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193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docx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自考小抄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单选)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常和全国人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历程: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二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三历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四历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特点。

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即坚持马克思主义诉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庆中国的具体化。

第三,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单选)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单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牲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单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简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单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世界和中国政局变化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

(单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多选)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简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

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单选)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单选)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单选)3、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1945后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单选)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的主要贡献:

正确的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基础。

主要内容: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简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一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3)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总之,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单选)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单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单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单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单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单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使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单选)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单选)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等,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

(多选)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行”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多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每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④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3、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单选)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单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单选)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多选)1998年底中共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多选)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广东高州市指导“三讲”教育活动时提出:

我们要使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这“五个始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雏形。

(单选)1998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多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多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单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单选)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宪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单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简答)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简答)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多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论述)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

它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地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的理论成果。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单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单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两个没有变”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单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单选)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单选)党的十七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动的指南。

(多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简答)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简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一脉相承,又与日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简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哪几点?

第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2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单选)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单选)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指导全党。

(单选)1945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实是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多选)《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选)延安整风运动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2、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单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单选)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

(单选)在倡导和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同时,邓小平对实践标准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提出了生产力标准。

(单选)1992年春天,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多选)毛泽东著作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多选)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成为其后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先声。

(多选)邓小平作为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点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多选)200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多选)

(多选)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简答)什么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简答)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第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第三,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单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根据。

(单选)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单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单选)党的思想路线核心的是实事求是,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

(单选)理论联系实质,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

(多选)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多选)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多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应从时代的发展和本国国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首先,坚持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其次,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多选)实践证明,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

1、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2、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3、重视理论的创新。

(简答)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

第一,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第二,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

第三,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

第四,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提示出事务的本质。

(简答)实事求是的含义?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认识事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简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

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知须求真务实。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多选)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正常的根本特征之一,是一个关系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根本问题。

创造力,是党永远保持活力的根本因素。

能否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简答)实事求是思路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节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单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明确指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多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简答)怎样进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主理论创新?

1、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

2、理论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总之,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单选)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多选)“四个坚定不移”

(1)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2)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3)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4)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简答)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2、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3、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4、必须坚定不移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