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1528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二

专题检测(十二)

一、专项练

1.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如不符合,请指出错误类型及理由。

(3分)

[原文] 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张勃)举汤(陈汤)。

汤待迁,父死不奔丧。

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

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

汤下狱论。

后复以荐为郎。

建昭三年,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汤为人沉勇,多策谋,喜奇功。

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

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其吏士按验之。

汤上疏言:

“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

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

”上乃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

既至,论功,赐汤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选项] 陈汤虽有大功,但是缺点明显。

他没有遵照礼法为父亲奔丧,被下狱治罪;作战缴获的财物大多不依法上交,被人逮捕审查。

答:

                                    

                                    

答案:

张冠李戴。

“被人逮捕审查”错误,由原文“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其吏士按验之”可知,被逮捕的是陈汤的官兵,而非陈汤本人。

参考译文:

初元二年,汉元帝下诏让列侯举荐茂材,张勃举荐了陈汤。

陈汤为了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

司隶上奏皇帝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

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

陈汤下狱论罪。

后来经人举荐担任了郎官。

建昭三年,与甘延寿一同出使西域。

陈汤为人沉着勇猛,善于策略谋划,喜好建立奇功。

陈汤一向贪婪,所缴获的财物进入汉界后大多没有依法上交。

司隶校尉发布文书给道上的官员,让他们逮捕陈汤的官兵来审查这件事。

陈汤就上奏书说道:

“我同官兵一同诛杀郅支单于,幸亏能把他们消灭,军队万里之外得胜归来,应有使者在路上迎接犒劳。

现在司隶逆其道而行,逮捕官兵审查,这是为郅支单于报仇啊!

”皇上于是命令各县在路上备好酒食犒劳路过的军队。

回到京城后,评论功劳,赏赐陈汤关内侯的爵位,赐食邑三百户。

2.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如不符合,请指出错误类型及理由。

(3分)

[原文] 信阳守备刘大辩怙势希赏,广招流民,而夺见户熟田以与之。

请于朝,以熟为荒,乞授流民。

栻(张栻)劾大辩诈谖凶虐,所招流民不满百数,而虚奏十倍,请论其罪。

不报,章累上,大辩易他郡。

[选项] 张栻嫉恶如仇,敢于弹劾权贵。

他连续上书检举揭发信阳守备刘大辩强夺有主耕田、虚报流民数量的欺诈行为,直到刘大辩被贬到别郡。

答:

                                    

                                    

答案:

曲解文意。

选项中“直到刘大辩被贬到别郡”错,原文是“大辩易他郡”,应为“被调到别的郡”,对“易”的理解出现偏差。

参考译文:

信阳守备刘大辩依仗权势希望求得奖赏,大量招募流民,强夺土地有主的耕田给他们。

并向朝廷请示,把耕田称作荒地,请求授予流民。

张栻弹劾刘大辩奸诈凶暴,所招募的流民不满一百,却虚报十倍,请求判定他的罪行。

朝廷没有答复,张栻就连续呈上奏章,最后刘大辩被调到别的郡。

3.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如不符合,请指出错误类型及理由。

(3分)

[原文] 及景王薨,嘏(傅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

语在《钟会传》,会由是有自矜色。

嘏戒之曰:

“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选项] 傅嘏敢于直劝。

司马景王去世,司马文王便让傅嘏辅佐朝政,当钟会小有战功便洋洋自得时,他直言劝谏钟会要谦虚谨慎。

答:

                                    

                                    

答案:

因果混乱。

选项“钟会小有战功便洋洋自得”错误,原文是司马文王让傅嘏辅佐朝政这事被记录在《钟会传》里,钟会因此而洋洋自得,并非是因小有战功而洋洋自得,原因错误。

参考译文:

待到司马景王去世,傅嘏与司马文王直接回到洛阳,司马文王便让他辅佐朝政。

这事被记录在《钟会传》里,钟会因此而洋洋自得。

傅嘏劝诫(钟会)说:

“你的志向大于你的才能,功业难以成就,难道不应该谨慎些吗?

4.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如不符合,请指出错误类型及理由。

(3分)

[原文] 夜二鼓,太监曹吉祥、昭武伯曹钦反。

其部下都指挥马亮告变于恭顺侯吴瑾,瑾趋语镗(孙镗)。

镗草奏,叩东长安门,自门隙投入内廷,始得集兵缚吉祥,守皇城诸门。

镗走太平侯张瑾家,邀兵击贼,瑾不敢出。

镗仓猝复走宣武街,急遣二子辅、軏呼征西将士,绐之曰:

“刑部囚反狱,获者重赏。

”众稍聚至二千人,始语之故。

时已黎明,遂击钦。

钦方攻东长安门,不得入,转攻东安门。

镗追及,贼稍散。

軏斫钦中膊,軏亦被杀。

钦知事不成,窜归其家,犹督众力战,至晡始定。

[选项] 孙镗智勇双全,沉着平定叛乱。

二曹反叛,情急之下,孙镗谎称囚犯造反作乱,鼓动征西将士平叛,叛乱平定后才当众说明实情。

答:

                                    

                                    

答案:

时序错乱。

选项“叛乱平定后才当众说明实情”错,原文“稍聚至二千人,始语之故”,说明情况是在聚集士兵后,还未平定叛乱。

参考译文:

夜里二鼓时分,太监曹吉祥、昭武伯曹钦造反作乱。

他们的部下都指挥马亮向恭顺侯吴瑾告发他们叛变的阴谋,吴瑾急忙跑去告诉孙镗。

孙镗迅速写好奏章,敲打东长安门,从门缝里把奏章投入内廷,这才得以调集兵力抓捕曹吉祥,守住皇城的各道大门。

孙镗跑到太平侯张瑾家,请他和自己一起出兵追击叛贼,张瑾不敢出兵。

孙镗又仓猝跑到宣武街,急忙派遣两个儿子孙辅、孙軏召唤征西的将士,哄骗他们说:

“刑部的囚犯造反越狱,能抓住囚犯的有重赏。

”众将士渐渐聚集到两千人,才对他们说明调兵的缘故。

这时已经是黎明,(孙镗)于是率军攻打曹钦。

曹钦正在攻打东长安门,攻不进去,转而攻打东安门。

孙镗率兵追到,叛贼渐渐溃散。

孙軏砍中曹钦的胳膊,他自己也被杀死了。

曹钦知道事情不能成功,逃窜回到家中,还督促部下拼力死战,一直到午后(晡时)叛乱才被平定。

5.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如不符合,请指出错误类型及理由。

(3分)

[原文] 郡境旧有三猛兽,人常患之。

绘(李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

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

绘曰:

“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

”竟不听。

高阳旧多陂淀,绘至后,淀水皆涸,乃置农正,专主劝课,垦田倍增,家给人足。

瀛州三郡人倶诣州,请为绘立碑于郡街。

[选项] 李绘惠泽百姓。

任高阳内史时,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最终使家家生活富裕,人人丰衣足食,百姓请求给他立碑,但他没有答应。

答:

                                    

                                    

答案:

无中生有。

选项“但他没有答应”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参考译文:

高阳郡境内原来有三头猛兽,人们常常忧惧它们。

李绘打算修建栅栏,它们竟因为互斗一起死在郡境西部。

人们都认为这是教化感应导致的结果,都劝他奏明皇上。

李绘说:

“猛兽因为互斗而死,当然是偶然,贪图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功劳,人们将看不起我。

”终究没有听从。

高阳过去有很多池塘湖泊,李绘到任后,湖水都干涸了,于是他设置了掌管农事的官员,专门负责鼓励劝种农桑的工作,开垦的田地成倍增加,家家生活富裕,人人丰衣足食。

瀛州三个郡的百姓都到州府,请求在郡街上为李绘立碑。

6.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

[原文]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

“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

“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

“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因力直之。

且曰:

“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

“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选项] 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答:

                                    

                                    

答案:

张冠李戴。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分析错误,文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行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人一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行,就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参考译文:

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实施大赦,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

彭时说:

“不是要大赦,应该推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立即上奏建议实行。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

“罢免李贤,将专门任用彭时。

”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

“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

”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

并说:

“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自留下。

”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

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

彭时上疏说:

“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

请革除这些弊端,来恩惠百姓。

”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畿辅、山东、河南发生旱灾,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

京城的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拿出储存的五十万石米平价卖出。

皇上都听从了。

7.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

[原文] 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

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

“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

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

”庆元二年致仕。

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 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

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答:

                                    

                                    

答案:

时序颠倒。

“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

参考译文:

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

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

“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

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庆元二年退休。

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8.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

[原文]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魏征谏曰:

“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

‘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

’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

“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 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

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答:

                                    

                                    

                                    

答案:

曲解文意。

“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

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多一倍。

魏征进谏说:

“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

‘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

’(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

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

”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

“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的社稷之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

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

9.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

[原文] 初,(许仲宣)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选项] 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

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答:

                                    

                                    

答案:

以偏概全。

“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的说法。

参考译文:

当初,(许仲宣)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

县令养宠妾,(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

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

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里面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

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10.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

[原文]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选项] 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答:

                                    

                                    

                                    

答案:

强加因果。

“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

参考译文:

成遵是南阳穰县人。

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

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

二十岁能写文章。

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

适逢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

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9分)

刘春,字仁仲,巴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

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

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郎,进左。

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

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欲追封入庙。

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

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

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

帝命再议,春执奏曰:

“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

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

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

”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

春又奏:

“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

贡期、人数皆有定制。

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

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

番贡日增,宴赏繁费。

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②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

