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500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科目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2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2、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六篇文章。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

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

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

1、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

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鉴赏法。

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设想: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并辅以简单介绍,导入新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瞧:

多可爱的小草,花也在开放,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酷热难耐的盛夏,蝉情不自禁地嚷着:

热死啦!

热死啦!

这预示着近期天气还会是烈日当空,注意防暑。

瞧,这就是所谓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图画,秋天来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就是美丽的冬天。

1、导入新课:

以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就是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的“语言”---物候现象。

对人类来说‘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实际上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物候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当然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文题和作者)  

2.出示课题和作者。

有谁了解作者竺可桢吗?

 

3.(过渡)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要,准备抢答。

 

 

 

联想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浮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通过优美的画面,师生的交流,学生马上被优美的画面点燃了激情火花,被这美的感觉所深深吸引,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他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可以说“激趣”成功了。

 

 第二环节: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

找出屏幕上的问题(见板书设计)的答案。

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参照课文第一段,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家乡的四季变化。

 

 

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展现一下家乡的四季风景画。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说明文,学生通过朗读优美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意、感悟事理。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明白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安排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阅读说明文时清晰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大意,理解说明内容。

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培养他们注重观察、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

第三环节:

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①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

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②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逐个板书) 

 

 

 

(生)不能。

 

 

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段落层次

 

第四环节:

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自由读6--10自然段。

(2)思考: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

(3)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

(4)追问:

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再追问: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

从主要到次要。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5)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过渡)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多媒体出示:

《大林寺桃花》  

指名读,学生思考。

  

 

 

 

(生)四个。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生)因为纬度是最重要的。

 

(生)从主要到次要。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

 

(生)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生)高下因素

 

 

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小组讨论有助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这是一个学生自己读课文的过程,每一次读课文都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一次自己读,争取读正确。

第二次同桌读,要互评、纠错。

第三次读就提高了要求,不但要正确而且要通顺、流利。

第四次指读,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回忆巩固

 

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

 

第五环节: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

多媒体出示:

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迟五六天。

这种现象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请从句子中找到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词语。

2、比较阅读。

这些词语限制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请同学找找相关的语段,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听读1--2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3)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4)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

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

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

“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

“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写秋天——);

“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

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

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

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生)左右、极、常

 

学生在练习本上改写比较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

 

学生试着找描写四季的词语

 

体会语言的生动传神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

 

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第六环节:

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

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2、布置作业: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知识。

 

 

跟随教师的总结,回味文章

 

 

巩固知识,拓展延伸。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最低标准:

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

较低标准:

学习内容正确。

较高标准:

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是否在学习中增长?

八、板书设计

大屏屏展示的内容: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归纳总结:

描述物象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解释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主

经度、

高下、

古今差异次

语言特点:

准确、生动、典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