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071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docx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

 

学号:

0401040221

姓名:

马****

专业班级:

电科04-2

指导老师:

王科平

2008年1月5日

 

目录:

一、选题意义………………………………………………………………3

 

二、总体方案………………………………………………………………4

 

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5

四、参数选择………………………………………………………………9

 

五、调幅收音机的调试…………………………………………………...13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选题意义

直接放大式收音机的最大缺点是在接收的频率范围内灵敏度不均匀,选择性差。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将接收到的外来信号频率统一地变换成一个固定的信号频率,然后对这固定的频率信号进行放大。

在收音机中将外来信号统一变换成一个固定信号频率的过程称为变频,这固定的信号频率称为中频,我国规定收音机中的中频频率为465kHz。

因此,通过变频后的中频信号可以进行多级中频放大,而不用考虑某些元件对不同频率表现特性不同的问题,使收音机在接收不同频率信号时都具有相同的放大能力。

在进行中频放大时,我们还要求中频放大器能根据输入信号强弱自动调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输入信号弱时,中频放大器放大倍数增大,输入信号强时,中频放大器放大倍数减小。

这样就克服了收音机接收强弱不同的外来信号时,喇叭输出的音量不均匀。

收音机中这种能根据输入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电路,称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通常用英文字母“AGC”表示。

将直接放大式收音机进行上述电路改进后,它的电路组成框图如图6-1-2所示,我们称它为“超外差式”收音机。

所谓外差式就是检波级前的信号频率始终是将外来信号频率经频率变换后的固定中频465kHz。

若该中频信号在检波前经过中频放大就叫超外差式。

可见,超外差式收音机与直接放大式收音机的区别就在于检波以前高频电路不同,而在检波以后的低频部分电路则是大同小异。

综上述,超外差收音机的优点是:

接收到电台信号后,不论其频率高低,一律将之变换成一个固定中频465kHz,然后把这一中频信号进行中频放大,检波和低频放大。

由于中频比接收的电台信号频率(载波频率)低,采用一般放大电路就容易获得较大的放大量,所以超外差式收音机灵敏度高。

又由于中频放大电路采用调谐回路,它能把变频级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而其它的信号则受到抑制得不到放大,所以超外差收音机选择性好,受干扰小。

超外差式收音机具有的如上优点使之至今仍受人们欢迎。

 

总体方案

超外差式接收机具有优良的性能,现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目前已见不到直接放大式收音机、再生式和来复式接收机,全部采用超外差式接收原理。

超外差式接收原理还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仪表中,学习超外差式接收原理是十分有意义的。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特点是:

被调谐接收的信号,在检波之前,不管其电台频率(即载波频率)如何,都换成固定的中频频率(我国是465kHz)再由放大器对这个固定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这样就解决了对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放大不一致的问题,使收音机在整个频率接收范围内灵敏度均匀。

同时,由于中频信号既便于放大又便于调谐,所以,超外差式收音机还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

图6-2是表示超外差式收音机工作过程的方框图。

扬声器

F

ABCDE

图6-2超外差式收音机方框图

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

(1)输入电路

输入电路如图6-3所示。

通过L1、C1串联回路进行选频谐振,抑制非谐振频率的信号。

 

使f0=1/2π

的信号在L1上最大,通过磁耦合传递到L2两端,而加到三极管V输入端,作为输入信号。

输入电路的主要作用一是选择电台,二是频率覆盖。

对于中波段,L1为定值,只调节C1,当C1全部动片旋入,容量最大时,应使L1、C1谐振频率为535kHz;C1全部动片旋出,容量最小时,应使L1、C1谐振于1605kHz,这样才能满足收听中波段全部电台的要求。

半导体收音机的线圈都是绕在磁棒上的称为磁性天线。

中波磁棒为锰锌铁氧体材料,一般涂黑色漆;短波磁棒为镍锌铁氧体材料制做,一般涂成棕色或灰色。

二者不可互换使用,否则效率降低。

由于磁棒具有较强的导磁能力,能聚集空间无线电波的磁力线,使灵敏度提高。

磁棒必须水平放置。

磁性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2)变频级

①原理:

从输入回路送来的是一个高频调幅信号。

这里高频信号只起运载音频信号的作用,所以称为“载波”。

而变频的作用,则是将输入回路送来的这个调幅信号的载波,由原来的高频变为比原高频低,而又比音频高的“中频”,同时仍然保持原调制信号的包络线形状。

我国规定广播接收机的中频为465kHz。

②变频的实现变频电路示意见图6-4。

在基极回路加入电台的

 

