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220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高2013级高二下期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雅典贵族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贵族选举产生,掌握各项具体权力②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

③任期是一年一任④执政官卸任后自动成为元老院成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下列内容属于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措施的是()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做抵押

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

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

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既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五百人会议”D.鼓励发展工商业

4.在雅典卫城中有一块公元前6世纪的石碑,记载了帕里斯从马其顿移居雅典,并成为雅典公民。

据此我们判断,他从事的职业最有可能是()

A.农业B.教育C.商业D.手工业

5.梭伦改革主要引起下列哪些阶层的不满()

①贵族②工商业奴隶主③下层平民④平民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6.从上层建筑领域给予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措施有()

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

7.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

8.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B.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C.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D.导致了地主阶级兴起

9.秦国在正式变法以前,秦孝公主持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重予之爵,厚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10.《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1.“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C.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2.商鞅变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局限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轻罪重罚,轻视教化B.打击了旧的贵族势力

C.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压迫D.与旧制度、旧习俗未彻底分裂

13.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现状是()

①租调徭役繁重,人民随时服兵役②官吏贪污成风,以收取租调为谋生手段

③外族的入侵导致北魏有亡国的危险④统治阶级内部由于民族差异存在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

“(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

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冯太后聪颖惠达②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

③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北魏均田令的是()

A.官僚地主的土地并未受到触动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D.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16.北魏孝文帝针对流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产生积极影响,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水平落后,租调繁重——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B.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革除旧俗,全面胡化——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

C.旧都平城人口承载量小,保守势力大——迁都洛阳——为推进改革提供条件

D.官吏贪污成风,私取租调——推行官吏俸禄制——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1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推行均田制

18.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①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②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

③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④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19.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

“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

20.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势力再起和分裂局面的再现,北宋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杯酒释兵权B.扶植地方势力C.守内虚外D.实行一职多官

2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这说明()

A.强化国家机器才能保障改革的进行B.改革必须强化中央集权

C.政治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增加官吏数量

2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限制高利贷盘剥

C.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农民负担

23.“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

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这段材料说的是()

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市易法D.青苗法

24.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封建化进程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④

25.中世纪时,天主教及其教义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紧箍咒”,天主教及其教义的思想基础是()

A.理性高于信仰B.信仰高于理性C.创世说D.原罪说

26.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

这些挑战的产生都源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民族意识的增强

C.人们思想的解放D.各国王权的增强

27.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

“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

”“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人皆僧侣B.因行称义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

28.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主观上是为了()

A.没收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

C.颁布《至尊法案》D.建立民主教会

29.16世纪哲学家罗素指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30.下列关于18世纪末埃及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马木鲁克推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重掌政权

②国内军阀割据,连年战乱

③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④西方列强对埃及进行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1.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扶植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努力建立埃及的民族工业

C.引进西欧国家的技术和设备D.把军事工业作为发展重点

32.阿里在经受了西方文明洗礼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

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②仿效欧美进行政治改革

③培养新型军官④选派了大批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3.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

“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

34.阿里改革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A.阿里只进行了局部性的变革,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的结构变革

B.阿里的改革缺乏群众基础,没得到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

C.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对现代化的改革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D.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35.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A.农奴制盛行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36.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37.“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

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

”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该是()

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并给土地

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

38.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农民卡瓦廖夫可以()

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

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

③自由外出打工和游历

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39.亚历山大二世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促进政治近代化的改革,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建立由选举产生的地方自治机构

②贵族、地主掌握地方和城市的实权

③建立陪审团和律师制度

④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0.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进步的,这是因为()

①它彻底废除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③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④它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

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战国策》

材料二“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集·上五事札子》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次变法都遭到顽固派反对。

请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其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2分)。

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

(2分)为什么?

(4分)

 

(2)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次变法的不同点。

(8分)综合两次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4分)

 

42.历史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民连绵不断的起义迫使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但改革后,这些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农民)绝没有满足于《农民改革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

在以后数十年中,随着农民人口的迅速增加,他们对土地的渴望也相应增长,并变得越来越不满足。

……农民不但要为他们在1861年时得到的土地交纳赎地费,而且还要交纳各种地方税。

此外,他们还要负担俄国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因为很高的保护关税使他们购买的制成品费用上升。

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1865

1890

1898

数量(人)

381000

1620000

300000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重工业中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

……20世纪初,俄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860-1900年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农村中依然保留了“治安官”,他们是从贵族中推选出来的,按照习惯方式断案。

如果他们判决错了,农民也没有地方上诉。

刑法虽然废除了极为残酷的肉刑,但拷打农民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1905年,沙皇政府认为,最严重的危机……是遍及全国的农民暴动。

……他们的口号是:

“给我们土地,土地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土地的耕种者。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1)材料一表明俄国的农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改革后到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有哪些。

(6分)

 

(3)根据材料一、三分析,为什么俄国经济长足进步,到1905年却又出现农民暴动遍及全国的局面?

