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358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教学内容:

第42页到5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

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2、难点:

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比较,初步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课时划分:

14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特价析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具准备:

萝卜图片,桃子图片,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妈妈买回两袋苹果,每袋三个,一共有几个苹果?

二明确任务

1.设情境,提出问题:

爸爸买回了两袋桃子,你能猜猜这两个袋子里各装了几个桃子吗?

2.谈话: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赶快行动,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三自主共学,交流反馈。

(一)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结合学生所说的方法老师演示的方法。

(2)那么,你们能把这三种方法分成两类吗?

(3)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这什么这样分?

哪一类有每一份同样多?

(4)指出:

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的每份个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

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回答后集体说一遍)

3.加深认识。

谈话:

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

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用你们的小棒摆一摆。

交流:

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按交流摆出平均分的不同结果:

每份1个、每份2个)

追问:

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

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教学例2出示8个桃子图片在黑板上。

(1)谈话:

同学们看黑板上有多少个桃子?

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到多少个小朋友呢?

想一想!

板书:

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让你来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子,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3)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4)师小结:

对了!

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

(5)在图上,我们可以用每两个圈一个圈的方法来分一分。

(演示)圈了4个圈,说明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6)这样分叫不叫平均分?

为什么?

(7)小结:

像这样按每几个一份分的方法就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题意。

提问: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

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学生动手分,每次分完记录下来:

每()根一份,分成了()份。

交流,小结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

四当堂训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实一实,再填空。

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

这里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强调:

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了几份。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

每人分3个,图上是怎么拿气球的?

(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圈一圈,分一分再完成填空。

交流结果。

追问:

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第二课时平均分

(2)

教学内容:

书本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3.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用具:

桃子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提问: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怎样叫做平均分?

2、巩固练习:

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明确任务。

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板书课题)

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

(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

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

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

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字子。

提问: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

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自主共学,交流反馈。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当堂训练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懂分的方法民,说说要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每份先分一个?

接着怎么分?

再连线分一分,然后填空。

交流连线结果,逐题说按几份平均分?

结果每份几个?

提问:

这里的平均分先看什么?

都是按什么分的?

小结:

这里的平均分,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能知道每份几个。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

提问:

分胡萝卜给几只小兔?

要求按几份分?

提醒学生可以连一连,也可心用学具表示8根胡萝卜分一分,再把分得的结果说一说、填一填。

3.“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题意后,要求学生先看着图在脑子里分一分,想想每只松鼠分得几个?

再连一连、分一分、填一填,看自己想的结果对不对。

提问:

这是按几份平均分的?

结果每份几个?

4.“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组织操作

先同桌讨论,(可以想几个几是15)想好了大家交流。

交流:

能平均分成几份?

(板书:

平均分成3份、5份、15份)

你准备按几份分?

用圆片分一分,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2)组织交流,深化分法。

(3)观察拓展

小朋友,如果换个方法看,用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想一想分成3份的,可以看成是按几个一份分的,结果是平均分成3份?

指出:

我们从一个分的结果里面,可以看出分法虽然不同,但也是有联系的。

究竟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平均分。

五完成动手做

1.用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1)同桌商量拼法,动手做做。

(2)交流拼法。

老师演示两种拼法:

拼成一排的,拼成两排的。

(注意引导学生明白

4×2的两种拼法位置不同,但却量完全一样的图形)

启发:

请看拼成的图形想想,怎样很快想到能拼成2排,每排4个?

(引导用二四得八想)

说明:

先想口诀,再把8个平均分,就能想到拼法。

2.用12、1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3.拼正方形。

六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平均分(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第46~47页例4、“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表达等活动,比较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加深认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和结果,感受不同分法的内在联系,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了解现实情境中具有数学现象和数学内容,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培养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初步比较

谈话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知识?

分得怎样的结果才是平均分?

二明确任务

1、提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平均分。

(板书课题)

2.操作激活。

出示8根小棒。

要求:

把它们每2根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根?