高频载波信号u1,在发射极加入一个高频振荡电压u2。

u2由装在机内的所谓本机振荡器产生,所以u2又称为本振电压。

变频是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的。

实践证明,如果将两种不同的频率f1和f2同时加在非线性元件的输入端,那么在其输出端除了有f1和f2外,将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产生其他各种频率,如有f2+f1,f2-f1,……等等,这叫“混频”。

如果在输出端采用谐振回路,将谐振频率调制为f2-f1,那就可以很容易的取出所需要差频的信号。

具体的做法是:

把三极管V的IB、IC调得较小,工作点偏低,使电路工作于非线性放大状态下,同时使本振频率f2总比输入电台信号f1高出一个中频465kHz,而LC选频网络谐振于中频,则完成了变频。

输入电路和变频电路的典型电路见图6-5。

采用双联可变电容进行调谐,就是为了使本振频率总比输入电路谐振频率高出一个中频。

 

(3)中放电路

中频放大器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极重要部分,它的工作好坏决定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失真、自动增益控制等几项重要性能指标。

典型电路见图6-6。

 

βibc

CL

R

e

ib

中频变压器T1、、T2、T3分别与电容并联,作为三极管V、V1、V2的集电极负载。

三个回路均调谐在465kHz。

现将其中一级的微变等效电路画出,见图6-7。

+

uo

-

当回路中R<

f0≈1/2π

不难推算出LC回路的阻抗

ZL=L/RC

可见,改变L/C的比值,可以改变谐振电路的阻抗。

L/C越大,则ZL越大;而R越小,则ZL越大。

当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恒流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与其所带负载有关。

U0=-ßIb。

ZL越大,则在L或C上电压越高,感应到中频变压器副边的电压也越高。

在谐振频率为中频465kHz时ZL最大,因而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最高,因此称为“谐振放大器”。

中放电路有的有1级有的有两级。

(4)检波与自动增益控制

①检波检波又称为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

图6-6中,T3副边所接即为检波电路。

首先由二极管将调幅信号削去一半,然后有电容C3和C4将中频载波滤除,音频信号电压就加在了R4和RP上,经由电位器RP调节输出电压,控制音量,再由C5输出给低频电压放大器。

此处C3和C4为0.01μF电容,它对中频的容抗很小,而对音频的容抗很大。

而C5为10μF电解电容,对音频阻抗很小,可以视为短路。

二极管采用点接触式锗管2AP9等,或用锗高频三极管的一个PN结。

②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见图6-6中音频输出电路和电阻R3、电容C1。

检波后,在R4和RP上输出的是交直流叠加量。

其直流分量实际极性为下正上负,通过R3引到V1基极。

当信号很强时,直流分量就比较高,RP上端电位就越低,使V1基极电位下降,V1的放大倍数下降,起到压低强信号,自动控制输出信号的作用。

(5)低频放大和功率放大电路

由电位器选择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电压放大器和功放电路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低放和功放电路形式很多,此处不再赘述。

 

(6)超外差收音机电路原理

下图为低压全硅管袖珍式八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特点:

结构简便、用电经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音质清晰、放音宏亮等特点。

该机电路设计简洁合理,且采用通用元器件,选材、装配、调试、维修都很方便。

图6-2-1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原理图,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收音机是由8个三极管和2个二极管组成的,其中BG1为变频三极管,BG2、BG3为中频放大三极管,BG4为检波三极管,BG5、BG6组成阻容耦合式前置低频放大器,BG7、BG8组成变压器耦合推挽低频功率放大器。

图6-2-1超外差收音机电路原理

 

参数选择

(一)调谐、变频电路

如图6-2-1所示,L1从磁性天线(磁棒)上感应出的电台信号,经由L1和Cl-A组成的输入调谐回路选择后,只剩下需要的电台信号,该信号耦合给L2,并由L2送BG1的基极和发射极。

