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8501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1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河南信阳高中、商丘一高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

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

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

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

”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孔子编写《春秋》用来维护君主专制

B.“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

C.《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4.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有学者称:

“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冷冰冰的科场角逐取代儒家贵族政治的过程,是极权国家权威对宗法权威、“法术势”对温情主义占优势的结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察举制是儒家性善论与宗法伦理的体现

B.科举考试的内容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C.察举制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

D.科举制忽略了实用性学问和创新意识

5.《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

这反映出

A.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B.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

C.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D.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

6.朱熹反复提到: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

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从中可以得知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7.有学者认为:

“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8.1894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对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做出这样的判断:

“盖世界由弋猎变为耕牧,耕牧变而为格致,此固世运之迁移,而天地自然之。

”其中“格致”是指

A.科技B.民主C.理学D.教育

9.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云:

“眼人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经验丰富者)。

”黄庭坚认为画竹

A.需取材于市民生活B.注重抒情写意

C.应该学会栽培竹子D.揭露社会现实

10.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

11.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

“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表明胡适

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B.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12.近代一些感时忧世之士主张:

“廷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识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朝野一心,人无间言。

”下列主张属于“感时忧世之士”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

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13.严复提到:

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

”这一思想

A.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B.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14.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

“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

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15.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1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三大政策

17.1925年毛泽东《沁园春·雪》: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其中“谁主沉浮”揭示了作者当时思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是

A.建立政党,发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问题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问题

C.国民革命运动中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D.国民党右派叛变,组建革命队伍的问题

18.毛泽东曾说:

“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

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毛泽东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毛泽东曾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

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

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

A.善于总结革命失败教训B.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C.准确分析旧中国的国情D.正视了五四运动的功绩

20.1965年4月,中国科学院有两人撰文说,爱因斯坦不是一位超越了阶级和政治的科学家,正是爱因斯坦建议美国制造原子弹,使之成为美帝国主义手中一个威胁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热爱和平国家和人民的砝码。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是对爱因斯坦贡献的错误理解②这反映了当时的“左”倾错误观点③科学是把双刃剑,要好好把握④这是违背“双百”方针的错误言论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高频词

会议

社会主义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A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B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C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

D

84

335

288

27

24

28

121

38

68

56

A.AB.BC.CD.D

22.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

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A.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B.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C.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D.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

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

这一反差表明

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24.元曲《冯玉兰》第一折中,冯玉兰唱道:

“我须是有量忖,又没个村庄道店好安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下列可以佐证唱词中“知书达礼”的是

A.“美德即知识”B.“认识你自己”

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D.“人是万物的尺度”

25.以下是著名漫画家王锦松201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

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A.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经济改革扩大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C.“南方谈话”指明中国改革方向D.深化改革需要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26.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

”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

A.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C.冲击了神学精神禁锢D.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27.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

这句话表明

A.文艺复兴第一次把人看成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

C.文艺复兴前后,人神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

D.文艺复兴后,摆脱神学束缚后的人性自由

28.被誉为武汉三大名嘴之一的武汉大学哲学系赵林教授在中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

赵教授在讲座中最可能提到的名言是

A.教皇是两足禽兽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徒皆为祭司

29.有学者总结西方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

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因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智慧与德行;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________。

材料划线处应是

A.权利与财富B.自由与平等C.摆脱君主专制D.民主与独立

30.孟德斯鸠认为: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有人提出:

“但是如果法律禁止所有事情或者几乎所有事情该如何呢?

”孟德斯鸠的解决办法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