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5769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

《汉魏晋诗歌》单元教学设计

广东番禺中学岳俊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由四言诗到骚体诗到五言诗的发展过程。

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和流派。

2、懂得古体诗的诵读要求,能熟读乃至背诵汉魏晋古诗代表作及其中的名句。

3、利用网络,自主查找资料,分工合作搜集、筛选、整理、交流及介绍汉魏晋古体诗代表作的学习资料;懂得制作演示课件及运用课件在堂上展示交流。

4、通过对汉魏晋古体诗及代表作的研讨学习,了解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接受健康高尚的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学习准备

每班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组按以下问题利用网络作资料搜集、筛选与整合准备:

第一大组:

题目——

A什么叫汉乐府?

它的样式有哪些?

B找出汉乐府的代表作品三篇。

C摘录其中的名句,并背诵。

D这种诗歌的风格特点有哪些,试进行一首诗歌的鉴赏。

第二大组:

题目——

A汉代古诗的样式有哪些?

B找出汉代古诗的代表作品三篇。

C摘录其中的名句,并背诵。

D这种诗歌的风格特点有哪些,试进行一首诗歌的鉴赏。

第三大组:

题目——

A三国时期的诗歌样式有哪些?

B找出其中的代表作家三人,每个作家代表作品三篇。

C摘录其中的名句,并背诵。

D这种诗歌的风格特点有哪些,试进行一首诗歌的鉴赏。

第四大组:

题目——

A晋代的古诗样式有哪些?

B找出其中的代表作家三人,每个作家代表作品三篇。

C摘录其中的名句,并背诵。

D这种诗歌的风格特点有哪些,试进行一首诗歌的鉴赏。

(二)网上学习交流:

①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各组上交所搜集整理的学习资料,可以用邮箱发给老师,运用网络进行交流,兼以达到健康上网学习的目的。

②教师在网上批阅各组学生上传的资料;

③要求各大组学生对资料作进一步补充、筛选与整理,选出全班要交流学习的资料,进行印发,使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延伸到班里的整体学习;

④布置各组选出堂上交流发言的代表,检查其课件的制作。

(三)课堂交流研讨。

1、教师交代本次学习的方法、意义、目的,导入课堂教学。

2、表扬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

汉代古诗组——作业完成好的有:

关紫怡、崔海琼、潘君、袁泳茵、黄海君、杨若曦

汉乐府组——作业完成好的有:

林国康、李昂、高志成、陈椅祺、张晓彤

魏诗组——作业完成好的有:

陈示宇、梁梓俊、黄延慧、陈汉麟、黄定康

晋诗组——作业完成好的有:

李匡豪、伍楚诗、龚志浩、蔡家丽、罗嘉欣

3、交流学习心得,提出要求,每组选出课件制作较好的进行当堂交流,并进行小组间竞赛评比,选出表达最好的同学,以掌声最热烈的为准。

发言顺序:

①汉代古诗组

②汉代乐府组

③魏诗组

④晋诗组

4、简要点评各组的发言,注意其中的问题。

(三)堂上书面检测

检查笔记,设置反馈考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现场反馈,教师点评。

完成反馈小检测。

(详见印发资料附件1)

(四)全课小结

(附件1)反馈题目:

一、以下作家作品及其流派的对应是否正确?

请判断。

()1、谢灵运——(我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代表作《登池上楼》。

()2、陶渊明——(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有田园诗人之称)代表作《归园田居》、《咏荆轲》,《读山海经》,《桃花源记》

()3、左思——代表作《咏史》(注:

他构思10年,成《三都赋》,一时竟相传,有“洛阳纸贵”之誉)

()4、曹丕——代表作《燕歌行》、《短歌行》

()5、所谓“竹林七贤”中,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陶潜等。

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二、名句默写:

1.(《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2.(《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视死忽如归。

3.(《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4.(《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

5.(《饮酒》)——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6.(《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

三、古诗歌鉴赏——

汉乐府民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①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①飙(音标)风:

暴风。

②修修:

鸟尾干枯不润泽貌,这里藉以形容树木被风吹得干枯如鸟尾。

③思:

悲。

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1、这是一首《乐府民歌》,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2、诗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生动形象地表达感情的?

