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649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史.docx

《古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史.docx

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人类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在我国,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3、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距今约80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粟、黍)。

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6、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居住----干栏式的建筑。

7、距今约5000年前后,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强大,后结为炎黄联盟,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之野大战后炎帝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黄河流域的尧、舜、禹在继承部落首领时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被称为“禅让”。

禹的儿子启采用夺取权位的方式继承部落首领,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约公元前16世纪夏被商所取代,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3、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4、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由层层等级严密编织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史称“东周”。

6、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列国并立。

春秋时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公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7、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代,韩、赵、魏、齐、楚、燕、秦是当时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

8、战国初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类容:

见教材34面共4点;商鞅变法的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e)变法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但秦的国势日趋强盛,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统一的国家建立

1、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都城设在咸阳。

秦王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新创“皇帝”一词,自称“始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2、秦王嬴政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皇帝以下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

推行郡县制。

3、①秦灭六国的时间?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

②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秦灭六国的过程,概括为四句顺口溜:

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二步行,打败削弱再灭亡,十年统一顺民心。

③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

(韩、赵、魏、楚、燕、齐,)

④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

(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⑤秦始皇采取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连接长城。

4、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防止儒生借古非今,扰乱民心。

⑵李斯向秦始皇提出“焚书”的建议。

⑶焚烧的是秦国以外的史书以及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

⑷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⑸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称为“族诛”;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称为“连坐”。

⑹胡亥在赵高的帮助下阴谋夺得帝位。

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境内。

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

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⑽陈胜称王后,打出的国号是“张楚”,“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或重张楚国声威。

⑾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反秦力量最强的是项羽和刘邦。

⑿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⒀刘邦攻入关中,公元前206年,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建都长安,史称“西汉”。

5、①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阶段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

②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统帅是卫青、霍去病。

③打败匈奴后,汉武帝为经营西域采取的措施有:

河西设郡、兴修边塞、续修长城、河西屯田。

6、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

a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剥夺了大批王侯的爵位,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

b经济上,把地方铸造钱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统一。

c军事上,打败了北方强敌匈奴,解除了边境威胁;

d外交上,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e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了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7、①西域(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为西域,这是狭义的。

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

②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

③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④汉宣帝时与西域的关系(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进一步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⑤东汉明帝时与西域的关系(73年,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活动了30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奴役,西域和汉王朝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⑥什么叫“丝绸之路”(从西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廓,越过今疆境内,运到安息,再由安息转动到西亚和欧洲大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⑦“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冶金、凿井等手工业技术陆续西传,西域的葡萄、苜蓿等经济作物落户中原,西汉王朝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把古老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是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我国的通道)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许(今河南许昌),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

(“挟天子以今诸侯”)

2、公元200年在那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曹操,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3、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

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吴国,史称孙吴。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从东汉末年时候开始的。

北方人口南迁的三条主要路线:

西-巴蜀,东-江浙,中-两湖和江西。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或影响):

①北民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垦辟荒地

②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刺激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5、江南开发表现在:

⑴农业:

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产品的商品化。

⑵手工业:

六朝时期开始,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⑶商业城市:

建康(今江苏南京)、京口(今江苏镇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余杭(今浙江杭州)

海外贸易的港口城市:

广州、鄮县(今浙江宁波)

⑷海上贸易:

与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及南洋诸国以及天竺、波斯、大秦贸易通过海路来实现。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

6、民族大融合

①民族大融合:

所谓民族大融合,是指各族人民和汉族在长期的杂居相处中,互相往来,共同斗争,民族隔阂逐渐消失,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影响趋向一致。

②特点:

⑴社会生活方面: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和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了解“胡人汉服”、“汉人胡食”以及汉人起居的变化。

⑵社会交往方面:

南北互使和南北互市。

⑶区域开发方面:

南北融合,南方开发。

③意义:

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开发为重新统一创造了条件,从而奠定了隋朝统一和唐朝繁盛的基础。

7、孝文帝改革(两个阶段)

⑴孝文帝(拓跋宏)5岁继位,由冯太后主政,她采取措施:

政治上:

“三长制”、集权中央,实行官员俸禄制;经济上:

“均田制”。

⑵孝文帝改革:

490年,孝文帝19岁亲政后,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在太后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行改革:

迁都洛阳(关键)、推行汉化政策。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科举制度是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的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2、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公元627—649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国力强盛的时期。

