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073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docx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新进展

王凯黎友焕

摘要:

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作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小新观点,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企业责任竞争力、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和公司治理几个方面对我国国内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和谐社会、利益相关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出现于19世纪的西方社会,但其概念(CRS)是上个世纪在美国提出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是立足于企业本身的发展。

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就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投资者的愿望,实现经营者的自我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现代企业存在价值的演进。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市场经济中自利的基本经济组织,其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而十分强调对股东权益的保护,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条件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不得不承担起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权益。

从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的文献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合理性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悄然兴起了一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而且越演越烈。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变被动为主动,对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取得认同,不仅自己提高了社会责任意识,并开始纷纷要求其产业链的合作方、供应商必须接受劳保标准和环保标准等社会责任守则或标准的审查。

由此在国际上形成一股巨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各国、各企业都无不感到这场社会运动存在和巨大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国经济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导入中国并迅速发展起来。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卢代富(2002)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叶祥松,黎友焕(2004)在《2004广东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说: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特征,第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通过相应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来强制推行的;第二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的自发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观念。

”周祖城(2005)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

”梁桂全(2004)说: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合理性

我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肯定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林毅夫(2006)认为:

“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由于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企业行为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超出自身应有的边界,对社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社会的繁荣和和谐,要提倡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并使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公民一样都对社会负有伦理道德义务,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社会财富也更多地集中在这些成功的企业当中,它应该有责任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林平凡、高怡冰(2004)也认为:

“从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的角度看,让广大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是实现全球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社会责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中央提出了两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命题:

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构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微观主体,离开企业的财富创造功能,也就失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企业财富的增长,最终有利于企业所有者们,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对企业而言既是责任也是机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面对新形势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企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企业也将是社会和谐的受益者。

王茂林(2005)认为:

“应该树立正确的企业责任观,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放在突出位置。

企业要想获得大发展,必须把自己当作一个社会的“企业公民”,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任务,明确社会责任范围,规范自身行为,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黎友焕(2006)认为: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享用社会资源获取利润的同时也肩负着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财富优化配置的良好途径、是调节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有效杠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稳压器,并且是公共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屏障构建。

”吕景春(2006)也指出:

“‘以己利他’的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路径,在和谐劳动的构建中,企业如果能自愿履行或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尊重劳动者的价值和其他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利益,贯彻“以己利他”的原则,才能建立起长期稳定、和谐双赢,甚至是多赢的劳动关系。

(二)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

卞爱琴(2004)说: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趋势,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表现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朱贵平(2005)认为:

“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致性,纠正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一些不正确观点,才能有助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帮助我们的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责任竞争力与企业社会责任

2003年2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波特发表了《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指出:

“企业从事公共事业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博得更多的认同和社会影响,而实质上,则应改专注于公司竞争力的增强。

”其含义为,企业在为社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时,要同时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殷格非在2005年12月9日的中日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首次就“责任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阐析,他说:

“即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员工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以同步提升,责任竞争力得到增强。

”刘藏岩(2005)也认为: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虽然是非功利性的,但能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跨越国际壁垒,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殷格非(2006)还认为:

“我国应该从如下的三个方面提高责任竞争力:

首先,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正当优秀公民,切实履行《全球契约》承诺,建立起包括责任管理体系得全面管理体系,将公司的专业优势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其次,积极参与供应链竞争,提高责任竞争能力,对于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企业来讲,迅速熟悉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则,参加相关的审核和认证,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的责任管理体系。

再次,寻求专业优势与社会问题解决得结合点,切实培植责任竞争力。

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绩效与社会责任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

企业除了有股东的利益以外,还有受企业决策与行为影响的人,即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的利益,乃至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的利益等等,如何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就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的企业都是立足于个人(股东)本位,以最大限度地营利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为惟一目标;而社会责任则要求企业除了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外,还应该尽可能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

这两方面经常地存在着某种张力,在相互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各自的目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杨瑞龙(2000)认为:

“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模型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公司的最高权力由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股东的代表组成;第二,公司的目标不仅是盈利最大化,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马力,齐善鸿(2005)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管理道德密切相关的概念。

企业的利润目标和社会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平衡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和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

”田虹(2006)说:

“企业的社会责任取决于它有哪些密切的利益相关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实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满意。

”陈立勇、曾德明(2002)认为: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演进。

从而企业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社会责任分工的边界也在不断调整。

利益相关者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绩效,也使企业在解决失业、环境保护等过去普遍认为应由政府负责解决的社会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为以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崔迅、刘广程(2005)提出:

“企业的利润和良好的经营条件是与其为顾客、社会、股东和员工提供价值的交换结果。

企业价值是由其创造的顾客价值、社会价值、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所组成的有机的动态体系。

这个价值体系决定了企业获得长期盈利和发展的能力。

五、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把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企业社会责任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企业的责任不仅仅在于追求利润,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的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2006)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三个方面:

经济责任、政治和文化责任以及环境责任。

其中环境责任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

田丰(2004)指出:

“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体现企业存在社会之中心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赢得声誉,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朱贵平(2005)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致性,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企业生存压力的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推动企业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金乐琴(2005)认为:

“可持续发展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企业社会责任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因为企业和政府都不能完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缺陷,同时从现代竞争趋势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

石友蓉(2002)说: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智力保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六、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张维迎(1994)认为: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

”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也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刘连煜(2001)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道德性的抽象概念,要具体落实,只能落实到企业或公司治理环节中,公司内部治理模式的设计必须以股东财产权为中心加以架构,在此基础上,以政府法规奖励负责任的公司行为,严惩不负责任的公司行为,以引导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卢代富(2002)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需要改革传统的以股东为本位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让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而且要求营造与社会责任相适应的公司运作外部市场环境。

他还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一种有调控的市场形态,其特点是:

国家适度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解决市场在保护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失灵;赋予公司高层管理者考虑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权限和责任,以促使公司承担其社会责任;强化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以弥补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在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上的缺陷。

”韵江,高良谋(2005)基于整合和协同演化的视角将组织能力、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三者的整合模型和演化过程。

他们认为:

“组织能力、治理结构机制和社会责任三者相互影响并实现着协同,公司治理与组织能力的重叠主要体现在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层面,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也将与公司治理、组织能力发生融合和交叉。

小结

强化社会责任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企业在积极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同时,也必须遵守国际准则和全球协定,这是我们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中无法回避的。

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同国际贸易问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必要环节。

为了既能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又能促进企业发展,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承担社会责任并非消极的只是一种负担,只要把握和利用的好,完全可以转化为一种企业发展的机会;第二,承担什么社会责任、怎么去承担和该承担多少的问题要把握好,要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内容来规划。

要把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变成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而且要争取这种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