答案:

一、以下作家作品及其流派的对应是否正确?

请判断。

(√)1、谢灵运——(我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代表作《登池上楼》。

(√)2、陶渊明——(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有田园诗人之称)代表作《归园田居》、《咏荆轲》,《读山海经》,《桃花源记》

(√)3、左思——代表作《咏史》(注:

他构思10年,成《三都赋》,一时竟相传,有“洛阳纸贵”之誉)

(X)4、曹丕——代表作《燕歌行》、《短歌行》

(X)5、所谓“竹林七贤”中,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陶潜等。

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二、.名句默写:

1.《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5.《饮酒》——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品评】——这是一首客居胡地的游子思乡之歌。

诗歌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浓重的思乡愁绪,气氛惨烈。

诗的开端即以萧瑟秋风与一天愁云惨雾,以羁旅之身而置此秋风落叶之时怎能不感到乡思难忍,“愁杀人”也!

“出亦愁,入亦愁”,真是愁肠百结,凄苦万状,无由解脱。

面对瑟瑟秋风,举座之人“谁不怀忧”?

“我”更是乡愁莫释,愁白了头!

“胡地多飙风”写出了边远之地的荒旷,同时也透露出漂泊者心境的凄凉,他就像被胡地飙风吹枯的树木一样,是那么的委顿不堪。

“离家”二句直点主题,离家越远,乡愁越重,以至身体消瘦,衣带渐宽。

如此乡愁难以言表,它就象那车轮滚来滚去,把一颗心辗得粉碎,令人痛楚不堪。

这首诗以景喻情,情怀激动,一泻而下,扣人心弦。

尤其是最后两句以“车轮”比喻回环于心的悲哀,形象而深刻,令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往复辗转的无限痛楚。

(附件2)汉魏晋古诗学习交流资料(番禺中学高一26班)

汉代古诗篇

一、汉代古诗的发展及其样式.

汉初君臣,皆起于楚地。

建国以后,他们对楚歌、楚声也多所偏爱。

因此,楚辞在汉初得到极大的流行。

“秦焚烧《诗》、《书》……故在文章,则楚汉之际,诗教已熄,民间多乐楚声,刘邦以一亭之长登帝位,其风遂被宫掖。

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汉宫之楚声》)汉初的政论散文家有贾谊和晁错,其中贾谊的《过秦论》、《陈政事疏》等文章很著名,文学性也较强。

汉初之辞赋主要继承骚体传统,并开始向新体赋转化。

汉初的骚体赋作者因为缺少屈原那样的果敢精神,其赋作也往往强为呻吟,并没有多么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故而辞赋由抒发个人的强烈感情转向铺张扬历,宣扬统治阶级的华贵生活和享乐生活,由严峻的责斥变为温和的讽劝。

赋体的变化也必然成就一些实践这种体裁的诗人作家,贾谊是汉初骚体赋作的唯一优秀作家。

西汉的经济力量雄厚,疆域广阔,汉代文学呈现出八方荟萃、气度恢宏的文化主流气象。

如汉之乐府,就广泛采集代、赵、秦、楚各地的歌谣,以“观风俗、知薄厚”。

同时武帝大规模扩大乐府机构,重视采纳民间和异域的新声变曲,为文学的发展引进了民间的文化营养,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此举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

汉武帝时的诗人、辞赋家和文章家其眼光和胸襟也大为开放,或写下了“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史著,或以赋家之心,包举宇宙,总揽人物,大开大合,成就气象万千之辞赋。

这个阶段的大赋兼综南北、融绘古今,描绘千秋帝业,是汉赋的鼎盛时期。

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汉代的统一繁荣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视域,使山川风物可以走到他们的笔下,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是汉大赋的代表作。

