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178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 含解.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练习第56讲巩固练含解

第5、6讲巩固练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城邦的特点

1

雅典政治民主化的原因

2

雅典公民意识

3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4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5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6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7

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8

罗马法的发展

9

罗马法体现的自然法精神

10

罗马法的目的

11

《十二铜表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认为:

希腊诸邦,虽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解析:

A 材料“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A项正确。

B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C、D两项属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2.(2017·湖南六校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为贵族。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制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材料反映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旧政体的矛盾B.中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

C.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D.门阀寡头政治过于集权

解析:

C 从材料可知急速发展的贸易推动了中产阶级的出现,才有对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故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3.(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

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

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解析:

B “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不能证明党派林立,故A项错误;这种规定就是要强调公民必须有参政意识,即公民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道德范畴,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证明立法的主观性,故D项错误。

4.(2017·广东广州二模)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

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

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

这反映了(  )

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解析:

C 根据材料,不论陪审员的选举、审判时的程序,还是审判结果的产生,都最大限度体现了公正、民主的原则,C项正确。

但过程的民主是否能保证结果的民主公正材料未体现,B项错误;A项雅典民主为公民享有,奴隶不在保护范围内;D项雅典司法并不完备,且材料无体现。

5.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挥对斯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

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

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  )

A.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B.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

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D.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

解析:

B 材料中“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情怀,A项错误;材料在海战中取得胜利,且努力证明自己无罪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仍因“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是一种理性的体现,说明存在主观情绪化倾向,导致权力滥用,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希望权力制约平衡,错误;程序公开结果未必公正,错误。

6.(2017·安徽池州一模)有学者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还好,因为暴君只是他一人在做坏事,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

据此可知(  )

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君主专制

B.雅典民主排除了“贤人”参与政治活动

C.雅典保证了男性公民都能成为管理者

D.直接民主有可能不利于雅典城邦发展

解析:

D 根据“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可知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不利于雅典城邦的发展,故D项正确。

7.(2017·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模拟)《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四条规定:

现行窃盗被捕的,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泊峨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

材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

A.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保留较野蛮的习惯法D.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解析:

A 材料对奴隶与未适婚人犯同一罪行进行不同的惩处规定,说明罗马法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故A项正确;材料重点突出对盗窃罪的分类处理而非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错误;C项只能反映对奴隶的处理规定,不能反映材料全部信息,故C项错误;D项也仅能反映对未适婚人的处理规定,故D项错误。

8.(2017·广东百校联盟联考)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

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

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

这反映出(  )

A.罗马法不断完善B.《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

C.古罗马依法治国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

D 盗窃物可以被永久的追回反映出保护物品所有者的权利,D项正确。

依据材料“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可知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关于盗窃物的规定是合理的,B项错误;仅凭材料不能得出C项结论,故排除。

9.(2018·湖北天门期中)罗马帝国时期,“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

“这种平等的基础”是指(  )

A.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缩小B.自由民和臣民的差别消失

C.公民和自由民的差别消失D.公民和臣民间的差别缩小

解析:

C 罗马帝国时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为解决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矛盾,万民法产生,罗马公民和自由民之间的差别消失,C项正确。

10.罗马某项法律规定:

“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

”“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

”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  )

A.是罗马公民同贵族斗争的成果

B.非罗马人也得到罗马法的保护

C.彰显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

D.对罗马公民具有强制的规范性

解析:

C 材料中法律规定体现了人的“自然能力”和财产私有等信息,不体现公民与贵族的斗争,A项错误;材料无法辨识该法属于公民法还是万民法,B项错误;材料中“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然能力”“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强调了人的自然权利,具有浓郁的自然法精神,C项正确;材料中法律规定,意在强调公民的权利,非强制规范,D项错误。

11.(2017·河南洛阳二模)古代罗马法规定:

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  )

A.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B.强调天赋人权

C.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C 根据材料“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规定的主旨是缓和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避免严酷压迫下的奴隶暴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A、B、D三项均不正确。

12.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凡高度达15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

C.维护了人们的私有财产D.禁止权利滥用的思想

解析:

D 《十二铜表法》是维护贵族利益的产物,本身就是不平等的,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法律是一种手段,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强调的是结果,B项错误;本题易错选C项,原因在于其涉及私有财产,但材料中“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强调的是权利,与私有财产无关,C项错误;材料表明,一方的树的生长不能侵害近邻的权利,即强调禁止权利的滥用,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7·山东德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

平帝时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

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

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

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

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

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

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

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

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进步之处。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汉代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得出宽法缓刑;材料一“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材料一“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得出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根据材料一“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得出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

第二小问古罗马特点,根据材料二“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

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得出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根据材料二“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得出对酷刑的限制严格。

(2)问,第一小问汉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小问古罗马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古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张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变化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三小问进步之处,结合上述材料,可以从时代性(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人道性(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两个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1)特点:

汉代:

宽法缓刑(或“逐渐废除某些酷刑”“逐渐废除某些肉刑”);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如答“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加深”之类亦可)。

古罗马:

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或“罗马法逐渐发展完善”);对酷刑的限制严格(或“酷刑只是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

(2)背景:

汉代:

鉴于秦亡的教训,缓和社会矛盾,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初诸侯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古罗马:

伴随着扩张,罗马统治区域扩大,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内外贸易的发展。

进步:

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

14.(2017·四川宜宾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我们接受“民主是个好东西”论,那么与希腊文明同时演进的中国文明就将以其集权性质而成为坏东西。

但这显然是高度贫智的结论。

邓公已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

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维持了中国五千年高速发展的集权制度肯定是好东西,而由于内部分裂而瓦解,最终在时髦的基督教手中进入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肯定是坏东西。

看得出来,那位断定“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学者采取了多数中国“精英”的思维方式,轻率而幼稚地决定忘记掉马克思的所有观点,而宁愿以一种感性的视野来分析理论问题。

不过,当他如愿以偿地忘记了已经不太时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时,他也就无法看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乃是: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像考CET4(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在区区几个固定的选项中选择某种合意的政治组织形式;相反,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

——整理自《联合早报网》

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要求:

提炼作者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评价。

首先要表明观点,根据材料中“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得出作者认为政治制度是多样的,其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因此对其优劣的评价要遵从材料中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为标准。

然后要结合中西民主政治产生的不同历史条件及影响分析其各自的优劣,在评述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观点:

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评价其优劣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论证:

①古希腊靠海多山的自然条件和小国寡民的社会条件孕育了直接的、原始的民主政治。

②中国地处内陆,大河流域孕育了小农经济,其分散性的特征使其需要强大政权的保护,集权政治应运而生。

③民主政治符合希腊当时的国情,推动了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因此民主政治对古希腊来说是一个“好东西”。

④集权政治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保护和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因此集权政治对古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好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