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77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docx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

 

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叙事研究

——论《南京!

南京!

》、《金陵十三钗》与《拉贝日记》、《张纯如》

Narrativeresearchon theNanjingmassacre moviesinChinaandabroad

——on "Cityoflifeanddeath"," Theflowersofwar "and" ThediaryofRabe ","ChunruZhang "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

人文学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201年

5月

5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

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屈辱史,《南京!

南京!

》(中)、《金陵十三钗》(中)与《拉贝日记》(德)、《张纯如》(美)是近年中外反映这段历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作品。

《南京!

南京!

》以写实的黑白镜头展示了日本兵的种种残暴、中国人的反抗以及少数日本兵的人性复苏;《金陵十三钗》的叙事镜头则是多视角的呈现——日军、国军、洋人、秦淮河女人、女学生,于此展开了多层反思——日军的兽性、国军的英勇反抗、美国基督徒的救赎、中国民众的坚韧;《拉贝日记》站在第三方——德国人的视角回顾这段历史,主题思想在于人性的反思——拉贝体现的人性之善与日军的人性之恶;《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则是以纪录片的叙事方式,通过侵略者、幸存者、独立人士、日本右翼主义完全不同的角度反思历史:

揭示了暴行中的人性迷失,反思了右翼思想的异化、以及人性的关照。

四部影片相互对照可以看出中外电影在叙事艺术与主题的差异:

外国电影多采用个体视角展开叙述,追求真实感,而中国电影则多从整体视角入手;中国电影多为讴歌战士的英勇,歌颂人性的光辉,批判野心家的不堪,而外国电影多触及人性、历史、政治、经济、民族等多元的反思。

关键词:

中外电影;南京大屠杀;叙事;差异

 

Abstract

TheNanjingmassacreisa humiliation Chinese history, "Cityoflifeanddeath "(China)," TheFlowersOfWar "(China) and"ThediaryofRabe"(Germany )," ChunruZhang"(America) in thehistoryof Chineseandforeign reflect themost influentialfilmworks. "Cityoflifeanddeath ",arealisticblack-and-whitecamerashowstheatrocitiesoftheJapanese,ChineseresistanceaswellasahandfulofJapanesesoldiershumanityrecovery." Theflowersofwar "isthemultiplepointsofview--Japanese,Chineseandforeigner,qinhuairiverwomen,thefemalestudents,theopenedmultilayerreflection-Japanesebeast,Chineseheroicrebel,AmericanChristianredemption,thetenacityoftheChinesepeople."ThediaryofRabe"standintheperspectiveofthirdparty-Germanreviewthishistory,thethemeisthereflectionofhumannature--JohnrabeembodieshumankindnessandtheJapaneseevilofhumannature." ChunruZhang, therapeofnanking"isdocumentarynarrativeway,bytheinvaders,survivors,independent,Japan'sright-wingcompletelydifferentAnglereflectiononhistory:

gettinglostrevealsthebrutalityofhumannature,reflectonthealienationofrightthought,andhumancare.FourfilmsmutualcontrastcanbeseenthattheChineseandforeignfilminnarrativeartandsubjectdifferences:

foreignmovienarrativeAngleofviewoftheindividual,thepursuitofrealism,whileChinesefilmsfromtheholisticperspective.PraisesChina'smoviesareeulogizingtheheroicwarrior,humanity,criticizecareerists,whileforeignfilmshitthehumannature,history,politics,economy,nationalandmultiplereflections.

KeywordsChineseandforeignfilmtheNankingmassacre narrative reason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对象1

1.2研究现状1

1.3研究方法1

1.4研究问题1

2《南京!

南京!