(6分)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①③④均为执政官的地位或待遇,②则是元老院拥有的权力,排除带②的选项,故选D。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解负令》只适用于因欠债而沦为奴隶的雅典公民,而对于非雅典公民的奴隶是不适用的,故③错误,④是梭伦改革的措施,但不是《解负令》的措施,排除③④。

故选A项。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措施及影响的认识。

A、B、D三项都是梭伦改革的措施,都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

的确立,但财产等级制度又以财产的多寡确定政治权利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

高级管理的机会,因此又成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障碍。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与知识的迁移能力。

据梭伦改革,对外邦移居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来促进雅典手工业的发展。

故选D。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贵族因权益受损,下层平民因愿望未能完全实现,都不满于梭伦改革。

故选C项。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鼓励发展工商业是在经济领域打击了贵族政治利益,而不属于在上层建筑领域打击贵族,排除①。

故选A项。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是新旧制度交替时期,A、B、D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故选C项。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出现统治秩序的变更,故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是错误的。

故选B项。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A项属于保守派的观点;B项属于孟子的民本观点;C项属于墨子的主张;只有D项是商鞅的主张,故选D。

10.【解析】选D。

按军功授爵,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使得“宗室贵戚多怨望”,D项符合题意。

1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大意“家庭富有儿子多,就要分家”、“家庭贫穷儿子多,便入赘”可知,实行这项措施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赋税。

故选B项。

1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与理解能力。

A、C、D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B项是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是商鞅变法的进步性,故选B

1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判断能力。

孝文帝改革前矛盾尖锐,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但没有外族入侵导致亡国的危险,排除③,故选B项。

1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冯太后聪明、多智略,做事果断,由此引起“震动内外”的效果,从而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无法看出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故排除④。

1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均田制下,国家将政府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C。

1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判断能力。

孝文帝改革前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他为革除旧俗,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地主的联系,而不是推行全面胡化,B项说法错误。

1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封建化是指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汉化。

A项不是封建化措施;B项是汉化措施;C项不是具体的汉化措施,只是体现了政治中心迁移对鲜卑封建化的推动和影响;D项是封建化的根本措施,采用了汉族的封建化生产方式,故选D项。

1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孝文帝改革没有得到鲜卑贵族和胡汉各族民众的广泛支持,而是面临重重阻力,②④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

19.【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等信息,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故选C项。

2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北宋统治者通过“杯酒释兵权”、“守内虚外”和“实行一职多官”等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出现割据和分裂局面。

“扶植地方势力”只会加剧割据和分裂局面的出现。

故选B项。

2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冗官、冗兵、冗费”使得北宋积贫积弱。

A、B两项措施只能强化中央集权,不能改变积贫积弱局面;D项措施只会加重积贫积弱。

只有“精兵简政”才是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的有效措施。

故选C项。

2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故选A项。

23.【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王安石”、“金融管制的办法”等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应选D项,因为青苗法是指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是“金融管制的办法”。

故选D项。

2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孝文帝改革影响的共同点。

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是两者的共同点,也是所有顺应历史潮流的封建改革的共同点。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王朝中期出现危机后进行的改革变法,主要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并不涉及民族融合和封建化问题,②③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所以答案选D。

2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天主教会的思想基础是信仰高于理性,因此选B项。

2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4-16世纪,西欧民族意识的增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以及王权的增强都是由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所决定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天主教会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故选A。

27.【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材料中“信神的奴役制”是指教会对圣经解释的专制权力。

路德宣扬了“圣经至上”“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但路德没有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强化了这种信仰,从而创制了“信仰的奴隶制”,这是一种“人皆僧侣”的思想。

B项是卡尔文的思想,D项是启蒙思想的核心,C项与当时的思想信仰不符。

2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B两项都是改革的动机,分别是客观动机和主观动机,C项是改革的措施之一,D项错误,因此选B。

29.【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描述宗教改革,人的信仰有自主性,这就是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

30.【解析】选B。

18世纪末,埃及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内部奥斯曼帝国的压迫及国内马木鲁克军阀势力的混战导致连年战乱和经济凋敝;外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进一步恶化了埃及的形势。

尽管马木鲁克实际上统治了埃及,但奥斯曼帝国名义上依然是埃及的宗主国,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3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阿里改革的措施中,为了促进官办工业的发展,他严格限制私营手工业发展。

32.【解析】选A。

本题解题关键是对题干的理解,向西方寻找“金钥匙”就是向西方学习,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A。

3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表明经过阿里改革后,埃及实力强大,其强大不符合英国的利益,日益腐朽的土耳其更有利于英国的侵略。

①②正确,③与史实不符,④与题干无直接联系。

34.【解析】选A。

四个选项都是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

但是最根本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阿里改革并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统治基础。

而是对封建统治加以修缮和维护,继续加强封建统治,这在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的形势下,是与之相违背的。

35.【解析】选A。

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19世纪中叶和1861年”,由于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中“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可知,俄国农奴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7.【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当时俄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农奴主与农奴之间的阶级矛盾,为了维护统治,就应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农奴暴动。

38.【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以及再现再认的能力。

农奴制改革后的农民需要以较高的赎金购买份地,还受到地主把持的村社的管理,故②③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39.【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以及再现再认的能力。

②体现了改革的保守性,不利于促进政治近代化,故应排除。

4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和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因此①的说法不正确,②③④的表述均正确,因此选B项。

41.【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的“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等信息,可知顽固派反对变法的理由是变法改变了祖宗之法;两次变法本质是不同的,原因在于商鞅变法是新旧阶级和新旧制度的对抗,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2)题第一问比较两次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和结果,较为简单;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言之成理。

答案:

(1)理由:

都认为变法改变了祖宗之法,败坏了世道人心。

本质不同。

原因:

商鞅变法中的顽固派是旧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与改革派之间的矛盾是新旧阶级、新旧制度之间的矛盾;王安石变法中的顽固派是封建的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与改革派的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