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469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

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一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高考考点)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一、关于“近代”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1、“近代”

近代与古代的最基本区别是:

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第二,法治取代人治;第三,自主的公民取代被动的臣民。

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对其它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这就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以及从古希腊、罗马保留下来的民主政治文化;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在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建立之后,关于人民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主权在民”的原则没有回答这一问题。

但是,近代资产阶级宪政实践表明,民族统一国家出现后,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已经无法实现。

因此,英国资产阶级在封建议会基础上首创代议制,并认为“议会主权”就是“人民主权”,从而代议民主制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也成为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

二、代议制:

(间接参政,有立法权)

1、含义: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特点:

议会掌握立法权,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议会成为代议制的核心。

3、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代议制)是一致的。

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皇帝)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

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区别于封建君主制的根本就在于国会立法主宰国家,国王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必须执行资产阶级的意志。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是国王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加强的过程。

(王权与议会的关系)

1、确立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相互斗争的两种势力: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VS封建势力

3)主要事件:

①爆发——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②“光荣革命”(革命结束)——1688年

1688年“光荣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

国王从此变成服从议会的立宪君主。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也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诞生。

2、确立的标志:

《权利法案》颁布

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内容:

君主虚权;议会掌握实权。

(议会分上院和下院,普选产生的下院掌握实权)

作用(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3、发展:

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责任内阁制形成:

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

“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汉诺威王朝时,国王不出席会议成为惯例

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当选为第一任内阁首相,开创了由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

⑥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利不断膨胀,成为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凌驾于议会之上

责任内阁制基本原则

①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对外意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对政府通过了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③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学习思考〗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后,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如何?

跟议会的关系又如何呢?

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议会。

〖学习思考〗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明朝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英国——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内阁是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成的,由国王任命,内阁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

中国——内阁没有实权,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皇帝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采纳与否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最大不同:

社会性质的不同。

明代内阁制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制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4、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

①时间:

1832年

②内容:

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分配议席

③结果和局限: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历经了:

形成→发展→完善→内阁专横(黄金时代结束)。

5、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作用

根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责任内阁制政府”)

特点:

国王:

“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

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议会和内阁是权力核心,存在相互制约的权力关系。

作用:

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革命)

权力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科学决策。

不同政党和阶层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参与国家管理。

很多问题通过议会各党派的协商和妥协来解决,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君主立宪制代表了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为其它国家树立榜样,提供借鉴。

【拓展】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项目

中国

英国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

君主立宪制

政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两党制

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

议会

行政机关

国务院

内阁(首相)

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

国王

二、美国1787年宪法

1、制定的背景:

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建立邦联政体(是一个松散主权国家联盟。

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邦联国会的权力极为有限。

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国家无力解决战后重大问题(经济困难;政局不稳)

经济困难

①外国商品占据美国市场②海外贸易受挫③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④收支失衡,外债巨额

政局不稳

①边境面临严重威胁②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受“分权与制衡”学说影响(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2、内容:

1)确立联邦制(政府与地方的分权)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留一定的独立性。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政府的权力构建(政府内部的分权)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

最高行政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司法权分属于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大法院官,权力分散又互相牵制。

参议院按州分配、众议院按人口分配,(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3)保留黑人奴隶制和折算黑人人口。

(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关系)

3、“三权分立”的表现

1)国会(立法权)

组成:

参政院议员:

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

任期6年议长:

副总统

众议院议员:

选民直接选出,与各州人口成正比。

任期2年

权力:

①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

②只有国会有宣战权。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后方可生效。

④国会拥有弹劾权。

⑤参议院有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权的审批权。

⑥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2)总统(行政权)

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出,每届4年。

地位: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权力:

①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

②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直接领导政府。

③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④宪法规定:

对总统不能免职,只可弹劾,需众议院1/2以上多数提出,参议院2/3以上多数通过和最高法院法官判定总统有罪即可。

3)联邦法院(司法权)

产生方式:

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权力:

①行使最高审判权,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②联邦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理解〗

1、“分权与制衡”。

分权制衡的核心精神在于权力平衡。

其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美国人把思想、理论转变为行动、实践。

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

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

2、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其内容是:

立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

3、国会:

①国会实行两院制;②参议院、众议院的选举规则;③立法权归于国会,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④国会拥有宣战权;⑤参议院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⑥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4、总统制。

美国的总统权利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美国政治制度被称为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

5、总统权力:

美国总统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职位之一,他的权力由宪法赋予,归结起来为:

“保卫美国联邦宪法及执行国会制定的法律。

”美国总统主管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一个有几百万人的庞大组织。

而且,美国总统在立法和司法事务方面也有很大权力。

6、美国总统权力在行政方面包括:

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有权选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须经参议院认可),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宣战权虽属国会,但在一些情况下总统往往越过国会不宣而战。

