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7614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docx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

电厂防雷设计方案

一、雷电防护概述

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更可高达数十万安培。

千百年来,雷电所造成的破坏可谓不计其数。

落雷后在雷击中心1.5-2Km半径的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害线路上的设备。

雷电灾害如同暴雨、飓风一样都属于气象(自然)灾害,它与水、旱、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统称为影响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六大灾害。

雷电产生于雷暴,而雷暴往往伴随强对流天气而形成,是由大气环流和当地气象因素决定的。

雷暴是积雨云中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并伴有火花放电,强大电流通过时,又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响声,即雷电。

闪电有枝状、片状、带状、球状,其中枝状最为常见。

雷暴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的大气不稳定能所供给的。

每年进入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大气中的不稳定能增加,因雷暴始发于春季,盛夏,太阳辐射强烈,大气不稳定能储存多,雷暴频繁。

秋冬以后,太阳辐射减弱,因而雷暴逐渐减少。

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等原因,现在冬季也经常出现雷击现象。

据悉,每个闪电的强度可以高达100万伏,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约有10万千伏安,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一般而言,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破坏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随着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雷电灾害跟踪而至,还呈现出新的特点:

受灾面大大扩展,特别容易侵入与高新技术最密切的领域,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数据设备和精密仪器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雷电损害造成的事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通讯计算机网络精密设备内部结构的高度集中化,使设备耐受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下降,更易遭受雷电破坏。

轻者可造成计算机终端和通信设备的接口损坏,使通信中断,大量信息丢失或无法传输;严重者使网络主机损坏,导致网络瘫痪,工作无法进行。

计算机网络系统易遭受雷击损坏的设备有:

MODEM(调制解调器)、ROUTER(路由器)SWITCH(交换机)、HUB、网卡、通信卡、UPS、计算机电源及主板。

在雷电灾害防御方面,纵观人类防雷历史,已有两个多世纪,从建筑物防雷发展到供电防雷、电气和电子设备防雷,现在已进入第四个阶段即现代微电子设备防雷。

防雷技术和产品,也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发展得到显著发展,除传统的避雷针引雷拦截技术外,已拥有消散削减、屏蔽隔离、抑制分流、疏导均衡等电位、优化接地泄放和雷电控测定位预警等技术,并相应研制出多种高科技的隔离装置、电涌保护器、高效防腐降阻剂等设备、器件和产品,出现了火箭与激光等人工影响雷电的装置和雷电探测预警系统设备,这都为有效防御治理雷电灾害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工业化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各种高层建筑和特殊用途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这也为雷电防护提出了大量新的问题。

“静电抵抗”、“电磁干扰”、“热岛效应”等等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区研究和解决。

近十多年来围绕这些问题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许多新的防雷理论,研制出一大批新的防雷器件、设备和材料,开发出许多全新的雷电防护技术。

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新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该规范参考了大量国际标准,对原有的规范做了大量的修改,无论从指导思想、技术要求还是技术措施上讲都处在国际领先地位,这也标志着我们国家对雷害的重视。

二、雷电防护的基本理论

1、雷击侵入设备的途径

1.直击雷:

所谓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树木、动植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伤亡。

一般防直击雷是通过外部避雷装置即:

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引下线、接地装置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将雷电流泄入大地。

然而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导通只能保护建筑物本身免受直击雷的损毁,但雷电仍然会透过多种形式及途径破坏电子设备。

2.感应雷:

所谓感应雷,是指雷云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等现象称之为感应雷击。

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时,会在附近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埋地管道、设备间连接线和铁路钢轨等等导体上产生静电和电磁感应过电压,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

感应雷虽然没有直击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直击雷只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

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个小范围的目标,而一次雷闪击都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并且这种感应高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电话线等传输到很远,致使雷害范围扩大。

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可以避免雷击损坏建筑物,但是在雷电从建筑物顶端泻放入大地或者附近发生雷击的时候,雷电电磁脉冲可以通过避雷针的引下线和接地系统地线产生很强的电场,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品均会产生感应电压,这些感应电压的高低随着金属形状、距地线的距离和雷击大小而变(根据IEC61312标准,当雷击击中建筑物时,即使装有避雷针,直击雷电流50%的通过引下线和接地系统入地,仍然会有大约50%的雷击能量仍会分配到各线路系统)一旦您的电源输入线、电话线、网络线或其它电子设备的金属引出、引入线感应到瞬间高压,避雷针就无能为力了。