由于调谐回路阻抗高,约为100kΩ,三极管输入阻抗低,约为1~2kΩ。

要使它们的阻抗匹配,使信号输出最大,就必须适当选择L1与L2的圈数比,一般取L1为60~80圈,L2取L1的十分之一左右。

表6-2-1ZX-921型超外差式收音机元件清单

三极管3DG201(黄或绿、兰)用EB极1支

三极管3DG201(绿)或90141支

三极管3DG201(蓝)或90142支

三极管3DG201(灰)或90142支

三极管9012或3CX201、85502支

二极管1N41482支

振荡线圈TFl0-920(红色)1支

中频变压器TFl0-921(黄色)1支

中频变压器TFl0-922(白色)1支

中频变压器TFl0-923(绿色)1支

输入变压器绿色(或兰色)1支

输出变压器红色(自耦型)1支

磁棒及线圈B-5×13×100mm1套

电动扬声器YD66-0.25~2W-4~8Ω1支

电阻器10、15、5l、220、470各1支

电阻器6l0,820、3K、15K各1支

电阻器150、lK、20K、62K各2支

电位器WHl5-K4Φ16-5K1支

瓷片电容O.Olu(或103)1支

瓷片电容0.022u(或223)8支

电解电容4.7u2支

电解电容10u1支

电解电容100u3支

双联电容CBM-223PF1支

耳机插座Φ3.5mm1个

机壳前盖1个

机壳后盖1个

塑料音窗1个

刻度板l块

调谐拔盘1个

调谐指示片(可不用)1片

电位器拔盘1个

磁棒支架1个

印刷电路板l块

装配说明l份

喇叭压板2个

电池正极片l片

电池负极簧1个

螺丝6粒

导线(红、黄、黑)3根

电阻器可用范围R3:

62Ω~150ΩR9:

470Ω~680ΩR2:

1K~1.5K

R15:

3K~5.1KR4、13:

18K~22K

电容器可用范围C3:

6800PF~0.1uC14、15:

0.01u~0.033u

C10、13:

1u~4.7uC4:

4.7u~l0u

三极管β值分色点标记:

黄40~55倍、绿55~80倍、兰80~120倍、紫120~180倍、灰180~270倍、白270~400倍

电阻值色标数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

0l23456789

L1和L2在磁棒的中间位置时,其电感量最大,但Q(Q为品质因数)值略低,在磁棒的端头位置电感量最小但Q值最高。

为了使天线线圈电感量较大并同时提高Q值,有的收音机的L1采用间绕和分段绕制。

在统调时,如果L2被调在磁棒的中间位置时,才能使波段低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那么就说明线圈的电感量不够,需要增加天线线圈的圈数;如果线圈被调到磁棒的端头位置,才能使波段低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则需要减少线圈匝数。

对应波段高端灵敏度调整,由于这时双连可变电容器动片已几乎全部旋出,每组电容量约为几微微法至十几微微法,因此,并联于C1-A(或称输入连)两端的微调电容器C与这时C1-A的电容量有相同的数量级,我们可以改变C电容量以改变输人回路的高端谐振频率,使之始终低于本机振荡频率465kHz。

所以微调电容C主要用于调整波段高端的接收灵敏度。

相反,微调电容C对波段低端接收灵敏度的影响极小,这是因为在波段低端双连可变电容器Cl-A几乎全部旋进,这时Cl-A的电容量很大,约为200多微微法,微调电容器C的电容量的变化对它来说便可忽略不计。

来自L2经输入调谐回路选择的信号电压一端接BG1的基极,另一端经C2旁路到地,再由地经本振回路B2次级下半绕组,然后由C3耦合送BG1的发射极。

与此同时,来自本机振荡回路的本机振荡信号由本振线圈次级抽头B2输出,经电容C3耦合后注入BG1的发射极;本机振荡信号的另一端,即本振线圈次级另一端,经地由C2耦合到L2的一端,并经L2送BG1的基极。

由于L2线圈只有几匝,电感量很少,它对本机振荡信号的感抗可忽略不计。

因此,可认为由C2耦合的本振信号是直送BG1基极,这样在BG1三极管的发射结同时加有两个信号,它们的频率分别为f振、f外。

只要适当地调整BG1的上偏置电阻R,使BG。

的发射结工作在非线性区(这时对应BG1集电极电流IC为O.2~0.4mA),则f振、f外信号经BG1混频放大后将由集电极输出各种频率成分的信号。

由B3中频变压器初级绕组与电容组成的465kHz并联谐振电路,选出465kHz中频信号,并将之经中频变压器耦合至次级绕组,输出送中频放大电路进行中频信号放大处理。

在本机振荡回路中可变电容C1-B(或简称振荡连)两端并接一个微调电容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收音机波段高端的覆盖范围,其功能与输入调谐回路中的电容一样。

收音机波段低端的覆盖范围调整是调节B2本机振荡线圈的磁心,当将B2中的磁心越往下旋(用无感螺丝刀顺时针转动磁心),线圈的电感量就越大,这时本机振荡频率就越低,对应接收的信号频率也越低。

(二)中频放大电路

中频放大电路的主要任务是放大来自变频级的465kHz中频信号。

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等技术指标主要取决于中频放大器,一般收音机的中频放大倍数要达到1000倍,因此,中放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取β=70左右。

β值不能取得太高,否则将引起中频放大器自激啸叫。

在图6-2-1中,B3、B4和B5分别是第一中频变压器、第二中频变压器和第三中频变压器,它们都是单调谐中频变压器,初级绕组分别与各自电容器组成并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为465kHz。

