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docx
《漫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漫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漫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漫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内容摘要:
《边城》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对男女之间的爱情,祖孙之间淳浓的亲情,邻里之间友爱互助、和睦相处的乡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
关键词:
爱情翠翠人性美
《边城》是一部最能代表沈从文独特风格的作品,也是一部颇能体现他对人性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力量使人对“爱”和“美”的人性更加珍惜,更加向往。
在《边城》中,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以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
《边城》中的人性是非常优美的。
尤其是从翠翠、爷爷、船总、顺顺及天保和傩送身上,无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物丰富缠绵的内心情感。
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倾注了“爱”与“美”而着意塑造的湘西少女的优美形象,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大自然给了她美丽、健康的外表,平静、淡然、柔和的性格,纯真、善良的心灵。
她生活在如诗如画的自然中。
这种无尘无杂的自然环境给予了翠翠健康的外形,使其集大自然的精华灵秀于一身,犹如一泓清泉,保持着透明和纯净。
“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
”翠翠像一株稚嫩的幼苗,根植于阳光明丽、草木葱茏的沃土中,像一朵素洁的鲜花绽放于郁郁青山之间,潺潺绿水之边。
湘西山川的秀丽景色滋润着她,陶冶着她,使她浑身弥漫着纯真之美。
这是《边城》人性美的第一个方面。
首先,翠翠的出生是一种悲壮的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翠翠是老船夫的独生女,在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垌屯防军人唱歌唱熟后,秘密地背着忠厚的老船夫发生了暖昧关系所生下来的孩子。
有了小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结婚不成。
他们一个不愿违悖军人的责任而逃走,一个不愿意就此抛下孤独的父亲。
希望共同幸福生活不大可能。
经过一番考虑后,男的毅然下决心,首先服毒死去。
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
等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留下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在一种近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长大成人了。
其次,翠翠美在行为切合她的个性。
翠翠有着对爷爷的那一份深深的依恋之情,所以她不愿意离开爷爷,就连上一里路远的茶垌城看热闹,也要和爷爷一起去。
她不愿意让小船来陪爷爷,她要和爷爷一同撑渡船,一同歇息,一同看热闹。
她是那么地毫无心机,甚至于超出了一切利害关系之上,她拉着摆渡客衣角说:
“不许走,不许走!
”要别人收回钱去,引来一阵阵的欢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听新嫁娘的故事;喜欢把野花戴在头上。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垌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
牛、羊,花娇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送队伍上山,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有时采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她喜欢听人唱歌,能领会歌声的缠绵处。
睡梦中,她的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摘虎耳草。
可是,当二老把老船大的酒葫芦送来时,翠翠被二老望着,翠翠有点不好意思,溪边有人喊过渡,翠翠却借故走开了。
随着她一天一天地长大,她热切地希望着幸福,盼望着爱情的来临,但是当爱情悄然来临时,她又似一只受惊的小兔,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她把自己爱情的心埋藏得极深,默默承受命运的安排,达到了美丽的令人忧愁的境界。
”
最后,作品中翠翠的心理也很美。
翠翠长大后,内心便起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和欢笑,多了一份深思和羞涩。
有时心里完全充塞一种不分明的心绪,体味到许多原未想到过的东西。
她不知道这是应该快乐的还是应该忧愁的,即使愁绪袭来,她也沉静地咀嚼它,仿佛连愁绪也是生命所必需的。
翠翠是自由的,又是惘然的。
她是湘西那古老生活方式下的姑娘,她只是依着古老的法则和既有的节奏安分的生活。
作品中,翠翠对二老的爱情是在无言中默默相许。
大老走车路请媒人到老船夫家做媒,老船夫让翠翠自己作决定,“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回头又同翠翠谈了一次,也依然得不到结果”.对大老,翠翠是无言的拒绝,而对二老呢,则是无言地相许。
二老夜晚到碧溪蛆唱歌,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
摘虎耳草!