3、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在位期间,以隋亡为鉴,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并使唐代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即“贞观之治”。

4、武则天:

唐高宗之皇后,由于高宗体弱多病让武则天代为视政,高宗死后,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后人把其统治的20余年统称为“武周政治”。

武则天专政期间,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反对她的忠臣和李唐宗室。

但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武则天则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

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开元盛世:

712年,唐玄宗即位,为稳定朝廷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经唐初近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赋役宽平、刑罚轻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6、唐代的民族关系、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民族关系:

唐王朝以开放、宽容、容纳百川的自信与气魄,使中原与边地使者往来络绎不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唐代的开明和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因此日臻巩固。

民族政策:

采取“全齐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设立于内地不同的行政设施,长官都由当地人来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政务,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它的建立也很能体现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的特色。

文成公主入藏:

640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和蔬菜种子。

还有工艺品、药材、茶叶,以及诗文、农艺、医学、历法、工技等各类书籍,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7、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10余年,跋涉5万公里,历尽千辛万苦,645年,它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来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8、鉴真东渡:

鉴真是唐代名僧,曾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5次率众渡海均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到达日本九州受到朝野的盛大欢迎,被尊称为律宗初祖。

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宋代南方农业生产:

背景:

唐代中期以后,北方战乱不断,大量人口迁移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

特点:

耕田垦辟范围扩大,水稻成为南方第一位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固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茶叶也是当时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1)两浙丝织产品跃居全国首位,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海南岛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瓷业中心——江西景德镇窑。

(3)造船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大城市,技术居世界前列。

(4)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促使纸币产生。

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另有南宋的会子发行量也很大,与铜钱并行使用。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显示出超过北方的势头,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成定局。

3、宋代的社会生活:

(1)城市: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商业的日渐活跃,宋代城市日渐繁荣,丰富了市民生活内容,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名画《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开封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2)衣:

呈舒适化、非等级化的趋势,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丝织品主要由富家人享用,棉布也是衣服原料。

(3)饮食:

北方以粟麦、羊为主,南方以稻米、猪为主,茶、酒是最重要的饮料。

(4)住:

城市已瓦房为主,农村多茅屋,垂足而坐,靠背椅和高桌子是当时最时尚的家具。

(5)文化生活:

出现商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趋势,,如说唱、舞蹈、杂技、戏剧,市民喜爱的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相扑、球类和水上运动。

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1)1206年,蒙古各部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作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大汗国正式成立,后经扩张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2)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被称为元世祖,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流亡政权,统一全国。

5、岳飞抗金被称为精忠报国的典范,文天祥抗元战败被俘,但他坚持民族气节,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明朝设布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司,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使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互相牵制,又受中央统一控制,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等系列制度,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城镇基层的直接控制。

为加强皇权,朱元璋罢中书省,废宰相制,使朝廷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委任宦官,以钳制内阁,使明朝的皇权空前强化。

(2)清初,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康熙后,绕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另设南书房,选用翰林院学士参预机务以强化皇权。

雍正时期,创立军机处,召内阁大臣参与军事机要,此后,军机处逐步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军机处的权力比明朝的内阁略大,但仍然是皇帝独断专行的工具。

2、戚继光抗倭:

倭指日本。

背景:

元朝末年开始,亡命上海的日本武士,不断侵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

明朝中叶,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削弱,倭寇肆无忌惮入侵中国沿海,烧杀抢掠。

戚继光最初在山东,后来转战于浙江、福建。

他亲自选练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并采用了新的战法,时称“戚家军”,先后平定了浙江、福建的倭寇后,与1564年又挥师广东,与明朝军队配合扫除倭寇残余。

3、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1642年,荷兰驱逐西班牙在台湾的势力,独占台湾。

1661年3月,明朝将领郑成功率领第一批军队,登陆台湾不久后就收复赤嵌城(今台南),之后郑成功围困台湾城(今台弯安平),重创荷兰舰队。

1662年,郑成功以“大明招讨大将军”的名义接受荷兰殖民者的投降,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统治。

4、雅克萨之战:

背景:

由于雅克萨是沙俄侵略中国的最重要军事要点,,1865年月,康熙皇帝派水陆两军围困雅克萨,并成功阻击了沙俄的援军,迫使守城俄军投降,次年,清军再次围困雅克萨17个月,沙俄表示愿意和谈,清军才解雅克萨之围。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都承认的平等边界条约,之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长期的和平。