在电路中它们主要起选频、中频信号耦合和阻抗匹配作用。

来自变频三极管BGl集电极的中频信号,经B3选频后,由B3次级绕组输出,一端经电容C4、C5后送往BG2的发射极,另一端送往BG2的基极。

该信号经BG2放大后由集电极输出,并再经B4选频进一步滤除非中频信号后由B4次级绕组耦合输出:

同样,B4输出的中频信号一端送往BG3的基极,另一端经C6、R8后送往BG3的发射极,中频信号经BG3再一次放大后由集电极输出送往B5中频变压器。

来自BG3集电极已经过两级中频放大的中频信号,经B5再一次选频后,由B5次级绕组输出,送往检波电路进行解调处理。

在上述的两级中频放大电路中,各极工作状态的确定要考虑到不同的需要。

(三)检波器及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在图6-2-1中检波电路主要由检波三极管BG4、滤波电容C8和检波电阻R9、W组成。

来自B5次级经中频放大器放大的中频信号送往三极管BG4的基极和发射极,发射结相当于二极管,检波后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和高频调幅波包络线基本一致。

收音机的检波输出音频信号强度也能自动地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

(四)低频前置放大与功率放大电路

如图6-2-1所示,来自音量电位器W中心滑片的音频信号,经C10耦合到BG5的基极,通过由BG5、BG6组成的阻容耦合低频前置放大器放大后,由BG6集电极送往输入变压器B6的初级。

为了保证前置放大器有较大的功率增益和较小的失真,取BG6的集电极静态工作电流为2~3mA。

来自BG6集电极的音频信号经输入变压器阻抗变换后,耦合输出两组相位差互为180O的音频信号,然后分别送往BG7、BG8的基极和发射极,BG7、BG8组成变压器耦合推挽低频功率放大器。

由于电路上下是完全对称的,来自输入变压器的音频信号,经BG7、BG8功率放大后送往喇叭。

在图6-2-1中,R15是交流负反馈电阻,其作用是改善低频放大器的音质。

调幅收音机的调试

收音机机芯装配完后,经过反复检查,确实认为没有装错即可进行收音机的调整。

收音机的调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三极管静态工作点调整。

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三极管上偏置电阻的阻值,使三极管静态工作在最佳状态。

(2)中频频率的调整。

它是通过改变中频变压器的电感量,使与它相并联的电容器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为465kHz。

(3)接收频率范围调整。

它是通过改变中波振荡线圈的电感量和本机振荡回路的微调电容器来实现收音机接收的中波频率范围为530~1605kHz。

(4)统调,也称灵敏度调整。

它是通过调整天线线圈在磁棒上的位置(改变天线线圈的电感量)和输入回路微调电容使收音机在接收频率范围内始终有f振-f外=465kHz。

(一)调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1.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选取

收音机质量的优劣与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关系很大,因此,进行收音机的调整首先必须调整好各级静态工作电流。

变频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电流调大一些,收音机的本机振荡相对强些,但混频效果差些,对应三极管的噪声也相应增加;若工作电流调得太小,噪声虽然可以减小,但电源电压稍降低时,本机振荡不易起振。

一中放三极管加有自动增益控制,所以工作电流不宜调得太大。

静态工作电流调得太大自动增益控制效果差,但静态工作电流也不能调得太小,因为工作电流太小,一中放功率增益小,整机增益就不高,特别是在电池电压变化时,整机性能变化显著,收音机稳定性变差。

二中放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可取大一点,以便获得较高的功率增益,但是若三极管集电极静态工作电流大于lmA时,中放功率增益增大不了多少,所以二中放静态工作电流通常取lmA左右。

前置低放(BG6)一般静态工作电流调2~3mA。

由于该级要求在失真较小的前提下尽量能提高功率增益,所以静态工作电流可适当大些。

推挽功率放大级的静态工作电流主要用于克服交越失真(对应喇叭发出的声音像口吃似的)。

因此,静态工作电流不能调的太大,否则将增加电源的功率损耗,使功放级效率降低。

一般调整原则是在不引起交越失真的前提下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尽可能调小。

2.静态工作点调整前的检查

静态工作点调整前的检查也称作通电前检查,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收音机元件装错或元器件不良在通电时引起整机总电流太大而将电池耗尽或将元件损坏。