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

”报可。

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③。

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

遭忧,服阕起南京吏部尚书。

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

十六年卒。

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刘氏世以科第显。

春父规,御史。

弟台,云南参政。

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

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

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

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

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

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刘春传》,有删改)

注:

①乌思藏:

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

②勘合:

验对符契。

③彝典:

常典;旧典。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解析: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帝崇信西僧”中的“西僧”是“崇信”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

“绰吉我些儿”是人名,“有……者”是固定句式,“有绰吉我些儿者”的意思是“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句意完整,故应在“者”后断开,据此排除D项,选择B项。

答案:

B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

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

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

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

C.服阕,意思是缺乏服装,“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时,因没有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

D.谥,即谥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

“服阕”意为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此处“阕”为“终,完毕”之意。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淮王、郑王、交城王欲僭越礼制获取封号,均被刘春依据礼法予以驳斥,并被撰述下来作为定例。

B.刘春忠君爱国,大胆进谏。

面对西僧的不正当请求,刘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极力反对,陈述利弊,忠心可见。

C.刘春行事谨慎,恪守旧典。

刘春掌管礼部,受分封的宗室请求封赏、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等事,多由他裁定。

D.刘春家族子弟读书勤奋,世代以科举显扬。

刘彭年、刘鹤年、刘世曾等皆为进士,均战功卓著。

解析:

“均战功卓著”错。

文中仅提到刘鹤年的孙子刘世曾,任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征战缅甸有功。

答案:

D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

(5分)

译文:

                                    

                                    

(2)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

(5分)

译文:

                                    

                                    

答案:

(1)奏章呈上,皇上驳回了他们携带茶叶的请求,最终给予诰命。

(考查点:

“罢”“赍”“卒”,大意)

(2)刘台的儿子刘鹤年,任云南布政使,凭借美好的名声闻名。

(考查点:

“以”“清誉”“闻”,大意)

参考译文:

刘春,字仁仲,四川人。

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

授官编修,多次升迁之后任翰林学士。

正德六年,提升为吏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

八年,接替傅珪为礼部尚书。

淮王朱祐棨、郑王朱祐檡都是由嫡亲以外的支属继承祖先的爵位,而朱祐棨称他的亲生父亲为考,朱祐檡并且想追封入庙。

交城王朱秉杋是由镇国将军继承爵位的,而将他的妹妹封为县主。

刘春都依据礼法予以驳斥,于是撰述作为定例。

皇帝尊崇信任西方僧人,常常穿着西方僧人的衣服,在内厂宣讲教义。

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出入豹房,被封为大德法王,派遣他的两个徒弟回乌思藏,请求效法大乘法王的例子给予国师诰命,每年按时向朝廷进献物品,并且能携茶叶而行,刘春坚持认为不可。

皇帝下令再次议论,刘春坚持上奏说:

“乌思藏远在西方,(那里的人)性情极其顽劣粗犷。

虽然设四王安抚教化,但他们入朝进贡必须有节制,使其不成为边患。

如果同意他们携带茶叶,给了他们敕书,万一他们假借皇上旨意来诱骗羌人,向朝廷提出不切实际的请求,朝廷不答应他们的请求则会失去异族的人心,答应他们的请求则会滋生祸害。

”奏章呈上,皇上驳回了他们携带茶叶的请求,最终给予诰命。

刘春又上奏:

“西番风俗信奉佛教,因此祖宗承前代旧例,设立乌思藏诸司,以及在陕西洮、岷,四川松潘建立诸寺庙,用以教化引导番人,允许他们朝贡。

贡期、人数都有定制。

近来因为诸番偏僻遥远,难辨真伪。

中原地区逃亡的罪人,学习他们的语言,隐藏在他们里面,又多建寺庙请求配额。

番人来进贡的日益增多,宴请赏赐费用繁多。

请求严格地限制(番人上朝入贡的)期限,酌情限定人数,每座寺庙给经核实的文书凭证十张,沿边军队保存经核实后的底册,比较核对与底册相符合,才允许起程。

并下禁令自今以后不得滥建寺庙。

”皇帝回答可以。

刘春掌管礼部三年,谨慎持守旧典。

受分封的宗室请求封赏、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多由他裁定。

遭遇父母丧事,丧期满后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

不久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专门负责敕书,掌管詹事府的事务。

十六年去世。

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简。

刘氏世代以科举显扬。

刘春的父亲刘规,任御史。

弟弟刘台,为云南参政。

儿子刘彭年,为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

刘彭年的儿子刘起宗,为辽东苑马寺卿。

刘起宗的儿子刘世赏,为广东左布政使。

刘台的儿子刘鹤年,任云南布政使,凭借美好的名声闻名。

刘鹤年的孙子刘世曾,任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战缅甸的功劳。

他们都是由进士进入仕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