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318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8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docx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

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

第一节eSMI卡时代

一、发展现状

(一)eSIM卡介绍

SIM卡向着微型化发展,但始终需与运营商绑定。

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又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主要用作存储用户身份信息、鉴权密钥。

用户将物理的SIM卡插入手机设备,与单一运营商网络进行绑定后,方能实现通信网络的接入。

用户如需更换运营商,必须从新运营商获取新的SIM卡重新插入。

eSIM是SIM卡发展的革命性突破。

为解决M2M终端联网问题,GSMA制定eSIM规范,其核心思想在于SIM卡与运营商数据的分离。

与传统的SIM卡相比,eSIM具有以下优点:

1)体积小:

eSIM卡,即嵌入式SIM卡,是一颗SON-8的封装IC,可直接嵌入到移动设备上而无需卡槽,与传统的SIM卡相比可节省90%空间。

2)更灵活:

eSIM卡基于远程编程方式实现配臵,因此用户可以灵活切换运营商,做到“换号不换卡”。

3)更稳定:

不受环境和电机特性和温度的影响。

4)成本低:

中国移动数据显示,每张eSIM可节约4元左右的成本。

(二)SIM的简要发展历程。

SIM卡在短短的二十五年间进行了多次的更新迭代,物理尺寸快速减小。

第一代FullSizeSIM卡:

最早的全尺寸SIM(FullSizeSIM)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卡,用于较大型的通讯设备。

第二代MiniSIM卡:

随着手机的小型化,SIM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被裁剪为25×15mm的插入式,这种尺寸被称为MiniSIM卡。

第三代MicroSIM卡:

2003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再从MiniSIM卡发展出缩小为15×12mm的MicroSIM卡,并首先在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和iPhone4中使用。

第四代NanoSIM卡:

2011年苹果提出NanoSIM卡标准(12.3×8.8mm),经过一番竞争在2012年被欧盟采纳为第四代标准,并在iPhone5上首次应用。

从功能角度看,进入3G时代后,运营商推出了升级版的USIM卡来替代SIM卡,USIM卡增加了对网络的认证,并升级卡的安全性

数据来源:

工信部

图1SIM卡的发展历程

二、eSIM卡特点

用户签约管理平台是eSIM时代“卡”、“号”连接的核心。

在eSIM卡的远程配臵管理模式下,用户签约管理(SM)成为整个流程中终端和服务连接的核心,并将直接影响eSIM的远程激活与运营商切换等功能。

用户签约管理平台负责从运营商的系统内获取用户信息以及产品使用数据,并与eSIM卡建立起安全通信通道,最终完成对eSIM的数据更新。

因而,掌握SM平台将在eSIM业务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卡”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将SIM视为运营商防止用户流失的手段已经是过时的观点。

以“卡”为基础的用户维系手段只是单纯的物理防御,希望凭借用户换卡的费用和时间成本阻止用户更换运营商;但是现在凭借网络渠道,运营商已经大幅降低换卡的费用和时间成本,因此这个手段是失效的;而eSIM卡的出现将进一步降低用户换卡的成本。

“号”仍然会是运营商服务的核心。

号码仍然会是用户获得运营商服务的唯一标识,无论是现在的一号多端,还是未来开通eSIM独立号码,运营商需要号码和用户身份的一一对应。

因此,真正产生的影响是对号码不敏感的业务,只有用户对号码不敏感,才会积极切换运营商以获得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运营商目前的主流移动用户关注的问题仍然是换“号”而非换“卡”,所以eSIM技术的发展也就不存终结运营商一说。

用户粘性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号码和用户身份形成了多重绑定(如网络账户、银行账户等),这使得换号成本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即使eSIM卡成为终端设备的主流技术,运营商仍然可以凭借自身号码资源保持行业地位。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2典型远程写卡系统架构

三、eSIM卡发展趋势

(一)eSIM更适应物联网设备的需求

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更加符合物联网时代的设备需求。

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统SIM卡出现了许多弊端,限制了物联网设备的联网能力,而GSMA推出的eSIM卡更符合物联网的业务特征:

解决了SIM卡接触不良的问题。

由于SIM卡插拔式的结合方式,终端必须设备设置卡槽,而卡槽容易进入灰尘,剧烈震动时导致接触不良,无法适应大规模物联网部署。

比如在车联网中,汽车需要使用SIM卡连接网络,汽车的行驶特点决定SIM卡必须是嵌入式的,而非易导致接触不良的插拔式SIM卡。

突破了单一运营商网络锁定的限制。

同样在车联网领域,由于车辆跨国销售、行驶等特点,汽车需要能快速切换不同运营商的网络。

可远程编程的eSIM卡比需频繁更换的传统SIM卡更适应车联网的发展。

推动了设备终端设计的优化升级。

传统SIM卡大大限制了终端设备的设计和功能。

对智能手表、VR等可穿戴设备来说,无需卡槽且能节约近90%空间的eSIM卡比传统SIM卡也更有利于设备商生产出小巧、轻便、高性能终端设备。

具备“一号多终端”的特性,实现设备的批量上网。

物联网时代,用户往往需要管理海量的设备。

传统的SIM卡只能是一卡一号,而eSIM具备一号多终端特性,可以实现设备的批量入网,降低设备入网成本。

(二)应用遍地开花,eSIM发展进入快车道

面向物联网应用,eSIM卡开启广阔蓝海市场。

在满足了物联网对低成本、安全性、稳定性等诸多要求后,eSIM卡能有效应用到包括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远程智能抄表等诸多物联网场景中。

因此,市场对eSIM的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根据麦肯锡咨询的预测,至2020年,仅M2M场景下的全球eSIM市场规模就将突破14亿美元。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3M2MeSIM的市场规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三)eSIM和物联网市场将协同发展

国内运营商正利用eSIM卡积极打造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1)中国移动:

推出内臵eSIM卡的物联网芯片;2)中国联通:

根据具体场景提供eSIM服务;3)中国电信:

已完成物联网eSIM卡平台建设,并进行平台与机卡兼容性的测试,推动物联网eSIM商用的实现。

物联网领域也是运营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所在。

按照我们的分析,eSIM卡的推出对于单向通信需求、号码粘性小、成本敏感的用户影响最大,这些用户会积极切换运营商以实现使用成本的最优化。

因此,eSIM技术将和物联网技术协同发展:

eSIM卡降低了物联网的综合使用成本,有助于物联网加速推广。

因此,预计eSIM卡大规模应用会和物联网的发展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物联网终端设备会优先考虑集成eSIM卡,以实现未来运营商服务的切换。

运营商将面临用户增加和保持ARPU的抉择。

在物联网领域,用户切换运营商成本降低,运营商就需要通过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吸引用户,因此用户ARPU会受影响。

但是物联网是一个新兴市场,连接数增长潜力巨大,所以我们认为运营商会调低资费标准促进物联网连接数增长。

第二节5G产业链

一、全球5G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7年,全球5G移动通信时代脚步越来越近,各国政府纷将5G建设及应用发展视为国家重要目标,各技术阵营的5G电信营运商及设备业者亦蓄势待发,5G市场战火一触即发。

2018年,美国运营商将在局部城市开始5G部署,Verizon将在28GHz的毫米波频段开始针对固定无线接入场景的非3GPP标准的5G独立组网部署,随后将转向3GPP标准的5G部署;而AT&T则宣称将开始基于3GPP标准的5GNSA的商用部署。

而韩国KT在2018年2月的平昌冬奥会上展示28GHz的,基于非3GPP标准的5G系统的应用,随后也将转向3GPP的5GNR的NSA部署。

(一)美国

早在2016年年中,美国政府就对5G网络的无线电频率进行了分配,计划在2018年实现全面的商用。

当时美国政府也向电信公司提供了资助,在四座城市进行5G的先期试验。

2017年,美国运营商Verizon正式宣布将于2018年下半年在美国部分地区部署5G商用无线网和5G核心网。

由设备商爱立信提供5G核心网、5G无线接入网、传输网以及和相关服务,这将加快基于3GPP标准的5G解决方案的商用。

(二)俄罗斯

同样作为全球市场上颇具实力的国家,俄罗斯在5G方面的进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

相比于其他国家,俄罗斯面临着高昂的5G建设成本,这对于本就投入巨大的5G产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此,俄罗斯两家大型电信运营商MegaFon和Rostelecom正试图通过联合双方力量来共同克服在俄罗斯市场建设5G网络所面临的巨大成本挑战。