因此,在通电前首先不装入电池,闭合收音机电源开关,用万用表R×100档测量电池极板,红表笔接收音机负极板,黑表笔接正极板正常电阻值约为700Ω。

若电阻值约为0Ω,说明印刷电路板中有短路,可能故障是R17电阻以前的线路板电源负极走线与电源正极(地)短路,或电解电容器C16击穿。

若电阻值基本正常,断开电源开关装入电池,将万用表拨置500mA档,将表笔并联于电源开关两端,如图6-2-8所示,正常电流在10mA左右。

若测得电流值很大,上百mA,则是C16击穿或R17电阻之前的电源供电回路短路;若测得电流大于10mA并伴随着通电时间而增加,故障元件是C16极性接反;若电流值为20~30mA,可能故障是前置放大器不良,这时整机电流不是很大,所以可以通电进行偏置调整和故障检修。

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测量三极管静态工作点是在无交流信号输人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测量低频放大器时必须使音量控制电位器置最小的位置。

测量变频、中放电路时必须用一根导线短路天线线圈的次级L2。

(1)功放级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将万用表拨至500mA电流档,测量功放级Ic7、Ic8的静态工作电流,正常电流值为2~6mA(这时万用表应退至10mA档测量)。

若电流约为80mA左右,则是输入变压器次级断线,或BG7、BG8不良;若电流在6~30mA之间,则短接电路板为测量功放级静态电流而开的槽口,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中点电压,正常电压值为电源电压的一半。

若中点电压不正常,故障是BG7、BG8,不对称且三极管性能差;若电流约为0mA,同时中点电压正常,故障是BG7、BG8同时接错,集电极与发射极对调。

(2)前置低放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将万用表拨置直流2.5V档,万用表黑表笔接地(电源的负极),红表笔接BG6发射极,测量BG6发射极对地电压,正常电压为Ue6=0.6~0.7V。

(3)中放级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将万用表拨置直流2.5V电压档,测量BG2发射极对地电压,正常时Ue2=0.6~0.8V。

若电压略偏离正常值可调整R4电阻值,通常R4电阻值减小Ue2电压值变得更低,反之亦然。

若Ue2正常,则测量BG3发射极对地电压,正常电压值为Ue3=0.6~0.7V。

若Ue3不正常检查B4次级和B5初级绕组是否断线,R8是否不良,若上述元件都正常则故障元件是BG3不良。

(4)变频级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测量BG1发射极对地电压,正常电压值为Ue1=0.6~1.0V。

若电压略偏离正常值,可调整R1电阻的阻值,通常R1阻值减小Ue1变得更低,反之亦然。

若电压不正常,采用直流等效电路的方法,然后进行检查。

收音机静态工作点调整结束,卸下短路L2的短路线。

4.调整三极管静态工作点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1)测量三极管发射极电压可根据Ie=

换算出近似的集电极电流即Ie≈Ic。

(2)在进行静态工作点调整时,收音机的供电电压必须是标准值(新电池)。

(3)遇到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调不上去或调不下来时,要停止调整,进行检查。

这种情况可能是:

发射极电阻值太大;下偏置电阻太小;集电极负载电阻阻值太大;三极管引脚接错或三极管不良。

要掌握估算集电极回路里的电流最大值,或发射极最大电压值(即三极管饱和或击穿的情况下),其估算公式为:

本级电源电压

集电极回路最大电流=

集电极负载电阻+发射极电阻

这样才有能力通过测量静态工作点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

(4)若在调整过程中,发现上偏置电阻阻值很大时,集电极电流仍较大,但该电流值可以调小,则要重点检查,下偏置电阻是否开路;发射极电阻是否短路。

若该电流无法调小,则要检查三极管是否击穿,耦合电容是否击穿、漏电或接反。

若上偏置电阻阻值需要调得很小,才能达到规定的发射极电压值,则要着重检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是否接反,三极管的β值是否太小。

(5)若没有改变三极管偏置电阻的阻值,却发现发射极电压(或集电极电流)忽大忽小地变化,这时要检查是否有外来信号输入,三极管的Iceo是否太大等。

(6)若在调整三极管的偏置过程中偏置电阻的阻值刚略有变动时,发射极电压(或集电极电流)不是缓缓发生变化,而是突然变化,则可能故障是电位器或微调电阻接触不良或电路产生振荡,若振荡发生在低频放大电路可将输入变压器初级线圈引脚对调,破坏振荡的相位条件。

(二)中频频率调整

1.信号通路检查

收音机各级静态工作点调整结束,将音量控制电位器顺时针旋置最大,在正常情况下喇叭应有声音。

若喇叭无声,可用干扰法检查故障部位。

首先用镊子碰BG5基极,若喇叭无声,故障是喇叭不良;若喇叭有声,可用镊子碰W电位器中心滑动片。

此时若仍无声,故障是C10不良;若有声,故障是检波电路或检波前的电路工作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