学生用小棒按要永操作平均分,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操作丽种分法。

交流:

刚才各是怎样分的?

请小朋友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3.小结归纳。

说明:

一种是按每几根一份地分,看分成几份;另一种是按几份平均分,看每份几根。

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三自主共学、交流反馈。

(动手操作,比较分法)

1.教学例4。

引导:

老师这里有12支铅笔,你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12支铅笔平

均分吗?

请小朋友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想想可以怎样平均分,再分一分。

分的时候看明白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

2.初次尝试。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结合学生黑板上出现的实际分法进行教学:

如出现:

////////////

(1)交流:

这是平均分吗?

你能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吗?

小朋友听明白他是怎样分的了吗?

那来说说他怎样分的。

(2)提问:

有没有分好后与他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却是不同分法的呢?

那你怎样分的?

你来用不同的分法说说怎样得出这个相同结果的。

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后一令小朋友又是怎样分的?

(3)比较:

现在平均分摆出的结果一样,但他俩的分法不同在哪里呢?

大家先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不同的分法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明确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一种是把12支铅笔,每3支一份地分,结果分成了4份;另一种是把12支铅笔,按4份平均分,结果每份3支。

(4)小结:

小朋友现在看到,虽然平均分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却不一样:

一种是“每3支一份地分”,看出可以分成4份;一种是“按4份平均分”,看出每份3支。

不管哪种分法,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支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

3.再次尝试。

引导:

12支铅笔平均分,你还可以怎样分,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先自己用小棒分一分.再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并互相说说你摆出的结果还可以用哪种分法得到。

交流:

你分的结果是什么?

能说出哪两种分法都能得到这个结果吗?

讨论:

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你能有序地说说一共发现了多少种平均分的结果吗?

小组汇报,将不同的分法分别依次呈现在黑板上:

分成了12份;////////////

每份2支,分成了6份;

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

每份3支,分成了4份:

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

////////////

每份4支,分成了3份:

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

启发:

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份慧分,结果

是分成几份”,也可以是“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有几个”,餐看.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份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分法:

每几个一份地分按几份平均分

结果:

可以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

四当堂训练(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操作、填空。

交流每次怎样分的.根据交流演示分法和结果。

提问:

这里两种分法摆的圆片结果一样吗?

分法有什么区别?

说明:

这里平均分摆出的相同结果,可以用两种分法得到:

一种可以每2

个一份地分,另一种可以按5份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把两小题自己读一读,互相说说每题要求按怎样的分法分,然后看图填空。

交流结果。

提问:

看图说说,按哪丽种分法来平均分的,结果怎样?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8个菠萝平均分的图,想想可以用哪些分法分得这样的结果,再填空。

交流结果。

提问:

这两种分法不同在哪里?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

小朋友看看有几个苹果呢,想想怎样分的,把结果填在()里。

交流填写结果。

提问:

分物体要得到平均分的结果,可以怎样分,你能总结一下吗?

谁来说一说。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图上意思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比较:

请小朋友自己比一比这三小题不同在哪里,再说给大家听一听:

每小题是怎样看图、怎样想的。

指出:

像这样每份个数相同的情境,可以看成有几个儿,一共多少个,也

可以从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来看:

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或者按几份平均分,每份有几个。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

你从图上看到兔有几个几只,鸡有几个几只?

兔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

同桌先说一说。

交流:

你看出兔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

追问:

每幅图都可以看成几种分法?

哪两种分法?

指出:

这两种小动物都是几个几是多少的情境,用平均分来看,都可以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也都可以看成按几份平均分,每份有几个。

五反思过程,全课总结

引导:

小朋友反思一下学习过程,今天学习了平均分的什么内容?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体会?

第四课时平均分(4)

教学内容:

补充习题第25页1——4题。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加深认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和结果,感受不同分法的内在联系,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

平均分有哪几种分法?

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区别?