双方合作的第一步是成立一个工作组,两家运营商将使用3.4-3.6GHz和26GHz频段频谱探索推出5G技术的“选择”。

(三)日本

与韩国冬奥会相似,日本2020年东京奥运会以及残奥会也成了日本发展5G的重要助力。

为配合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日本各运营商将在东京都中心等部分地区启动5G的商业利用,随后逐渐扩大区域。

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KDDI和软银计划将于2020年在一部分地区启动5G服务,预计在2023年左右将5G的商业利用范围扩大至日本全国,而总投资额或达5万亿日元之多。

(四)欧盟

作为欧洲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欧盟也不会允许自己在这场全球5G盛宴中缺席。

2017年7月初步协议的基础上,欧盟不久前确立了5G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列出了主要活动及其时间框架。

通过路线图,欧盟就协调5G频谱的技术使用和目的以及向电信运营商分配的计划达成了一致。

欧盟电信委员会的成员国代表同意到2025年将在欧洲各城市推出5G的计划。

(五)韩国

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计划在2020年实现5G商用化的目标,韩国似乎想更早一点开展实践行动。

在2017年4月,韩国第二大电信商韩国电信(KT)和爱立信以及其他技术合作伙伴宣布已经就2017年进行5G试验网的部署和优化的步骤和细节达成共识,包括技术联合开发计划等。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韩国实现了5G首秀,由韩国电信运营商KT联手爱立信(基站设备等)、三星(终端设备等)、思科(数据设备等)、英特尔(芯片等)、高通(芯片等)等产业链各环节公司全程提供的5G网络服务,成为5G全球首个大范围的准商用服务。

(六)巴西

当美国、中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各自发力5G之际,巴西采取了不同的方针政策。

2017年年中,巴西科学、技术、创新和通信部(MCTIC)指出,已经同上述国家、共同体的科技人员签订了技术发展合作协议,以期共同发展5G网络。

实际上,巴西是全球第六个参与到5G信息技术开发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巴西在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这也说明巴西目前已经有能力进行5G网络的投资、开发以及深层次的研究。

(七)澳大利亚

在5G这条“康庄大道”之上,澳大利亚也紧跟着全球5G发展的步伐。

澳大利亚电信公司表示将加速推动全球5G网络标准的建立和澳大利亚网络系统的升级,并计划于2018年澳大利亚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期间试用。

此外,澳电信公司正在同谷歌、微软和高通等多家顶级科技公司沟通,希望参与和推动全球5G网络标准的制定和技术开发,对拟议中的5G标准作出修改,以保证新标准适用于澳大利亚。

二、中国5G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

在直接产出方面,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

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数据来源:

工信部

图42020-2030年我国5G间接拉动GDP增长规模预测(单位:

亿元)

三.中国5G产业链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上游

1、芯片市场分析

(1)芯片市场规模

2001-2016年间,我国芯片市场规模由1260亿元增加至约1200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将近60%。

2010-2016年间,我国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11%。

2016年,我国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1986亿元,2017年增长至12543亿元,同比增长4.65%。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52010-2017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

亿元,%)

(2)中国芯片行业利润流

芯片产业链分为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三个主要环节,目前芯片设计巨头为高通、联发科、三星等;芯片制造企业主要为台积电、台联电等;封测排名第一的则为日月光。

中国因拥有庞大的电子制造及大众消费市场,早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消费地区。

2016年付运至中国的半导体价值约为1590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价值约45.2%。

过去10年,中国的芯片进口总额高达1.8万亿美元。

芯片不仅进口额高,且依赖进口的比例非常高。

在中国的国内市场,约有90%的芯片来自进口。

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以手机芯片为例,目前,全球的主流手机厂商均与美国高通达成了合作协议,包括中国排名靠前的OPPO、华为、小米等都与其签订了3G/4G付费专利许可。

手机终端商如果使用高通手机芯片,除了要支付芯片购买费用外,还需向高通缴纳专利使用费。

即使手机终端商不使用高通芯片,仍需要向高通定期报备手机出货情况,并缴纳专利费。

财报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区收入占高通总收入的比重高达57%,该年其净利润高达57亿美元。