5、驻藏大臣:

清初,达赖赴京朝拜,受清册封。

康熙、雍正时,西藏多次发生内乱,清军入藏平定,并设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的职责是代表清朝政府会同达赖,班禅,监理西藏事务,并监督达赖、班禅圆寂后的转世程序。

意义:

驻藏大臣制度,有利于西藏的安定和清朝的统一。

6、评定大小和卓木叛乱:

清朝评定准格尔部之后,派大和卓木统领天山南路,留小和卓木掌管天山北路回教事务,后来小和卓木返归天山南路,与大和卓木一起发动叛乱,后来被清军所平定。

7、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726至1731年间,雍正对贵州、云南、广西少数民主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大规模的改封国制为郡县制乾隆时,又在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后,废除该地区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管理。

“改土归流”消除了土司割据状态,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闭关锁国的表现:

(1)限制通商,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禁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被称为“海禁”;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直到台湾统一才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1757年,清朝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2)自大与封闭,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清朝统治者却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而对外界懵然无知,,只是对西方殖民者深怀戒心和疑虑。

9、清代的疆域:

北界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及南海诸岛,西抵喜马拉雅山脉,西越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

第八、九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铜、锡、铅熔冶在一起铸造青铜器。

我国的青铜冶炼,已有4000年的历史。

司母戊鼎是青铜器中著名的大方鼎。

2、《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书中系统总结了周、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绩,在古代数学的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成就最捉住的是宋齐之际的祖冲之。

他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确的历法。

他在数学上的突出贡献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率,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他的数学名著《缀术》,在唐初被列入算经十书。

4、秦汉到魏晋南北朝,中医学更有了长足发展,逐渐汇成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并涌现出许多名医,张仲景、华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5、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是东汉后期的著名医学家。

他撰写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6、东汉末年的华佗,擅长针灸与外科手术。

他创制出一种外科手术前使用的麻醉药,名叫麻沸散。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

7

7、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倾注27年心血,经3次修改,完成190万字的《本草纲目》、成为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

8、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对汉魏时期的地学著作水经作注释,写成《水经注》,代表了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

9、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10.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名著《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尤其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作了系统的总结。

11.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

秦国的蜀郡守李冰为整治岷江,在今成都以北都江堰市境内主持修筑了一个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共功能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为“都江堰”。

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约300多万亩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12.自秦代修筑万里长城后,历史上曾多次加以修整。

至明代,又在古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整长城。

工程浩大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蜿蜒绵延,全长约6300多千米。

巍峨屹立的万里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之一。

13.隋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两代君主先后下令,利用已有的河道,开通南北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属浙江),北至涿郡(在今北京西南),全长2000多千米。

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14.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隋代工匠李春设计营造的赵州桥,深受后人赞叹。

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

15.始建于明成祖时的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的。

北京城的布局以南北中轴线为主干对称展开,规模宏大,雄伟端庄,成为古代都城建筑的典范。

北京城的中心为明清皇宫所在地-----宫城,也称紫禁城,即今故宫。

故宫内现存建筑980余座,房屋8700多间,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16.我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17、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称‘甲骨文’。

18、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以及连笔书写的草书和行书。

19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着所在国家的灭亡而消亡了,多数文字都由象形逐渐走向拼音,只有汉字形声表意,历千年不衰。

即使在电脑时代,汉字仍是当今输入最为快捷的文字之一。

20、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他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言论后来被弟子变成《论语》一书。

21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

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2、佛教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生,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痛苦的,劝导人们弃恶向善、积善积德。

这一说教虽然虚妄,却为人首先是苦难提供了精神慰藉,有很强的吸引力。

形成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

23、东汉后期形成的道教,源于古代明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教思想。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宣称通过炼服丹药和修身养性,可以长生不老,德以成仙。

道教的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

24、唐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

最耀眼的应数李白、杜甫、王维和白居易。

李白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后人称他为诗仙;杜甫诗风沉郁,语言精练,后人称他为诗史;王维诗风格宁静恬淡,意境深邃幽远,深得后世文人喜爱;白居易诗作明白流畅,通俗易懂,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25、兴起于唐代的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两宋时期,词家众多,佳作迭出,词成为当时最具特色的文艺样式。

著名词人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6、明清时期,各类小说十分兴盛。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明代中期吴承恩创造的《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7.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规模宏大,体制完备,堪称我国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