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竞争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docx
《新竞争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竞争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竞争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新竞争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 从宏观角度看,传统的会计方法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管理的不足之处有:
(1)许多对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非财务因素难以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难以正确评价企业的全面行为。
(2)传统的业绩管理制度是基于历史的会计数据,是对过去经营业绩的总结与评价,虽对当前和未来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但不能为日常工作及时提供行动指南,无法协调企业当前与长期战略目标。
(3)传统的会计式业绩管理易使管理层急功近利,引发短期行为。
传统的业绩管理是相对静态的、滞后的,无法动态地、全面地并随着企业发展对企业的业绩实施评价和指引。
从微观角度看,传统的会计方法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管理的不足之处有:
(1)财务数据是根据传统的会计报表数据计算而得,由于传统的会计报表完全按会计原则来编制,无法按物价水平或通货膨胀程度来调整有关数据,使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一定差距。
加上不同企业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使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缺乏可比性,这些都严重影响到财务数据对事实的真实反映程度。
(2)以单纯的财务指标为中心的财务绩效评价,使管理人员有强烈冲动去操纵财务数据,为了不同目的将利润指标玩弄于股掌之中,通过随意调整折旧时间、提前或推迟收入的确认、债务重组等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3)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数据虽然能反映有关决策的执行成果,但不能很好地预测企业的未来。
如果经理人员只看重财务数据,将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
不少企业本来有不错的财务指标,但由于不注意新产品的开发、市场份额的丧失、企业内部技术能力制造水平的提高及领先,使得客户满意度逐渐恶化,企业走向衰退。
今年绩优、明年亏损企业的不断出现,使得投资者开始摒弃以财务数据为核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越来越看重企业是否真正具有健康的评价方法和牵引企业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二)新绩效评价方法 以财务、会计方法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经济状态下的企业实践,新经济的发展本身也为管理创新和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提供了条件和运行基础。
目前在企业界成功使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价值链成本核算法。
由于电脑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共享已成为可能,也使得价值链成本核算法得以实现,从而为建立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资源的有限性及信息创造利润的巨大性,使企业之间不再是绝对的竞争关系,合作变得更为重要。
共享信息可以降低信息成本,达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能实现双赢。
因此,企业还需了解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成本,并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伙伴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可以从更多渠道以更快速度和更低成本取得信息,并加以分析、储存和传播。
为了进入这个快速运转的系统中以享受信息利润,各企业自然会采取相匹配的会计系统,主动加入价值链管理体系中。
第二,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体系将所有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放在同一份管理报告中,可以有效防止次优化行为,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业务角度和创新与学习角度四个方面来观察和评价企业。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评价目标:
主导目标是效绩,但有细微的差别,即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企业的形象等问题。
评价主体:
即谁来评价。
财务报表分析的评价主体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客户;业绩评价却没有那么多人,只是企业内部的一种评估,如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经理层、经理对员工的评价。
评估对象:
评估谁的问题。
要分清是评估个人还是评估组织,如是评估车间还是评估工人,其使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程序也有差别。
评估指标:
评估目标的具体化,确定评估指标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关键。
如对销售员的评估指标有销售额、营业额、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
评估标准:
树立一个标杆,确立一个标准值,涉及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理论标准。
评估报告:
将评估结果予以归纳总结。
在以上评估体系中,评价指标是关键,但不是全部,考核指标是评估和财务管理的重点。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求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1)目标一致性。
评价指标是战略目标实施计划时的分解,评价指标的很好完成能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各个层级积极争取达到绩效评价指标要求的过程就是实现企业总目标的过程。
(2)反映企业的特征。
企业特征指的是企业文化、企业的资源优势及劣势、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等。
(3)客观准确性。
绩效评价时尽可能采用可验证的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确保绩效评价的正确性。
(4)可控性。
绩效评价指标应是被评价单位(或个人)能够控制的因素,而不会过多的受其他被评价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对于相对不可控制的因素,应该在评价系统中通过权重等方面的调整,使评价对象承担与其控制能力相当的责任。
(5)及时性。