但是,汉家独尊儒术,大兴经学,使生动活泼的《诗三百》变为“诗经学”。

伦理化、政治化了的“诗三百”其文学意义则降到了极其次要的地位。

汉代士人常要凭借解经之功得官职,他们不象先秦士人那样可以用外交、军事等手段为君主夺取霸权,士的地位及主体人格在这个阶段降到很低的位置。

一些赋家也更多地表现出宫廷文人的特色,主要以文学活动为君王提供精神享受,同时,提一些建议和批评。

因而汉文人的赋作大多是“润色鸿业,劝百讽一”的作品。

宣帝时辞赋也盛极一时,王褒、刘向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作者。

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

据班固《两都赋序》说,成帝时整理从武帝以来各种人士献给朝廷并且还保存着辞赋,总数有一千余篇。

东汉张衡更用“作者鼎沸”来形容他那时的辞赋创作的情况。

东汉乐府继承西汉的传统,也采集民间声乐与歌谣,现存汉乐府民歌大都是东汉的作品。

东汉末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乐歌。

东汉乐府民歌中的诗歌有四言的旧形式,也出现了五言的新形式,五言诗是东汉中后期才开始在文人中流行的。

班固作《咏史》诗,单纯咏事,少有寄托,是文人五言诗的雏型诗作。

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的出现,说明文人五言诗的写作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今存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诗体成熟,思想富于张力。

《古诗十九首》非一时一人一地之作,作者是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大概产生于东汉顺帝至献帝之间。

这些短诗发泄诗人的愁苦和愤怒,时代的纷乱,家园的残败,生死的难以预料,生活的奔波与分离,是贯穿诗歌的主题。

《古诗十九首》以“比兴”的手法,本色的语言,创造了“怨而不怒”的含蓄风格,成为“温柔敦厚”一派诗风的源头。

汉代形成的这种诗体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唐以后又与七言诗并列,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基本样式,并且,七言诗也是在汉代就开始孕育的,只是尚未成熟。

二、名句背诵: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汉代古诗作品及其赏析。

江南——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田田:

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品评】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

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

汉乐府曲调名;葵:

古代的一种蔬菜;晞:

晒干;阳春:

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

散布,洒满。

德泽:

恩泽。

秋节:

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

枯黄。

华:

同“花”。

衰:

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

“百川”:

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

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古歌——汉乐府民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①树木何修修。

②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①飙(音标)风:

暴风。

②修修:

鸟尾干枯不润泽貌,这里藉以形容树木被风吹得干枯如鸟尾。

③思:

悲。

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象车轮滚来滚去。

【品评】这是一首客居胡地的游子思乡之歌。

诗歌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浓重的思乡愁绪,气氛惨烈。

诗的开端即以萧瑟秋风与一天愁云惨雾,以羁旅之身而置此秋风落叶之时怎能不感到乡思难任,““愁杀人”也!

“出亦愁,入亦愁”,真是愁肠百结,凄苦万状,无由解脱。

面对瑟瑟秋风,举座之人“谁不怀忧”?

“我”更是乡愁莫释,愁白了头!

“胡地多飙风”写出了边远之地的荒旷,同时也透露出漂泊者心境的凄凉,他就象、被胡地飙风吹枯的树木一样,是那么的委顿不堪。

“离家”二句直点主题,离家越远,乡愁越重,以至身体消瘦,衣带渐宽。

如此乡愁难以言表,它就象那车轮滚来滚去,把一颗心辗得粉碎,令人痛楚不堪。

这首诗以景与情,情怀激动,一泻而下,扣人心弦。

尤其是最后两句以“车轮”比喻回环于心的悲哀,形象而深刻,令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往复辗转的无限痛楚。

——26班杨若曦

汉代乐府篇

A:

什麽叫汉乐府?

它的样式有哪些?

