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000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docx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

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视察汕尾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勇争先,迎头赶上,坚决砍掉落后尾巴,赶上全省中等发展水平,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目的意义

  今年8月5日至6日,汪洋同志在我市开展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迎头赶上正当时,汕尾能够不当尾”的重要结论,并且指出“汕尾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迎头赶上,完全可以不做尾巴。

我对汕尾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汕尾争取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继续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决砍掉落后的尾巴”。

汪洋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汕尾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建市20年来,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握机遇,全力实施跨越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进入跨越发展起步阶段,成为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

但是,与省内其他地市尤其是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大部分还处于全省落后位置,有的甚至是全省的末位。

同时应当看到,“汕尾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国家持续开放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等一系列新举措的实施,加上我们自身的发展和优势,只要我们下足决心,全力以赴,迎头赶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加快发展,砍掉落后尾巴,是汕尾当前一切工作的主题。

全市各级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的重大意义,立足汕尾的实际和发展方位,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落实措施,全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坚决砍掉落后尾巴,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300多万汕尾人民的期待。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汪洋同志视察汕尾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和市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三、四次全会各项工作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拉动、开放合作、民生保障、人才强市、软环境优化六大行动计划,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决砍掉落后尾巴,尽快赶上全省中等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根据汪洋书记“争取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坚决砍掉汕尾的落后尾巴”的要求,按照“一年见效,三年砍掉最尾,七年实现全面砍尾,到2020年进位跨区”的总体目标,大体上分四步走:

  第一步,头年见效。

迅速砍掉主要经济指标三个落后尾巴。

通过努力,到2009年底,GDP、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甩掉尾巴进入倒二位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继续晋位。

  第二步,砍掉最尾。

到2011年底,实现经济指标全面摆脱末位,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基本脱离末位,全社会思想观念、社会风气、党风政风、治安局势明显好转。

  第三步,舞头甩尾。

靠崛起港口经济,整合优势资源和产业,龙头带动实现2015年底经济指标全面脱尾,进入全省排名18位或以上,主要社会发展指标也进入18位或以上,其他落后指标消灭末位,实现汪书记提出“不当尾”的目标。

  第四步,进位跨区。

从2016年到2020年,港口经济、临港产业、海洋优势得到全面发展,三大基地、三大经济带全面形成,成为汕尾经济发展引擎。

同时,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初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全面告别后五位,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排位中区(第8至14位)。

  1、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1)生产总值:

至2009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比2008年增长18%;至2011年底达到560亿元以上,三年年均增长18%;至2015年底达到1100亿元以上,七年年均增长18%;至2020年底达到2500亿元以上,十二年年均增长18%。

人均生产总值至2009年底达到1.3万元以上,增长15%以上;至2011年底达到1.8万元以上,三年年均增长16%;至2015年底达到3.4万元以上,七年年均增长16%以上。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至2009年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以上,增长40%;至2011年底达到200亿元,三年年均增长35%;至2015年底达到500亿元,七年年均增长30%以上。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至2009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0亿元以上,增长18%;至2011年底达到340亿元以上,三年年均增长18%;至2015年底达到700亿元以上,七年年均增长19%。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至2009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0亿元以上,增长18%;至2011年底达到360亿元以上,三年年均增长18%;至2015年底达到700亿元以上,七年年均增长18%。

  (5)外贸出口总额:

至2009年底全市外经贸出口总额达到14亿美元以上,增长15%;至2011年底达到19亿美元以上,三年年均增长15%;至2015年底达到40亿美元以上,七年年均增长18%。

  (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至2009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2.7亿美元以上,增长20%;至2011年底达到3.8亿美元以上,三年年均增长20%;至2015底年达到9亿美元以上,七年年均增长23%。

  (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至2009年底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9亿元以上,增长25%;至2011年底达到30亿元以上,三年年均增长25%;至2015年底达到70亿元以上,七年增长年均增长25%。

  2、人民生活发展主要指标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至2009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左右,增长12%;至2011年底,达到15000元左右,三年年均增长12%;至2015年底达到25000元左右,七年年均增长13%。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至2009年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以上;增长12%;至2011年底达到6700元以上,三年年均增长12%;至2015年底达到10000元以上,七年年均增长11%。

  (3)城乡住房困难户解决指标:

至2009年底前完成1000套以上廉租住房建设,实现城镇住房困难户占总户数比重从2007年的0.74%降低为0.22%;至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1500套以上廉租住房建设。

农村泥砖(茅草)房改造,至2009年底实现从2007年农村泥砖(茅草)房(共4.5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比重从11.1%降低为10.1%,2011年降为8.1%,2015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4)城镇环保建设指标:

城镇污水处理率至2009年底达到50%,至2011年底达到60%,至2015年底达到65%;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至2009年底达到25%,至2011年底达到80%,至2015年底达到82%,至2020年底达到85%;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率至2009年底达到60%,至2011年底达到75%,至2015年底达到80%。

  3、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1)教育发展指标:

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至2009年底达到99.66%;至2011年底达99.78%;至2015年底达到100%。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至2009年底达到70%;至2011年底达到90%;至2015年底达到94%。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至2009年底达到61%;至2011年底达到85%;至2015年底达到86%。

普高与中职在校生比例至2009年底达到6.5:

3.5;至2011年底达到5.5:

4.5;至2015年底达到5.2:

4.8。

  

(2)科技知识产权指标:

至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00件、170件以上;至2011年分别达到270件、240件以上;至2015年分别达到480件、410件以上。

  (3)文化馆站建设任务指标:

按照省的要求,在2011年前完成市级、县级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指标任务。

  (4)医疗卫生指标:

至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2010年前达到100%,实现全覆盖。

  (5)人口计生指标:

至2009年全市人口计生率达90%以上;2011年达到92%以上;2015年达到93%以上。

  (6)社会保障指标:

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至2009年底达到80%,至2011年底达到90%,至2012年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至2009年底实现全覆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至2009年底达到65%,2011年底达到70%,2015年底达到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全市高技能人才至2009年底达到3700人,至2011年底达到6200人,至2015年底达到1.15万人。

  4、软环境发展目标

  至2011年底,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无私奉献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品格,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全社会转变观念,全社会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治安局势明显好转。

  至2015年底,全社会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规范的创业环境,舒适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级组织的亲和力、凝集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全面树立权威、责任、效能、廉洁政府形象。

  三、重点行动计划

  

(一)实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以壮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积极实施“三基地三经济带”发展战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1、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坚持走汕尾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产业集群“榕树效应”,做大工业堆头。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到2015年建成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大力推进火电、风电、核电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电力生产总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以上,建成省内大型电力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化工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及先进加工制造业,形成电子信息、电力能源、临港重化、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标准化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快建设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茶叶、禽畜、水产、林业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动植物疾病防控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标准化、农村商品市场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高速公路、厦深铁路、港口新区为基础,建立依港依路的综合运输网络,打通连接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的现代物流快速通道。

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在汕尾开展连锁经营或合作经营。

力争到2015年,重点规划建设“市区新湖物流园区、红草物流园区、红海湾物流园区、海丰鲘门物流园区、陆丰东海物流园区”五大园区。

重点扶持大型专业市场,逐步形成商品展示订货中心、批发采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十大交易(专业)市场。

物流业年增长18%以上。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或募集资金发展物流业。

建立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4、加快发展旅游业。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整合城市旅游产业要素,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区域合作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制定精品旅游线路,打响特色旅游品牌,重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带,着力打造革命史迹红色旅游品牌,百里海洋文化长廊蓝色旅游品牌,山地生态绿色旅游品牌,宗教文化古色旅游品牌,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5、实施名牌名企工程和创新工程。

扶持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以名牌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力争食品、纺织服装、金银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等行业在名牌塑造上有新突破。

重点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从2009年起至2011年的三年内,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新增上缴的税收属于地方财政收入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对于进入园区的,优先给予安排用地指标。

全面实施“创新工程”,设立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发明创造;积极扶持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力争到2015年建立5-10个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若干家年营业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大型企业为主导的企业群。

至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社会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

  

(二)实施项目拉动行动计划

  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坚持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紧密结合我市当前经济发展实际,加快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6、加快重点生产项目建设。

研究制订好汕尾的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加快已列入省新十大工程的汕尾电厂一期3、4号机组、陆丰核电、华润海丰火电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宝丽华能源基地、信利公司TFT二、三期、德昌电子扩建、海丰小漠石化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继续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抓好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

  7、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两网一港”(公路网、铁路网、海港)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已列入省新十大工程的厦深铁路汕尾段、龙川至汕尾铁路建设,大力推进广西玉林至福建漳州高速公路汕尾段、汕尾至江西瑞金高速公路汕尾段、汕尾至河源紫金高速公路联络线等枢纽项目建设;加快汕尾新港区的规划建设,力争建成15万吨级以上枢纽港。

加快以完善城乡基本功能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定位,发挥依山、环湖、滨海、人文、生态五大特色,建设“海在城中、城在山中”的滨海新城,重点抓好碧桂园、万福等房地产项目、市区防洪(潮)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环品清湖沿岸堤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市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8、改进多元化投资融资体制。

引入B.O.T方式,制定和公布一批B.O.T合作目录,引导社会民间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银企合作,争取银行支持。

