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821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ocx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本公约各缔约方,

承认地球气候的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

感到忧虑的是,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注意到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分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社会和发展需要。

意识到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汇和库的作用和重要性。

注意到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特别是在其时间、幅度和区域格局方面,有许多不确定性。

承认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要求所有国家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及其社会和经济条件尽可能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并参与有效和适当的国际应对行动。

回顾1972年6月16日于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的有关规定,又回顾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拥有主权权利按自己的环境和发展政策开发自己的资源,也有责任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对其它国家的环境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

重申在应付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原则。

认识到各国应当制定有效的立法;各种环境方面的标准、管理目标和优先顺序应当反映其所适用的环境和发展方面情况;并且有些国家所实行的标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不恰当的,并可能会使之承担不应有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回顾联合国大会关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28号决议

的规定,以及关于为人类当代和后代保护全球气候的1988年12月6日的第43/53号、1989年12月22日第44/207号、1990年12月21日第45/212号和1991年12月19日第26/169号决议。

又回顾联合国大会关于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和沿海地区特别是低洼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06号决议各项规定,以及联合国大会关于防治沙漠化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1989年12月19日第44/172号决议的有关规定。

并回顾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90年6月29日调整和修正的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注意到1990年11月7日通过的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部长宣言。

意识到许多国家就气候变化所进行的有价值的分析工作,以及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和联合国系统的其他机关、组织和机构及其他国际和政府间机构对交换科学研究成果和协调研究工作所作的重要贡献。

认识到了解和应付气候变化所需的步骤只有基于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考虑,

并根据这些领域的新发现不断加以重新评价,才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最为有效。

认识到应付气候变化的各种行动本身在经济上就能够是合理的,而且还能有助于解决其他环境问题。

又认识到发达国家有必要根据明确的优先顺序,立即灵活地采取行动,以作为形成考虑到所有温室气体并适当考虑它们对增强温室效应的相对作用的全球、国家和可能议定的区域性综合应对战略的第一步。

并认识到地势低洼国家和其他小岛屿国家、拥有低洼沿海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易受水灾、旱宵和沙漠化影响地区的国家以及具有脆弱的山区生态系统的发展中国家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认识到其经济特别依赖于矿物燃料的生产、使用和出口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为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采取的行动所面临的特殊困难。

申明应当以统筹兼顾的方式把应付气候变化的行动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协调起来,以免后者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的正当的优先需要。

认识到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得到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发展中国家为了迈向这一目标,其能源消耗将需要增加,虽然考虑到有可能包括通过在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条件下应用新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和一般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决心为当代和后代保护气候系统。

兹协议如下:

第1条定义

为本公约的目的:

些变化对自然和管理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复原力或生产力、或对社会经济系

统的运作、或对人类的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

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份。

公约或其议定书所规定的事项,并经按其内部程序获得正式授权签署、批准、

核准或加入有关文书。

机制。

9.“源”指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

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

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这一水平应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第3条原则

各缔约方在为实现本公约的目标和履行其各项规定而采取行动时,除其它外,应以下列作为指导:

1.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

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2.应当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尤其是特别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那些发

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也应当充分考虑到那些按本公约必须承担不成比例或不正常的缔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

3.各缔约方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预测、防止或尽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并

缓解其不利影响。

当存在造成严重或不可逆转的损害的威胁时,不应当以科学上没有完全的确定性为理由推迟采取这类措施,同时考虑到应付气候变化的政

策和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

为此,这种政策和措施应当考虑到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并且应当具有全面性,包括所有有关的温室气体源、汇和库及适应措施,并涵盖所有经济部门。

应付气候变化的努力可由有关的缔约方合作进行。

4.各缔约方有权并且应当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保护气候系统免遭人为变化的政策

的措施应当适合每个缔约方的具体情况,并应当结合到国家的发展计划中去,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对于采取措施应付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5.各缔约方应当合作促进有利的和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这种体系将促成所有缔

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发展,从而使它们有能力更好地应付气候变化的问题。

为对付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岐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

第4条承诺

1、所有缔约方,考虑到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各自具体的国家和区域发展优先顺序、目标和情况,应:

(a)用待由缔约方会议议定的可比方法编制、定期更新、公布关按照第12条向缔约方会议提供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和各种汇的清除的国家清单;