答: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乐府诗的类型

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还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辑录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谣与乐府,共计100卷,又将自汉到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

1、郊庙歌辞。

帝王祭祀天地、神祗(zhī)、祖先所用的乐章。

多为祝颂赞美之语。

如《郊祀歌》、《安世房中歌》。

2、燕射歌辞。

统治者宴会时所用的乐章。

3、鼓吹曲辞。

主要指用鼓、铙、箫、笳等乐器合奏的军乐。

是武帝吸收的北狄西戎等民族的新声。

如《铙歌》。

4、横吹曲辞。

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武帝时从西域传入,协律都尉李延年更造新曲28解(乐曲一章称一解)。

5、相和歌辞。

是美妙的民间歌谣。

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有“丝竹更相和”与“人声相和”两意。

6、清商曲辞。

声调比较清越,故名。

源出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琴调)。

7、舞曲歌辞。

分雅舞和杂舞。

雅舞为郊庙、朝飨所用舞乐,杂舞为宴会所用舞乐。

最初多起于民间,后来传入宫廷。

8、琴曲歌辞。

与古琴曲调相配合的乐歌。

有五曲、九引、十二操。

《乐府诗集》所收琴曲歌辞,上起唐虞,下迄隋唐,多为后世伪作,尤其题为上古所作诸篇更不可信。

9、杂曲歌辞。

《乐府诗集》说:

“《杂曲》者,历代有之。

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所怀,或言征战行役之所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

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

10、近代曲辞。

乐府自唐以后演变为一般的诗词而衰歇,唐、宋人所指乐府中的《近代曲》,实即隋、唐间的《杂曲》。

《乐府诗集》说:

“《近代曲》者,亦《杂曲》也。

以其出于隋、唐间,故谓之《近代曲》也。

”后人或主张于乐府分类中删去《近代曲》一类,并入《杂曲》。

11、杂歌谣辞。

为徒歌、谣、谶、谚语。

12、新乐府辞。

是唐代的新歌,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尤以“相和歌辞”为多。

B找出汉乐府的代表作3篇

答: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2《孔雀东南飞》

3《上邪》

C摘录其中的名句,并背诵

1、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D这种诗歌的风格特点有哪些?

试找一首诗歌进行鉴赏。

答:

乐府诗采自民间,正如十五《国风》也采自民间一样,这些“街巷谣讴”便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形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使得诗歌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双重特征,但“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绝对的优势。

《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

直到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已能够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的作品,这个比例不算低。

与《诗经》、《楚辞》相比,汉乐府的叙事成分大大增加,具有一定的情节和场景。

如《孤儿行》叙写孤儿遭受兄嫂虐待、辛苦劳役的经历,选取了“行贾”、“汲水”、“收瓜”几件事进行描述。

《平陵东》、《孔雀东南飞》等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些诗则突出一定的场景或片段,如《妇病行》叙写病妇临终嘱托、丈夫孤苦无助两个画面;《东门行》截取平民男子欲铤而走险,妻子加以阻拦的片段;《上山采蘼芜》选取弃妇与前夫相遇的场景等等。

在生动的情节中,人物形象也得到了鲜活、生动的表现。

《孤儿行》中孤儿的委屈与苦楚,《东门行》中丈夫的惆怅与悲愤,《陌上桑》中罗敷的美丽勤劳、机智勇敢,都从字里行间表现了出来。

高一(26)班林国康

三国诗歌篇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玚七人被称为“建安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

三国诗人代表&代表作及其名句:

①曹操

代表作: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其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刘桢

代表作:

《赠从弟》——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轗轲固宜然。

卑陋何所羞。

援兹自抑慰。

研精于道腴。

《公燕诗》——生平未始闻。

歌之安能详。

投翰长叹息。

绮丽不可忘。

③曹植

代表作:

《杂诗》—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明都篇》——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诗中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曹丕对兄弟们的残酷迫害。

取譬生动贴切,感情沉郁愤激。

表现了作者当时的无奈,悲痛,又不想与兄弟互相残杀。

高一(26)班陈示宇25号

晋代诗歌篇

①主要形式:

田园诗: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

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

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山水诗:

山水诗初兴于六朝的晋宋之际,脱胎于借助自然美色体悟自然之道的玄学思潮。

谢灵运是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重要诗人,经过齐梁的演变,山水诗题材不断扩大,风格日趋多样,直接促使了唐代山水诗创作的繁荣兴盛和山水诗派的形成。

②代表作家:

1.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