》——写实镜头下的人性复苏2

2.1杀戮与奸淫:

战争的残暴2

2.2抗争与牺牲:

国人的坚毅2

3.3矛盾与挣扎:

人性的复苏3

3《金陵十三钗》——多元角度下的人性救赎4

3.1无人性的兽欲:

日军的残酷4

3.2战争中的保卫:

国军的英勇4

3.3信仰下的救赎:

人格的升华4

3.4末路里的抗争:

生命的坚韧5

3.5黑暗中的希望:

绝境的新生5

4《拉贝日记》——第三方视角下的人性反思6

4.1欲望和野心下的血腥屠杀6

4.2正义和信仰下的奋力反抗6

4.3邪恶图腾下的善意拯救7

5《张纯如》——真实镜头下的多元探寻8

5.1侵略者:

暴力形式下的人性丧失8

5.2幸存者:

绝境逢生中的悲惨遭遇9

5.3独立人士:

第三方身份的真实见证9

5.4右翼主义:

集体性失忆的扭曲思想10

6比较:

战争的叙事与反思12

6.1相同性与差异性12

6.2国内外电影差异的原因思考12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绪论

1.1研究对象

南京大屠杀作为中国历史的一大悲剧,在国际舞台上也占据重要影响力。

中外导演将这段历史拍成影片,将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国人更为深刻的反思。

本篇论文以南京大屠杀的叙事为研究对象,以国内电影中的《南京!

南京!

》、《金陵十三钗》和国外电影中的《拉贝日记》、《张纯如》为例,对比中外电影中关于其叙事的异同。

1.2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们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文本和影片的研究较多,其中大部分围绕国内的南京大屠杀影片对比展开,分析其更为深刻的含义。

然而,其中很少一部分是围绕国内外电影展开研究,对中外电影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叙事展开研究的学术研究就更为稀少了。

通过此叙事研究,对现代人有更为深刻的启迪。

所以,中外电影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叙事研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然而,文学界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度还不高。

1.3研究方法

对此课题展开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大量搜集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全面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其次,为了将中外影片进行对比,笔者观看了国内外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多部影片,并从中挑选出经典的四部作品为例;第三,笔者采用文学研究比较法,对比研究《南京!

南京!

》、《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国内电影与《拉贝日记》、《张纯如》为代表的国外电影。

1.4研究问题

南京大屠杀作为重要历史事件,其潜在的历史、政治、民族、信仰、人性等问题是多方面的。

本课题将《南京!

南京!

》、《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国内电影与《拉贝日记》、《张纯如》为代表的国外电影展开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这四部电影的叙事风格和叙事主题,对中外电影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叙事展开对比,发现中外电影的叙事差异,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从中得出新的思考。

 

2《南京!

南京!

》——写实镜头下人性的复苏

陆川的《南京!

南京!

》用黑白的镜头描述了日本人的残暴,他们抓捕俘虏,奸杀妇女,做尽伤天害理之事。

他们集体射杀、集体焚烧、集体活埋俘虏,一幕幕场面十分惨烈。

然而,在这样残酷的杀戮背景下,依旧有人性的复苏。

2.1杀戮与奸淫:

战争的残暴

2.1.1正面叙述屠杀场面

作品中,有几处屠杀场面十分浩大。

枪决、火烧、活埋三处刻画得十分详尽,并不是一笔带过。

在集体枪决时,中国军人陆剑雄走进屠杀场接受枪决的过程中,使用了长镜头拍摄,日军的机关枪不断地扫射,俘虏一片片地倒下。

电影也将火烧的过程拍摄出来,包括:

日军向封闭的房屋里倒汽油,将俘虏关入其中并点火,朝屋内扔炸弹等。

活埋的过程也毫不马虎,将俘虏活埋后,还将泥土踩实。

这几处都是令人胆颤心惊的正面描写。

2.1.2侧面表现被奸杀的惨状

电影也巧妙地运用侧面表现手法,一些奸杀妇女的镜头并没有很暴露地拍摄出来,而是通过角川的视角呈现出来。

例如,被运走的慰安妇尸体、倒挂的人头、遍地的尸体等。

奸杀的惨状太多也太血腥,用侧面表现的手法也十分恰当。

2.2抗争与牺牲:

国人的坚毅

电影通过叙述陆剑雄、唐天祥的经历,表达了国人的坚毅和人格的升华。

陆剑雄代表了中国军人的伟大形象,就算最后是牺牲,也要战斗到底,他是坚毅的化身。

唐先生是普通的中国百姓,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普遍心理,他奉承日军,企图寻求家庭的安宁,但最后依旧落得家破人亡。

他由妥协转向抗争的过程,不仅是他自我人格的升华,也是中华全民族人格上升的过程。

他临死前的那句“我的太太怀孕了,我的太太又怀孕了”[1]意味着中国的新一代正在茁壮成长,中国人民是生生不息的。

3.3矛盾与挣扎:

人性的复苏

故事的另一视角则是日本人角川,叙事过程中一遍遍叙述角川惶恐的行为,最后,他放走了两名俘虏,但没有克服心理的那道坎,举枪自决。

在侵略的过程中,他的良心备受煎熬,正如他所说,“活着比死更艰难吧”[2]。

电影通过角川这一日军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多个方面,让人领会其中的深意。

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一方面,他是日军中的一名,他无法与战争这样的大环境抗争;另一方面,他的内心是善意的,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而自责、内疚,然而却无法改变这样屠杀的现状,为了给自己找到一条出路,他只有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得到真正的解脱。

角川是一个有爱的刽子手,他是日军善的化身。

在战争这样的大环境下,他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力量是弱小的,就像电影结尾处推磨一样,他是被磨扛着走的。

在战争里,他也是受逼迫的一员,为了野心家的阴谋而战。

他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日军,更深层次地批判了“野心家的不堪”[3]。

在战争的背景下,个体的反抗是微弱且渺小的。

3《金陵十三钗》——多元化角度下人性的救赎

电影《金陵十三钗》是由严歌苓的小说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

[4]迷雾里的所有人都在跑,奔跑的女学生、坐着马车的妓女、迷路的洋人以及保卫女学生的战士。

所有的人都在这样的环境里奔跑着、躲藏着。

女学生、洋人、秦淮河女人都先后躲进文彻斯特教堂,在教堂里面上演了一段胆战心惊、催人泪下的故事。

它的叙事镜头是多元化的,通过日军、国军、洋人、秦淮河女人、女学生表现出来。

3.1无人性的兽欲:

日军的残酷

电影作品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一段长达两分多钟连续不间断的长镜头,叙述的是豆蔻和香兰回去找琴弦和耳环途中遭遇日本兵的故事,真实刻画了日军的残酷行径。

他们将香兰射杀,活捉到豆蔻后将其捆绑在椅子上轮奸,最后用军刀将其捅死,鲜血染红了被撕烂的衣服。

在这个镜头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跟着演员上楼,甚至跟着演员跳河,场面十分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文本作品无法达到的效果。

3.2战争中的保卫:

国军的英勇

国军的英勇主要体现在李教官身上,他出现在已经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南京,在一定意义上,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人物。

李教官等人都是渺小的个体,在浩大的战场上,渺小的中国军人个体最终会被战火湮没。

然而,电影对李教官这一人物的叙述并没有落入俗套,他的牺牲是十分壮烈的。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角色,他的出场就是为了保护一群在逃的女学生,女学生进入文彻斯特教堂后,他在教堂对面守着,最后引开了凌辱女学生的日本军,与他们同归于尽,炸成一片迷雾般的废墟,那一幕将崇高的军人形象定格为永恒。

李教官英勇无畏、有勇有谋,是真正的强者,他代表着所有反侵略解放战争中的爱国志士形象,是全国人民都期待和崇拜的男人形象和战士形象。

3.3信仰下的救赎:

人格的升华

在叙事开始时,约翰这个人物就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他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从遥远的美国来到了战火弥漫、一不留神就会被流弹打死的中国南京,目的却是为了给文彻斯特的英格曼神父做殡葬,赚取殡葬报酬。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对于金钱的重视和对信仰的追求,这些是战争等一切因素都无法阻隔的。

叙事之初,约翰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者,他安葬神父需要钱,修卡车需要钱,一切都反映出他贪恋钱财、迷恋女色的“二流子”[5]形象。

然而,目睹对了日本兵的残暴和无人性,激发了约翰心中正义的一面,在完成了灵魂的救赎之后,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任何事情都没有动摇他救女学生的决心。

约翰本身具有很多闪光点,他真诚、善良、有爱心,动手能力强,给人一种温暖感和依赖感,充当着救苦救难的“救世主角色”[6]。

3.4末路里的抗争:

生命的坚韧

秦淮河女人以玉墨的形象为代表。

这个人物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气质非凡的感觉,在硝烟弥漫的教堂外,她用镜子照自己精致的妆容,得知教堂不给她们开门后,她就直接把行李扔进围墙,翻墙而入,开篇气场十足。

