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速记之3外科学1.docx
《考点速记之3外科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速记之3外科学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速记之3外科学1
考点速记之三-----------------
第六篇外科学
第一章复苏
一、概述
心肺复苏包括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和复苏后治疗。
其中初期复苏又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初期
复苏
呼吸循环骤停判断
复苏方法及并发症
1、神志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无自主呼吸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
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
后期复苏
⑴呼吸道管理:
9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呼吸道梗阻。
措施:
托起下颌、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道(适用于自主呼吸已恢复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⑵呼吸器的应用。
⑶监测:
EKG、PaO2(>60mmhg)、PaCO2(36~40mmhg)、尿量、CVP、血气分析。
⑷药物治疗:
首选肾上腺素静脉给药,心血管活性药首选多巴胺。
⑸电除颤:
胸外电除颤成人剂量200J,小儿2J/kg,胸内电除颤成人20~80J,小儿5~10J。
复苏后治疗
①维持良好呼吸功能。
②确保循环功能稳定。
③防治肾衰竭。
④脑复苏。
第二章、围手术期处理
1、一般准备
手术分三类:
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1周供给热量、蛋白质、维生素。
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防止术中误吸;小儿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
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
有幽门梗阻的病人,术前应洗胃。
结肠或直肠手术者,术前2~3天开始口服肠道制菌剂,术前一天或当天清晨作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
急性心梗者6月内勿施行择期手术。
心衰者在心衰控制3~4周后手术。
术前禁烟2周。
2、特殊准备
准备方法
呼吸功能障碍
①停止吸烟1~2周;呼吸道急性感染者,择期手术应推迟至治愈后1~2周。
②鼓励病人深吸气和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排出痰液。
③对急性呼吸道感染者,急症手术应加用抗生素;对慢阻肺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④对经常哮喘者,口服地塞米松,以减轻支气管水肿。
⑤对痰液稠厚者,应用雾化吸入。
肝脏疾病
①术前检查肝功能,明确有无肝炎、肝硬化。
②小量多次输新鲜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③补充维生素K,增加凝血因子。
④严重肝损害者,除非急症抢救,不宜施行择期手术。
糖尿病
①仅以饮食控制病情者,术前不需特殊准备:
普通降糖药服至手术前一天晚,长效降糖药术前2~3天停药:
平时用胰岛素者,手术日晨停用。
②术前控制血糖在5.6~11.2mmol/L.尿糖在+~++,不必追求达正常水平。
③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和酸中毒。
④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酮症酸中毒。
⑤术中按葡萄糖:
胰岛素=5:
1比例,静脉给予5%葡萄
糖溶液。
3、切口分类与愈合
切口
伤口
分类
I类:
清洁切口
Ⅱ类:
可能污染切口
Ⅲ类:
污染切口
清洁伤口:
无菌伤口
可能污染伤口:
手术时可能带污染的伤口
污染伤口:
直接暴露于污染物的伤口
愈合
甲级:
愈合优良,不良反应。
乙级:
愈合处有炎症,但未化脓。
丙级:
切口已化脓,需作切开引流。
一期愈合:
组织损伤小,创缘整齐,无感染,伤口愈合快,呈线性瘢痕愈合。
二期愈合:
因伤口大,组织缺损多,创缘分离较远,污染严重,只能在控制感染、坏死组织基本
清除后,再生才能开始,愈合时间长、遗留明显瘢痕延迟愈合:
某些开放性伤口,观察48~72小时后无明显感染,再行缝合,达到近似一期的愈合
4、拆线和拔管
(1)拆线 头面颈部在术后4~5天;下腹部、会阴6~7天;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四肢10~12天;减张缝合14天。
(2)拔管拔管时间乳胶片在术后1~2天;烟卷引流4~7天;T型管14天;胃肠减压管在肛门排气后。
5、术后体位
全麻未清醒
平卧
蛛网膜下腔麻醉
去枕平卧或头低卧位12小时
颅脑手术,无休克或昏迷
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颈胸手术
高半坐位
腹部手术
低半坐位,或斜坡卧位
脊柱、臀部手术
仰卧位,或俯卧位
休克病人
6版教材:
下肢抬高巧15°~20°,头和躯干抬高20°~30°的特殊体位
5版教材:
平卧位,或下肢抬高20°,头和躯干抬高5°的特殊体位
6、术后不适的处理
表现
原因
疼痛
麻药作用消失后,切口受到刺激会出现疼痛
恶心
呕吐
