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991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面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面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面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面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试教案.docx

《面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试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试教案.docx

面试教案

二下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师:

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

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

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

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

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

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

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

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

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学生3:

   7+2×3=13(元) 

教师:

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

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

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2、 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 2×3+7 ② 7+2×3 

学师:

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

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

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

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

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

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

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

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

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

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

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

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

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

你们会列示吗?

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

20—4×4=4(元) 

教师:

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

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

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

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

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

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

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

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找2个同学说)

(3)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

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5×9-40=54÷9—4=20+48÷6=

教师:

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

(找2个同学说)。

教师:

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

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板书)

3、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25—3×7=72÷8—4=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5÷5+5=69—3×2=1248÷8—4=2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三下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

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

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白纸、彩纸、剪刀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下图中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图中画的是什么?

(1)你们觉得这些图形美不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

请再图中指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

(板书:

对折   电脑演示对折过程)

2.实验。

(1)如下图,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

(2)学生动手操作。

(3)把你们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揭示概念。

(1)象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轴对称图形)

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板书: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出你所剪的图形的对称轴。

(3)这些图形叫做什么图形?

为什么?

2.巩固概念。

A、把下面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1)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

(2)全班交流。

B、把上面的轴对称图形在折一折,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数一数各有几条对称轴。

(1)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

(2)全班交流。

强调圆为什么有无数条对称轴。

3.小结。

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有几条对称轴是由什么决定的?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智力抢答。

(1)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  )。

 A.能完全重合 B.不能完全重合

(2)平行四边形(   )是轴对称图形。

 A.一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

(3)数字0.3、8都( )轴对称图形。

 A.是 B.不是

(4)圆有(  )条对称轴。

 A.2条 B.4条 C.无数条

(5)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A.1条 B.2条 C.4条

(6)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

 A.1条 B.2条 C.4条

(7)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A.1条 B.2条 C.3条

(8)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A.1条 B.2条 C.3条

(9)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A.1条 B.2条 C.不一定,根据三角形类别定

(10)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

 A.1条 B.2条 C.4条

4.推理游戏:

下面应该是什么图形?

5.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

一张方格纸,怎样剪一剪刀,得到一个十字形。

(如图)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      △△△△△△△△   △△△

 ●●●●●●●●●●

 

比                        比        

教师:

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

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哪一行摆得多?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

(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

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

12-7=4(朵) 

             口答: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

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

 观察结果 。

 

四、总结 

 

 

 

 

3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

他介绍得对吗?

”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

“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

”再出示圆:

“它叫什么名字?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这是正方形。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

三角形。

 

    师: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2)提问:

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

想一想?

 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 学生回答。

 ③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

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

(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二、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