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实施财务管理的意义.docx
《银行实施财务管理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实施财务管理的意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实施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现代商业银行实施财务管理的意义(为什么?
)
由于银行业是一种以经营货币为主的特殊行业,因此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是其的主要特征;而财务管理作为银行对风险实施控制的主要手段,其实际上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现代商业银行中,财务管理不但包括对银行的资产、负债及相关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核算,而且还包括对自身经营活动中所产生风险的估测与控制;因此可以说,现代商业银行所实施的财务管理活动的范围已经被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而且在深度上也较传统模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增加。
现代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企业所不能比拟的。
就目前来看,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延续,银行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目标已由原来的利润最大化逐渐向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而随着国内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环境的逐渐变化以及各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如何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该体系下如何对银行所发生的经营及其他活动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在该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此,本文从自身工作的实际出发,对目前国内银行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及建议,以期对合理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改善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降低业内资金成本费用以及提高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有所作用。
二、银行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内容
(1)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研究的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主要指资本金的筹集和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的管理。
一般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资金的来源渠道管理,即资金是外部来源还是内部来源;资金的筹集方式管理,主要方式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存款、取得借款、租赁、留存利润等;筹集资金的费用成本管理,包括证券发行费用、举债支付利息、派发股利、留存收益成本、资金加权平均成本等。
筹资管理和投资、股利分配有密切关系,筹资数量的多少要考虑投资需要,在利润分配时,加大保留盈余部分可减少外部筹资。
筹资决策的关键是决定权益资金和借人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来源的比例关系,即确定资本结构,以求降低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
(2)投资管理。
投资是指以收回资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资金运用活动。
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主要有贷款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类型。
商业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信用行为。
如贴现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等。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因其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务控制的重点。
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金融性资产,以获取股利或者利息收入的投资。
目前,证券投资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它不仅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在银行流动性管理、资产优化配置、合理避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商业银行应根据资金支出对银行价值的贡献大小和风险程度,最终做出投资决策。
(3)成本管理。
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约束、实行成本费用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
各项利息支出(含贴现)扣除允许资本化的部分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应计入损益的各种准备金和其他有关支出。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要以《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依据,明确支出范围,控制成本支出,注重费用支出与经济效益的配比,实行费用支出的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始终围绕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价值最大化来组织编写,并将其作为全书的核心和灵魂。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依据,以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通过财务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方法阐释筹集资金,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资源等内容;明确实现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目录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金融学专业规划教材)
第一章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
第一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与作用
第三节商业银行财务估价模型
第四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文化
第二章商业银行财务信息
第一节商业银行财务信息的来源及质量
第二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信息
第三节商业银行非财务报表信息
第三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
第三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
第四章商业银行长期筹资管理
第一节长期筹资理论
第二节商业银行长期筹资方式
第三节商业银行长期筹资决策
第五章商业银行长期投资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长期投资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贷款分析与决策
第三节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决策
第四节商业银行资本性投资决策
第六章商业银行成本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计量
第三节商业银行风险成本分析
第四节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策略
第七章商业银行利润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利润管理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利润规划
第三节商业银行利润分配
第四节商业银行增加利润的途径
第八章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的编制
第三节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的执行
第九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第一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杜邦分析方法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第四节平衡计分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第十章商业银行价值评估
第一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价值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与模型
第四节经济增加值(EVA)的应用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第二节投资组合理论:
最佳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
第三节利率风险管理
第四节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五节风险套期保值
第十二章商业银行并购的财务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并购理论
第二节商业银行并购过程
第三节商业银行并购后整合
参考文献
相关介绍与插图
财务管理在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商业银行和国家宏观财税政策之间的桥梁与资金转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因此,财务管理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商业银行资金运动的规律,寻求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使商业银行资金尽可能有效运用的方法,最终做出成本与风险最小化、收益与财富最大化的决策。
2.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内容
(1)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研究的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主要指资本金的筹集和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的管理。
一般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资金的来源渠道管理,即资金是外部来源还是内部来源;资金的筹集方式管理,主要方式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存款、取得借款、租赁、留存利润等;筹集资金的费用成本管理,包括证券发行费用、举债支付利息、派发股利、留存收益成本、资金加权平均成本等。
筹资管理和投资、股利分配有密切关系,筹资数量的多少要考虑投资需要,在利润分配时,加大保留盈余部分可减少外部筹资。
筹资决策的关键是决定权益资金和借人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来源的比例关系,即确定资本结构,以求降低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
(2)投资管理。
投资是指以收回资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资金运用活动。
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主要有贷款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类型。