感应雷击破坏的主要对象是电子电气设备。

3、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特殊的雷电现象,简称球雷。

一般是以橙或红色,或似红色火焰地发光球体,(也有带黄色、绿色、蓝色或紫色的),直径一般约为10-20厘米,最大的直径可达一米,存在的时间大约为百分之几秒至几分钟,一般是3至5秒,其下降时有的无声,有的发出嘶嘶声,一旦遇到物体或电气设备时会产生燃烧或爆炸,其主要是沿建筑物的孔洞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有的由烟囱或通气管道滚进楼房,多数沿带电体消失。

4、电磁脉冲:

由于雷电电流有极大峰值和陡度,因此在它的通道周围会出现很强的瞬变电磁场,处在这个瞬变电磁场中的导体就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而此瞬变电磁场,都会在空间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电磁作用,也可以是脉冲电磁波辐射,而这种空间雷电电磁脉冲波(LEMP)是在三维空间范围里对一切电子设备发生作用。

因瞬变时间极短或感应的电压很高,以致产生电火花,其电磁脉冲往往超过2.4高斯。

现代银行、邮电、证券机房或营业柜台通常应用计算机进行货币存取、信息传递与交换等业务,依据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标准这些场合对磁脉冲承受限度应小于800A/m,故在新机房建设或旧机房改造时应对防雷与磁屏蔽措施必须充分注意。

5.地电位反击:

建筑物的外部防雷系统(如避雷针、避雷网等)遭受直接雷击,在接地电阻的两端就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由设备的接地线、建筑物或附近的其他建筑物的外部防雷系统或其他自然接闪物(各种管道、电缆屏蔽管等)引入设备,造成设备的损坏。

6:

操作瞬间过电压:

众所周知,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储存能量,电流越大,导线越长,储能越大,所以当大型负载(特别是电感性负载)电气设备开关时,便会产生瞬时操作过电压。

2、雷击防护的基本原理

所谓雷击防护:

就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的引入到大地,是疏导,而不是堵雷或消雷。

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包括两个方面:

直接雷击的防护和感应雷击的防护。

缺少任何一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

一般我们将其分为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两部分。

由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引起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和其它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中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为了实现内部避雷,需对建筑物进出各保护区的电缆、金属管道等安装过电压保护器进行保护并良好接地。

A、多级保护原则:

即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受保护的程序和所属保护区域确定防护要点作分类保护;根据雷电和操作瞬间过电压危害的可能通道,对电源线和数据、通信线路都应做多级层保护。

B、外部无源保护:

在0级保护区即外部作无源保护,主要依靠避雷针(网、线、带)和接地装置。

保护原理: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有效的防直击雷的方法。

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网(带,线)良好连接。

 C、内部防护

(1)、电源部分防护:

雷电侵害主要是通过线路侵入。

对高压部分电力局有专用高压避雷装置,电力传输线把对地的电力限制到小于6000伏(IEC62.41),而线对线则无法控制。

所以,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应分三部分:

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建筑总配电盘前端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电涌保护器,作一级保护;在建筑总配电盘至各楼层分配电箱间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电涌保护器,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电涌保护器,作为三级保护。

目的是用分流(限幅)技术即采用高吸收能量的分流设备(电涌保护器)将雷电过电压(脉冲)的能量分流泄入大地,达到保护目的,所以,分流、等电位技术中采用防护器的品质、性能的好坏是直接关系网络防护的关键,因此,选择合格优良的电涌保护器至关重要。

(2)、信号部分保护:

对于信息系统,应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

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精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确定。

其主要考虑的如:

卫星接收系统、电话系统、网络专线系统、监控系统等。

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应对地加装电涌保护器,电缆中的空线对应接地,并做好屏蔽接地,其中应注意系统设备的在线电压、传输速率、按口类型等,以确保系统正常的工作。