①常见为麻醉反应;②其他,如胃扩张、肠梗阻、颅压增高、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低钾、低钠等
呃逆
①为中枢神经或膈肌受到刺激所致②上腹术后顽固性呃逆可能为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瘘
腹胀
为咽下的空气积存在肠腔内过多所致
尿潴留
①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
②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③不习惯床上小便
7、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并发症
原因
预防及处理
发热
非感染因素、组织损伤、致热源、脱水;感染因素
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术后出血
术中止血不彻底;创面渗血不止结扎线脱落;凝血功能障碍
手术时严格止血;结扎
必需规范牢靠,关腹前仔细检查。
切口感染
细菌入侵,血肿、异物、局部血供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
①严格无菌操作;②严格止血;③增强抗感染能力;④切口红肿处拆除缝线,使脓液流出;己形成脓肿者,敞开引流。
切口裂开
营养不良;缝合技术欠佳,腹内压突然增加。
①减张缝合;②及时处理腹胀③咳嗽时最好平卧;④适当的腹部包扎。
肺不张
原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
术后呼吸活动受限:
肺内分泌物积聚,堵塞支气管
①术前锻炼深呼吸
②术后避免限制呼吸运动
③腹部固定或绑扎④术前6周禁烟(5版数据为周)
⑤防止误吸
尿路感染
尿潴留是基本原因
防止和及时处理尿潴留;抗生素的应用
第三章.体液平衡与补液
㈠、三种类型脱水比较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别称
急性脱水、混合性脱水
慢性脱水、继发性脱水
原发性脱水
血Na+
135-150mmol/L
<135mmol/L
>150mmol/L
渗透压
正常
降低
升高
主要病因
①消化液急性丢失:
呕吐、肠瘘。
②体液急性丢失:
肠梗阻、烧伤、腹腔感染
①消化液或体液慢性丢失:
慢性肠梗阻、长期胃肠减压、大创面慢性渗液。
②使用排钠性利尿剂
①水分摄入不足,如食道癌②大量出汗。
③高血糖昏迷。
④溶质性利尿。
⑤大面积烧伤。
脱水调节
①细胞外液减少→醛固酮增多→远曲小管重吸收Na+增多。
②若持续性脱水→细胞内液外移→细胞缺水
①早期:
细胞液低渗→ADH减少→水钠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维持渗透压。
②晚期:
细胞外液减少→组织间液入血而减少,血容量减少→ADH增多→少尿
①细胞外液高渗→ADH分泌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②若继续缺水→循环血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保Na+排K+→血容量增加→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细胞内缺水。
补液
纠正原发病:
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5%葡萄糖或0.45%盐水
补液量
丢失量+日需量
(水2000ml+NaCl4.5g)
补Na+=[正常Na+-测量Na+]×Kg×0.6(女为0.5)
补水ml=[测量Na+-正常Na+]×Kg×4
用法
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先快后慢,总量分次补完
计算量分2天补
预防
低K+
低K+纠酸
低K+,低Na+
㈡、体内钾的异常
1、钾的分部
体内钾98%存在于细胞内,2%存在于细胞外液,后者发挥重要生理作用。
临床上,常规测定的血钾浓度为细胞外的钾的浓度,正常值为3.5-5.5mmol/L,故临床测定的血钾值不不能反映体内真正缺钾或钾剩余。
2、低钾或高钾的鉴别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血钾
<3.5mmol/L
>5.5mmol/L
病因
①摄入不足─长期禁食、TPN液中补钾不足②丢失太多─消化道丢失(呕吐腹泻、瘘)、肾丢失(排钾性利尿剂、醛固酮增多症)、皮肤丢失(大汗)③分布异常─低钾碱中毒
①摄入过多─给予过量的钾、库血②排出障碍─肾衰、保钾利尿剂的应用、醛固酮缺乏③分布异常─急性酸中毒、细胞内的钾外移如溶血、挤压伤综合征
临床表现
①神经肌肉系统─最早是肌无力、从四肢、躯干至呼吸肌;键反射减弱
②中枢神经系统─精神萎靡、冷漠、嗜睡
③消化系统─肠蠕动减弱、腹胀、恶心呕吐
④对心脏的影响─传导组滞、节律异常
⑤酸碱紊乱─低钾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①神经肌肉系统─肢体软弱无力
②中枢神经系统─神志模糊
③心脏─传导↓、节律异常、收缩期停搏
④酸碱紊乱─高钾酸中毒、反常性碱性尿
EKG
①早期T波降低变宽,双相倒置,ST下移,QT间期延长。
②典型表现为U波出现
①早期T波高尖,QT延长:
后出现QRS增宽,PR间期延长。
②典型表现为T波高尖
合并
碱中毒
酸中毒、反常性碱中毒
治疗
补钾浓度<40mmol/L(3g/L)
补钾速度<20mmol/h
补钾40-80mmol/d(3-6g/d)
①停止含钾药物②5%NaHCO360-100ml
③25%葡萄糖100-200ml+胰岛素
④阳离子交换树脂;⑤透析⑥对抗心律失常
备注
临床上判断缺钾程度很难,根据血钾测定补钾并不十分准确,故只能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
1gKCl=13.4mmol钾
㈢.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正常PH值=7.35~7.45。