商业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信用行为。
如贴现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等。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因其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务控制的重点。
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金融性资产,以获取股利或者利息收入的投资。
目前,证券投资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它不仅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在银行流动性管理、资产优化配置、合理避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商业银行应根据资金支出对银行价值的贡献大小和风险程度,最终做出投资决策。
(3)成本管理。
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约束、实行成本费用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
各项利息支出(含贴现)扣除允许资本化的部分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应计入损益的各种准备金和其他有关支出。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要以《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依据,明确支出范围,控制成本支出,注重费用支出与经济效益的配比,实行费用支出的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始终围绕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价值最大化来组织编写,并将其作为全书的核心和灵魂。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依据,以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通过财务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方法阐释筹集资金,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资源等内容;明确实现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三、如何管理
四、风险(注意)
二、现代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在近年来已经明显加大了上市的步伐,但是与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的西方商业银行体系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管理理念上的不同是造成该差距的首要原因。
西方商业银行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步树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理念,通过注重资源的分配管理、成本费用的节支、合理资金结构的保持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使其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又使自身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促进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与此相比,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对风险控制的概念缺乏必要的理解,从而导致了无法对风险进行正确的估测,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管理方式缺乏完善
从西方相比,国内商业银行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方式普遍比较落后,无法与现时期银行业的飞速发展与变化相适应。
就目前而言,西方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实现了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其财务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也已经由单纯的为决策层提供财务信息数据,延伸至利用该数据进行相关的财务预测和评估,并对所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相应的控制、分析及评价,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与此相比,国内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着重点依然停留在事后分析上,传统的记账、审核、分析及监督工作依旧在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而无法对其所进行的经营行为形成有力的支持。
(三)管理手段亟待更新
除了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国内外银行业现时期在财务管理手段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较前两种差距而言更大,也更为具体化。
西方商业银行为了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其非常注重对管理手段进行适时的现代化更新,因此西方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拥有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对其所进行的经营行为实施正确的分析和评估。
而就国内银行业而言,目前业内的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依然比较落后;除了少数大型银行外,基本上都不能实现对数据的集中或共享,后台管理系统彼此分离,功能模块单一,无法形成对成本和收益的实时监控。
三、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进或创新策略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鉴于国内商业银行与西方同类银行的巨大差距,国内银行业应该通过向西方发达国家经营较好的商业银行的积极学习,来提高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使其更好的为银行的经营管理服务。
而作为借鉴或学习的首要因素,主观上的理念创新是其进行财务管理全面创新的第一前提条件;通过建立一种以支持决策为主的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使财务管理与日常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发展的局面。
因此可以说,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目的性上,都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的范畴,其对银行业的正常发展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财务管理方式
在财务管理方式的改进上,国内银行业也要通过对西方银行业的积极借鉴,来改进和更新目前所采用的传统财务管理方式。
为此,国内银行业要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和网路技术的充分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的适时改进,来构建适合国内银行业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体系。
通过该体系,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品及客户的细分操作,对现实市场风险的有效监督,以及对已经或准备开发的金融产品的盈利、风险水平的准确估测等;此外,建立在新体系下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财务管理的需求,利用数据库实时更新的便利性,进行各项经营业务的核算与扩展,高效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输出工作,实现财务管理体系及具体方式的现代化。
(三)构建财务预警体系
为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国内银行业必须建立起一个预测及时且准确率高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此,商业银行首先要进行财务指标的选择,挑选出那些可以反映银行经营、财务运行状况主要特征的财务或非财务指标;其次,要对这些挑选出的指标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其由于权重不同等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和不稳定性;最后,将这些指标所涵盖的数据运用数学模型等工具进行分析,以对某些指标所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反映,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合理检测。
由此可见,科学的财务预警体系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银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并为其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中西方银行财务管理的差异分析
2008-12-1216:
19:
29来源:
互联网浏览次数:
107网友评论0条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以“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宗旨,现代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全面成本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西方商业银行在长...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以“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宗旨,现代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全面成本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西方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
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制度改革,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都大幅提高,但由于受我国银行传统模式的制约,与西方银行财务管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财务管理体系的差异
从组织架构上来说,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
根据银行规模的不同,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分别由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财务领导人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
同时,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本机构内部,对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实行双线负责制:
即一方面要负责本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机构负责人开展工作,参与本机构的重要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贯彻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
同时,负有向上级财务领导人报告本机构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责任。
分支机构财务主管一般由上级财务领导人任命和考核,其升迁需部分参考当地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实行任期制,由总部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动和安排工作;薪酬由上级总部管理,而部分奖金由上级总部在与当地机构负责人协商后决定。
而我国银行长期奉行“分级核算”的观念,财务管理权力比较分散,形成了总分行事实上的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分行财务主管对分行行长负责,没有形成全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二、财务管理理念的差异