(3)、接地处理

在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中,一定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因所有防雷系统都需要通过接地系统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如果机房接地系统做得不好,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烧坏元器件,严重的还将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另外还有防干扰的屏蔽问题,防静电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来解决。

一般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

建筑物地网(与法拉第网相接)、电源地(要求地阻小于10欧)、逻辑地(也称信号地)、防雷地等,有的(如IBM)公司要求另设专用独立地,要求地阻小于4欧(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也会要求小于1欧)。

然而,各地必须独立时,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的话,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时,应尽可能连接在一起,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的,可通过地电位均衡器实现等到电位连接。

为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应每年定期用精密地阻仪,检测地阻值。

接地装置由接地极及一些附件、辅助材料组成。

接地装置的选材和施工主要决定于土质结构,即土壤的地阻率ρ。

不同层土质结构不同,因而地阻率ρ不同,为增加接地装置使用效率,可使用长效降阻剂。

D、有外部防雷措施同时更需要完善内部防雷措施

我们知道外部防雷措施中避雷设施的引下线在接闪以后,会有很大的瞬变电流通过,也就是说在周围会产生很大的瞬变电磁场(LEMP)。

因此,安装了外部避雷措施不能代替内部防雷措施。

再者,我们都知道,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是引雷,所以在概率上来说,安装了避雷针以后,建筑物的避雷系统遭受雷击的可能性会增大,也就是说LEMP发生的几率会变大,过电压产生点的距离会缩短(引下线处),所以安装了外部避雷措施的含有电脑网络等系统的大厦更加需要内部防雷措施。

三、雷电的选择性

A、易遭雷击的地点:

1、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湖沼、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2、山坡与稻田接壤处;

3、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

B、易遭受雷击的建(构)筑物:

1、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如水塔、电视塔、高楼等;

2、排出导电尘埃、废气热气柱的厂房、管道等;

3、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4、地下水位高或有金属矿床等地区的建(构)筑物;

5、孤立、突出在旷野的建(构)筑物。

C、同一建(构)筑物易遭受雷击的部位:

1、平屋面和坡度≤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和屋檐;

2、坡屋度>1/10且<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

3、坡度>1/2的屋面、屋角、屋脊和檐角;

4、建(构)筑物屋面突出部位,如烟囱、管道、广告牌等。

四、电厂防雷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及相关标准: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IEC61024《建筑物防雷》

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99(03)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DL/T544-9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DL/T546-94《电力系统载波通信管理规程》

DL/T547-94《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DL/T548-94《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DL/T621-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2、防雷等级的确认: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按下式计算:

N=kNgAe;Ng=0.024Td1.3

式中 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k雷击次数校正系数;在此类型情况下取2;

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Td该地区的年平均雷电日数;南京地区年平均雷电日数为□次/年

在下列情况下k取相应数值:

a、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

b、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

c、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根据以上年预计雷击次数参数,此电厂的的预计雷击次数为:

 N=kNgAe=□次/年

依据以上计算,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3条的要求,其属于标准规定的“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因此应定为二类防雷建筑物。

3、直击雷防护设计:

依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由于建筑物的防雷类别为二类,所以用滚球设计接闪器时滚球半径R=45m;由于加油站的建筑物包括加油棚、宿舍楼及其它附属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时,利用其框架结构的桩作为垂直接地体,利用地梁与承台作为水平接地体,利用桩内两条对角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天面板筋作为网络(10m×10m或8m×12m)。

因此只需要沿天面四边设避雷带,在四角设避雷50cm短针,可选用ALP-50型避雷针。

对于电力微波天线等金属构筑物的保护,需要在构筑物顶部位安装避雷针,常规设计为高度为150cm避雷针,可选用ALP-150型避雷针。

计:

ALP-50型避雷针8支;ALP-150型避雷针1支;

ALP系列避雷针

ALP系列避雷针是广州雷迅公司自主开发生产的优质接闪器,是在富兰克林传统型避雷针的基础上依据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国际雷电研究和试验中心(ICLRT)所提供的研究报告进行设计的,符合现行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和IEC61024《建筑物防雷》标准。

产品特点:

⒈特殊弧型针头设计。

ALP系列避雷针采用35/80mm的弧型接闪尖端,更易吸引下行雷电,从而起到更可靠的保护作用。

⒉优良的抗侧闪功能。

ALP系列避雷针采用3倍针杆半径的接闪尖端长曲轴设计,可有效保证接闪部位位于经特殊电弧钛化处理的尖端表面上,防止侧击针杆事故发生。

⒊特殊的接闪尖端处理技术。

ALP系列避雷针采用电弧钛化尖端表面预处理技术,在雷电冲击后,针头表面不易开裂、熔斑、变形。

⒋可靠安装连接方式。

ALP系列避雷针采用紫铜合金片填充针座与主管之间的间隙,可调整的紫铜合金垫片可有效保证针体安装的同心度、垂直度。

3、引下线的设计

站区的避雷针和避雷带可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引下线,将屋面避雷带按标准要求分别接在四个角上,将避雷带与建筑混凝土内的钢筋相连。

电力微波天线等金属构筑物的避雷针可用铁塔作引下线,如铁塔已良好接地,只需在安装避雷针时保证避雷针与铁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做防腐处理即可。

4、地网的设计

电厂的地网分为直击雷保护接地(其接地电阻要求≤10Ω)、防静电接地(其接地电阻要求≤10Ω)、电源工作接地(其接地电阻要求≤10Ω)、信号线路直流工作接地(其接地电阻要求≤4Ω)四个部分。

依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防雷设施防雷的要求:

电厂的接地应采用统一接地的接地形式,并在各处做等电位连接,既电力微波天线等金属构筑物金属构件、建筑物基础钢筋,电力电缆外皮和瓷瓶铁脚,信息系统的通信电缆外皮等均应与接地系统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其统一接地电阻要求≤4Ω。

考虑到地网使用的长期性和耐腐蚀性,建议使用AG系列非金属接地模块制作地网。

地网布置依据地形进行设计。

水平接地体使用40×4mm镀锌扁钢,埋深0.6米;垂直接地体使用L50×50×5×2000mm镀锌角钢;垂直接地体间使用AG-I型非金属接地模块。

地网引出地网测试极到地面上,以便以后检测地网情况。

铁塔的应通过四个脚与地网相连,机房和变电房的基础内的钢筋应在四角处与地网相连。

计:

AG-I型非金属接地模块10块;垂直接地体12支;水平接地体120米;

AG系列非金属接地模块

非金属接地模块是一种以非金属材料为主体的接地体。

它由导电性、稳定性较好的非金属矿物和电解物质组成,它的诞生开创了接地材料和接地技术的新时代。

通常的接地体多为金属导体,最常见的有角钢、圆钢、钢管、铜棒、铜板等。

其缺点是:

用料多、耗资大、寿命短、稳定性差、不宜在高土壤电阻率区使用。

而非金属接地模块则用料少、耗资小、寿命长、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于高电阻率土壤地区使用。

若接地点周围为砂石或岩地层,可用它制作地网来解决一些接地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而且本产品无污染、无毒害、抗腐蚀,使用十分方便。

非金属接地模块能获得低接地电阻的基本原因是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它比金属材料可成倍地增大接地体和土壤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接地体本身的散流面积;减少了接地体和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加之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充分发挥了接地体中电解物质的导电作用。

本产品是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工程用于降低接地电阻的专用产品。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环境,具有抗腐蚀、无毒环保、使用寿命长、工程安装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是适合防雷地、各种安全地和工作地、信号逻辑地的通用产品。

产品特点

1.用料少、耗资小、寿命长、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于高电阻率土壤地区使用。

2.无污染、无毒害、抗腐蚀,使用十分方便。

具有吸湿、保湿特性,接地电阻低且能保持长期稳定。

3.通过专用设备挤压成型的,根本上解决了同类材料难以克服的腐蚀和密实程度低稳定性差的通病。

经多次大电流冲击后,阻值不增大,也无变硬、发脆、断裂现象,与降阻剂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

能经受-40℃的低温,北方高寒地区同样适用。

4.较大的散流面积,复合材料和土壤的结合性强,降低了接触电阻;