要维持PH在正常范围内,就必须保持HCO3–/H2CO3=20:
1。
因此,所谓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实际上就是“HCO3–/H2CO3”比例的调节。
1、调节途径
HCO3–调节
H2CO3调节
调节器官
肾脏
肺
调节机理
①Na+-H+交换②HCO3–重吸收③NH3+H+=NH4+排出④尿的酸化,排H+
呼出CO
备注
代酸─各种原因导致的[HCO3–]↓
代碱─各种原因导致的[HCO3–]↑
呼酸─各种原因导致的[H2CO3]↑
呼碱─各种原因导致的[H2CO3]↓
2、代谢性酸碱、代谢性酸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
①酸性物质产生过多乳酸酸中毒─休克、剧烈运动组织缺氧,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酸中毒过量供给─氧化铵。
②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腹泻、瘘如肠瘘、胆瘘、胰瘘。
③肾功能不全
①碱性物质摄入过多长期服用碳酸氢钠片、大量输入库存血。
②酸性物质丢失过多胃酸丢失─幽门梗阻,胃肠减压经肾丢失─醛固酮过多导致H+丢失。
③缺钾─缺钾导致碱中毒
④利尿剂的作用─呋塞米、依他尼酸。
临床表现
轻度代谢无症状。
重度代谢可有呼吸深快,酮味。
面色潮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
一般无症状。
可有呼吸浅慢、神经精神症状。
PH
↓
↑
[HCO3]
↓
↑
治疗
①消除病因是首要治疗.②[HCO3]>16~18mmol/L无需补碱.③[HCO3–]<10mmol/L立即补碱[HCO3]量=[HCO3–正常值-测得值]×Kg×0.4。
2~4小时内先给1/2。
①治疗原发病
②胃液丢失的代碱补充Cl-,纠正低氯性碱中毒,同时补充KCl.
③严重碱中毒可给予稀盐酸溶液.
④纠正碱中毒不宜过速。
第四章外科营养
㈠、应牢记的几个数据
每日正常的热卡需求量1500~1800Kca1(25~30Kca1/Kg)。
每日蛋白质需求量0.8一1.0g/Kg。
每日氮需求量0.15g/Kg,应激、创伤时达0.2~0.25g/Kg。
TPN(全胃肠外营养)时,EAA(必需氨基酸):
NEAA(非必需氨基酸)=1:
2。
TPN时非蛋白热卡:
氮=150~200:
1。
TPN时葡萄糖与脂肪乳供能的比例为1~2:
1。
1Kca1=4.18KJ lcal=4.18J。
饮食供能4.18KJ/ml=1Kca1/ml
㈡、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价
项目
测定方法
体重
实际体重、理想体重、占病前体重%
三头肌皮皱厚度
用卡尺测量三头肌皮皱厚度TSF
上臂周径测量
用软尺测量上臂周径
三甲基组氨酸测定
测定尿中三甲基组氨酸排出量
内脏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
淋巴细胞计数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氮平衡试验
氮平衡=24h氮摄入量-(24h尿量L×尿
尿素氮含量+2~3g)
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较
PN(肠外营养)
EN(肠内营养)
适应证
①总原则:
不能或不宜经口进食>5~7天者。
②肠道吸收障碍:
短肠合征(早期)症性肠病、全胃切除。
③营养物丢失过多:
高位胃肠瘘、严重呕吐。
④需长期禁食者:
重症胰腺炎、胰十二指肠切除、复杂胆道病实行胆肠吻合引流术者。
1总原则:
能经口
进食者尽量经口进食,
部分功能存在者也要
首选EN。
2胃肠功能正常但摄
入不足者;胃肠功能不
良:
消化道瘘:
短肠综
合征(恢复期):
胃肠
功能正常但伴其它脏器
功能不良者如糖尿病、
肝衰、肾衰患者。
输注途径
中央静脉(输液时间>2周)
周围静脉(输液时间<2周)
经口进食、鼻饲、空肠喂饲
营养液
全营养混合液
商品制剂(能全素,百普素等);流质饮食。
优点
①简化了营养液输注程序
②减少了营养液的污染机会
③避免空气栓塞
④营养液同时输入,有利于代谢
①避免了长期TPN的并发症。
②各种消化液可回输,减少丢失。
③营养吸收符合生理。
④简单安全方便廉价
缺点
产生各种并发症;价格昂贵
可有少量并发症
并发症
①技术性并发症——气胸、血胸、空气栓塞。
②代谢性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血糖异常、肝功能损害;胆石胆泥形成;肠屏障受损。
③感染性并发症:
导管性脓毒症
①误吸
②腹胀腹泻
㈢、肠外营养液的组成
成分
内容
供给量
能量供给
脂肪乳剂(10%、20%、
30%脂乳)葡萄糖(50%、
10%、5%葡萄糖)
每日总量25-30Kcal/Kg
按糖脂比=1:
1或1:
2(应激状态下1:
2)
氮源
氨基酸(7%氨基酸)
每日供氮14g,相当于7%氨基酸1500m1
电解质
钾钠钙镁氯磷(10%KCl,10%CaCl2、10%葡萄糖酸,25%MgSO4,格林福斯)
酌量(根据每日急查电解质结果定)
维生素
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维它和脂溶维它各1支
微量元素
锌、铜、锰、铁、铬、
碘等
复方注射剂1支
生长激素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殊病例才用
第五章输血
㈠、输血的适应证
大量失血
失血量达总血容量的20%,出现症状。
失血量<30%不输全血及浓缩红细胞各半,再配合晶体和胶体液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输入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输入血浆或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凝血机制异常