她妖娆妩媚、做事果断、有见地,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会说流利动听的英文;她有着聪明的大脑,以自己为诱饵要求约翰想办法帮她们逃离南京;她真诚善良,安慰被姐妹嘲讽的李教官;她亲切热忱、有情有义,为了不让女学生落入日本人之手而挺身而出。

整个叙事过程,完美地塑造了这个有血有肉、五彩艳丽的玉墨形象。

有人评价说,“她是苦难中怒放的罂粟花”[7]。

的确,她是那么妍丽、那么坚强,当仁不让成为十四钗中的领军人物,具有重要影响力。

作为妓女这样一个边缘性的群体,历来都是人们唾弃的对象,都说“婊子无情”,这些出卖身体的妓女最后却做了一件“有情有义”的事,做出了曲线救国的壮举。

[8]这就是以玉墨为代表的这个群体所表现的生命的坚韧。

战争这样黑暗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辉永远闪烁着,照亮中国前进的道路。

在战争这个大环境中,个体生命是那么渺小,在这个命比纸薄的年代,生命脆弱地像一根细线,稍不留神就会被流弹打死,那么渺小的人性在那么浓的大雾中,在接受日本人兽欲的摧残后,依然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五光十色。

3.5黑暗中的希望:

绝境的新生

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书娟的口述展开,她有主见、决策果断、随机应变,她有一颗抗争到底的心。

如果说玉墨是苦难中绽放的罂粟,那么书娟就是淤泥里盛开的莲花,非常纯净。

虽然她只是一个女孩子,但她看这个世界的眼神却是纯净中带着复杂,让人看尽战争时代少女内心的酸楚。

她是有遗憾的,她在故事结尾说“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晓得那些秦淮河女人最后的结局,连她们一个个名字都不晓得,我也没有看见日本兵怎么把她们带走的,所以我老是幻想,幻想我再一次站在大窗户前头看着她们走进来”[9]。

她对这些姐姐们是有感情的,她的眼睛会说话,她用眼神告诉了我们一切。

在整个故事里,所有人都有着生存的期盼,然而最后获得新生的只有约翰及十二位女学生,他们是黑暗中的希望。

4《拉贝日记》——第三方视角下人性的善恶

《拉贝日记》站在第三方的视角,回顾了这段南京正史,站在德国人的视角审视这一历史惨状,使人从中得到启迪。

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于“人性”,人性的善在拉贝先生所在的安全区委员会体现得淋漓尽致,人性的恶也通过拉贝先生的所见所闻体现出来,人性的矛盾也存在于杀戮者的心中,他们内心很挣扎,却不得不屠杀。

拉贝先生并没有从日记中表明自己的想法,电影陈述了历史真实事件,引起人们对那段历史重新的思考。

4.1欲望和野心下的血腥屠杀

电影中多次穿插黑白影片片段,通过历史再现的方式展现屠杀场景,有些黑白片段是拍摄后后期制作而成,有些是真实的影像资料,这些都从正面表现出屠杀的残忍和血腥。

其中,最多的镜头就是飞机轰炸和集体枪决的镜头,当然,还有奸淫妇女、滥杀无辜等不容饶恕的暴行。

当拉贝先生看见这些惨象后,他决定给希特勒写一封信件,他在信里写道:

“1937年12月19日,安全区的门口堆满了尸体,日本人似乎毫不在乎,城里到处都有人被处决。

日本军队夺下南京之后,我亲眼目睹了他们对平民百姓所施加的暴行,那景象,令人难以置信”[10]。

通过拉贝先生的肺腑之言和黑白影像的结合,深刻描绘出屠杀的惨状。

还有一部分是从拉贝先生的所见中侧面烘托出来,例如当拉贝离开时看到染血的墙壁,他觉得十分无奈何悲哀,这一幕将观众也拉入这样的情境之中。

4.2正义和信仰下的奋力反抗

在受到了日军没日没夜的轰炸后,中国政府已经搬离了这座城市,以拉贝先生、威尔逊医生、罗森博士等人组成的安全委员会奋力反抗,凭借着强烈的正义和信仰,取得了短暂的胜利。