师小结两种平均分的方法

二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来做一些关于平均分的练习。

三当堂训练

1、完成第1题

(1)学生按要求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完成填空。

(2)交流:

请学生把自己的摆法到黑板上画一画,再口头填空。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交流。

比较这两种分法。

3、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完成第4题

学生独自完成后交流

明确平均分的不同表述。

四全课总结、评价。

第五课时认识除法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50页例5、例6和相

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2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由。

2.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培养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除法含义。

教学难点:

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6个圆片,你会平均分吗?

(指明学生进行平均分,同时要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分法。

2.小结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二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要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板书课题)

三自主共学、交流反馈(创设情境,认识新知)

(一)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5。

(1)出示例5情境和问题。

讲述:

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公园里玩,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告诉大家:

你从题里知道了什么?

提问:

一共几个小朋友?

(板书:

6)每几人坐一辆车?

(板书:

2)要算出

什么结果?

(2)引导思考、解决。

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可以怎样想呢?

你能得出要坐几辆车吗?

自己想一想,有困难可以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得出要坐几辆车,把()填好;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结果是要坐几辆车。

好吗?

交流:

哪位小朋友用圆片摆的?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要坐几辆车?

(根据交流教师用圆片演示,得出要坐3辆车)

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

有没有不摆圆片自己想的?

来说说你怎样想的。

你们听明白了他说的有6人,每2人坐一辆,要坐3辆车是怎样想的吗?

谁来说说看?

追问:

他的想法实际上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分的,结果得到什么?

引导归纳:

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用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6人怎样分的,结果要坐几辆车?

(板书:

3)

(3)引入除法。

说明:

刚才的问题,是把6人按每2人一份地平均分,结果得到坐3辆车。

(指板书的数)这样把6人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结果是3份,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6除以2等于3”。

(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追问:

根据什么写出“6÷2=3”这道除法算式的?

说明:

这样的算式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

(板书课题:

认识除法)

说明:

这个符号叫除号。

(在“÷”下面板书:

除号)除号可以这样写:

先写中间一小横,然后上面写一点,下面写一点。

(让学生跟教师书空写除号)教学算式“6÷2=3”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

提问:

要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应该把12个苹果怎样分,得到结果是什么?

(让几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明白:

把12个苹果每3个—份地分,看分成几份)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

(学生填写、交流,集

体订正)

集体读一渎算式。

追问:

想一想,为什么算式可以写成“12÷3=4”?

这个算式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小结。

回顾:

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是把6个小朋友、12个苹果怎样分的?

这样的分法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

小结:

像刚才两道题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

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按几份平均分写除法算式。

1.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和问题。

讲述:

星期天小朋友们去植树。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想想从题里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什么问题,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问:

这是要把6个小朋友怎样平均分?

(板书:

63)

(2)引导思考、解决。

把6个小朋友按3组平均分,每组几人呢?

看图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用圆片分一分,得出每组几人,填在()里;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

交流:

哪位小朋友用圆片摆的?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组几人。

(根据交流教师用圆片演示,得出每组2人)

这是把6个小朋友怎样分的?

有没有不摆圆片看图想的?

来说说每组几人,你怎样知道的。

追问:

他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把6个小朋友按什么平均分的,结果每组几人?

引导归纳:

有的小朋友摆圆片分,有的小朋友看图直接想,但都是把6人怎样分的,结果每组几人?

(板书:

2)

(3)引入除法。

说明:

这里的问题,也要平均分。

这是把6人按3组平均分,结果得到每

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人平均分成3组,结果是每组2人,(指板

书的数)就写成“6除以3等于2”。

(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

让学生读一读算式。

追问:

根据什么写出“6÷3=2”这道除法算式的?

6和3各表示什么?

2呢?

说明被除数、除数和商并板书在算式下面,并指给学生说一说。

2.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

提问:

要知道每人分得几支,要把8支铅笔怎样平均分,得到结果是

什么?

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

(学生填写、交流,集

体订正)

追问:

为什么要写成“8÷2=4”?

这道除法算式的8、2、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小结。

回顾:

请小朋友回顾刚才两道题,6个小朋友、8支铅笔都是怎样分的?

这样的分法可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