输入相关的凝血因子或成分
重症感染
少量多次输血可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㈡、输血并发症
3类:
①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并发症,如发热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
②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并发症,如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③疾病传播,如肝炎(丙肝、乙肝)的传播、爱滋病、疟疾、梅毒、人T细胞白血病毒ⅠⅡ型。
注意:
输血传播的疾病中,有丙肝、乙肝、并无甲肝,甲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
1、几种易混输血并发症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细菌污染反应
发生时间
多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2小时内
多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
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
有细菌污染程度决定
大量污染的血液可致休克
临床表现
寒战高热,血压多无变化
过敏反应:
荨麻疹、瘙痒、支气管痉挛水肿、休克死亡
无发热
血液细菌污染轻时无反应
污染重时可有感染性休克
原因
免疫反应
只致热源引起
细菌污染和溶血
病人休克体质
多次输血产生抗体
免疫低下者对IgA过敏
采血、储存、输血过程中,细菌污染血制品
细菌在血液中繁殖
治疗
严重者停止输血
退热
抗过敏治疗
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终止输血
血袋细菌涂片或培养
预防
输血器具消毒,控制致热源,对多次输血者,最好输入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
过敏者,输血前给抗过敏药
IgA低下者,可输洗涤RBC
有过敏者不宜献血
严格无菌制度;
污染的血制品不能使用
2、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是所输血输液血型不符所致。
⑴典型临床表现:
①当病人输入10余毫升血液后,立即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部酸痛,②血红蛋白尿、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
③溶血性黄疸。
④延迟性溶血反应(DHTR)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及血红蛋白降低。
⑵治疗停止输血;抗休克;碱化尿液(促使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透析。
⑶预防加强输血、配液过程中的“三查七对”;严格输血操作规程,尽量输同型血。
3、其它并发症
低体温
短时间内大量输入冷藏血
碱中毒
抗凝剂枸橼酸钠在肝脏转化为碳酸氢钠
低钙
大量输入含碳酸氢钠的血制品
高钾血症
大量输入库存血,细胞内的钾释放到细胞外
循环超负荷
输血速度超过了心脏的负担能力
㈢、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增剂量
血细胞制剂
红细胞制剂─浓缩红细胞CRBC、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白细胞制剂─浓缩白细胞;
血小板制剂─浓缩血小板。
血浆成分
新鲜冷冻血浆EFP、冷冻血浆FP、冷沉淀Cryo。
血浆蛋白成分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浓缩凝血因子。
血浆增剂量
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类代血浆。
㈣、抗凝血保存时间
我国目前使用的抗凝剂为枸橼酸盐葡萄糖和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在2-8℃。
抗凝血可保存21天,如果在前者中假如腺苷,可保存35天。
第六章、外科感染
(一)、基本概念
外科感染
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
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特异性感染
一种感染性疾病由特定的病菌引起,
特定的细菌只引起特定的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
一种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病菌引起,
一种病菌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条件性感染
指平常为非致病菌的病原菌趁机体
抵抗力下降时所引起的感染
二重感染
是指发生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新感染
急性感染
病程在3周内的急性炎症
亚急性感染
病程3周~2月的感染
慢性感染
病程达2月或更长的感染
㈡.几种常见外科感染的比较
概念
常见菌
特点
疖
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
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金葡
危险三角的疖可导致颅内感染
疖病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或反
复出现疖
金葡
