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报告.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报告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与原子
课题2原子的构成
课题3元素
课题4离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学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题2溶解度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活动5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教材分析
总特点:
1、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理论知识交叉编排。
3、直线式编排和螺旋上升式相结合。
4、由易到难。
课程总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容标准
由五个一级主题和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五个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若干个二级主题: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课程总任务:
不能遵从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总实施:
严格摒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各栏目的功能
活动与探究:
呈现探究过程,体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
结合容在课实验
习题:
每一课题后的练习和思考
讨论:
实验分析、知识的应用
资料:
单纯资料,与容相关或拓展性知识
化学技术社会:
社会关注热点问题、新科技知识
调查与研究:
与容相关的调查研究活动供课外活动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
家庭小实验:
利用身边的材料在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
课堂练习:
当堂反馈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课题要点、核心容、讨论和探究结论
单元小结:
对本单元的归纳总结,具有综合性
单元之间的融合
第一、第二、第三单元:
生活经验与化学基础知识
第四、第五单元:
化学基础知识与化学事实
第六、第七、第八单元:
化学与社会化学应用
第九、第十、第十一单元:
化学规律与应用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社会生活
绪言
是入门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化学的乐趣;用图示和畅想式提问,以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欲望;用化学发展历史,新技术成就及展望,说明化学的作用。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的研究容、围和特点,体会实验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自主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整理
在实验验过程中,学会对比观察,分辨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掌握并能区分出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3.学会观察分析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掌握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勤于思考、严谨、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反思
从学生熟悉的实验引入物质变化,体现学科知识认知的逻辑性
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与讨论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探究实验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也可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注意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变化尽量从身边的例子入手,增强学生对“新物质”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宜要求太高。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红磷的燃烧
2.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硫、铁和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变化的文字表达式,能鉴别氧气和空气
2.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并能判断化合反应
3.从得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初步懂得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氧气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木炭、铁丝、红磷、镁条、硫)
课题3:
制取氧气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
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催化剂的认识激发学生客观认识物质间关系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验满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收集,验满及注意事项。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反思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在这里开始出现,只是为了增加其与学生见面的机会,以便记忆。
不要求学生知道该概念的涵义。
2.氧化和缓慢氧化反应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教材中列举了一些,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列举出更多例子,培养观察和思维习惯。
3.分解反应的概念引出后,注意与前面所学化合反应对照,找出区别。
4.实验前的讨论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氧气制取实验有一定难度,学生动手前最好教师做个演示,可以结合讨论进行。
5.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教材给出了一绘制的图示,一实物照片,意在让学生在对照中学习识认图示和绘制实验装置图。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关水的容具体体现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3.离子形成的实质;离子与原子的关系。
课题3:
元素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
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
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该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该单元以日常生活中金属制成的材料为开始,得出金属的共同的性质和各自的性质。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了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到燃料的燃烧给人类会带来的幸福或灾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微观粒子概念,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等。
也就是说:
同学们已接触了较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知识。
而本单元对“金属元素”的系统研究,是在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首次出现的。
对“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系统认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且与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金属——铁的研究,就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了。
本章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围绕“金属的性质、金属矿物存在的形态、怎样冶炼、金属的特点和用途、如何防止金属腐蚀和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活动与探究”,使学生从熟悉身边的物质及现象入手,并通过相关资料的交流、动手实验、大胆猜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生活以及走向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第九单元
教材分析
该单元教学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分三个课题。
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
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十单元
教材分析
该单元是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pH两个部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第十一单元
教材分析
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
课题1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课题2通过介绍化肥拓展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两课题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实际例子展现化学的魅力,体现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单元
教材分析
该单元简单的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机合成材料等知识,进一步阐明了化学在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
应用。
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化学材料与生活关系的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健康长寿、营养保健方面可以作出重大贡献;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有机合成材料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人类要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密切关系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 45分钟教学设计
【环节】(3分钟)导课
【教师】多媒体动画展示:
在阿尔卑斯山脉有一个奇怪的溶洞,一个名叫“波曼尔”的探险家牵着狗进入洞,狗很快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安然无恙。
当地人把这个洞叫做“屠狗洞”。
告诉学生后来通过科学家的探究,知道了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导致的,带领大家来学习这一课,揭秘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展示,边听教师进行讲解,边思考,好奇二氧化碳为什么有这种作用。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动画展示讨论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可以自己简单总结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环节】(11分钟)物理性质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将已制取好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教师】教师写板书,接着自己演示,用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震荡。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教师】写板书,并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空气的组成,提问二氧化碳的色,味,状态。
【学生】回顾旧知识,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无色,无味,气态。
【教师】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表格,带领大家填写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表格。
【学生】交流,思考,总结,归纳,和老师一起完成表格。
【环节】(25分钟)化学性质
【教师】提问课堂第一个中,蜡烛会熄灭。
我们平时吹蜡烛也会熄灭。
【学生】我们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教师】介绍一种色素:
紫色石蕊试液,酸可以使之由紫色变为红色。
并用稀盐酸与之反应进行验证。
【学生】观察实验。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对石蕊试液变色的印象,便于酸性强弱的比较。
【教师】提问:
1、水能使石蕊由紫色变为红吗?
为什么?
2、二氧化碳能使石蕊由紫色变为红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
不能,因为不是酸。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顺思路:
水、二氧化碳单独不能使石蕊由紫色变为红,若要变红就是有酸了
【教师】设问:
若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以使之变为红那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氧化碳与水生成了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
【教师】写板书,多媒体展示,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
并与稀盐酸反应的颜色进行比较。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
二氧化碳与水可以反应而且产物是酸,但酸性比较弱,人才可以喝的。
【教师】提问:
你们为什么喜欢喝汽水?
有什么感觉吗?
【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引出碳酸可以分解。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让学生把已经变红的碳酸水分一半进行加热,并进行颜色的对比。
【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讨论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碳酸分解。
【教师】写板书,讲解碳酸生成与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
【设计意图】重点理解。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让学生给澄清石灰水入二氧化碳。
【学生】动手做试验,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加强记忆。
【教师】写板书,详细讲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
【设计意图】重点理解。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交流,思考,总结,归纳,和老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识。
【环节】(6分钟)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多媒体展示:
练习1、日常生活中,我们给墙壁抹石灰,当石灰水变干时墙壁会变得很白。
在这过程中,为了使效果更好,人们常在房中放一盆炭火,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反应生成碳酸钙。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小结,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布置作业。
【学生】听讲。
【设计意图】对整个知识进行回顾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比空气的密度大(1.977克/升)
3.能溶于水(1:
1)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以灭火。
2、与水的反应。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
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
CO2+Ca(OH)2=Ca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