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859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docx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

论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及疏导

韩赛

摘要:

警察是一种压力较大的职业,对于在基层第一线的民警来说,将要承受来自各方面更大的心理压力,如此高强度的压力及其反应从多方面影响着警察的身心健康。

文章从高强度心理压力对基层民警的影响入手分析民警心理压力的来源,进而提出疏导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措施,以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关键词:

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疏导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紧张或心理应激,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作用中因各项要求与主体应付能力的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状态。

”就压力本身而言,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一面来讲,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人们积极向上,努力做好工作,从消极一面来讲,过大的压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西安市公安局曾对当地某一派出所的34名民警做过一次心理测评。

结果发现,90%的民警抑郁和强迫症状明显,比如‘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感到苦闷’等,80%的民警还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和躯体化症状,如‘容易烦恼和激动’、‘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等,还有的人经常感到‘头痛’、‘胃口不好’。

”笔者在南京新街口派出所实习过程中对基层民警的加班时间进行了调查,民警们平均每周加班时间都超过20小时,其中治安警、刑警每周加班最高可达50小时。

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无规律的生活节奏,使广大基层民警的体力严重透支,绝大多数民警感到心理压力的强度大,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这些现象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基层民警的心理长期处于受压抑的状态,不仅会直接损害民警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一、高强度心理压力对基层民警的影响

当你手拿一只气球,不断施于其压力时,气球先是以形变对抗你的压力,当你继续施压超过一定限度时,气球就会爆炸以回应你的压力。

心理压力对于人的影响也是这样,如果压力过大,他会出现崩溃。

“美国警察学专家Williamkroes指出:

警察职业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警察个体的心理、身体、家庭关系和工作的开展。

(一)高强度心理压力对基层民警心理造成的伤害

先让我们看两个案例:

离2005年还有23天的时候,32岁的重庆市涪陵区白涛公安分局民警彭雪松选择了死亡。

2004年12月8日下午,他纵身从楼上跳下。

彭在留下的遗书写道,“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情绪低落”。

更触目惊心的是江苏某派出所民警投毒事件:

2005年苏北某镇一派出所民警冯某因工作的压力造成与同事交往中人际关系紧张,对他人产生了敌对感,决心要报复,终于有一天,他将事先准备好的毒鼠强投入了派出所食堂的稀饭中,结果可想而知,造成了多名民警严重中毒,派出所长死亡的悲剧。

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消除,长期积累便会引起一些负面情绪反应,如强迫症、敌对感、偏执、抑郁、焦虑、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等。

这些积累的压力如同一座活火山,随时有爆发的可能,这座火山一旦爆发,人则会出现反常甚至极端的行为,伤害自己或危害他人。

长期积压的心理压力会严重影响警察潜能的发挥,降低警察队伍的战斗力。

(二)高强度心理压力对基层民警身体造成的伤害

高强度心理压力在严重危害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同时,也正侵蚀民警们的身体健康,一些不良的嗜好和疾病正在民警中蔓延。

1、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往往会使警察养成不良的嗜好。

其一是过量吸烟。

吸烟被认为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自我伤害行为,过量吸烟会产生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和成瘾。

吸烟的人多数带有点神经质或紧张症,因为具有较高焦虑水平和紧张水平的人由于对压力更为敏感,所以更易诱发吸烟的习惯,以此来宣泄自己的紧张情绪。

警察吸烟的比例相当高,特别是基层的民警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便借助吸烟使自己的大脑处于一种麻木状态,暂时缓解压力。

长期吸烟会引发呼吸道及肺部等的病变。

其二是过量酗酒。

俗话说一醉解千愁,其实,酒精的麻醉作用只能暂时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使人的情绪一时高涨,一旦兴奋消失,人的情绪又很快会跌落低谷。

另外往往饮酒量的多少和压力的大小呈正比趋势。

由于基层民警经常要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交往,不可避免的要饮酒,加之基层民警的压力过大,在这种场合极易诱发酗酒行为。

长期酗酒在心理上导致成瘾,生理上导致病变,造成高死亡率。

2、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往往会造成许多疾病。

近几年生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人,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降低,其患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由此可见,心理压力也是引起警察身体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4年12月1日,震惊全国的张君案主要侦办者,49岁的重庆刑警总队副总队长杜成华离开人世。

医生诊断的死因是:

劳累过度引起肝功能衰竭、肺部感染。

同年12月8日,42岁的重庆合川县二郎镇派出所民警彭世杰在执行任务途中,心跳骤停导致心肌梗塞死亡。

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2名警察相继去世。

2005年12月10日,吉林省永吉县公安局民警郭伯龙在被医院诊断为心急缺血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加班,突感身体不适,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9岁。

这位年轻警察的牺牲让人为之可惜。

这些可敬的民警生生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案例暴露了基层公安队伍中长期被忽略的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大等种种问题。

(三)高强度心理压力对基层民警工作造成的影响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度的压力之下,自身的能力不能成功应对工作需求时,就会产生相应的生理疾病或消极情绪,从而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1.工作效率下降。

由于不能合理地释放压力,容易形成神经衰弱、失眠、感到疲乏等心理状况,降低了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导致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严重的甚至连最简单的工作也无法完成。

2.工作失误。

基层民警长期面临压力,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变化,从而引起工作上的变化:

一是工作中错误增加、出现一些本来不应该有的错误;二是工作中易出现事故,如武器使用不当、驾驶机动车辆出现事故等。

3.工作退缩。

民警如果频繁遭受失败的打击,会在心理上出现担心、畏惧、自信心不足等不良情绪,在行为上表现为推诿或退缩,不敢面对现实。

4.评价出现偏差。

高强度的压力会造成警察认知机能障碍,因而在对各种人或事物的评价时会出现偏差。

例如,固执己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而不能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四)高强度心理压力对基层民警生活造成的影响

很多人把家当做避难所和避风的港湾:

一个私人地方,一个安静环境,一个身心疲惫时的栖息地。

在家中可以重新构建自己,让自己充满力量以适应外部世界的需要。

然而家庭也同时是工作压力、家庭经济压力等各种压力的聚集地。

任何一种压力都会直接影响家庭的功能。

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导致家庭压力的产生,如分居、离婚等,而家庭压力又被重新带入工作,导致新的压力的出现,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基层民警工作的特点,如长时间的超时间工作、倒班等,决定了他们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过规律、稳定、正常的家庭生活,他们的配偶最终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工作特点而不得不分手。

二、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来源

压力是每个人面临的共同问题,但警察所遭受的心理压力往往比普通公民要大的多,而基层民警又是所有警察中最大的压力承受面。

引起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应激物涉及范围极广,归纳起来,现阶段我国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本身带来的心理压力

1.基层公安工作的危险性带来的心理压力

“周恩来总理早在1949年10月5日的第一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指出: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国家安危你们担负了一半的责任,军队是备而不用的,你们是天天要用的。

”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既充分肯定了公安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在和平年代,警察是一种比军人更危险的职业,一线民警随时可能处于危险境地,天天可能面临生死的考验。

当今世界,受国际环境和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负效应的影响,我国的刑事犯罪日趋复杂多样,犯罪活动呈现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智能化趋势,警察面对各种暴行为,不断面临死亡的危险,全国公安民警“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这绝不是骇人听闻。

“据统计,2005年内,我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平均每天牺牲1.1人,负伤4134人,其中重伤872人,平均每天负伤11.3人。

”2006年我国共有398名民警因公牺牲,2657人不同程度负伤。

虽然通过科技强警,2006年民警伤亡数量已比2005年有所降低,但数目仍然在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水平。

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的今天,基层民警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可以说,警察已成为国家机器上磨损最快的部件。

警察工作异常危险这一特点决定着警察精神上时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根据心理学研究,想象中的危险比实际危险更可怕,所以基层民警最大的精神压力不是置身在危险现场的时刻,而是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对危险的心理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线民警的心理压力远远大于常人。

2.基层公安工作的繁杂性带来的心理压力

“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464.8万件,查处治安案件629.6万起,发生交通事故45万起;全国110接警总量超过1.2亿次,平均每3.5秒接警一次,公安机关出动警力6633万次,抓获犯罪嫌疑人86.4万人,救助危难群众312万人。

”通过上述部分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基层公安工作任务的繁重程度。

虽然违法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但是由于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治安事件和刑事犯罪案件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发生了,这种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治安事件和刑事犯罪案件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层民警来说无疑是一个个紧张性刺激,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案,所以,民警们不得不24小时备勤,随时准备出击、处理。

即便是轮休期间也不能安稳,往往一发案便被临时召集起来,不管你在干多么重要的私事,都得放下来,必须私服从公。

有人说,世上有两处地方晚上的灯是不灭的,一是派出所;二是公共厕所。

在日常工作之外,公安机关还要根据社会治安的需要,开展各种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安全保卫等,这样一来,民警们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他们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平均三星期可以休息一天。

这样就造成民警生活的无规律性,他们吃无定量、睡不应时,要随时根据单位的时间安排不断的调节;经常的夜间工作,给民警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寒冷、恐惧、白天休息不好,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生物钟遭到破坏。

笔者在派出所实习的几个月中,跟基层民警同甘共苦,在日常的工作中,感触最深的是民警除了办理各类案件,还要为群众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甚至要负责调解居民中夫妻打架等民间纠纷,可怕的是有些纠纷双方互不相让,使纠纷久拖不绝,浪费了民警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这就使警察觉得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事情和处理不完的问题。

大大增加了民警的心理压力。

当然实习中也频频跟随民警一起加班,熬一通宵是家常便饭,年纪尚青的我经常感觉身体承受不了。

基层公安工作的繁杂和民警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3.管理体制对基层民警的压力

警察是国家的准军事力量,因而警察个体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与警察管理体制中上下等级严明的制度是分不开的。

警察队伍中要求对上级的命令坚决服从,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容易助长领导者的粗暴与专横,如再遇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官僚习气,大搞权术或权利交易,更使警察在实际工作中处处感到压力重重,难以适应。

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的单位,上下级关系不和谐,民警的工作缺乏支持和理解,使很多人找不到能让自己信赖的对象来敞开心扉的倾诉,往往承受不了沉重的精神压力而导致心理变态,表现出压抑、恐惧、丧失信心等多种症状。

(二)来自生活的压力

1.与家人的情感方面

由于基层民警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不能与家人生活步调一致,总是离多聚少,难得有时候陪家人一起吃顿饭,因为突发情况又要匆匆奔向工作岗位,遇到重大案件,往往一星期,甚至一个月都不能和家人吃一顿安稳饭,回家睡个安稳觉。

由于工作的繁忙,民警们总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照顾家庭,不用说一般的家务事民警很少去做,甚至面临爱人、孩子生病,老人去世等重大问题时,民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