(3)中国芯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受制于资金和技术上的缺陷,本土的芯片制造企业仍然数量少、规模小、产品落后,与国际领先企业英特尔、SK海力士、台积电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但在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上,国内已有众多优秀企业涌现出来。

这些企业在竞争中所积累的开发经验和技术能力,将形成滚雪球效应,使他们不断发展壮大。

尤其在移动通讯、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本土企业正在或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未来,随着国家、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逐渐落实,将会出现较有实力的本土芯片制造企业。

本土的设计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将加速整合、壮大,形成国际巨头。

2、光器件市场分析

2016年,全球光器件市场规模达到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15%,其中中国光器件市场规模约42.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42%的份额。

2017年,我国100G光模块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光器件市场规模增长30%达到55.0亿美元左右。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62015-2020年中国光器件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

亿美元,%)

3、射频器件市场分析

近年来,射频前端模块市场增长强劲。

一方面,2015年全球4G终端出货量占比跃过50%,渗透率的提升保证了之后两年的成长动能;另一方面4G到5G的演进过程中,射频器件的复杂度逐渐提升,射频器件的单部手机价值量也得到提升。

2016年,全球射频器件市场规模达到135.97亿美元,2017年增长至158.75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16.75%。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72013-2017年全球射频器件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

亿美元,%)

(二)中游

1、基站市场分析

(1)中国通信基站发展现状

2012-2017年,经历4G网络大规模建设后,我国通信基站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数量增长至619万个,3G/4G基站数量增长至462万个,其中4G基站数超过328万个。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82012-2017年我国通信基站数量(单位:

万个)

(2)中国5G基站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整体数据流量的激增,我国5G产业将迎来大规模的需求增长。

预计到2022年,我国5G基站规模将达到千亿市场,5G基站数量将达百万个。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92019-2024年我国5G基站投资额及数量预测(单位:

亿元,万个)

2、传输设备市场分析

(1)传输设备的概念

传输设备就是把各种各样的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在光纤上传输的设备。

常用的传输设备有:

光端机,光MODEM,光纤收发器,光交换机,PDH,SDH、PTN等类型的设备。

(2)各设备商的5G传输方案

主设备商方面,目前各大设备商均发布了5G承载方案。

由于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前瞻预计中国厂商在5G承载网中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蚕食传统欧洲厂商的市场。

目前,华为,中兴,诺基亚和烽火的5G承载设备方案都在配合运营商进行外场测试,并在从布网上验证可行性。

市场龙头华为于2017年8月正式发布了面向5G的移动承载解决方案X-Haul,该方案具备四大核心价值:

全场景灵活接入,匹配不同站点场景;基于云化架构,实现敏捷运营;通过端到端网络分片,使能新业务创新;以及支持4G承载网络向5G承载的平滑演进。

中兴通讯5G前传回传一体化解决方案名为5GFlexhaul,该方案将FlexE与IP+光架构深度结合在一起,在一台设备上实现了5G前传和回传统一承载,提供灵活的超大管道承载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带宽的灵活扩展性,降低了初期建网的成本。

诺基亚推出面向5G时代的“anyhaul”端到端移动传输产品组合,对包括微波、IP、光及固定接入解决方案等在内的产品进行了重新组合,可提供最优化的时延和带宽组合,确保运营商能够依托最全面的传输网络产品组合顺利迈入5G时代。

其率先提出的IP+Optics+SDN的理念,按需提供带宽,实现灵活性。

烽火通信的承载方案名为FitHaul5G,其基于SDN/NFV、云等技术,实现了云化的5G承载架构。

烽火的承载方案具有泛在、超宽、极简、随需四个特质,针对超低时延,创新性地引人FlexEShim层交叉、低抖动队列、TSNMAC、Cut-through等技术。

3、网络优化市场分析

(1)网络优化定义

网络优化是指采集移动通信网络的话务统计、无线参数、频率配置、切换关系配置、测试数据、设备告警、网络工程参数等数据,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通过设备排障、设备资源调整、参数调整、频率修改、切换关系优化、天馈线系统调整等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的质量和效率。