”“老船夫问,‘翠翠,你得了多少鞭笋?
’翠翠把竹篮向地上一倒,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是一把肥大的虎耳草。
老船夫望了翠翠一眼,翠翠两颊绯红跑了。
”在这两段描写中,翠翠什么话都没有,然而她的娇羞可爱,她的对爱情的渴望和坚贞却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大有李清照词句中“和羞走,倚门回首,还把青梅嗅”之妙。
翠翠的美,不需要说话,一切都在她的行动细节、微妙心理的表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
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
”后来,士兵服毒死了,女儿为之殉情。
老人主动挑起了哺育孤雏的重任,没有一句怨言,几十年如一日,风里雨里,来来去去。
小孙女“奇迹”般地长大了。
对于翠翠,老人总是那么迁就,不折不扣地让小孙女体验到父爱。
通过老船夫,作者讴歌的是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天黑了,翠翠坐在悬崖上,心中觉得很悲伤,一只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一飞而过。
翠翠锐声叫道:
“爷爷,为什么不上来?
我要你!
”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
“翠翠,我就来,我就来!
”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
“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在清冷的碧溪蛆,白塔,渡船,黄狗,祖孙俩相依为命。
“若说是爷爷的慈爱给了翠翠安全感,那么必是翠翠的乖巧、明慧和天真给了风烛残年的爷爷以人生的意义和活下去的勇气。
”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己出落成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
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
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
老人开始为翠翠的归宿着急了。
他一心想着翠翠既是她那可怜的母亲交给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应该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手续清楚了,他的事才算完结了。
当老人得知大老天保喜欢上翠翠时,既惊又喜,盼望着她从此能找一个好人家,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地过日子。
从此他的心事也好有一个了结。
因此,当大老天保说出对翠翠的爱慕之情时,老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下棋有下棋规矩,车有车路,马有马路,各有走法。
”所谓“车路”,意指媒人说媒提亲,男女婚姻由双方家长做主,所谓“马路”,意指男女双方以歌传情,一切由男女双方自己做主。
老人真心希望能促成这桩亲事,大老走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做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说,若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做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一切由翠翠作主。
老人的意思不管你怎样选择,你都该作出决定,采取行动了。
另一方面,老人又怕伤害到翠翠,用玩笑的方式含蓄地告诉翠翠,翠翠在失望中,懒懒地坐在船上漫不经心地剥豌豆,将一簸箕豌豆全倒在了溪水中。
翠翠心事忡忡地走到葱地边,他连话也不敢说,生怕翠翠会把一块地的葱全掐掉。
当老人意会到翠翠心中喜欢的是二老傩送时,老人又忙碌着张罗。
一场大病,走路也踉跄,他还急着到城里去,找到船总顺顺打听关于二老亲事的情况。
可是,大老天保下河遇险了。
在顺顺和二老心中,总认为这事与翠翠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尽管老船夫要为孙女翠翠的命运抗争,要为翠翠作一个完美而“清楚”的交待,他拼命抗争却心力交瘁,再也无力支撑了,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雷声将歇的黎明前,正是那无情的雷雨让爷孙小屋后的白塔坍塌之际,老人一病不起了。
就在临死之前,老人还担心翠翠害怕惊雷,强撑起身来把一条布单搭在她身上,担心她着凉。
爷孙之间的亲情之爱结束了,人性之爱却永不终结。
他带着万般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他对女儿、孙女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
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来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
人性美的第三个方面是通过老船夫对自己工作的敬业和对过渡人的慷慨来表现的。
渡船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但看到老船夫如此辛苦,渡客心里不安,临下船时总要抓把铜钱掷到船板上,留给祖孙俩。
老船夫则必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里,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
“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你这个!
”老人有时却情不过,便用此钱买回茶叶和烟草,弄茶水供给过渡人解渴,或是把[1] [2] 下一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