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7883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乔元学.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乔元学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

二上表内乘法一二;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四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

笔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

三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两位数乘三位数。

到本学期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整数乘法已基本结束。

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课时安排:

1、口算…………………………2课时左右

2、笔算…………………………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机动)……………6课时左右

单元小结及反思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课本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图片、题卡。

教学时间:

2013年10月9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

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怎样列式?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

问:

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24×3=25×2=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怎么列式

提问:

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

130×5=2×380=150×6=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

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附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怎么列式

教学后记: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感受到,计算课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教学,也是比较乏味的教学。

而计算又是数学中,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倘若连计算都没有过关,如何让学生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计算应该说是学数学中基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一课时。

从整单元分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整单元的情景图主要从交通工具入手,要引入到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的教学。

本节课的例题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那么,如何避免单调重复,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计算教学的学习中。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并让他们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亲切自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求知欲望,也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为后面新课口算教学做了较好的切入口。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特别是在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

轰轰烈烈地课堂,使我非常满意。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如课前的导入时间太长了,从而导致本节课上的很紧促,小组讨论也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本应该有学生总结的口算方法,我自己给说出来了,这样就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学生进行方法讨论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梳理得不够明确,缺乏算法多样性和算法优化相合的统一,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

这些都是我以后课堂上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题: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有关“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

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013年10月10日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课件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

“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

(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口算得数

第4、5题

结论: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学后记:

《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练习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数,掌握口算方法,理解乘法意义。

这节课的练习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所以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

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乘法口算练习的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

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

列出了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

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乘法。

(课本第49页的例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2013年10月11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231×4=321×2=415×3=298×3=523×3=

2、笔算24×12=44×59=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12

290

145

1740

问:

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134×12=176×47=425×36=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七第3题。

附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出示例1

145×12=1740

145

×12

290

145

1740

教学后记: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弄清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课,学生易感乏味。

那么如何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分析、概括的过程,自主探索与交流,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加工信息,构建知识生长点,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这是我在课前引发的思考。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先请学生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在交流中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

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二课时

课题:

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

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练习七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准备:

题卡、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8×3=16`×8=36×2=46×20=4×160=3×150=15×6=

150×6=26×7=20×19=200×73=900×24=430×8=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145×27=679×13=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152246

×16×23×34

804156964

134104638

9381196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46×215=224×36=28×153=27×142=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三、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七第10、11题。

附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练习

1、判断并改错。

134152246

×16×23×34

804156964

134104638

93811967344

2、笔算

124×73=46×215=224×36=28×153=27×142=182×47=

3、解决问题

问题略.

教学后记: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笔算乘法的关键,但学生有了二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如果单是由教师讲解,难免会有枯燥无味感。

在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对于如何笔算46×215、224×36,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

交流时,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有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

在练习的评讲,将重点放在学生容易错的题目或常见错误上。

让学生做老师,进行批改纠错。

分析这道题是否正确?

如果是错的,那么错在哪里?

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纠正了学生错误,加深正确做题的印象。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等,作业批改时也从严要求。

从限时作业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弱。

其一,部分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其二,一百以内的加法不过关。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效果并不显著,本学期要继续加强计算题的练习,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坚持每天练。

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空算的必要性。

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

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法,因此,在学习下一节笔算乘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

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第三课时

课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

课本第52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

教学目标:

1、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600×300=30×23=53×30=20×700=40×22=608×5=

40×72=40×72=40×72=20×20=40×90=502×7=908×4=

2、笔算708×6=790×8=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问:

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30

4800

2)106×30=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60

×30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八第3、4、7题。

附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出示例2

160×30=4800106×30=3180

160106

×30×30

48003180

小结: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教学后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

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是:

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我的思路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然后引入新课,出示例题。

在解决例题的算法时,我让学生自主探讨,再展示学生的探讨成果,总结出最佳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我上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本课还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后应加强学生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课本第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

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

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

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