在战争和紧急情况下,经国会授权,总统还可拥有更大的权力。

在外交事务方面,总统是负责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官员。

他任命驻外大使、公使和领事(须经参议院认可),接见外国大使及公务人员。

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经参议院2/3多数票的批准;而总统与外国签订的一切行政协定,却不需经参议院的同意。

7、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

监督和解释宪法,最高法院拥有最高裁判权。

8、“分权与制衡”涉及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而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未构成真正的制衡。

9、地方“自治”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美国即联邦制,它使得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完全的民主制度。

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罗马人知道如何让君主制度无害,那就是使其分立;美国人则将民主制度一分为二,从而解决了更为难缠的问题。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权力。

州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联邦政府相同,也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实行分权和制衡。

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州议会实行两院制。

3、特点:

三权分立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4、体现的基本原则:

1)联邦制原则: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中央集权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核心):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衡——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3)民主原则:

总统、议员由民选产生

5、1787年宪法影响

1)对美国:

建立了联邦制的国家,拥有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

制约了权力——防止绝对权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平衡了利益——缓和矛盾,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对西方民主政治:

(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3)局限性

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三、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项目

美国

英国

相同点

原则:

分权与制衡司法权:

独立性质:

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产生、任期、有无实权)

总统(选举;4年;有)

国王(世袭;终身;无)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国家的权力中心

总统

议会

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行政机关(政府)与立法机关相互制约相互平衡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英美两国政体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均为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四、两党制的雏形(了解)

1、独立战争时,美国有民主派、保守派之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党

2、美国建国后不久,出现联邦党、民主共和党两大政党

3、19世纪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

4、19世纪50年代,美国最终形成两党:

民主党、共和党

5、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两党制正式确立

两党的本质都是为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拓展〗

美国大选知识

竞选总统的条件:

美国宪法规定,年龄高于35岁,在美国出生并居住14年以上的美国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

选举人法:

美国大选是间接选举。

全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基本按照人口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目前是538张),谁在哪个州赢得多数选票就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

最后,获得半数选举人票(目前是270张)就当选总统。

 

二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

(了解)

 

一、法国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背景:

法国人民长期追求民主的斗争

法国政局的基本特点是:

政局动荡不安,党派林立,政权更迭频繁。

焦点是:

共和与帝制的政体形式之争

2、内容:

①总统(行政权):

最高行政权、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连选连任,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

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②议会(立法权):

两院制,参议院间接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参议院可否决众议院决议通过的法律。

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组织内阁、任命一切文武官员

有特赦权、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

总统

(行政权)

 

负责

间接选出,

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参议院:

议会

(立法权)

普选产生,权利很小,可提出通过

法案,但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控制

众议院:

 

③国歌和国庆日

④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共和制永不动摇和总统当选条件——“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写入宪法

3、意义:

①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4、共和制确立原因:

①人民长期追求民主的斗争;

②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根本原因)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背景:

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

2、内容:

国体(指国家的性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专政的联邦制国家。

普鲁士王国占有特殊地位,拥有极大行政权力;各邦成为联邦政府地方自治单位,失去独立性。

但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

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宰相:

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议会:

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其中普鲁士操纵着联邦议会。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议。

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职能,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3、评价:

①性质:

1871年宪法表明,德意志帝国是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②局限性: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③积极性:

A、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B、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背景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王朝战争胜利,统一的帝国建立

独立后邦联制带来窘境

政权更替各派斗争社会震荡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

首相、内阁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立法权

议会

皇帝、议会

国会

国民议会

特点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立宪是虚

专制是实

军事、封建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相同点

根源: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结构

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作用:

1)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顶梁柱。

(①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②议员选举产生,代表民意;)

2)有利于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多数通过原则,保证法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④政党政治竞争,加强政党之间的监督和制约;⑤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

4)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

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对议会下院负责。

2)美国:

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

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

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妥协的结果。

4)德国: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政治体制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权力中心)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选举产生

皇位世袭

议会构成

两院制

(参议院、众议院)

两院制

(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议会的权力

和地位

国家政治的中心,

有立法权

作用较小

内阁

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立法与行政

机关的关系

总统及内阁

对议会负责

皇帝集行政和立法大权于一身,

议会大受限制

相同点

代议制形式

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阶级利益

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英、德两国君主立宪政体比较

英国

德国

共性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都保留君主

君主

国王统而不治,属虚君

皇帝拥有各领域实权

(内政、外交、法律、军事)

内阁

内阁首相只对议会负责

内阁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两院)

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认识: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过程方式:

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确立

3、主要特征

1)以选举与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2)实行三权分立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4、局限性:

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

〖拓展〗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比较

项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

经济基础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

行使权力

主体

全体人民

资产阶级

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分权制衡

性质

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