接地体有独特的可扩散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成分,通过扩散改造附近土壤层,使其湿润,而且该成分是阳离子型的高分子材料,电解提供土壤导电必须的电解络合离子,使散流效果更好;

5、电源配电系统防护设计

A、外来导体的布置:

外来导体包括:

金属水管、通讯电缆线及电力电缆铠装外皮或电缆金属管等。

所有的水管和电缆应埋地进入机房,水管和电缆铠装外皮和保护金属管应在进入机房时接地,电缆应选用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埋地进入机房电缆相线和中线应通过电涌保护器接地。

B、外电源线的电涌保护器的布置和选择:

1)、电涌保护器的布置原理

如下图所示:

a)该布置是依据GB50057-94(2000版)和IEC61312的标准布置。

在LPZ0和LPZ1区交界:

U2=U1-I2R2

可以看出:

U2

这样就可以通过多级钳位使残压逐步降低,以有效地抑制外来雷电波入侵和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

b)通过电涌保护器的雷电流逐级减少,还为安装电涌保护器提供了方便如(图3)所示,我们在安装电涌保护器时总会使用导线进行连接,而导线电感在雷电波的频率下不能忽略,于是有:

Uc=UL1+Us+UL2  Uc=Is(ZL1+ZL2)+Us

这样的残压将会附加上一个额外的Is(ZL1+ZL2),如果只有一级电涌保护器,雷电流的大部将从这一级电涌保护器泄放入地则Is非常大,这样要保证U额外Is(ZL1+ZL2),否则则ZL1+ZL2要非常地小,也即导线要非常短,在安装时往往很难做至,安装条件就会非常苛刻。

多级布置使这个部题得至解决。

c)分区多级布置使电涌保护器由于自身放电的电磁脉冲的干扰减弱,我们知道当在导体中有高频信号流过,就会向空间发射电磁波及发射功率。

可频率、电流和电压有关当电流和电压降低时其发射功率也就减弱,这样不会因为电涌保护器的放电而影响微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d)SPD4必须尽量靠近设备,这是因为GB50057-94(2000版)和IEC61312表明电涌保护器距被保护设备的距离过大会由于雷电波的反射效应而在被保护设备上引起高频振荡,使得设备上的电压超过电涌保护器上的残压而损坏设备。

这个距离应小于10米。

2)、电涌保护器的选择:

a)、动作电压的选择:

变压器低压侧的电涌保护器其三相电压为动作电压;U0=400V

b)、电涌保护器的通信容量选择:

首级电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的计算:

GB50057-94(2000版)和IEC61312指出:

二类保护要求,应按总雷电流150KA(10×350μS波)来考虑电涌保护器选择,按照其建议的雷电流分配方式其中50%即75KA是通过接地系统(水管、铠装电缆外皮或导线的我属保护管等)直接入地;另外50%通过安装在相线和中线上的电涌保护器入地。

依据以上标准考虑到50%雷电流分配到电源系统的最恶劣环境,按照GB50057-94(2000版)标准表6.1提供的雷电流参数电涌保护器每相上的雷电流约为:

当线路无屏蔽时,In=[150KA×50%]÷4=18.75KA

当线路有屏蔽时,In=[150KA×30%]÷4=11.25KA

对于本系统采用的铠装电缆线路,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

第四节:

第6.4.7条要求每线标称放电电流不宜小于15KA的要求。

首级电涌保护器的每相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15KA(10/350μS)。

次级电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的计算:

依据国标GB50057-94第6.4.8条:

在前级按第6.4.7条要求安装的10/350μsSPD所得到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以及反射波效应不足以保护距其较远处的被保护设备的情况下,尚应在被保护设备处装设SPD。

且该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小于被保护设备耐压水平的80%。

根据被保护设备的特性(如高电阻型、电容型)或开路时,反射波效应最大可将侵入的电涌电压加倍。

 

依据国标GB50057-94第6.4.9条:

当按第6.4.7条和第6.4.8条要求安装的SPD之间设有配电盘时,若第一级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保护不了该配电盘内的设备,应在该盘内安装第二级SPD。

后级线路的SPD称放电电流In的选择应考虑到前级SPD启动后线路残压和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以及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