信息只有被及时的获得才能更好的发挥效用,滞后的信息可能导致不适当的反应,甚至误导人们的行为。
因此,整个评价系统所包含的时限信息是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6)动态性。
良好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应能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及时做出动态的、适时的调整。
(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 绩效管理作为连接企业战略和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绩效管理目的将更加明确。
首先是客观评价员工工作绩效,帮助员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其次加强员工与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期望、工作表现和未来发展方面持续的双向沟通;最后,给员工与其贡献相应的激励。
在这个体系中,企业全体成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层管理者是倡导者和核心;人力资源部是体系构架者、宣传者与维护者;部门经理是设计者和执行者;员工则是参与者与反馈者。
以下是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一个版本:
(1)体系中,以工作表现考核表列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指标,即严格认真、主动高效、客户意识、团队协作、学习总结。
这张表是员工的行动纲要,体现的主要是引导职能。
企业希望每个员工将价值观融入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中。
(2)体系中,以绩效计划考核表列出一段期间内(如1个月、1个季度、1年)的主要工作项目、考核标准、权重及资源支持承诺,每段期间(月、季度、年)之初,员工依据本岗位的《岗位说明书》、部门的工作目标,制定本期间(月、季度、年)个人的绩效计划。
如销售人员、产品经理主要通过销售收入、客户的评价、库存、毛利等因素来评价;研发人员主要通过项目的时效性及创造性来评价。
绩效计划将作为本段期间(月、季度、年)的工作指导和考核依据。
考核由员工自评及员工上级评价分别进行,通过面谈交流并达成一致。
绩效计划考核表实际就是一张目标设定和评估表,体现的是监督职能。
(3)体系中,每段期间(月、季度、年)末以部门为单位将员工的考核结果进行排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归入几个等级。
绩效评估结果直接影响员工的绩效工资。
为加强激励作用,不同性质的岗位绩效工资比例应大小不同,且应加大不同的等级的业绩表现奖惩间的力度。
值得重视的是,绩效管理系统随着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更新,要让管理者掌握绩效管理的理论并主动参与到绩效体系的设计中,从不同的业务角度和管理高度对绩效管理体系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在企业绩效评估体系中,要界定评价指标的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八个方面:
(1)定义明确。
如利润到底是营业利润、毛利、利润总额还是税后利润,要说明清楚。
(2)指标明晰。
如说明要考核的是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
(3)责任可控。
即指标是相关的、能够控制的,如对企业总部管理费的分摊问题对于分公司来讲就是不可控的。
(4)结构恰当。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盈利能力与非盈利能力指标等要安排妥当,要突出重点。
(5)取数便利。
任何一个指标的测算和取得都要计入成本,应尽可能简化。
(6)过程公开。
一是制度公开,二是过程公开,让评与被评者都清楚结论。
(7)计算简明。
目的是核算简化。
(8)定量设计。
要强调定量指标的重要性,如果涉及定性指标也应尽量定量化。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如下:
坚持两个效益统一的原则。
企业绩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可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两个效益既能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取得经济效益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也就谈不上社会效益,背离目标的经济效益必然损害社会效益。
因此,企业绩效评价要把这两个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社会效益导向,追求利润的合理化。
所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注重非财务指标,把握经济效益成果,特别是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讲求经济效益尤为重要,所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重视经济指标。
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激励与约束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激励的过程也是对考核主体进行监督的过程。
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以企业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依据,一种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实现企业目标的最大化。
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可比性就是评价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使评价指标能够实现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
可操作性是指在满足评价目的需要的前提下,评价指标在设计时概念要清晰,表达方式简单易懂,数据来源易于采集,降低成本,提高管理的时效性。
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体现在把握企业绩效评价内涵的正确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据处理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
为真实反映企业的绩效水准,在设计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按照全面性原则,使指标体系全面反映相关要素。
在指标的组合使用中,相互补充的指标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指标可以消除为追求某项指标的提高而引起的负效应。
相对性、绝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有相对性和绝对性之分,绝对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资源使用的真实水平,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反映企业的投资收入产出效益。
而结合相对指标即比率指标,则克服了绝对指标的这些缺陷,如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收益性,可以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和盈利能力。