故事的叙述以拉贝先生的日记开始,以拉贝先生为中心人物展开叙述。

作为西门子南京分部的负责人,在战前得知工厂南京分部即将关闭,他十分不舍。

在战争拉开序幕后,他拉开德国大旗帜,保护中国人,并为中国设置安全区,做了一系列事,拯救了许多中国人。

他送妻子离开,独自呆在南京,妻子乘坐的轮船被日军轰炸;他留在南京,为中国百姓建立安全避难所;他为了安全区与日军谈判;他把自己的存款拿出来捐给安全区;他挺身而出保卫安全区。

他做的一切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故事的结尾,是拉贝与幸存的妻子相拥而泣的场景,故事最后没有播放拉贝离开南京后,南京民众是如何生存和抗争的,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他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救助被挡在门外的工人;他原则性很强,不做任何违背原则的事情;他执着甚至固执,认为谈判过后,皇军会约束士兵的残酷行径,甚至相信希特勒会给自己回信;在日军即将摧毁安全区时,他挺身而出。

“我不后悔留下,因为,我拯救了许多人。

”他是正义的勇士,他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了光明的道路。

整部电影以拉贝日记的日记为引线展开叙述,威尔逊医生也是其中最为出彩的人物。

[11]叙事之初,他展现的就是非常专业和敬业的医生形象,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救人。

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给孩子动手术,孩子们痛得哭天喊地,他真正领会到了那种痛苦,真正懂得了日军的残暴,所以他强烈讽刺拉贝先生为日本人“发传单”一举,他愤恨日本人的暴行。

他是真挚的,他讽刺中国医生的自以为是,讽刺拉贝先生的虚伪;他很有原则很有爱,不忍心让徐医生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在医院门口,但最后还是酿成了一桩更大的悲剧;他是十分固执的,与皇军谈判也表现出其固执的一面。

他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不仅通过医术拯救苍生,更是那份执着拯救了更多的人。

他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人以生的希望。

4.3邪恶图腾下的善意拯救

作品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一方面,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中国人,用了一些黑色幽默,如威尔逊医生斥责中国医生:

“你以为?

你以为只是有人要打架吗?

”还有拉贝先生所说:

“能容得下十万人的地方就能容下二十万中国人。

”外国的医生比中国医生更懂得战争的严重性,更懂得在战争前夕补足药物的重要性。

拉贝先生在中国呆了那么多年十分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人活得十分艰苦。

中国政府本应保卫国家,保护人民,而他们却逃离南京,扔下了自己的人民。

另一方面,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德国纳粹党,威尔逊医生在酒醉后唱道:

“希特勒的胆子非常小,戈林的胆子也小得不得了,希姆莱的胆子差不多小,小小的戈培尔是半点胆也没有……”罗森博士对日军行礼时说:

“屎特拉万岁。

”他愤怒地对拉贝先生解释道:

“我这么做的原因,也和你那个德国人民最高领导所干的事有关。

我的父亲当了多年的德国大使,最后甚至当上了外交部长,最终他不得不离开德国,只是因为我祖父生前是一个犹太教徒。

我的父亲最终都不能死在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国家。

我被降职撵到这里,我还得心存感激,因为我还至少保住了一条小命,不是吗”[12]。

纳粹党是无情的,也看似是恶魔般可怕,他们却伸出援助之手拯救了无数中国人民,可见,当时的中国政府是何等的腐败无能,这一切都发人深省。

5《张纯如》——全面真实镜头下正义的探寻

南京大屠杀的暴虐程度堪称近代史之最。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经典的纪录片,全面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侵略者、幸存者、独立人士、右翼主义等人的故事、态度和思想。

张纯如热情、专注、执着、志在必得。

她所写的《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这本书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心写的。

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故事,而不只是描述一些残忍的屠杀行径。

5.1侵略者:

暴力形式下的人性丧失

南京大屠杀研究组在1988年开始走访了大约二百名日本老兵。

南京山田连队士兵日记:

“站在堆积如山的尸体边,用刺刀捅着他们,那一刻的心情无法形容,他们中有老人和孩子,我们把他们都杀死了。

中岛今朝吾在1937年12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

“为了执行不保留任何一个俘虏的命令,我们决定杀死所有俘虏,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找到足够大的坑来埋掉七千到八千具尸体。

日本士兵金子安次在报道中说:

“我们总是杀人、放火、强奸、轮奸……”他还详细描述了他们如何虐待女人、杀死女人,其手段之残忍让人难以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