网络优化包括无线网络优化和交换网络优化。

由于无线网络涉及数量庞大的基站系统,优化工作包含大量的野外测试、调整,所以无线网络优化的工作量和需求要远远大于交换网络优化。

(2)网络优化的内容

网络优化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覆盖优化、接入优化、切换优化、干扰优化、拥塞优化、掉线优化和联合优化等。

(3)中国网络优化的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的4G网络建设整体渗透率逐步提高,4G网络已经步入后产业时代,5G产业即将拉开投资序幕,因此未来与5G有关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覆盖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我国网络优化市场规模在2014年约为105.90亿元,2016年增长至141.36亿元,而到2017年,我国网优的市场规模大概在157.62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102014-2017年我国网络优化行业市场规模(单位:

亿元)

4、基站天线市场分析

(1)基站天线的地位

基站天线是基站设备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能量转换器。

在信号发送过程中,调制后的射频电流能量经基站天线转换为电磁波能量,并以一定的强度向预定区域(手机用户)辐射出去,接收过程中,用户信息经调制后的电磁波能量,由基站天线接收,有效地转换为射频电流能量,传输至主设备。

虽然基站天线仅占单一基站价值的2%左右,但是天线的增益、覆盖方向、波束、可用驱动功率、天线配置、极化方向等都会影响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性能。

基站天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移动通信的质量。

从2G到4G,移动基站天线经历了全向天线、定向单极化天线、定向双极化天线、电调单极化天线、电调双极化天线、双频电调双极化到多频双极化天线,以及MIMO天线,有源天线等过程。

未来5G技术发展,基站天线还将经历小型化、一体化(天线和滤波器融合)等过程。

相比以往3G或4G时代,5G天线设计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2012年以来,基站天线价格逐年上升,但增速也逐步放缓,这与4G阶段天线技术趋向成熟和天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关,2015年天线市场价格为1801元。

目前市场上天线价格尚未达到2000元,但射频单元的价格却在2000元以上,未来天线和射频单元一体化设计已经是大势所趋,集成设计后的有源天线单价有望大幅提升。

(2)5G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MIMO)

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

大规模天线技术被视为4G的核心技术,面对5G在系统容量和传输速率等方面的性能挑战,进一步增加天线数量仍然是MIMO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

一般而言,普通的基站需要配备3面天线,4G基站则需要配置2×2面(即2根接收天线2根发射天线),未来随着4G向4.5G继续演进以及5G落地,massiveMIMO基站(128、256甚至更多天线)的大规模应用将促使基站天线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

图115G网络时代基站区域天线数量(单位:

个)

第三节移动支付

一、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从2016年进入成熟期,监管力度只增不减。

联合国环境署下的无现金联盟发布的《中国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国数字支付生态的成长报告》表示,我国数字支付的主要成长期在2010年到2015年。

在这期间,数字支付占零售市场的份额从3%增长至17%,增速主要归功于此间中国GDP、互联网普及的稳健快速的增长。

但进入2016年后,微信和支付宝相继实施提现收费,我国移动支付行业以此为标志迈入成熟期。

2016年3月,根据微信官方的公告,每位用户终身享受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这一额度并非每日或者每个月,而是以单一用户为准计算。

支付宝则是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2万元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

市场培育“如履薄冰”的时期已经过去,企业开始将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臵上。

同时,从2015年底开始逐渐加强的监管幅度,也昭示着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渐趋于冷静。

数据来源:

艾瑞咨询

图12我国第三方支付已步入成熟期

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大幅超越电脑端支付,2020年有望达到300万亿(艾瑞咨询)。

随着用户线下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线下消费将成为新的交易规模增速支撑点。

根据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的统计,近年来,移动端交易的增速一直高于PC端,2016年更是以春节微信红包为契机,在转账幅度暴增的驱使下,更是呈现出381.9%的高度增速,移动支付为PC端支付近3倍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直至2020年,移动支付预计将以前期68%后期30%左右的增速保持增长,市场规模粗略预计将会达到300万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

艾瑞咨询

图132011-2020年中国互联网、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及增长率

二、竞争壁垒

(一)用户依赖

支付宝和财付通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支付场景,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并且仍在不断培养用户粘性、开拓新的支付场景以巩固行业地位。

根据艾瑞咨询《2017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调查,支付宝在网络购物场景的用户使用偏好度最高,微信支付则在充值服务场景的用户使用偏好度最高。

截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