由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在设计绩效评价体系和选取个体指标时,要在系统性的原则下,将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有机结合,并根据指标对实现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对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合理取舍,达到评价指标既能突出重点,又能保持相对的均衡统一,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平衡。
财务指标具有强烈的短期性,单一的财务指标会使企业管理者只顾完成近期的利润指标,不顾企业的发展前景;财务指标较多地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使财务指标发生较大的变化;财务指标把视线集中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上,不能反映当前进行的创造价值的活动;财务指标的结果往往是由企业会计部门计算出来的,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数据欺骗上级。
由于以上原因,建议使用非财务指标。
一般认为非财务指标具有非财务性、长期性和反映过程等特性。
无论是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都必须要能计算出或以其它有效的方式取得明确的数字结果。
因为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数量适当原则。
企业的目标多种多样,各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过分追求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会落空;不顾及社会责任盲目地追求利润最大会导致更大的利润损失;精神目标可以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促进企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为物质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因此,为企业设计多今绩效评价指标是必然的。
但是,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的指标一方面会提高绩效评价的成本,另一方面会过分分散企业管理者的精力,使其不能抓住工作的重点。
(二)绩效目标的选择及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第一,绩效目标的选择。
确定绩效目标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一般包括:
(1)所选的目标是否具有战略统一性。
绩效目标应该主要针对能够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方面制定,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一致。
战略一致性包括绩效目标与重大业务战略及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绩效目标应该明确表达企业对各方面绩效的重视程度。
当重点强调某个方面时,就应重点加大这方面的分数,以适应新的形势,并能够反映企业文化的变化。
另外,绩效目标之间的协调一致也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齐心协力地为企业的战略而努力。
(2)该目标是否便于进行评价。
企业在选择绩效目标时要考虑自己在搜集、分析与评价有关信息中的能力。
(3)员工对绩效目标的看法。
包括员工对绩效目标的了解程度和是否有信心达到所确定的绩效目标。
第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确定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基础性工作,应以经营目标和评价目的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制约性强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括企业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乃至员工绩效目标的目标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常用指标有:
基础设施,反映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主要指标有人员信息、人均固定资产、设备资产总量等。
信誉指标,用以评价企业社会信誉状况如何,主要指标有企业纠纷发生率等。
经济效益,表示企业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和偿债能力水平,用以评价企业工作效率的高低,主要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收益率等。
工作效率指标,表示业务工作的负荷程度,用以评价工作效率的高低,主要指标有每人海时工作量、各部门单位效益产出等。
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方面。
消费者满意程度,企业让消费者满意是极为重要的,市场经济正在用其优胜劣汰的规律反复向世人证明了凡是消费者不满意的企业最终都会从市场上消失,同样,市场经济也在给消费者满意的公司予以丰厚的回报。
市场份额,某企业的特定产品的市场份额是指该产品的销售数量占同类产品总销售数量的比例,关于市场份额,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市场份额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也就是上述的销售数量应是发生在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时期;二是市场份额和投资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可能不一致,用市场份额来衡量业绩时,应在该指标和财务指标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所谓合理,是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一致。
时间指标,衡量企业绩效的时间指标可用消费者反应时间,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必须对消费者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实际上,快速反应本身就代表着高质量,只有当企业的工作流程是高效的、高质量的,才可能对消费者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
创新能力指标,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因此,为激励企业管理者,设计一定的指标对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所作的贡献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专家提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还应包括改革性指标,人力资源性指标等。
实务中通过对有关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可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方法是否科学,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还都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