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形成了非常明确的成本管理理念。
为实现目标,西方商业银行树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的理念,在做好服务、控制风险中实现收入的最大化。
同时,他们非常注重资源的分配管理,尤其是资本的管理和成本管理,努力控制成本开支,集中资源支持能带来效益的业务品种的市场开拓。
在组织机构体系上,扁平化管理的特点较为突出,既减少了管理层次,又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大量的固定成本开支。
在经营网点的设置上,较多地体现为无形的网点,业务门类齐全、人员较多的综合性营业网点相对较少,自助银行、ATM和网上银行较为发达,人力费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节约。
在具体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中,不仅每一项产品、每一项业务都核算风险、成本和收益,即使在银行内部,提高服务和接受服务的部门或人员也都要进行成本的核算。
成本核算的观念贯穿于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目前西方主流的成本管理理念有:
战略成本理念;源流式成本管理理念;持续成本改进理念;业务伙伴理念;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三、财务管理方法的差异
1、西方商业银行实现了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而国内银行还主要停留在财务会计,侧重于事后报告和监督。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体系的两大分支之一。
西方商业银行已实现了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简单地提供财务会计数据,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规划未来,并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业绩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报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财务会计阶段。
各家银行尽管都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观念和技术的制约,预算管理没有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还未建立,只有部分银行能实现分部门的核算,分产品和分客户核算还难以实现,无法细分成本收益,经营管理工作难以细化。
2、西方银行实现了从成本控制向全面成本管理(简称TCM)的转变,而国内银行成本管理主要局限于费用的控制和财务部门的控制。
商业银行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支出、营业费用、服务费用、税金支出等。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控制费用等方法。
而现代商业银行的全面成本管理是运用现代管理原理和技术,以效益为中心,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各层次、各门类、各环节的业务特征和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全方位调节和控制的现代管理方式。
实现了成本开支的源头控制,变事后核算为事前引导、事中控制,由事后被动接受成本支出转变为事前预测成本、控制成本。
简单地说,就是对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和控制。
四、财务管理手段的差异
1、西方银行普遍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国内银行还处在探索阶段。
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都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需要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目前国内银行的技术力量大部分都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落后,不能及时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也就不可能实现成本收益的实时监控。
2、西方国家有活跃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享有的自主定价权,而国内金融市场不够活跃,银行在利率和收费等方面实行较严格的价格管制
西方银行的财务管理是建立在西方国家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之上的,资产负债定价、中间业务收费由银行自主决定,利率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工具来实现套期保值,银行可以经营证券、保险业务,这些条件都为西方银行进行成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而我国由于利率和收费还在管制时期,金融衍生工具还处于研究阶段,监管当局对银行实行严格分业管理,在这种金融环境下,财务管理还缺乏一定的手段。
五、财务指标的差异
中国的商业银行和国际化商业银行在经营状况上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国际通行的“骆驼评价方法”(CAMEL),是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考虑篇幅关系在这里只做三方面的比较。
1、资本状况。
商业银行作为高财务杠杆率金融企业,充足的资本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维护公众对银行信心的基本需要,也是银行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2001年新资本协议强调,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充足的资本储备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支柱,包括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仍旧为8%。
西方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达到了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平均在10%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大于5%,其中全球最大100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最高11.4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7.78%,日本略低。
我国银行业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股份制商业银行较高。
但我国银行的资本构成基本上是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很少。
2、资产质量。
银行资产质量好坏直接反映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并直接影响到银行盈利的多少。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距西方银行有较大差距,其不良资产水平高于国际同业,提取呆坏账准备金严重不足。
资产质量差是造成我国银行财务状况不理想、盈利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3、盈利性。
盈利性是财务指标的主要内容。
不论是平均资产收益率,还是平均股本收益率,我国银行业与西方商业银行有较大差距。
从收入结构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的比例远低于西方银行。
据统计,西方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占整个银行业总利润40--60%,而我国银行不到10%。
成本收入率国内银行远高于西方银行,成本管理还有待提高。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市场一体化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和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尽快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引领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灵魂,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银行业的财务管理,从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良性变化。
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规则和财务管理水平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财务管理规则与国际惯例仍有很大差距。
国内银行多年以来并没有完全实行审慎的会计原则,财务基础薄弱,财务成果的透明度较低。
例如与国际同业对比,中国银行业承受着较重的税负水平;多年来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未能根据资产质量足额拨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不高,未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中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布财务成果;资本充足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差,虽然国家采取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等办法,使得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但是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资本充足率呈逐期降低的走势,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近年来,有关部门与商业银行自身已经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并且在逐步进行改革。
但由于长期的历史沉淀,这种改革必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式的过程。
第二,财务管理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中国银行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较浓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色彩,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有较大的差异。
银行的财务管理偏重于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结果的财务反映,银行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过程相分离,未能有效地引领、控制、调整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未能高效地配置银行资源。
银行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需要进一步融合,要将效益观念贯穿于各项业务经营管理中,树立单项业务的微观效益观念和全局的宏观效益观念。
第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技术基础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手段的落后,技术基础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的量化和细化还有赖于手段的改进,要研究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提高银行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和财务数据仓库,采用合理的数据模型和模拟系统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分析。
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善财务状况是应对未来竞争的重要方面。
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西方银行学领域的著作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