可合并糖尿病
痈
相邻的多个毛囊及其周
围组织出现的急性化脓
性感染
金葡
可合并糖尿病,好发于颈背部
行脓肿切排时,可十字切开
溶链、金葡、大肠杆菌
不易局限,迅速扩巴管网的急性感染。
乙型溶链
不坏死、不化脓,橡皮腿
急性淋巴管炎
感染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溶链、金葡
分浅、深两种
2、疖、急性蜂窝织炎、丹毒、脓肿
痈
急性蜂窝织炎
丹毒
脓肿
部位
多个毛囊和皮脂腺
各层软组织内
淋巴管
软组织或器官
致病菌
金葡菌
溶链、金葡、大肠杆菌
乙型溶链
金葡菌
特点
紫红色,边界不清,有多个脓栓。
不易局限,迅速扩散,无明显分界。
好发于下肢,局部烧灼痛,颜色鲜艳。
病变局限,分界清楚,
波动感,穿刺有脓。
治疗
十字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
抗生素应用,广泛切开引流。
抗生素应用,局部热敷硫酸镁湿敷。
抗生素应用,脓肿切排。
㈢.脓毒症的鉴别
革兰阳性菌脓毒症
革兰阴性菌脓毒症
真菌脓毒症
致病菌
金葡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白色念珠菌
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
血培养
阳性率高
阳性率高
阳性率低
原发病
痈、急性蜂窝织炎、大面积烧伤、骨化脓性感染
肠道、胆道感染
大面积烧伤
原有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
寒颤
少见
多见
多见
发热
稽留热或弛张热
间歇热
稽留热或弛张热
皮疹
多见
少见
少见
昏迷澹妄
多见
少见
淡漠、嗜睡
肢冷紫绀
少见
多见
多见
少尿无尿
不明显
明显
明显
感染休克
发生晚、时间短
发生早、持续时间长
发生较晚、持续长
转移脓肿
常见
少见
少见
并发心肌炎
多见
少见
少见
㈣、破伤风
1.病因及病理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梭状芽孢杆菌,是厌氧菌,故只能在狭深伤口的无氧环境中繁殖生长。
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细菌在伤口局部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
主要是痉挛毒素引起病人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临床表现
破伤风潜伏期6~12天,自然病程3~4周。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伤口部位距中枢越近预后越差。
破伤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肌肉阵发性痉挛,任何轻微刺激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抽搐时病人神志清楚(可与“癫痛抽搐”相区别)。
一般无发热,高热往往提示有肺炎的可能。
3、破伤风肌肉抽搐的顺序与临床表现的对应关系
抽搐肌肉及顺序
临床症状
①咀嚼肌
牙关紧闭、张口困难
②面部表情肌
苦笑面容
③颈项肌
颈项强直
④背腹肌
角弓反张
⑤四肢肌
屈膝半握拳
⑥膈肌
呼吸停止
4、预防
(1)早期清创:
由于破伤风是厌氧菌,其生长繁殖必需是缺氧环境,因此,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
(2)自动免疫。
(3)被动免疫:
适用于以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者。
TAT1500~3000U肌注,大人、小孩剂量相同。
TAT必须在伤后12小时内注射才有用。
5、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解除痉挛,预防窒息。
伤口处理
改变破伤风杆菌的厌氧环境,使其不能
生长繁殖
大剂量TAT
中和游离毒素,对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
毒素无效
破伤风人体
免疫球蛋白
中和游离毒素,对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
毒素无效
避免刺激
减少抽搐次数
镇静解痉药物
10%水化氯醛保留灌肠、冬眠I号静脉滴
注等
防治并发症
防止窒息—这是破伤风的主要死因
营养支持
保持能量供应,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抗生素
青霉素和甲硝唑可抑制厌氧菌生长
㈤、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l.适应证
(1)较严重的感染不是所有的外科感染都需要应用抗生素。
化脓性感染中,仅严重的感染要使用抗生素,一些表浅、局限的感染,如毛囊炎、疖、伤口表面感染等不需使用抗生素。
(2)无局限化的感染
(3)配合手术治疗有效合理的用药应在术前1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静脉滴人;如肌肉注射,则应在术前2小时。
如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可追加1次剂量。
一般在术后24小时内停药。
2.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针对敏感致病菌选择抗生素。
理想方法是及时收集有关的体液、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药敏结果出来前可行经验用药。
(2)一般情况下,可单用者即不联合应用抗生素;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
(3)选用药源充足、价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