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肌病PPT.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571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5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炎性肌病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炎性肌病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炎性肌病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炎性肌病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炎性肌病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炎性肌病PPT.pptx

《炎性肌病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炎性肌病PPT.ppt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炎性肌病PPT.pptx

炎性肌病,主讲者:

刘梦时间:

2017-04-26,目录,一、概念,定义炎性肌病是一组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性肌病。

流行病学1863年,德国Wagner首先报道PM1887年,Unverrecht报道DM患病率:

5-8/10万,儿童:

DMPM年龄:

双峰性(5-14岁,40-60岁)男:

女=1:

2,分类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

典型皮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无皮炎的皮肌炎恶性肿瘤相关DM或PM儿童期DM或PM结缔组织病伴发的PM或DM包涵体肌炎其它(嗜酸粒细胞肌炎,局灶结节性肌炎),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一般情况发热乏力、厌食、体重减轻肌肉受累通常为亚急性或隐袭性起病(数周或数月)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最突出的表现是肌无力和肌肉耐力下降最常累及近端肌群(颈部、骨盆、大腿和肩带肌),表现为下蹲、起立、上楼、举物、梳头、抬头困难偶有眼肌、面肌、心肌、消化道受累罕见爆发型表现为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皮肤受累向阳疹:

眶周披肩征:

项背部披巾样分布V形疹:

颈前区Gottron征:

MCP、PIP、DIP、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伸面技工手:

手指表面粗糙、脱屑及皲裂甲周红斑注:

MCP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无肌病性皮肌炎,具有皮肌炎特征性皮损,皮损出现至少2年无肌无力、肌痛、吞咽困难肌酸激酶至少2年无异常肌肉活检HE染色符合皮肌炎病理改变易并发肺间质病变和肿瘤,无肌病性皮肌炎,短暂一过性皮疹或不确定性皮疹肌肉活检有典型肌肉病理改变常易误诊为多肌炎,内脏受累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吸入性肺炎等,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发绀等。

喉部肌肉无力可造成发音困难和声哑等,膈肌受累可表现为呼吸表浅、呼吸困难或引起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常累及咽、食管上段,表现为吞咽困难、喝水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

食管下段和小肠受累导致蠕动减慢引起反酸、食管炎、上腹胀痛和吸收障碍等。

心脏无症状性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心衰肾脏蛋白尿、血尿、肾衰竭,四、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

血常规、ESR等血清肌酶谱自身抗体肌电图肌活检,血清肌酶谱,肌酸激酶(CK)、醛缩酶、AST、ALT、LDH增高以CK升高最敏感,可用来判断病情的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但与肌无力的严重性并不完全平行肌酶的改变常先于肌力、肌电图的改变,自身抗体,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specificautoantibodies,MSAs),肌炎相关性抗体(myositis-associatedautoantibodies,MAAs),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synthetase,ARS)抗体:

如抗Jo-1抗体、抗PL-7抗体、抗PL-12抗体、抗EJ抗体等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SRP)抗体抗Mi-2抗体,抗Ku-72抗体抗Ku-86抗体抗PM-Scl抗体,肌电图,肌源性损害典型表现为低波幅、短程多相波插入性激惹增强,正锐波,自发性纤颤波自发性、杂乱、高频放电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呈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的混合相10%-15%患者无明显异常,肌活检,PM肌纤维大小不一、变性、坏死、再生及炎细胞浸润MHC-I类分子上调,CD8+T淋巴细胞浸润呈灶性分布在肌纤维周围及肌纤维内DM肌肉束间隔及血管周围炎,以B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束周萎缩是DM特征性表现皮肤可出现液化和空泡变性毛细血管床减少,纤维蛋白血栓和毛细血管闭塞,密度减低,其余扩张,五、诊断,BOHAN&PETER(1975)标准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标准(2004),BOHAN&PETER(1975)标准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肢带肌和颈前伸肌对称性无力,持续数周至数月,伴或不伴食道或呼吸道肌肉受累。

