶液(如碳酸钠溶液、石灰水、氨水)

蓝色

红色

中性溶液(如食盐水)

紫色

无色

注意:

酸碱指示剂只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检验是酸还是碱。

2、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呈中性。

(2)测量方法:

用PH试纸测量(注意事项)

二、常见的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

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

含Fe3+略显黄色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  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味

特  性

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强腐蚀性氧化性溶解时放热

用  途

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注意】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会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会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③稀释浓硫酸时:

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三、常见的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NaOH

Ca(OH)2

俗 称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颜色、状态

白色块状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吸水潮解

微溶于水

特性

强腐蚀性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制 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 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作化工原料:

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

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

制漂白粉

②农业:

改良酸性土壤、配农药波尔多液  

③重要建筑材料:

用石灰浆来砌砖、抹墙

【注意】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

四、中和反应

1、定义: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类型) 

2、实质: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即:

H++OH-= H2O(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3、中和反应的应用:

(1)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

H2SO4 + Ca(OH)2=CaSO4+2H2O

(3)医药上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来医治胃酸(盐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2HCl+Mg(OH)2 = MgCl2 + 2H2O

五、盐 

1、盐的概念:

一般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盐。

2、盐的分类(主要记住五类盐)

类别

举例

氯化盐

NaCl,BaCl2、氯化铁:

FeCl3氯化亚铁:

FeCl2

硝酸盐

KNO3、NaNO3、AgNO3

硫酸盐

K2SO4、CuSO4、Na2SO4

碳酸盐

K2CO3、Na2CO3、CaCO3

铵盐

(NH4)2SO4、NH4NO3、NH4Cl

3、几种常见的盐   

物 质

俗  称

物理性质

用  途

氯化钠

NaCl

食 盐

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1)作调味品;

(2)作防腐剂;(3)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5)配制生理盐水。

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碳酸钙CaCO3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重要的建筑材料;补钙剂

4、粗盐的提纯

(1)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2)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5、复分解反应

(1)、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记住最常见的8种沉淀物:

 

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物质的分类(会判断不同物质的类别)

二、物质的组成、构成

(一)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就是: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2、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

O、Si、Al、Fe、Ca。

②人体或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

O、C、H、N、Ca。

3、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1、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小、动、间):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4、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5、原子的构成

①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不显电性)

②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元素)的种类。

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④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⑤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不含中子。

6、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结构特点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三、化学用语

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化学式

1、初中阶段需要熟记的35种元素(名称、符号、分类、意义)。

2、书写和记忆常见的9种原子团。

3、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记忆法),并根据化合价能够书写化学式。

4、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本质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一定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2、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

(三)化学方程式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解释意义和根据方程式计算。

(学习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后,我就让学生自己按四种反应的基本类型,分类整理所学过的方程式,要求课程结束时,所有方程式也要分类整理好)。

复习的时候再分块训练:

1、氧气的化学性质;2、碳和碳的氧化物;3、酸的化学性质;

4、碱的化学性质;5、盐的化学性质

(四)基本反应类型(主要学会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另外两种化合物)

(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有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吸热反应:

条件为高温或加热的反应。

2、放热反应:

(1)条件为点燃的反应(物质的燃烧)

(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4)CaO+H2O===Ca(OH)2

(六)催化剂

1、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

2、催化剂特点:

“一变”、“二不变”

(1)、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慢)

(2)、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专题四、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七、十二单元)

一、化学与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①有可燃物

①清除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3、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乙醇和氢气等)

二、化学与材料

1、天然材料:

天然纤维(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

2、合成材料:

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合成纤维(尼龙、涤纶、腈纶)、合成橡胶。

3、复合材料:

玻璃钢、碳纤维

三、化学与人体健康

(一)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能够提供能量的有:

蛋白质、糖类和油脂)——掌握各种营养素的功能、种类、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二)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钙(Ca)

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参与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

青少年:

会患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铁(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锌(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硒(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碘(I)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

 

氟(F)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

注意:

即使是人体必需元素,也要注意合理摄入量问题,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三)有损人体健康的一些物质

有害物质

对人体的危害

注意事项

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

①冬天用煤炉取暖,要注意通风透气;②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害物质,其中之一就是一氧化碳

2.甲醛

甲醛会和蛋白质反应,使其变质

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水产品,绝对不能食用

3.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在霉变食物中存在,能损

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

霉变食品(如大米、面粉、花生等)绝对不能食用

4.甲醇

甲醇在工业酒精和假酒中含有,会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

绝对禁止饮用工业酒精,绝对禁止用工业酒精兑酒出售

5.亚硝酸钠

容易被当做食盐误食使人中毒

绝对禁止食用和销售假盐

四、化学与环境(有关污染的问题)

1、水体污染

(1)污染源:

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生活污染

(2)防治措施:

2、空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和汽车尾气污染)

3、白色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