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
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
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
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
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A.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③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
④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⑤学生练读,教师引导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并出示电视课堂里的小朋友的示范读。
2.教师小结:
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
据生回答出示: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①指导朗读,注意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
②老师:
这才像个真正的诸葛亮嘛!
但是,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
写它干嘛?
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是不是啊?
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
改不改?
把它改一下。
(组织学生议论。
)
③老师小结并板书知天时
④“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3.总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B.识人心
1.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
2.依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
①教师引导读出笑的味道,然后引导学生研究诸葛亮他在笑谁?
一笑曹操:
这叫什么笑?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二笑自己:
这叫什么笑?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三笑鲁肃:
想些什么?
这又是一种什么笑?
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老师创设情境:
谁来安慰安慰鲁肃?
)
四笑周瑜:
你怎么体会到的?
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什么?
这叫什么笑?
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②教师小结:
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
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
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
所以他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会放箭如雨。
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
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妙不妙?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
③老师:
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④教师小结并板书识人心。
⑤你们说他神不神?
妙不妙?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学生齐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
晓地利
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
①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教师小结并板书晓地利。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揣摩重点语句,抓句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神”,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
三、梳理全文,再现“神妙”
1.请学生上黑板边演示边说借箭过程。
大家看,曹操水寨在北,周瑜营寨在南,这二十条船是怎么去又是怎么回来的呢?
2.出示课件图示: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
因此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船受箭归来却是顺风顺水。
诸葛亮真是神哪!
3.回顾板书:
他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运筹帷幄,万无一失,这才能决胜千里,这种智慧才叫——神机妙算。
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四、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五、疑语结课,激发阅读
1.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原文在结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这么一首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2.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
“先生真神人也。
”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老师:
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八、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神机
妙算
知天时
晓地利
识人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色首都——莫斯科(节选)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
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
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
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
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
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
后来,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
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
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绿色首都。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建立 林立 矗立
①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②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③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2)“举世闻名”的意思是________。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为什么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莫斯科过去被称为“________”是因为那里________;现在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________,莫斯科已经成了“________”。
(5)俄罗斯是怎样摘掉“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的?
(6)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请你写两句关于植树的宣传标语。
【答案】
(1)建立;林立;矗立
(2)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闻名遐迩;驰名中外
(3)因为莫斯科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4)沙漠城市;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44平方米;绿色首都
(5)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6)①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②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建立:
开始成立或产生。
林立:
像树林一样矗立着。
矗立:
高耸直立。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