2.肌酶升高血清肌酶升高,如CK,醛缩酶,ALT,AST,LDH。

3.肌电图有肌源性损害三联征改变:

时限短、小型的多相运动电位;纤颤电位,正弦波;插入性激惹和高频放电。

4.肌肉活检异常I型和II型肌肉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噬,再生,嗜碱变性,核膜变大,核仁明显,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性渗出。

5.典型的皮肤损害向阳性皮疹,Gottron征。

PM:

确诊符合1-4条DM:

确诊符合第5及1-4条中任3条拟诊符合1-4条中任3条拟诊符合第5及1-4条中任2条可疑符合1-4条中任2条拟诊符合第5及1-4条中任1条,肌活检的标准无特异性拟诊及可疑病例不一定做肌活检不能区分PM和气体炎性肌病诊断过度,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标准(2004)一、临床标准包括标准1.常大于18岁发作,非特异性肌炎及DM可在儿童期发作2.亚急性或隐匿性发作3.肌无力:

对称性,近端远端,颈屈肌颈伸肌4.DM典型的皮疹:

眶周水肿性紫红色皮疹,Gottron疹,V型疹,披肩征排除标准1.IBM的临床表现:

非对称性肌无力,腕/手屈肌与三角肌同样无力或更差,伸膝和/或踝背屈与屈髋同样无力或更差2.眼肌无力,特发性发音困难,颈伸颈屈无力3.中毒性肌病(药物性),内分泌疾病(甲亢,甲旁亢,低甲),淀粉样变,家族性肌营养不良病或近端运动神经病(即SMA)二、血清肌酶水平升高三、其它实验室标准1.肌电图:

肌病性改变2.MRI:

T2显示肌组织内弥漫或片状信号增强(水肿)3.肌炎特异性抗体,四、肌活检(A-I)A.炎性细胞(T)包绕和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B.CD8+T细胞包绕非坏死肌内膜但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不确定或明显的MHC-I类分子表达C.束周萎缩D.小血管MAC沉积,或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或EM见内皮细胞中有管状包涵体,或束周纤维MHC-I类表达E.血管周围,肌束膜有炎性细胞浸润F.肌内膜散在的CD8+T浸润,但是否包绕或浸润至肌纤维不肯定G.大量的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炎性细胞不明显或只有少量散布在血管周,肌束膜浸润不明,MAC沉积于小血管或EM见烟斗柄状毛细血管,但内皮细胞中是否有管状包涵体不确定H.可能是IBM表现:

镀边空泡,碎片性红纤维,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I.MAC沉积于非坏死肌纤维内膜,及其他提示免疫病理有关的肌营养不良。

判定标准,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标准(2004)特点,增加了临床排除标准增加了MRI和肌炎特异性抗体为实验室指标细化了肌活检标准及病理排除标准,提高诊断正确率,六、鉴别诊断,包涵体肌炎代谢性肌病药物性肌病肌营养不良感染相关性肌病。

七、治疗,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2mg/kg/d严重者甲强龙200mg/d以上或大剂量甲强龙500-1000mg/d,连用3天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病情最大程度改善约需1-6月减至强的松0.1mg/kg/d后维持数月或数年,疗程一般不少于2年激素可引起疾病,应与肌炎复发鉴别,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治疗剂量是否充分,是否有激素性肌病病程过长,老年患者,重要脏器受累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如抗合成酶抗体阳性,抗SRP抗体阳性合并恶性肿瘤20%-30%患者对单一激素治疗12周肌力无改善,应认为对激素无反应,应加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其他治疗生物制剂TNF-a拮抗剂利妥昔单抗共刺激分子(CD28/CTLA4Ig)拮抗剂细胞黏附分子干扰剂康复锻炼口服肌酸可改善肌肉功能维生素D增加调节性T细胞活性抑制IL-1、IL-2、IL-6、TNF-a抑制B细胞增生及抗体合成,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