组建信用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发展创业投资,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稳步发展企业证券市场,组建一批新上市公司。

  (三)实施开放合作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区域互动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产业、劳动力“双转移”为重要途径,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与合作。

  9、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创新引资方式,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定向招商,积极主动承接珠三角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努力争取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大型央企、省企、民企和港澳台大企业到汕尾落户。

实施“千商回乡、百企入汕”计划,大力发动汕尾籍成功人士回家乡投资兴业。

  10、抓好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按照“统一认识,制度保障,一次定夺,分步实施,互利共赢,务实前瞻”的原则,重点推进深圳-汕尾区域发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区域互动合作创新试验区。

充分利用和发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汕尾星都经济开发区和海丰老区经济开发区的作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若干个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引导生产要素集聚发展,争取引进更多优质项目。

2010年前,全市建设1个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2-3个产业转移工业园。

  11、建设临港经济区。

依托汕尾新港区资源优势,加快编制红海湾临港经济区规划,扩大新港区开放水域,加快汕尾新港区建设,争取设立汕尾保税港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构建我市大物流枢纽,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12、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出口,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优化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结构,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

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兴贸、机电产品出口研发等专项资金,做大做强外贸出口企业。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融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和国际采购体系。

充分利用各种外经贸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内销。

  13、加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落实推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政府全额付费并补助生活费政策。

加强劳动力专项培训,力争三年内每年培训劳动力2万人以上,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以上。

  (四)实施民生保障行动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纾解民困,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生活、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4、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落实涉农补贴到户政策,合理调节收入差距。

五年内实现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总水平比2007年翻一番,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15、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优惠措施,鼓励全民创业。

实施“城乡就业援助工程”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计划”,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依托各技工学校或就业训练中心建立培训就业综合服务基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加快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五年内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万人以上,组织创业培训1500人以上;改革城镇户口迁移政策,每年安排5000人以上农业户口在其就业地的城镇转为城镇居民。

  16、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五年内实现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解决好失地农民保障问题和转产转业渔民生产生活问题,其中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

至2009年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

依法落实农村“五保”、城镇“三无”救济对象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的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计划”,落实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干部帮扶,帮助输出一个劳动力或挂上一个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加快消除贫困现象。

  17、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实施“城镇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廉租房,开发中低价商品房,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大力扶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水上渔民安居,五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危房、茅草房和泥砖房改造。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一村一站、一镇一院、一县三院”建设;完善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督网络;发展民营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五)实施人才强市行动计划

  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规模培训干部,加强人才工作,营造有利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全面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突出解决好农村学生学习生活服务配套建设,认真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至2010年底基本消除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小学和初中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19、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

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引擎,拉动其他教育的发展。

大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至2015年新建10所以上、改建扩建25所以上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鼓励支持初中毕业生入读中职学校,利用珠三角职业高中资源组织本市生源外送就读。

  20、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

办好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汕尾广播电视大学和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狠抓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让更多学生考上全国全省的大专院校。

  21、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现有100多所民办学校,加快推进华师附中汕尾学校、陆丰华侨中学等民资学校的建设。

建立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建成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网络。

多渠道招引师资力量,三年内基本消除长期聘请代课教师(人员)现象。

进一步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激励措施,建立农村教师保障机制,鼓励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23、大规模培训干部。

实施“百、千、万干部培训工程”,用三年的时间,培训600名县处级干部、4000名科级干部、50000名基层党员干部。

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与美国、新加坡等境外培训机构和香港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的合作,创新培训方式,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同时,认真抓好中青年后备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24、积极推行柔性引才纳智政策。

研究制定汕尾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探索吸引用好留住人才的办法。

动员鼓励大学毕业生回汕尾创业。

实施“三百人才计划”,立足于未来五年的需要,选拔100名副县处级优秀年轻后备干部;选派100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分期分批到深圳挂职锻炼;选派100名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帮扶基层单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不断探索新的选人育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等形式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壮大我市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六)实施软环境优化行动计划

  切实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来抓,切实打造良好的软环境,提升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5、建立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诚信,开放兼容,团结敬业”的新时期汕尾人精神。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努力在全市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创造全社会继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和谐包容的氛围。

  26、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创新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治安管理等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新模式。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完善电子行政审批监察系统,实行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效能。

实行严格的部门首办责任制,严格的高效、优质、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限时办结制,严格责任追究。

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

  27、建立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

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民意的机制,完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

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

强化“人为本、和为贵、教为先、法为上、久为功”的理念,全力构建“十大网络”,完善“五大机制”,实现“五个明显增强”,不断提高“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覆盖面,构建汕尾特色大平安体系。

健全信访、调解、综治相结合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加大严打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