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156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docx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

一、指导思想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救灾救助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公共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并与《XX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衔接。

二、工作原则

本预案指导全乡镇(街道)辖区内自然灾害的应对工作,并有效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对接。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三是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

四是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五是坚持协同处置的原则。

六是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

七是坚持科学应对的原则。

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灾害;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综合素质。

三、保障部门

一是人力保障。

1、民政、消防、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地震救援、防洪抢险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

2、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社会力量的应急能力建设,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3、按照预案分工调用应急队伍和社会力量进行处置。

上述队伍,以县级为单位组建。

乡镇(街道)随时请求调用。

同时乡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的分队。

遇大灾,及时向上级政府请求援助。

二是财力保障。

三是物资保障。

四是基本生活保障。

五是医疗卫生保障。

四、基本情况

1、本乡镇(街道)辖区内有X个行政村(社区)、X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XXX亩,其中水田XXX亩,旱地XXX亩;农作物面积XXX亩。

现有人口XXX户XXX人,其中常驻人口XXX户XXX人,外来人口XXX人,有住房XXX间,其中危房XX户XX间。

2、境内主河流X条,有桥X座。

3、境内有工厂XX家。

五、灾害隐患

1、国土资源部门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XX个,分别位于乡镇(街道)XX位置(XX村内)。

如发生灾害,需转移安置XX村XX户XX人(名单见附件1);将造成XX亩耕地受灾,其中水田XX亩,旱地XX亩。

2、有水库X座,如发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需转移安置XX村XX户XX人(名单见附件1);将造成XX亩耕地受灾,其中水田XX亩,旱地XX亩。

3、流经本乡镇(街道)的河流(溪)X条,如发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需转移安置XX村XX户XX人(名单见附件1);将造成XX亩耕地受灾,其中水田XX亩,旱地XX亩。

4、如企业发生突发性事件,境内需转移安置共XX户XX人。

5、其他灾害隐患点情况。

六、XXX乡镇(街道)救灾救助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由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及人大主席团主席组成,指挥中心设在XX楼。

总指挥:

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副指挥:

乡镇(街道)主任

指挥机构下设:

办公室、信息组、抢险组、巡逻组、转移组、保障组、监测组。

工作职责:

办公室:

负责协调有关救灾的各项工作。

信息组:

负责灾害的预警预报、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抢险组:

负责救灾抢险工作。

巡逻组:

负责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灾害发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

转移组:

负责需转移安置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

救助保障组:

负责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障、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等工作。

监测组:

负责灾后环境、卫生等监测工作。

七、预警信息

1、河流水位分别涨至XX米时发布撤离转移信号,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2、地质灾害点预警发出后,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3、XX水库预警信号发出后,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4、当某工厂发生突发性事件,视情况发布撤离转移信号,指定区域内人员按方案转移。

八、人员转移

灾害预警发出后,本乡镇(街道)共需转移XX户XX人,其中外来人员XX户XX人。

特别是注意做好以下重点人员的转移:

五保户X户X人,低保户X户X人,残疾家庭XX户XX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X户X人,另有幼儿园、小学、(全日制)中学等,共计学生XXX名。

工厂发生突发性事件,人员转移按实际情况决定。

九、转移路线

当预警信号发出后,涉险人员即按指定的路线转移。

1、需转移安置到乡镇(街道)避灾安置场所的,由有关村(社区)集中派车送达。

2、需转移安置到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的,沿村内主要道路自行转移。

3、分散到村(居)民家中安置的,自行前往。

十、避灾安置场所

1、本乡镇(街道)有XX个集中安置场所,乡镇XX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XX户XX人,XX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XX户XX人;XX村XX户XX人、XX企业XX户XX人需到乡镇XX避灾安置中心安置,XX户XX人到各村(社区)避灾安置中心安置。

2、物资保障。

原则上,避灾安置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贮藏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要求灾民本人携带一些干粮、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灾害发生后10小时内将保障物资(如:

米、面、油、盐、水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送到避灾安置场所。

十一、灾后救助

1、调查了解灾情。

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随时和村灾害信息员保持联系,建立《因灾倒房台账》;如有因灾死亡、伤病人员,填报《因灾死亡人员花名册》;及时填报因灾农作物损失情况。

2、及时发放救灾款物。

在乡镇(街道)政务公开栏内,公布发放到各村(社区)的救灾款物数额。

3、如有需重建倒房,组织工作组,落实责任制,帮助开展重建工作。

十二、信息传递

1、行政命令传递

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自上而下)

通过行政命令下达转移安置指令时,一般情况下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传递。

2、临灾转移安置和灾情信息传递及组织指挥:

村(社区)一乡镇(街道)一县(市、区)、(村(社区)、乡镇(街道)双方互动,转移安置、灾情总的情况由乡镇(街道)上报到县(市、区)。

十三、需要落实的几项具体工作

1、工作手段

突发性灾害发生后,从灾害原发地向波及的涉险区域发布信息时,受到时间、手段的限制,应采取一些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传播起来范围较广、容易识别的信号,如敲锣报警等;特别是山村,应落实专人负责敲锣。

灾害发生后,如交通通讯中断,应各自为战、村自为战,确保安全,同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信息报告到上级政府。

乡镇(街道)应根据村(社区)的报告,加强领导、指挥、支援。

2、事前告知

需要转移安置人员,应事前告知,使用“明白卡”等办法,让这些人员知道到哪里避灾安置。

乡镇(街道)落实责任制,1个乡镇干部分片包干1个村(社区)或几个村(社区)。

村(社区)同时落实责任制,1个村(社区)干部负责若干需转移安置人员,联系方式在“明白卡”中表明。

3、预案演练

每年分村(社区)组织不少于2次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预案,知晓避灾安置路线、场所及保障须知等。

对预案不妥之处,及时进行修改。

4、减灾宣传

乡镇(街道)、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制订规章制度,张挂上墙。

采取多种形式,如放置减灾救灾图表、书籍等,尤其在每年减灾日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

附件:

1、需转移安置人员名单

2、XXX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流程图

 

附件1:

需转移安置人员名单:

姓名

住址

家中

人口

对口协助

转移干部

转移目的地

 

附件2:

XXX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本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