(b)制订、执行、公布和经常地更新国家的以及在适当情况下区域的计划,其中包含从《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源的人为排放和汇的清除来着手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以及便利充分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C)在所有有关部门,包括能源、运输、工业、农业、林业和废物管理部门,促进和合作发展、应用和传播(包括转让)各种用来控制、减少或防止《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的技术、做法和过程;

(d)促进可持续地管理,并促进和合作酌情维护和加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汇和库、包括生物质、森林和海洋以及其它陆地、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

(e)合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做好的准备;拟订和详细制定关于沿海地区的管理、水资源和农业以及关于受到旱灾和沙漠化及洪水影响的地区特别是非洲的这种地区的保护和恢复的适当的综合性计划;

(f)在它们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政策及行动中,在可行的范围内将气候变化考虑进去,并采用由本国拟订的和确定的适当办法,例如进行影响评估,以期尽量减少它们为了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而行的项目或采取的措施对经济、公共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g)促进和合作进行关于气候系统的科学、技术、工艺、社会经济和其他研究、系统观测及开发数据档案,目的是增进对气候变化的起因、影响、规模和发生时间以及各种应对战略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的认识,和减少或消除在这些方面尚存的不确定性;

(h)促进和合作进行关于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以及关于各种应对战略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的科学、技术、工艺、社会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有关信息的充分、公开的迅速的交流;

(i)促进和合作进行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教育、培训和提高公众意识的工作,并鼓励人们对这个过程最广泛参与,包括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j)依照第12条向缔约国会议提供有关履行的信息。

2、附件1所列的发达国家缔约方和其他缔约方具体承诺如下所规定:

(a)

通过限制其人

每一个此类缔约方应制定国家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保护和增强其温室气体库和汇,减缓气候变化。

这些政策和措施将表明,发达国家是在带头依循本公约的目标,改变人为排放的长期趋势,同时认识到本10年末使二氧化碳和《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其他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回复到较早的水平,将会有助于这种改变,并考虑到这些缔约方的起点和做法、经济结构和资源基础方面的差别、维持强有力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需要、可以采用的技术以及其它个别情况,又考虑到每个此类缔约方都有必要为了实现该目标而作的全球努力作出公平和适当的贡献。

这些缔约方可与其他缔约方共同执行这些政策和措施,也可以协助其他缔约方为实现本公约的目标特别是本项的目标作出贡献;

(b)为了推动朝这一目标取得进展,每一个此类缔约方应依照第12条,在

本公约对其生效后6个月内,并在其后定期地就其上述(a)项所述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就其由此预测在(a)项所述期间内《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其他温室气体和汇的清除,提出详细信息,目的在个别地或共同地使二氧化碳和《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于管制的其他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回复到1990年的水平。

按照第7条,这些信息将由缔约方会

议在其第1届会议上以及在其后定期地加以审评;

(c)为了上述(b)项的目的而计算各种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时,应该参考可能的最佳科学知识,包括关于各种汇的有效容量和每一种温室气体在引起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和知识。

缔约方会应在其第1届会议上考虑和议定进行这些计算的方法,并在其后经常地加以审评;

(d)缔约方会议应在其第1届会议上审评上述(a)项和(b)是否充足。

进行审评时应参照可以得到的关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最佳科学信息和评估,以及有关的工艺、社会和经济信息。

在审评的基础上,缔约方会议应采取适当的行动,其中可以包括通过对上述(a)项和(b)项承诺的修正。

缔约方会议第1届会议还应就上述(a)项所述共同执行的标准作出决定。

对(a)项和(b)项的第2次审评应不迟于1998年12

月31日进行,其后按由缔约方会议确定的定期间隔进行,直至本公约

的目标达到为止;

(e)每一个此类缔约方应:

(1)酌情同其他此类缔约方协调为了实现本公约的目标

而开发的有关经济和行政手段;和

(2)确定并定期审评其本身有哪些政策和做法鼓励了导

致《蒙特利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水平

因而更咼的活动。

(f)缔约方会议应至迟在1998年12月31日之前审评可以得到的

信息,以便经有关缔约方同意,作出适当修正附件1和2内名单的决定。

(g)不在附件1之列的任何缔约方,可以在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的文书中,或在其后任何时间,通知保存人其有意接受上述(a)项和(b)项的约束。

保存人应将任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